一种共轭牵引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99156发布日期:2021-02-20 16:22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共轭牵引床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一种共轭牵引床。


背景技术:

[0002]
牵引床是一种采用机械传动实行牵引的一种器械。应用人体生理学与机械物理力学科学结合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急慢性损伤引起的腰椎间盘突出、腰痛、放射性腿脚麻木、行走无力而引起腿脚肌肉萎缩,以及外伤性颈椎骨折、错位、脱位等症状;也可适用于颈椎性头晕目眩,头痛耳鸣、血压异常等临床症状。
[0003]
现有的三维牵引床的旋转功能可以在0.1-0.5秒钟内臀腿板带动患者臀部快速旋转,使处于胶质状态的髓核(突出物质)产生一定的位置移动的作用,强迫患者突出椎间盘的两锥体间体产生旋转移动,使压迫神经根的髓核被位移甚至可产生剥离、松解粘连作用,和手术的摘除产生效果基本一样。
[0004]
但是现有的牵引床的旋转床体的机械旋转周的轴心与患者的脊柱不是处于同一直线上;这就造成了在进行旋转牵引时脊柱受到剪切力,容易造成脊柱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为了解决现有的牵引床进行旋转牵引时脊柱受到剪切力,容易造成脊柱损伤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共轭牵引床,它在牵引治疗时可以调节旋转的床身,使床身的旋转轴线始终与人体的脊柱处于重合状态。
[0006]
一种共轭牵引床,它包括底座、第一床体、第二床体;所述的第一床体、第二床体安装在底座上;所述的第一床体包括升降装置和安装在升降装置上的第一床板;所述的第一床板可升降的安装在第一床体牵引机构上;所述的第二床体包括上下翻转机构、左右摆动机构、左右翻转机构、第二床板;所述的上下翻转机构包括一上下翻转臂、上下翻转驱动装置;所述的上下翻转臂的一端铰接安装在底座上,第一床板的下侧的一端;左右摆动臂一端铰接安装在上下翻转臂的端部,且铰接轴线竖直设置;所述的左右摆动机构包括左右摆动臂、左右摆动驱动装置;所述的左右翻转机构包括圆弧导向装置、翻转床板支架、第二床体升降驱动装置、左右翻转驱动装置;所述的翻转床板支架上部可升降的安装有第二床板。
[0007]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床体包括第一床体牵引机构、第一床体升降结构、第一床板;所述的第一床板成矩形结构;所述的第一床体牵引机构包括第一床体支撑架;所述的第一床体支撑架呈矩形框架状结构,下部固定有与滑动导轨相互匹配的滑块;所述的第一床体支撑架经滑块滑动安装在底座上;所述的第一床体牵引机构还包括牵引驱动装置;所述的牵引驱动装置为电动推杆电机;所述的牵引驱动装置的一端固定在底座上,另一端与第一床体支撑架相互铰接安装。
[0008]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床体升降结构包括导向装置、第一床体升降驱动装置、升降驱动装置固定架。
[0009]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向装置包括导柱、导向套;所述的导柱固定在第一床板的底
部;所述的导向套固定安装在第一床体支撑架上;所述的导柱与导向套相互配合设置;所述的升降驱动装置固定架呈u型,与第一床体支撑架相互固定安装;所述的第一床体升降驱动装置一端铰接安装在升降驱动装置固定架上,另一端与第一床板相互铰接安装。
[0010]
进一步的,所述的左右翻转机构包括圆弧导向装置、翻转床板支架、第二床体升降驱动装置、左右翻转驱动装置。
[0011]
进一步的,所述的圆弧导向装置包括固定在左右摆动臂上的固定支板;所述的固定支板竖直设置,整体呈圆弧状,底部设有固定底座;所述的固定支板经底部的固定底座固定在左右摆动臂两端的横梁上;所述的横梁上的固定支板的相对一侧设有圆弧导轨;所述的圆弧导轨经螺栓固定在固定支板的中部,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的圆弧导轨的半径为300-400mm。
[0012]
进一步的,所述的翻转床板支架整体呈矩形框架状,下部两侧设有滑块固定板;所述的滑块固定板与圆弧导向装置相对应设置;所述的滑块固定板上部与翻转床板支架相互垂直固定;所述的滑块固定板的下端部固定有与圆弧导轨相互匹配的滑块,所述的滑块的数量为个;所述的翻转床板支架的中部设有升降驱动装置固定架;所述的升降驱动装置固定架整体呈u形,升降驱动装置固定架上部的两端固定在翻转床板支架上,中部设有固定平台;所述的升降驱动装置固定架的位置与u形避空槽的位置相互对应设置。
[0013]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床体升降驱动装置的一端铰接安装在固定平台上;所述的左右翻转驱动装置的一端铰接安装在翻转床板支架上,另一端铰接安装在左右摆动臂上。
[0014]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床板经过导向装置与翻转床板支架相互连接设置;所述的导向装置包括导柱、导向套;所述的导向套固定在翻转床板支架的四角;所述的导柱设置在第二床板的底部,且导柱的位置与导向套相互配合设置;所述的第二床板的底部与第二床体升降驱动装置相互连接设置;所述的第二床体升降驱动装置与第一床体升降驱动装置相互联动设置;所述的第二床体升降驱动装置、第一床体升降驱动装置的升降距离为0-250mm;所述的第二床体升降驱动装置、第一床体升降驱动装置位于最大伸展状态时,第一床板、第二床板的上表面与圆弧导轨的圆弧中心所在的水平线共面设置。
[0015]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共轭牵引床,它包括底座、第一床体、第二床体;所述的第一床体、第二床体安装在底座上;所述的第一床体包括升降装置和安装在升降装置上的第一床板;所述的第一床板可升降的安装在第一床体牵引机构上;所述的第二床体包括上下翻转机构、左右摆动机构、左右翻转机构、第二床板;所述的上下翻转机构包括一上下翻转臂、上下翻转驱动装置;所述的上下翻转臂的一端铰接安装在底座上,第一床板的下侧的一端;左右摆动臂一端铰接安装在上下翻转臂的端部,且铰接轴线竖直设置;所述的左右摆动机构包括左右摆动臂、左右摆动驱动装置;所述的左右翻转机构包括圆弧导向装置、翻转床板支架、第二床体升降驱动装置、左右翻转驱动装置;所述的翻转床板支架上部可升降的安装有第二床板。本实用新型利用升降牵引床面改变牵引床的旋转中心的设计,解决了牵引床如何以人体脊柱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牵引的问题;利用升降床面可以改变人体脊柱与牵引床旋转中心的距离,而且升降床面的高度可以根据人体的个体差异进行调节,适应各种不同体型的病人。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共轭牵引床的主视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共轭牵引床的左视图;
[0018]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共轭牵引床的a-a剖视图;
[0019]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共轭牵引床的立体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实施例1:
[0021]
请参见附图1-4;一种共轭牵引床它包括底座1、第一床体2、第二床体3;
[0022]
所述的第一床体2、第二床体3安装在底座1上;
[0023]
所述的底座1呈矩形框架装,上部设有第一床体固定部11;
[0024]
所述的第一床体固定部11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部的滑动导轨12;
[0025]
所述的第一床体2包括第一床体牵引机构21、第一床体升降结构22、第一床板23;
[0026]
所述的第一床板23成矩形结构;
[0027]
所述的第一床体牵引机构21包括第一床体支撑架211;
[0028]
所述的第一床体支撑架211呈矩形框架状结构,下部固定有与滑动导轨12相互匹配的滑块;
[0029]
所述的第一床体支撑架211经滑块滑动安装在底座1上;
[0030]
所述的第一床体牵引机构21还包括牵引驱动装置212;
[0031]
所述的牵引驱动装置212为电动推杆电机;
[0032]
所述的牵引驱动装置212的一端固定在底座1上,另一端与第一床体支撑架211相互铰接安装;
[0033]
所述的第一床体升降结构22包括导向装置221、第一床体升降驱动装置222、升降驱动装置固定架223;
[0034]
所述的导向装置221包括导柱2211、导向套2212;
[0035]
所述的导柱2211固定在第一床板23的底部;
[0036]
所述的导向套2212固定安装在第一床体支撑架211上;
[0037]
所述的导柱2211与导向套2212相互配合设置;
[0038]
所述的升降驱动装置固定架223呈u型,与第一床体支撑架211相互固定安装;
[0039]
所述的第一床体升降驱动装置222一端铰接安装在升降驱动装置固定架223上,另一端与第一床板23相互铰接安装;
[0040]
所述的第一床体升降驱动装置222为电动推杆电机;
[0041]
所述的第二床体3包括上下翻转机构31、左右摆动机构32、左右翻转机构33、第二床板34;
[0042]
所述的上下翻转机构31包括一上下翻转臂311、上下翻转驱动装置312;
[0043]
所述的上下翻转臂311的一端铰接安装在底座1上,第一床板23的下侧的一端;
[0044]
所述的上下翻转臂311的铰接轴水平设置,且铰接轴的轴线方向与滑动导轨12相互垂直设置;
[0045]
所述的上下翻转驱动装置312的一端铰接安装在上下翻转臂311上,另一端铰接安
装在底座1上;
[0046]
所述的上下翻转驱动装置312为为电动推杆电机,与底座1、上下翻转臂311呈三角形结构,上下翻转驱动装置312的伸展和收缩时可以驱动上下翻转臂311绕上下翻转臂311的铰接轴上下旋转;
[0047]
所述的左右摆动机构32包括左右摆动臂321、左右摆动驱动装置322;
[0048]
所述的左右摆动臂321一端铰接安装在上下翻转臂311的端部,且铰接轴线竖直设置;
[0049]
所述的左右摆动臂321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纵梁3211;
[0050]
所述的左右摆动臂321的两端设有横梁3212;
[0051]
所述的横梁3212与纵梁3211相互连接设置;
[0052]
所述的左右摆动臂321的中部设有u形避空槽3213;
[0053]
所述的左右摆动驱动装置322的一端铰接安装在上下翻转臂311上,另一端铰接安装在左右摆动臂321上;
[0054]
所述的左右翻转机构33包括圆弧导向装置331、翻转床板支架332、第二床体升降驱动装置333、左右翻转驱动装置334;
[0055]
所述的圆弧导向装置331包括固定在左右摆动臂321上的固定支板3311;
[0056]
所述的固定支板3311竖直设置,整体呈圆弧状,底部设有固定底座;
[0057]
所述的固定支板3311经底部的固定底座固定在左右摆动臂321两端的横梁3212上;
[0058]
所述的横梁3212上的固定支板3311的相对一侧设有圆弧导轨3312;
[0059]
所述的圆弧导轨3312经螺栓固定在固定支板3311的中部,左右对称设置;
[0060]
所述的圆弧导轨3312的半径为300-400mm;
[0061]
所述的翻转床板支架332整体呈矩形框架状,下部两侧设有滑块固定板3321;
[0062]
所述的滑块固定板3321与圆弧导向装置331相对应设置;
[0063]
所述的滑块固定板3321上部与翻转床板支架332相互垂直固定;
[0064]
所述的滑块固定板3321的下端部固定有与圆弧导轨3312相互匹配的滑块3322,所述的滑块3322的数量为2个;
[0065]
所述的翻转床板支架332的中部设有升降驱动装置固定架223;
[0066]
所述的升降驱动装置固定架223整体呈u形,升降驱动装置固定架223上部的两端固定在翻转床板支架332上,中部设有固定平台2231;
[0067]
所述的升降驱动装置固定架223的位置与u形避空槽3213的位置相互对应设置;
[0068]
所述的第二床体升降驱动装置333的一端铰接安装在固定平台2231上;
[0069]
所述的左右翻转驱动装置334为电动推杆电机;
[0070]
所述的左右翻转驱动装置334的一端铰接安装在翻转床板支架332上,另一端铰接安装在左右摆动臂321上;
[0071]
所述的第二床板34经过导向装置221与翻转床板支架332相互连接设置;
[0072]
所述的导向装置221包括导柱2211、导向套2212;
[0073]
所述的导向套2212固定在翻转床板支架332的四角;
[0074]
所述的导柱2211设置在第二床板34的底部,且导柱2211的位置与导向套2212相互
配合设置;
[0075]
所述的第二床板34的底部与第二床体升降驱动装置333相互连接设置;
[0076]
所述的第二床体升降驱动装置333与第一床体升降驱动装置222相互联动设置;
[0077]
所述的第二床体升降驱动装置333、第一床体升降驱动装置222的升降距离为0-250mm;
[0078]
所述的第二床体升降驱动装置333、第一床体升降驱动装置222位于最大伸展状态时,第一床板23、第二床板34的上表面与圆弧导轨3312的圆弧中心所在的水平线共面设置。
[0079]
使用时,利用医学影像计算病人在仰卧位和俯卧位卧时脊柱距离床面的距离;确定病人以何种姿势卧于牵引床表面,然后通过控制第二床体升降驱动装置333、第一床体升降驱动装置222升降,调节第一床板23、第二床板34的上表面与圆弧导轨3312的圆弧中心所在的水平线的距离;调节完成后,使病人卧于牵引床面上,并将患者与牵引床进行固定;固定完成后,需要进行左右翻转牵引时,左右翻转驱动装置334开始进行工作;左右翻转驱动装置334进行伸展或收缩动作,驱动翻转床板支架332绕圆弧导向装置331进行旋转运动;旋转过程中第二床体的第二床板34绕圆弧导轨3312的圆弧中心所在的水平线做旋转运动,此时,病人的脊柱与圆弧导轨3312的圆弧中心相互重合,第二床板带动人体旋转,同时对脊柱进行旋转牵引。
[0080]
实施例2:一种共轭牵引床的使用方法
[0081]
请参见附图;一种共轭牵引床的使用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0082]
s01:使病人以仰卧位和俯卧位卧于床面上,利用医用成像设备进行成像扫描;
[0083]
s02:利用医学影像计算病人在仰卧位和俯卧位卧时脊柱距离床面的距离;
[0084]
s03:确定病人以何种姿势卧于牵引床表面,升降驱动装置调整床面高度,使得床面与圆弧导轨3312的圆弧中心所在的水平线的距离等于病人脊柱距离床面的距离;
[0085]
s04:将病人置于牵引床上,进行牵引治疗;
[0086]
s05:病人更换姿势进行牵引,执行s03;
[0087]
s06:治疗结束;
[0088]
所述的s02步骤中的医用成像设备可以是mri、ct、x射线等;
[0089]
所述的s03的具体步骤如下:
[0090]
s031:确定患者进行牵引时的卧姿,确定脊柱距离床面的距离;
[0091]
s032:第二床体升降驱动装置333、第一床体升降驱动装置222收缩,降低第一床板23、第二床板34的高度;
[0092]
s033:调整病人身体位置,使得病人的脊柱位于床板的中间位置。
[0093]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