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手术固定式拉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96969发布日期:2020-09-23 01:20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甲状腺手术固定式拉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甲状腺手术固定式拉钩。



背景技术:

甲状腺是成人最大的内分泌腺,主要位于喉与气管两侧,具有维持人体正常体温,促进体格智力生长发育,调节物质代谢,维护重要脏器功能等一系列重要作用。

常规甲状腺手术切口位于颈前正中,为尽量达到美观要求,切口横行并尽可能短,这就要求最大程度分离皮肤及皮下组织,并借助甲状腺拉钩充分暴露位置深在的甲状腺组织。

目前术中常用数个甲状腺拉钩并通过人力进行固定,因此术中需要多人多手同时进行牵拉,不仅操作费力,难以持久达到良好而稳定的牵拉效果,且占用手术空间,影响主刀医生操作及手术视野暴露。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甲状腺手术固定式拉钩,所述拉钩至少包括:

拉钩本体,所述拉钩本体包括拉钩杆、第一钩体和第二钩体,所述第一钩体和第二钩体分别设于所述拉钩杆两端,所述第一钩体和所述第二钩体分别与所述拉钩杆形成夹角;

拉钩卡套,所述拉钩卡套嵌套所述拉钩杆,所述拉钩杆能够在所述拉钩卡套内滑动;

调节杆,与所述拉钩卡套连接;

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为弧形,所述调节杆与所述固定架活动连接和/或可拆卸式连接。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甲状腺手术固定式拉钩,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甲状腺手术固定式拉钩,可以固定在手术台上进行组织牵拉,通过调节杆调节高度、铰链调节牵拉角度,实现任意高度和角度的牵拉,并且可以同时固定多个拉钩,无需医护人员手动牵持,大大减少了所需医护人员的数量以及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省时省力,牵拉效果好,节省手术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甲状腺手术固定式拉钩的结构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甲状腺手术固定式拉钩的调节杆、拉钩卡套和拉钩本体结构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甲状腺手术固定式拉钩的拉钩卡套和拉钩本体部分结构图。

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甲状腺手术固定式拉钩的拉钩卡套和拉钩本体仰视图。

图5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甲状腺手术固定式拉钩的拉钩本体结构图。

元件标号说明

1拉钩本体

11拉钩杆

12第一钩体

13第二钩体

14限位槽

2拉钩卡套

21限位孔

22限位块

23限位手柄

24弹簧

25限位手柄支柱

3调节杆

31第一螺母

32第二螺母

4固定架

41滑轨

42床体固定孔

5活动铰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5。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甲状腺手术固定式拉钩,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拉钩至少包括:

拉钩本体1,所述拉钩本体1包括拉钩杆11、第一钩体12和第二钩体13,所述第一钩体12和第二钩体13分别设于所述拉钩杆11两端,所述第一钩体12和所述第二钩体13分别与所述拉钩杆11形成夹角;

拉钩卡套2,所述拉钩卡套嵌套所述拉钩杆11,所述拉钩杆11能够在所述拉钩卡套2内滑动;

调节杆3,与所述拉钩卡套2连接;

固定架4,所述固定架4为弧形,所述调节杆3与所述固定架4活动连接和/或可拆卸式连接。

所述固定架为硬质金属材料制成。弧形的最高点高度为30~40cm。优选的为35cm。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架4上设有滑轨41,所述调节杆3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架4上设有连接孔,所述调节杆3与所述连接孔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调节杆3上设有螺纹和第一螺母31和第二螺母32。所述第一螺母31和第二螺母32与所述调节杆3螺纹连接。可以通过旋转所述调节杆3或第一螺母31,使得所述调节杆在所述调节杆连接件41中上下活动以调节拉钩本体高度。高度调节后,通过旋转第二螺母32使得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母夹住所述滑轨41,从而使调节杆在所述滑轨41中的位置固定,进而固定所述拉钩本体1的位置。

所述拉钩卡套2和所述拉钩杆11上设有相互匹配的限位组件。

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于拉钩卡套2上的限位孔21、限位块22和限位手柄23,以及设于拉钩杆11上的如图5所示的若干限位槽14,所述限位块22可以通过所述限位孔21到达所述限位槽14内进行限位,所述限位手柄23用于控制限位块22进出限位孔21。具体的,所述限位块22设于所述限位手柄的一端,所述限位块22的自由端对准所述限位孔21。

所述限位手柄23和拉钩卡套2之间还包括弹簧24和限位手柄支柱25,所述限位手柄支设于所述限位手柄支柱上,且中部与所述限位手柄支柱轴连接,所述限位手柄的另一端与所述弹簧相抵。无外力作用时,所述限位块22一端位于所述限位孔21内,与所述限位槽14卡接,按压限位手柄弹簧端时,在转轴作用下,限位块22抬起,此时可以滑动拉钩本体1;到达目标位置时,松手,在弹簧作用下,限位柱一端回到所述限位孔21内,与所述限位槽14卡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所述拉钩卡套设有开口,使得所述拉钩卡套和所述拉钩本体可拆卸连接。

所述拉钩本体1的数量为1-5个。多个拉钩本体同时使用,提高牵拉效果。

所述第一钩体12端部和/或所述第二钩体端部13向内弯曲。以便嵌入皮肤及皮下组织牢固扣压并牵拉组织,防止拉钩滑脱。

所述第一钩体12与所述拉钩杆11的夹角可以为20-120°。具体的,如20~50°,50~80°,80~90°,90~100°,100~120°。

优选的,所述第一钩体12与所述拉钩杆11的夹角为90°。牵拉效果更好。

所述第二钩体13与所述拉钩杆11的夹角为20-120°。具体的,如20~50°,50~80°,80~90°,90~100°,100~120°。

优选的,所述第二钩体13与所述拉钩杆11的夹角为90°。牵拉效果更好。

所述第一钩体11和所述第二钩体的长度不同。可以根据组织大小选择不同长度的钩体进行拉伸。未使用的钩体可以作为手柄。

所述调节杆3和所述拉钩卡套2通过活动铰链5连接。以便使所述拉钩本体在调节杆连接件41中的位置固定后,可以使拉钩本体的位置进行杠杆式的微调。所述活动铰链的转轴为螺栓,并配有螺母,在微调后可以固定位置。

所述调节杆3和所述拉钩卡套2之间的活动角度为30~150°。具体的,如30~50°,50~80°,80~90°,90~100°,100~120°,120~150°。

所述固定架4两端设有床体固定孔42。用于将固定架固定在手术床上。

如图4所示,第一钩体两端两侧设有圆弧形缺口。方便将拉钩本体嵌入拉钩卡套中。

使用时,先将所述固定架4固定于手术床上,将所述调节杆3转入所述调节杆连接件41中,滑动或调节调节杆的位置,并进一步通过第一螺母31控制调节杆3的高度,通过第二螺母32固定调节杆,第一钩体12紧扣需要牵拉的颈部组织,使用者通过第二钩体13确定适当张力,通过限位组件调节拉钩本体与拉钩卡套的相对位置,使得调节杆与拉钩本体的位置适合。通过活动铰链微调拉钩本体的位置,固定,使拉钩本体保持适当角度和高度。固定后,可以采用相同方式在同一固定架下固定其他拉钩本体。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