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射科用头部CT固定调整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70181发布日期:2020-09-29 09:25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放射科用头部CT固定调整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放射科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放射科用头部ct固定调整座。



背景技术:

放射科是医院重要的辅助检查科室,在现代医院建设中,放射科是一个集检查、诊断、治疗于一体的科室,临床各科许多疾病都须通过放射科设备检查达到明确诊断和辅助诊断。放射科的设备一般有普通x线拍片机、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核磁共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等。

ct的工作原理是用x线束对人体的某一部分按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当x线射向人体组织时,部分射线被组织吸收,部分射线穿过人体被检测器接收,产生信号。在临床实践中,头部的定位对于ct扫描和检测来说非常重要,如果在ct扫描的过程中,患者的头部一旦发生晃动,就会对ct机的成像质量造成模糊,从而给医护人员的诊断带来困难,严重的话还会造成误诊甚至延误疾病的最佳治疗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困难,提供一种患者头部ct扫描过程中,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的一种放射科用头部ct固定调整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放射科用头部ct固定调整座,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铰接设有头部支撑板,所述头部支撑板的底部连接设有齿杆,所述底座内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与齿杆相配合的齿轮,所述转轴的一端延伸至底座的外侧活动连接设有摇把,所述底座上铰接设有与齿杆相配合的限位齿轮,所述底座上远离头部支撑板的一端设有对称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可转动的设有正反丝杆,所述正反丝杆上螺纹套接设有对称的支杆,所述支杆的一端伸出凹槽的外侧设有护板,所述护板设于头部支撑板的上方。

作为改进,所述头部支撑板、护板上均设有海绵垫。

作为改进,所述限位齿轮的顶部设有拉环。

作为改进,所述转轴延伸至底座的外侧设有六棱柱,所述摇把套接在六棱柱上。

作为改进,所述正反丝杆的一端延伸至底座的外侧设有六棱柱,所述摇把套接在六棱柱上。

作为改进,所述正反丝杆两端的螺纹旋转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可以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防止患者头部在ct扫描过程晃动,造成成像模糊,给医护人员诊断带来困难,所述齿杆和齿轮相配合,可以将头部支撑板抬起,头部支撑板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抬起支撑,减少患者头部的不适,使患者的头部保持水平,所述齿杆和限位齿轮相配合,可以对齿杆和头部支撑板进行固定,防止头部支撑板、齿杆受力向下滑动,影响患者头部的位置,限位齿轮上设有拉环,方便医护人员将限位齿轮拉起,将头部支撑板恢复原状,所述转轴的一端伸出至底座的外侧设有六棱柱,摇把可以套接在六棱柱上,通过摇动摇把实现对头部支撑板高度进行调整,所述正反丝杆上设有对称的支杆,支杆的顶部设有护板,支杆的一端伸出底座的外侧设有摇把,通过摇动摇把可以调节支杆之间的距离,实现对患者头部进行夹持固定,防止患者头部左右晃动,护板和头部支撑板上均设有海绵垫,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时,减少患者的不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放射科用头部ct固定调整座侧视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放射科用头部ct固定调整座正视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放射科用头部ct固定调整座俯视状态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底座,2、头部支撑板,3、齿杆,4、转轴,5、齿轮,6、摇把,7、限位齿轮,8、凹槽,9、正反丝杆,10、支杆,11、护板,12、海绵垫,13、拉环,14、六棱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结合附图1-3,一种放射科用头部ct固定调整座,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铰接设有头部支撑板2,所述头部支撑板2的底部连接设有齿杆3,所述底座1内设有转轴4,所述转轴4上设有与齿杆3相配合的齿轮5,所述转轴4的一端延伸至底座1的外侧活动连接设有摇把6,所述底座1上铰接设有与齿杆3相配合的限位齿轮7,所述底座1上远离头部支撑板2的一端设有对称的凹槽8,所述凹槽8内可转动的设有正反丝杆9,所述正反丝杆9上螺纹套接设有对称的支杆10,所述支杆10的一端伸出凹槽8的外侧设有护板11,所述护板11设于头部支撑板2的上方。

所述头部支撑板2、护板11上均设有海绵垫12。所述限位齿轮7的顶部设有拉环13。所述转轴4延伸至底座1的外侧设有六棱柱14,所述摇把6套接在六棱柱14上。所述正反丝杆9的一端延伸至底座的外侧设有六棱柱14,所述摇把6套接在六棱柱14上。所述正反丝杆9两端的螺纹旋转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患者的头部枕在头部支撑板2上,医护人员将摇把6套接在转轴4端部的六棱柱14上,缓慢摇动摇把6,摇把6带动转轴4转动,转轴4带动齿轮5转动,齿轮5转动带动齿杆3向上移动,移动到适宜位置后,停止摇动摇把6,限位齿轮7和齿杆3啮合固定,将摇把6套接在正反丝杆9端部的六棱柱14上,摇动摇把6,摇把6带动正反丝杆9转动,正反丝杆9转动带动支杆10移动,支杆10互相靠近,支杆10带动护板11和海绵垫12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固定完成后,将摇把6取下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放射科用头部ct固定调整座,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铰接设有头部支撑板(2),所述头部支撑板(2)的底部连接设有齿杆(3),所述底座(1)内设有转轴(4),所述转轴(4)上设有与齿杆(3)相配合的齿轮(5),所述转轴(4)的一端延伸至底座(1)的外侧活动连接设有摇把(6),所述底座(1)上铰接设有与齿杆(3)相配合的限位齿轮(7),所述底座(1)上远离头部支撑板(2)的一端设有对称的凹槽(8),所述凹槽(8)内可转动的设有正反丝杆(9),所述正反丝杆(9)上螺纹套接设有对称的支杆(10),所述支杆(10)的一端伸出凹槽(8)的外侧设有护板(11),所述护板(11)设于头部支撑板(2)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放射科用头部ct固定调整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支撑板(2)、护板(11)上均设有海绵垫(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放射科用头部ct固定调整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齿轮(7)的顶部设有拉环(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放射科用头部ct固定调整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4)延伸至底座(1)的外侧设有六棱柱(14),所述摇把(6)套接在六棱柱(14)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放射科用头部ct固定调整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反丝杆(9)的一端延伸至底座的外侧设有六棱柱(14),所述摇把(6)套接在六棱柱(14)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放射科用头部ct固定调整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反丝杆(9)两端的螺纹旋转方向相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放射科用头部CT固定调整座,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铰接设有头部支撑板,所述头部支撑板的底部连接设有齿杆,所述底座内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与齿杆相配合的齿轮,所述转轴的一端延伸至底座的外侧活动连接设有摇把,所述底座上铰接设有与齿杆相配合的限位齿轮,所述底座上远离头部支撑板的一端设有对称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可转动的设有正反丝杆,所述正反丝杆上螺纹套接设有对称的支杆,所述支杆的一端伸出凹槽的外侧设有护板,所述护板设于头部支撑板的上方。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患者头部CT扫描过程中,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

技术研发人员:宋义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宋义光
技术研发日:2019.12.30
技术公布日:2020.09.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