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泄漏的血液成分采集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20412发布日期:2020-10-30 21:37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泄漏的血液成分采集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此部分的陈述仅仅提供与本公开有关的

背景技术:
信息,并且这些陈述可能构成现有技术。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背景技术

机械化血液成分采集对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减少血液污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机械化血液成分采集技术在我国已经全面采用,主要用于采集血浆和血小板等血液成分。如血浆采集技术,其方法基本是用离心式分离技术将血液中血浆与血细胞分离,收集血浆,还输血细胞。

其采集流程是,从人体采集的血液通过血浆耗材的管路引入抗凝剂抗凝后进入分离装置,分离出来的血浆通过分离装置接口、连接管进入血浆收集容器。当达到单个血浆采集循环设定血浆量或总的血浆采集量时,血浆采集停止,血浆收集容器连接管上控制血浆收集容器血浆收集的血浆阀关闭。分离装置中的血细胞在血浆分离设备血泵的带动下,通过血浆耗材的管路回输给供血者。在回输过程中,血浆收集容器连接管上的血浆阀打开,血浆收集容器中收集血浆前事先进入的来自血浆分离装置的无菌空气通过连接管返回血浆分离装置。当血细胞回输完毕,进入第二个血浆采集循环,如此反复,直至完成总的血浆采集量。

在实际的正常操作中,有时会出现分离装置泄漏的情况。工作人员发现,只需通过延迟关闭采集容器的阀门,就不会出现分离装置泄漏的情况。但由于延迟关闭阀门,分离装置内的其他成分有可能溢出,从而污染收集容器中分离出来的血液成分,导致分离失败,故不宜采用延迟关闭阀门的方法来解决分离装置泄漏的问题。由于一直没有弄清分离装置泄漏的根源,导致该问题一直存在。由于整个系统必须处于密闭状态,避免空气进入污染血液,故一旦出现泄漏,应放弃已采集的血液成分,并更换分离装置,使得成本提高,也易降低捐献人员的捐献积极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部分问题,或至少缓解这些问题。

一种防泄漏的血液成分采集分离装置,包括分离装置和收集容器,所述分离装置通过连接管与所述收集容器相连;所述分离装置的分离装置接口与所述收集容器之间设有泄压装置。

可选的,所述泄压装置为泄压袋,通过管路连接件与所述分离装置接口相连;所述管路连接件包括一进口端和至少两个出口端,所述分离装置接口通过连接管与所述管路连接件的进口端相连,所述泄压袋和所述收集容器通过连接管分别与所述管路连接件的出口端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泄压袋为有延展性的软袋。

进一步的,所述管路连接件的出口端的数量,与所述收集容器和所述泄压袋与出口端相连的连接管的数量一致。

进一步的,与所述泄压袋相连的出口端的水平位置,高于与所述收集容器相连的出口端的水平位置。

可选的,所述泄压装置为泄压管;所述泄压管的两端通过连接管分别与所述收集容器和所述分离装置接口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泄压管为有延展性的软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分离装置和收集容器之间增加了泄压装置,使分离装置惯性作用产生的内压能够通过泄压装置释放,从根源上杜绝了因内压导致分离装置爆裂和泄漏的可能性,且不会对整个系统的密闭性造成影响;泄压转移的血液及血液成分在回输阶段得到回输,从而适合多次的血液成分采集的循环操作,不至于因多次存积而造成血液及血液成分的损失;

2、泄压袋和泄压管采用有延展性的软袋或软管,不会被增大的压强撑破,更加安全可靠;

3、与所述泄压袋相连的出口端的水平位置,高于与所述收集容器相连的出口端的水平位置,使得血浆不易流入泄压袋内,避免了对血浆采集或泄压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可以通过以下的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泄压装置为泄压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泄压装置为泄压管的结构图。

其中:1-容器袋体或瓶体;2-分离装置接口;3-连接管1;4-分离装置;5-泄压袋;6-管路连接件;7-容器阀;8-泄压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作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发明人认真分析了血液成分采集分离装置的各阶段运行方式及运行原理后发现,分离装置4的高速旋转到停止时的惯性作用是造成分离装置4泄漏的根源所在。以血浆采集分离装置为例,分离装置4的高速旋转,使得血液中的血浆和血细胞分离,血浆通过分离装置接口2和连接管3流入收集容器1中。当收集容器1中的血浆量到达单个血浆采集循环设定量,或达到血浆采集总量,或检测到有红细胞溢出时,分离装置4自动停止。但由于惯性原因,分离装置4在旋转停止过程中会产生内压。由于容器阀7已经关闭,使得分离装置4产生的内压无法消除,有一定几率会使分离装置4损坏甚至爆裂,从而导致泄漏事故发生。

由此可知,解决分离装置4的内压问题,才能真正避免分离装置4泄漏的事故发生。根据试验测压得出,分离装置4在高速旋转到停止时,因惯性作用产生的内压在5-10kpa,但会很快消失,导致分离装置内的液体溢出在5-10ml。

如图1或2所示,一种防泄漏的血液成分采集分离装置,包括分离装置4和收集容器1,所述分离装置4通过连接管3与所述收集容器1相连;所述分离装置4的分离装置接口2与所述收集容器1之间设有泄压装置。分离装置4和收集容器1之间设置泄压装置,为分离装置4提供了一个泄压空间,使分离装置4惯性作用产生的内压能够通过泄压装置释放,而减小了分离装置4内因内压增加的压强,不会因为容器阀7的关闭无处释放而导致分离装置4内的压强过大,从根源上杜绝了因内压导致分离装置4爆裂和泄漏的可能性。由于泄压装置与血液成分采集分离装置依然构成的是密闭的系统,也不会影响血液成分的采集。

可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泄压装置为泄压袋5,通过管路连接件6与所述分离装置接口2相连;所述管路连接件6包括一进口端和至少两个出口端,所述分离装置接口2通过连接管3与所述管路连接件6的进口端相连,所述泄压袋5和所述收集容器1通过连接管3分别与所述管路连接件6的出口端相连。采集阶段,当其采集量达到单个采集循环设定量或达到采集总量或在采集过程中有红细胞溢出时,分离装置4由高速旋转到停止产生的内压,通过管路连接件6和连接管3进入泄压袋5,使得分离装置4内增加的压强减小,从而避免分离装置4内压强过大而造成损坏。回输阶段,容器阀7打开,收集容器1中收集血液成分前事先进入的来自分离装置4的无菌空气通过连接管3返回分离装置4,泄压袋5和分离装置4的压强由此得到释放,从而为下一次泄压做好准备。

可选的,所述泄压袋5为有延展性的软袋。当分离装置4因内压导致压强增大时,泄压袋5由于采用的是有延展性的软袋,从而不会被增大的压强撑破,更加安全可靠。

所述管路连接件6的出口端的数量,与所述收集容器1和所述泄压袋5与出口端相连的连接管3的数量一致。如图1所示,管路连接件6采用三通管件,出口端通过连接管3分别与收集容器1和泄压袋5相连,从而使得整个采集分离系统始终保持在密闭状态。由于部分血液成分采集分离装置的收集容器1分别有通过一上一下两个连接管3与管路连接件6相连,故这时应采用数量匹配的四通管件。

泄压袋5也可采用多个,分别与管路连接件6相连。

若管路连接件6的出口端数量大于泄压袋5和收集容器1与出口端相连的连接管3的数量时,需将多余的出口端进行封闭,保持整套系统的密闭性。

如血浆采集分离装置,由于采用的是分离血浆,使血浆溢出后流入收集容器1的方法。与所述泄压袋5相连的出口端的水平位置,高于与所述收集容器1相连的出口端的水平位置,如图1所示,使得血浆不会流入泄压袋5内,避免了对血浆采集或泄压造成影响。

可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泄压装置为泄压管8;所述泄压管8的两端通过连接管3分别与所述收集容器1和所述分离装置接口2相连。泄压管8可采用软管,采集阶段时,当分离装置4产生内压,泄压管8膨胀,从而减小分离装置4的压强,避免分离装置4因压强增大而损坏。回输阶段则相应得到释放,且不会影响血液成分的采集和还输操作。结构也更加简单,安装方便,且不用额外占用空间。

所述泄压管8为有延展性的软管,避免压强过大将泄压管8撑破,安全可靠。

收集容器1可以是袋体,或是瓶体。

连接管3可通过套接等固定连接方式与分离装置接口2、管路连接件6、泄压袋5、泄压管8等相连。

本申请的防泄漏血液成分采集分离装置,可用于单采血浆、血小板等采集分离装置,也可用于全血采集分离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