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上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90318发布日期:2020-12-04 15:21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上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医疗辅助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上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内科病患越来越多,医务人员在对内科病患进行护理时,常常需要对内科伤口进行上药,其中咽喉问题频发,咽喉溃疡、咽喉内膜红肿破损等问题非常普遍,现阶段一般是在咽喉内的伤口创面上涂抹药粉或者喷洒药液。

现有的通过管道将药液导入伤口创面的,管道在进入咽喉内时,会和咽喉壁接触,由于管道口部位没有遮挡,粘液容易流至管道上,将管道口堵塞,导致药物无法喷出,需要将管道取出,清理后再进行上药,降低了上药效率,而现有的一些通过口部吸取药液的咽喉上药装置,在进行吸取的时候,由于伤口位置较深,药液很难导至伤口位置,导致药效无法发挥,影响咽喉内伤口的恢复。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上药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固定环,所述装置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外圈卡接有注射头,所述装置本体内腔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另一端沿着至装置本体的外侧,且所述推杆与装置本体的内腔活动连接,所述固定环的内圈与装置本体的外圈相卡接。

优选的,固定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性软管,所述弹性软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手电筒。

优选的,装置本体的外圈设有刻度层。

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内圈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热板,所述装置本体外圈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温度感应器。

优选的,注射头的底部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注射孔,所述注射孔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有四块密封片组成。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上药装置,通过固定环,便于手电筒与该装置的固定和分离,需要使用该装置时,把手电筒固定在装置本体上,便于医护人员查看患处上药的情况,不使用该装置时,可以很方便的板手电筒与装置本体分离,节约该装置的保存空间,便于该装置的保存,通过弹性软管的设置,医护人员可以根据需求改变手电筒的高度和倾斜的角度,便于医护人员使用手电筒贯穿患处上药情况,提高上药的效率。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上药装置,通过温度感应器,可以检测该装置内药液的温度和根据需求设定药液的温度,若药液的温度低于设定的温度,加热板所在的电路接通,加热板散发的热量加热药液,直至药液的温度与设定的温度相同,加热板停止工作,防止因药液的温度与患处的温度相差太大,刺激患处,增加病人的痛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本新型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2本新型结构图1内部示意图;

图3本新型结构注射头内部示意图;

图4本新型结构密封片示意图。

图中:1、装置本体;2、推杆;3、活塞;4、加热板;5、连接管;6、刻度层;7、温度感应器;8、注射头;9、固定环;10、弹性软管;11、手电筒;12、密封圈;13、注射孔;14、密封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上药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和固定环9,装置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5,通过连接管5,该装置可以把需要的药液吸进装置本体1的内腔里,连接管5的外圈卡接有注射头8,通过注射头8,该装置可以把药液喷洒到患处,装置本体1内腔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活塞3,活塞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推杆2,通过推杆2和活塞3的配合使用,可以把药液吸进装置本体1的内腔里,和把药液排出,推杆2的另一端沿着至装置本体1的外侧,且推杆2与装置本体1的内腔活动连接,固定环9的内圈与装置本体1的外圈相卡接,通过固定环9,便于手电筒11与该装置的固定和分离,需要使用该装置时,把手电筒11固定在装置本体1上,便于医护人员查看患处上药的情况,不使用该装置时,可以很方便的板手电筒11与装置本体1分离,节约该装置的保存空间,便于该装置的保存。

其中,固定环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性软管10,通过弹性软管10的设置,医护人员可以根据需求改变手电筒11的高度和倾斜的角度,便于医护人员使用手电筒11贯穿患处上药情况,弹性软管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手电筒11。

其中,装置本体1的外圈设有刻度层6,通过刻度层6,医护人员可以贯穿该装置内药液的含量和药液的注入量,便于使用。

其中,装置本体1内圈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热板4,通过加热板4工作时散发的热量,可以给药液加热,且把药液的温度加热至与患处的温度类似,防止因药液的温度与患处的温度相差太大,从而刺激患处,增加病人的痛苦,装置本体1外圈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温度感应器7,通过温度感应器7,可以检测该装置内药液的温度和根据需求设定药液的温度,若药液的温度低于设定的温度,加热板4所在的电路接通,加热板4散发的热量加热药液,直至药液的温度与设定的温度相同,加热板4停止工作。

其中,注射头8的底部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注射孔13,注射孔13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圈12,密封圈12有四块密封片14组成,通过密封片14,在不使用注射头8时,四块密封片14可以密封住注射孔13,防止细菌进入到注射头8内造成污染,使用该装置上药时,推杆2向内推动药液时,药液对密封片14造成压力,四块密封片14分离,药液从密封片14之间的缝隙掉落,给患处上药,密封片14的设置,阻止了在上药过程中,患者的体液进入到注射头8内污染药液,因此医护人员在使用该装置上药时,只需要更换注射头8,该装置就可以给不同的患者上药,节约了医疗资源。

综上所述,把连接管5深入需要注射的药液内,向外拉动推杆2至合适的位置,药液通过连接管5移动至该装置内,选取合适的注射头8,向内推动推杆2,该装置内部的空气通过注射孔13被排走,需要使用手电筒11照射患处时,把固定环9卡接在装置本体1上,根据需要设定温度感应器7的数值,若药液的温度低于设定的温度,加热板4所在的电路接通,加热板4散发的热量加热药液,直至药液的温度与设定的温度相同,加热板4停止工作,加热板4的工作可以有效防止因药液的温度与患处的温度相差太大,从而刺激患处,增加病人的痛苦,使用该装置时,把该装置移动至患处,医护人员用手指触碰手电筒11的左端,手电筒11被打开,调节弹性软管10的倾斜角度,使手电筒11的照射角度满足需求,向内推动推杆2,推杆2挤压药液,药液对密封片14造成压力,四块密封片14分离,药液从密封片14之间的缝隙掉落,给患处上药,密封片14的设置,阻止了在上药过程中,患者的体液进入到注射头8内污染药液,再次触摸手电筒11,手电筒11关闭,医护人员在使用该装置上药时,只需要更换注射头8,该装置就可以给不同的患者上药,节约了医疗资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