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步态校正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63534发布日期:2020-09-01 18:01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步态校正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治疗和康复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步态校正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术后的康复意识也有了更深的认识。足下垂是脑梗、脊椎、坐骨神经及腓总神经受损等最易形成的结果。在术后的康复过程中,在患者下地行走时因为脚背勾不起来,行走时的步态受到严重影响,既影响速度也影响美观度。

现在市场上的产品多为足托,以90度角的装置将脚底和小腿连接在一起来,在走路时帮助把脚抬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因为脚底垫了一个硬底片,即不舒服也不便于长时间走路,更谈不上步态的校正。另外一些是通过一个绑带将小腿处鞋带绑在一起,以起到走路时通过小腿将脚带起来,这种比前一种方式效果好,但是因为绑带没有弹性,走路时脚还是会较重的落地,步态上表现的非常明显,所以起不到校正步态的作用,对于有内翻和外翻的患者,也没办法完成校正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步态校正装置及系统,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步态校正装置,包括: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绑腿装置和设置在鞋子上的鞋孔活动连接,用于在抬脚时提升使用者脚背以及落脚时对脚背进行缓冲;

弹性调节装置,用于对所述弹性件的弹力进行调整;

绑腿装置,其内设有拉力检测装置,用于对所述弹性件的弹力进行检测,以通过所述弹性调节装置对所述弹性件的弹力进行反馈调节。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性件包括数量均为若干个的校正件和拉升件,所述校正件用于校正脚背的内外翻,所述拉升件用于在抬脚时提升使用者脚背以及落脚时对脚背进行缓冲,每个所述校正件和拉升件上均设有弹性调节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校正件和拉升件为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通过连接件与设置在鞋子上的鞋孔活动连接,所述拉簧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环与所述绑腿装置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件为活动扣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绑腿装置包括前绑片和后绑片,所述前绑片和所述后绑片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性调节装置包括螺纹件以及与所述螺纹件形成螺旋副传动的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与所述弹性件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性调节装置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螺纹件连接,用以驱动所述螺纹件的正转或反转。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拉力检测装置包括与所述弹性件数量对应的拉力传感器,所述拉力传感器的感应端与所述弹性件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弹性件的拉力,所述拉力传感器的输出引线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智能设备通讯。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拉力检测装置安装在所述绑腿装置上,其中,所述拉力传感器的感应端通过连接环与所述弹性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步态校正系统,包括用于接收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及用于输出指令的的后台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态校正装置,所述步态校正装置与所述后台终端通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行走时通过拉簧将脚背提起来,放下时因为拉簧的弹性,所以会比较缓和的将脚放下,从而达到像正常脚一样的走路形态。借助拉簧的弹力将本不可以主动屈背的脚变为被动屈背。不仅校正了足下垂、足外翻、足内翻患者走路时的步态,而且也对患者胫骨前肌起到了被动锻炼的作用,防止长期不运动胫骨前肌造成胫骨前肌的萎缩。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步态校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步态校正装置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步态校正装置中前绑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步态校正装置中后绑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步态校正装置中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种步态校正装置中拉力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00-弹性件、101-拉簧、102-校正件、103-拉升件、200-弹性调节装置、201-螺纹件、202-调节螺母、203-步进电机、300-绑腿装置、301-前绑片、3011-前绑片底布、3012-前绑片固定带、3013-环扣i、3014-环扣ii、302-后绑片、3021-后绑片底布、3022-后绑片固定带、3023-绑带粘片i、3024-绑带粘片ii、400-连接件、401-簧片开口i、402-锁针、403-簧片开口ii、500-拉力检测装置、501-拉力传感器、502-数据接收转发器、503-传感器连接线接口、600-平面鸡眼铆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步态校正装置的结构图,包括弹性件100、弹性调节装置200和绑腿装置300,所述弹性件100的两端分别与绑腿装置300和设置在鞋子上的鞋孔活动连接,用于在抬脚时提升使用者脚背以及落脚时对脚背进行缓冲;所述弹性调节装置200用于对所述弹性件100的弹力进行调整;所述绑腿装置300,可拆卸的安装在使用者的小腿的脚踝处,其内设有拉力检测装置500,用于对所述弹性件100的弹力进行检测,以通过所述弹性调节装置200对所述弹性件100的弹力进行反馈调节。

如图1所示,鞋孔上设有平面鸡眼铆钉600,其与弹性件100的一端连接,弹性件100的另一端与设置在小腿脚踝处的绑腿装置300连接,弹性件100的数量为四个,在使用者行走时,弹性件100将脚背提起,落脚时,因为弹性件100的弹性作用,会比较缓和的将脚放下,从而达到像正常脚一样的走路形态。此外,弹性件100的作用可以根据使用需求或者拉力检测装置500的检测结果进行调整,反复调整以获得接近正常的步态。

如图1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弹性件100包括数量均为若干个的校正件102和拉升件103,所述校正件102用于校正脚背的内外翻,所述拉升件103用于在抬脚时提升使用者脚背以及落脚时对脚背进行缓冲,每个所述校正件102和拉升件103上均设有弹性调节装置200。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情况中,校正件102和拉升件103的数量均为两根,校正件102由于需要对脚背的内外翻进行校正,因此,校正件102设置在靠近外侧的位置,拉升件103设置在里侧,对于脚有内翻的患者可以将校正件102调紧一些,拉升件103调松一些,以达到走路时脚内翻的校正;外翻患者可以将校正件102调松一些,拉升件103调紧一些,以达到走路时脚外翻的校正。

如图1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校正件102和拉升件103为拉簧101,所述拉簧101的一端通过连接件400与设置在鞋子上的鞋孔活动连接,所述拉簧101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环与所述绑腿装置300连接。

如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连接件400为活动扣件。

本实施例的一种情况中,活动扣件为s扣,其主要实现的目的在于方便拉簧101或者弹性件100与鞋孔的连接。s扣包括簧片开口i401、簧片开口ii403和锁针402,锁针402整体呈s形接口,其开口处分别设有簧片开口i401和簧片开口ii403,簧片开口i401和簧片开口ii403可在外部作用力下弹开,使得s扣的开口能分别与鞋孔和弹性件100连接。当然,活动扣件也可以采用具有类似功能的装置代替,在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如图3~4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绑腿装置300包括前绑片301和后绑片302,所述前绑片301和所述后绑片302可拆卸连接在使用者的小腿的脚踝处。

具体的来说,所述前绑片301包括前绑片底布3011、前绑片固定带3012、环扣i3013和环扣ii3014,前绑片底布3011上固定有环扣i3013和环扣ii3014,所述环扣i3013和环扣ii3014之间通过前绑片固定带3012连接。

所述后绑片302包括后绑片底布3021、后绑片固定带3022、绑带粘片i3023和绑带粘片ii3024,其中,所述后绑片底布3021上设有(具体可以为缝制)后绑片固定带3022,后绑片固定带3022的两端分别设有绑带粘片i3023和绑带粘片ii3024,在实际应用时,前绑片301和后绑片302位置相对,将后绑片固定带3022的两端穿过前绑片底布3011上设置的环扣i3013和环扣ii3014后,然后绑带粘片i3023和绑带粘片ii3024与后绑片固定带3022相粘固定即可,此处,绑带粘片i3023和绑带粘片ii3024可以为魔术贴等机构。

如图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弹性调节装置200包括螺纹件201以及与所述螺纹件201形成螺旋副传动的调节螺母202,所述调节螺母202与所述弹性件100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情况中,所述螺纹件201可以为螺杆,当转动螺杆或者调节螺母202时,在螺旋副的作用下,调节螺母202能相对于螺杆运动,可以调整弹性件100的长度,对其弹力进行调整。

如图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弹性调节装置200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螺纹件201连接,用以驱动所述螺纹件201的正转或反转。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情况中,所述驱动件为步进电机203,在步进电机203输出动力时,能带动螺纹件201的转动,在螺旋副的作用下,调节螺母202可相对于螺纹件201移动,此处,步进电机203安装在固定器上,此处的固定器可以为固定框等,主要用于安装步进电机203,此外,步进电机203的正负极接线可以沿着固定器的内壁布置。

如图6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拉力检测装置500包括与所述弹性件100数量对应的拉力传感器501,所述拉力传感器501的感应端与所述弹性件100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弹性件100的拉力,所述拉力传感器501的输出引线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智能设备通讯。

对于具有步进电机203的螺纹件201来说,拉力传感器501的感应端与所述固定器连接,而所述固定器也可以与连接环连接后,由连接环与连接环的感应端连接,而对于单独的螺纹件201来说,其端部的连接环与拉力传感器501的感应端连接,拉力传感器501与控制器信号连接,用于将弹力信息或者拉力信息输出给控制器,由控制器向该信息向智能设备发送,同时控制器也可以接收智能设备的指令,控制步进电机203发生对应的动作等。

如图1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拉力检测装置500安装在所述绑腿装置300上,其中,所述拉力传感器501的感应端通过连接环与所述弹性件100连接,当然,拉力检测装置500或者绑腿装置300上还可以增加电源,来为其供电,电源可以为纽扣电池或者柔性电池等,在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具体的来说,每个所述拉力传感器501均通过传感器连接线接口503与控制器通讯,控制器内的数据接收转发器502可以将信息进行接收和转发。作为优选,数据接收转发器502以无线通讯的方式,如4g、蓝牙、无线网络等,来实现信息的接收和转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步态校正系统,包括用于接收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及用于输出指令的的后台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态校正装置,所述步态校正装置与所述后台终端通讯。

此处的后台终端既可以是后台服务器,也可以是安装在智能手机上的app等,其实现的功能对是拉力信息的获取,以及向步态校正装置发送对应的指令等,在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步态校正装置,并基于该步态校正装置提出了一种步态校正系统,在行走时通过拉簧将脚背提起来,放下时因为拉簧的弹性,所以会比较缓和的将脚放下,从而达到像正常脚一样的走路形态。借助拉簧的弹力将本不可以主动屈背的脚变为被动屈背。不仅校正了足下垂、足外翻、足内翻患者走路时的步态,而且也对患者胫骨前肌起到了被动锻炼的作用,防止长期不运动胫骨前肌造成胫骨前肌的萎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