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

文档序号:24890205发布日期:2021-04-30 13:15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吸收性物品

本发明涉及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生理用卫生巾、卫生护垫、失禁衬垫等吸收性物品,已知具有透液性的顶片、不透液性的背片以及设置于两片间的吸收体部的吸收性物品。

在吸收性物品中,存在考虑了穿戴者的身体的活动而易于变形地构成的吸收性物品。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备配置于表面片与背面片之间的收缩性的吸收结构体,吸收结构体具备各个独立的多个块状吸收部,背面片至少在长度方向具有伸缩性,非伸长时处于收缩状态,并且相对于规定的抗拉负荷,在长度方向以规定比例进行伸长的构成(权利要求1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77941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构成中,吸收性物品整体具有伸缩性,因此能够对应于身体的活动所伴随的内衣的伸缩。然而,专利文献1的公开的构成对于在吸收性物品的穿戴中,例如可能由步行时的身体的活动而产生的吸收性物品与肌肤的摩擦等并没有得以考虑。这样的摩擦等可能成为穿戴感降低的原因,存在根据情况穿戴者刺痒,感受到疼痛感等的可能性。

鉴于上述方面,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课题在于提供防止穿戴中可能发生的吸收性物品与肌肤之间的摩擦,使穿戴感提高了的吸收性物品。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为一种吸收性物品,其为具有透液性的顶片、不透液性的背片以及设置于上述顶片与上述背片之间的吸收体部的吸收性物品,在上述背片与上述吸收体部之间设置有摩擦降低层,上述摩擦降低层与上述背片的摩擦、或上述摩擦降低层与上述吸收体部的摩擦比上述吸收体部与上述背片的摩擦小。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能够提供防止穿戴中可能发生的吸收性物品与肌肤之间的摩擦,使穿戴感提高了的吸收性物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局部剖切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i-i线截面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吸收性物品中的摩擦降低层的变形例的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吸收性物品中的摩擦降低层的变形例的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变形例的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各附图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对于相同或对应的构成,有时附上同一符号而省略说明。此外,附图为用于帮助发明的理解的示意性的附图,有时部分尺寸变大或变小。

图1表示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局部剖切俯视图。此外,图2(a)表示图1的i-i线截面。如图1和图2(a)所示那样,吸收性物品1具备具有不透液性的背片2、透液性的顶片3、以及设置于这两片2、3之间的吸收体部4的主体(吸收性物品主体)8。在吸收性物品1的使用时,主体8的背片2侧(内衣侧)被固定于短裤等内衣,顶片3侧(肌肤侧)能够与肌肤接触的方式进行穿戴。背片2的内衣侧可以设置用于将吸收性物品1固定于内衣的防止偏移材料(图1中,省略图示)。

吸收性物品主体8称为除去了后述翼w、w的部分。主体8作为整体,具有:在前后方向(长度方向,即图中的第1方向d1)具有规定的长度,在与该前后方向d1正交的宽度方向(图中的第2方向d2)上具有规定的宽度的细长的形状。主体8的宽度在图示的例子中成为大致一定,但是可以遍及前后方向d1发生变化。吸收性物品1可以相对于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中心线(前后方向中心线)cl,具有大致轴对称的形状和结构。

在图1的方式中,背片2和顶片3都遍及从吸收性物品1的前端直至后端的前后方向d1,但是顶片3的宽度小于背片2的宽度。此外,在顶片3的肌肤侧,沿着吸收体部4的两侧部重叠有在前后方向d1上延伸的侧无纺布7、7。

吸收性物品1在主体8中,具有在穿戴时与穿戴者的阴道口等体液排出口对应的区域(体液排出口对应区域)a,体液排出口对应区域a具有中心ac。中心ac处于前后方向中心线cl上,位于体液排出口对应区域a的前后方向d1长度的中央附近。而且,吸收性物品1具有:包含体液排出口对应区域a的中央区域m、与中央区域m的前方相邻的前方区域f、以及与中央区域m的后方相邻的后方区域r。

中央区域m可以具有从其两侧方延伸的、用于将d吸收性物品1在穿戴时确实地固定于内衣的翼w、w。能够是前方区域f为从作为翼w的前方的起点的位置或其附近直至前端缘的区域,后方区域r为从作为翼w的后方的起点的位置或其附近直至后端缘的区域。此外,在设置有翼w、w的情况下,体液排出口对应区域a的中心ac从前后方向d1观察,能够位于翼w、w的侧方的端缘的长度的中点的位置、或者翼w、w的前方的基点与后方的基点的中点。

在图示的方式中,吸收性物品1具有翼w、w,但是吸收性物品1能够采用没有翼w、w的方式。在该情况下,在假定形成翼w、w的情况下,能够是将从作为翼w、w前方的起点的位置或其附近靠前方的区域设为前方区域f,将从作为翼w、w的后方的起点的位置或其附近靠后方的区域设为后方区域r。

吸收性物品1的总长能够设为150~450mm,能够更优选为170~290mm。

吸收体部4以不露出于外部的方式,被夹持于顶片2与背片3而设置。例如,如图1所示那样,吸收体部4可以以俯视时被收纳于背片2内的方式,即不从背片2露出的方式构成,得以配置。此外,吸收体部4能够以收纳于设置有顶片3和侧无纺布7、7的区域内的方式,得以构成,进行配置。

在吸收体部4的前方和后方的端缘部,背片2与顶片3的外缘能够通过热熔等粘接剂、热封、超声波密封等粘接方法被接合,成为端部密封ee、ee。此外,在吸收体部4的两侧方,侧无纺布7、7与背片2可以通过上述粘接方法被接合,由此形成上述翼w、w。对于翼w、w而言,考虑到用于提高接合强度和设计性,可以形成压纹ew、ew。

这样,吸收体部4的周围可以遍及整周而被密封。由此,能够防止被吸收体部4吸收的体液从侧方泄露,并且吸收性物品1的形状稳定性也提高。另外,优选端部密封ee、ee的密封强度比侧方的密封大。由此,如后述那样,使背片2与吸收体部4的相对的滑动(slide)成为可能,并且能够使吸收性物品1的形状稳定。

作为背片2,能够使用聚乙烯、聚丙烯等烯烃系树脂片等至少具有阻水性的片材。能够使用聚乙烯片等上层叠有无纺布的层压无纺布、进一步介由防水膜,实质上确保了不透液性的无纺布的层叠片等。此外,从防止闷热的观点考虑,进一步期望使用具有透湿性的材料。作为这样的阻水、透湿性片材,能够使用在聚乙烯、聚丙烯等烯烃系树脂中将无机填充剂熔融混炼而成型为片之后,在单轴或双轴方向进行延伸,从而获得的微多孔性片。

顶片3为使经血、白带、尿等体液迅速地透过的透液性的片。作为顶片3,适合使用有孔或无孔的无纺布、多孔性塑料片等。作为构成无纺布的原材料纤维,例如,能够将聚乙烯、聚丙烯等烯烃、聚酯、聚酰胺等合成纤维、人造丝、铜氨纤维等再生纤维、和它们的混纺纤维、以及棉等天然纤维单独使用或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此外,作为无纺布的加工法,可举出水刺法、纺粘法、热熔法、熔喷法、针刺法等。这些加工法中,从柔软性方面考虑,优选为水刺法,从能够制造富于悬垂性的无纺布方面考虑,优选为纺粘法,从能够制造体积大且软的无纺布方面考虑,优选为热熔法。此外,能够使用将熔点高的纤维作为芯,将熔点低的纤维作为鞘的芯鞘型纤维、并列型纤维、分割型纤维等复合纤维。

如图1所示那样,吸收体部4能够成为具备实质上承担吸收体液的功能的吸收体41,以及包裹吸收体41的包覆片45的构成。包覆片45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能够采用皱纸、无纺布等。通过利用包覆片45来包裹吸收体41,从而能够防止吸收体41的扭结、开裂。作为包覆片45,也能够使用未着色(即,白色)的皱纸、无纺布,也能够使用被着色的皱纸、无纺布。

吸收体41只要是能够吸收体液并保持的材料,就不受限定,优选包含棉状浆粕和吸水性聚合物。作为吸水性聚合物,能够使用高吸水性聚合物粒状粉(superabsorbentpolymer(sap))、高吸水性聚合物纤维(superabsorbentfiber(saf))和它们的组合。作为浆粕,可举出由木材获得的化学浆粕、溶解浆粕等纤维素纤维、人造丝、乙酸酯等人工纤维素纤维形成的浆粕。作为化学浆粕的原料材料,可使用阔叶树材料、针叶树材料等,从纤维长度长等考虑,适合使用针叶树材料。吸收体41能够通过积纤或气流成网法来制造。

此外,吸收体41中可以混合合成纤维。作为合成纤维,能够使用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尼龙等聚酰胺、和它们的共聚物,能够将这些之中的2种混合使用。此外,将熔点高的纤维作为芯,将熔点低的纤维作为鞘的芯鞘型纤维、并列型纤维、分割型纤维等复合纤维也能够使用。另外,也能够使用将疏水性纤维利用亲水化剂进行表面处理,赋予相对于体液的亲和性的物质。

作为吸收体部4,可以使用在肌肤侧的片与内衣侧的片之间的规定区域夹持高吸水性聚合物而成的聚合物片。

吸收体部4的厚度能够设为0.3~30mm的范围内,优选为1.0~15mm的范围。吸收体41可以遍及前面不具有均匀的厚度,也能够采用使体液排出口对应区域50及其附近的区域,此外后方区域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分膨出的结构。

作为侧无纺布7,能够使用疏水处理无纺布或亲水处理无纺布。例如,在防止经血、白带等渗透的效果或提高肌肤触感的情况下,优选使用涂布有有机硅系、石蜡系的疏水剂等的疏水处理无纺布。此外,在提高翼w中的经血等的吸收性的情况下,作为无纺布的材料,优选使用经亲水处理的无纺布。作为无纺布的种类,优选为不易带有折痕,不易形成褶皱,柔软的热风(air-through)无纺布。

如图1所示那样,主体8中可以形成从顶片3侧向背片2侧凹陷的挤压槽11(也称为贴合压纹)。挤压槽11能够通过使在吸收体部4上层叠表面片3而得的层叠体通过一对加压辊之间来形成。例如,能够在层叠体的表面片3侧,凸状辊在吸收体部4侧分别配置平坦的辊那样,被两辊进行加压。通过形成挤压槽11,从而顶片3与吸收体部4利用挤压槽被接合,穿戴中,两者能够一体地变形,活动。

摩擦降低层6为具有通过存在于所接触的2个物体之间,从而能够降低这2个物体间的摩擦或摩擦力的功能的层。本方式中,摩擦降低层6能够采用摩擦降低层6与吸收体部4之间的摩擦、以及摩擦降低层6与背片2之间的摩擦的至少一者比吸收体部4与背片2之间的摩擦小的方式构成的层。

如图1和图2(a)所示那样,在背片2与吸收体部4之间设置有摩擦降低层6。由此,能够降低背片2与吸收体部4之间的摩擦。这里,在吸收体部4如上述那样具有吸收体41被包覆片45包裹的构成的情况下,能够使摩擦降低层6成为摩擦降低层6与包覆片45之间的摩擦、以及摩擦降低层6与背片2之间的摩擦的至少一者比包覆片45与背片2之间的摩擦小的方式构成的层。此外,在使用聚合物片作为吸收体部4的情况下,能够使摩擦降低层6成为摩擦降低层6与聚合物片的内衣侧的片之间的摩擦、以及摩擦降低层6与背片2之间的摩擦的至少一者比聚合物片的内衣侧的片与背片2之间的摩擦小的方式构成的层。这样,摩擦降低层6只要是该摩擦降低层6,则是要与背片2接触的片或层的面与背片2的肌肤侧的面之间的摩擦,更具体而言,滑动摩擦能够降低的层。

在吸收性物品1的穿戴中,存在穿戴者例如由于步行动作等而增大脚,或者继续地活动那样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可能由于脚的力和活动而内衣变形,追随其变形而背片2发生变形,移动。这里,如果背片2与吸收体部4通过摩擦或利用粘接剂等成为一体,则吸收体部4以上的结构(例如,吸收体部4和顶片2以及任意地追加的构成要素)追随背片2而发生变形,移动,相对于与吸收性物品对置的穿戴者的肌肤发生相对地活动。如果这样的话,有时吸收性物品1的顶片2侧的面与肌肤发生摩擦。由于该摩擦,有使穿戴感降低,根据情况,穿戴者感受到刺痒、疼痛感的可能性。

与此相对,本方式中,如上述那样,通过在背片2与吸收体部4之间配置摩擦降低层6,从而背片2与吸收体部4能够在面方向上相对地滑动(slide),因此背片2与吸收体部4不易彼此追随。由此,即使背片2追随内衣而发生变形,移动,吸收体部4和吸收体部4上所配置的顶片3等也能够相对于穿戴者的肌肤没有相对地活动,或者能够降低这样的活动。由此,能够抑制吸收性物品1的顶片2侧与肌肤之间的摩擦,使穿戴感提高。

作为摩擦降低层6的材料,只要是能够降低背片2与吸收体部4之间的摩擦,能够将两者在沿着接触面的方向相对地滑动的材料,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摩擦降低层6可以为在基材片6b的至少一面的至少一部分,实施摩擦降低处理而形成有摩擦降低处理部6a的片状体。

作为片状体的摩擦降低层6如图2(a)所示那样,摩擦降低处理部6a可以设置于基材片6b的内衣侧。由此,使背片2的肌肤侧的面与摩擦降低处理层6的内衣侧的面易于相对地滑动。

另外,在图2(a)的例子中,摩擦降低处理层6的肌肤侧(吸收体部4侧)的面可以与吸收体部4粘接,也可以不与吸收体部4粘接。通过被粘接,从而即使在吸收性物品1受到大的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作为分体的摩擦降低层6的位置偏移。

图2(b)和(c)表示作为片状体的摩擦降低层6的变形例。如图2(b)所示那样,摩擦降低层6可以为摩擦处理部6a设置于基材片6b的肌肤侧的摩擦降低层。在图2(b)所示的例子中,使吸收体部4的内衣侧的面与摩擦降低处理层6的肌肤侧的面易于相对地滑动。

另外,即使在图2(b)的例子中,摩擦降低处理层6的内衣侧(背片2侧)的面可以与背片2粘接,也可以不与背片2粘接。通过被粘接,从而即使在吸收性物品1受到大的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作为分体的摩擦降低层6的位置偏移。

此外,如图2(c)所示那样,摩擦处理部6a也能够设置于基材片6b的内衣侧和肌肤侧的双面。由此,能够降低基材片6b的双面处的摩擦。在本例的情况下,摩擦降低层6在背片2的肌肤侧的面和吸收体部4的内衣侧的面中,对于与摩擦处理部6a的滑动摩擦低的一方,相对地滑动。本例中,上述相对的滑动由于在摩擦降低层6的背片2侧和吸收体部4侧的至少任一侧发生,因此能够扩大背片2和吸收体部4的材料的选择范围。

这里,摩擦降低处理例如,能够通过涂布包含能够赋予润滑性的物质的材料(组合物)、或由能够赋予润滑性的物质形成的材料来进行。作为能够赋予润滑性的物质,可举出有机硅树脂、氟树脂、聚缩醛树脂等有机物质、滑石、二氧化硅、云母等无机物质等。被涂布的材料的形态不受限定,可以为溶液、乳液、悬浮液等,也可以为粉末状态。在将上述材料以粉末状态涂布的情况下,优选涂布于背片2。在图2(a)~(c)所示那样的、使用片状体的摩擦降低层6的情况下,通过摩擦降低处理形成的摩擦降低处理部6a的量可以为10.0~30.0g/m2左右(干燥状态)。

此外,上述包含能够赋予润滑性的物质的材料或由能够赋予润滑性的物质形成的材料可以为粉体的方式。在该情况下,由于分散性优异,因此优选使用有机硅的粉体。

作为上述基材片6b,能够使用热塑性树脂、或由热塑性树脂的组合形成的膜、包含机织布或无纺布等纤维的面状体、包含浆粕的面状体、或它们的层叠体等。作为用作基材片6b的材料的热塑性树脂,可举出聚乙烯、聚丙烯等烯烃、聚酯、聚乙烯醇等,从便宜且加工性良好考虑,优选为聚乙烯。

在图2(a)~(c)所示的例子中,摩擦降低层6中,背片2和吸收体部4成为分体,但在图2(a)和(b)所示的例子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没有设置摩擦降低处理部6a的一侧利用热熔粘接剂等进行粘着。即,在图2(a)所示的例子中,能够将摩擦降低层6粘着于吸收体部4,此外在图2(b)所示的例子中,能够将摩擦降低层6粘着于背片2。由此,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或由于剧烈的运动等,或者将吸收性物品1取出时等受到大的力的情况下等,能够防止摩擦降低层6会从最初的位置发生偏移,能够提高吸收性物品1整体的形状稳定性。即,在摩擦降低层6发生了大幅偏移的情况下,存在吸收性物品1的结构会损坏的可能性,根据本方式,这样的破坏的可能性也能够降低。

图3(a)和(b)表示摩擦降低层6的其它的变形例。摩擦降低层6通过对于背片2和吸收体部4不是分体的片状体,而是背片2和吸收体部4的至少一者,实施上述摩擦降低处理,从而也能够通过形成摩擦降低处理部6a来获得。

例如,如图3(a)所示那样,摩擦降低层6能够通过对于背片2的肌肤侧的面直接涂布包含能够赋予润滑性的物质的上述材料,从而成为设置有摩擦降低处理部6a的构成。此外,如图3(b)所示那样,也能够通过对于吸收体部4的内衣侧的面,直接涂布包含能够赋予润滑性的物质的上述材料,从而成为设置有摩擦降低处理部6a的构成。在该情况下,通过摩擦降低处理形成的摩擦降低处理部6a的量可以为10.0~30.0g/m2左右(干燥状态)。

在图3(a)和(b)所示的例子中,能够对于背片2和吸收体部4的至少一者直接形成摩擦降低处理部6a,不需要形成分体的片。因此,能够减少构件件数,制造上的成本能够减小。此外,这样,在直接涂布有摩擦降低处理部6a的方式中,也能够防止可能由长期的使用等产生的摩擦降低层的位置偏移。

图4(a)和(b)表示摩擦降低层6的进一步的其它变形例。如图4(a)所示那样,也能够使摩擦降低层6整体为包含有机硅树脂、氟树脂、聚缩醛树脂等能够赋予润滑性的物质的材料或由能够赋予润滑性的物质形成的材料所构成的片状体。在该情况下,优选为由有机硅树脂或氟树脂形成的片。在该例子中,由于能够遍及摩擦降低层6的厚度方向,由基本上均匀的材料形成,因此即使在穿戴中,摩擦降低层6的表面由于某种理由而被剥离的情况下,作为层的摩擦降低的作用也不易丧失。

此外,与摩擦降低层6的摩擦降低的作用的大小、吸收性物品1的用途等相应地,也能够使摩擦降低层6的长度比吸收体部4的长度小,并且/或也能够使摩擦降低层6的宽度比吸收体部4的宽度小。

图4(b)为图4(a)的例子的变形例。在图4(b)的例子中,包含能够赋予润滑性的物质的材料或由能够赋予润滑性的物质形成的材料的作为片状体的摩擦降低层6介由热熔粘接剂等粘接剂5而粘接于吸收体部4。由此,能够防止吸收体部4和背片2与作为分体的摩擦降低层6的位置偏移,即使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吸收性物品1整体的形状稳定性。另外,在摩擦降低层6被粘接的情况下,粘接部分可以连续,也可以如图3(d)所示那样,为不连续的。

在图2~图4的任一例中,摩擦降低处理部6a可以连续地设置,也可以不连续地,即被分为多个区域而并排地设置。此外,在图2~图4所示的例子中,基材片6b本身可以连续地设置,也可以不连续地设置。

摩擦降低层6可以为片状体(图2和图4),也可以为直接设置于背片2和/或吸收体部4的摩擦降低处理部(图3),摩擦降低层6的俯视面积(个别的2个以上的摩擦降低层被并设的情况下,俯视面积的合计)能够相对于吸收体部4的俯视面积100%,能够设为40%以上,优选为50%,更优选为60%,进一步优选为80%以上。此外,如果上述面积为100%以上,即如果摩擦降低处理部6a遍及吸收体部4延伸的区域整体,或者遍及吸收体部4延伸的区域整体并且进一步跨越吸收体部4延伸的区域来设置,则能够提高摩擦降低作用,在沿着背片2与吸收体部4之间的接触面的方向上,相对的滑动变得更加容易。

此外,摩擦降低层6的大小和形状只要是能够降低背片2与吸收体部4之间的摩擦,将两者以沿着接触面的方向能够相对地滑动的大小和形状,就没有特别限定。在图1和图2(a)的例子中,摩擦降低层6具有与吸收体部4相同的大小和形状,两者的轮廓几乎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然而,摩擦降低层6即使俯视,大小只要不妨碍吸收体部4的周围中的背片2与顶片3和侧无纺布7之间的接合,就可以比吸收体部4大。即,可以从吸收体部4露出(图5)。如果换句话说,则在前后方向d1和/或宽度方向d2上,摩擦降低层6的缘部的远离吸收体部4的一方可以越过吸收体部4的缘部。由此,即使背片2与吸收体部4之间,暂时发生面方向的偏移,该偏移没有立即复原,有能够遍及前后方向d1和/或宽度方向d2,维持能够将背片2与吸收体部4能够相对地滑动这样的上述作用。

摩擦降低层6相对于背片2的静摩擦系数优选为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得到的吸收体部4相对于背片2的静摩擦系数的98%以下,更优选为9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以下。此外,吸收体部4相对于摩擦降低层6的静摩擦系数优选为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得到的吸收体部4相对于背片2的静摩擦系数的90%以下,更优选为8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下。

摩擦降低层6相对于背片2的动摩擦系数优选为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得到的吸收体部4相对于背片2的动摩擦系数的98%以下,更优选为9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以下。此外,吸收体部4相对于摩擦降低层6的动摩擦系数优选为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得到的吸收体部4相对于背片2的动摩擦系数的80%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以下。

在吸收体部4被包覆片45所包裹的情况下,上述吸收体部4相对于摩擦降低层6的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能够分别设为包覆片45相对于摩擦降低层6的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

另外,在吸收性物品1的使用时,摩擦降低层6与背片2或吸收体部4的摩擦可以比肌肤与吸收性物品1之间的摩擦(肌肤与表面片3之间的摩擦)小。

图2~图4的例子中,摩擦降低层6都为1层,但是摩擦降低层6可以设置2层以上。在该情况下,能够将上述摩擦降低层6(图2~图4)的构成中2层以上进行任意地组合。

此外,摩擦降低层6的厚度可以为50~1,000μm左右。在摩擦降低层6为片状体的情况下(图2和图4),其厚度(包含多个片状体的情况下其合计)优选为100~1,000μm。此外,在摩擦降低层6为形成于背片2和吸收体部4的至少一者的摩擦降低处理部6a的情况下(图3),优选为50~500μm。

图5表示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其它变形例。图5表示图1的吸收性物品1的、取下顶片2和侧无纺布7、7之后的状态。图5还显示配置于背片3的内衣侧的防止偏移材料9。

防止偏移材料9可以是用于将吸收性物品1固定于内衣而设置的粘着性或非粘着性的层。作为粘着剂层,例如,适合使用将苯乙烯系聚合物、增粘剂、增塑剂和它们的组合作为主成分的粘着剂层。作为以非粘着性的层的方式形成的防止偏移材料9的材料,只要是增大吸收性物品1与被穿戴体之间的摩擦的材料,就没有特别限定。能够将天然或合成的各种橡胶等作为基础聚合物的材料单独或组合使用。

图5的例子中,在前后方向d1上设置有3条,但是防止偏移材料9的形状、大小、以及配置有防止偏移材料9的范围并不限于图示的情况。摩擦降低层6优选以俯视时,重叠于防止偏移材料9的方式被配置。

在背片2设置有防止偏移材料9的部分是对于内衣的固定牢固的部分,因此穿戴者活动时追随内衣而发生变形,与吸收性物品所对置的下裆部分(局部)的摩擦易于发生。然而,如果摩擦降低层6与防止偏移材料9俯视时重叠在一起,则在该位置,背片2与吸收体部4在沿着两者的接触面的方向上易于滑动,使吸收体部4及其上所配置的顶片2等易于追随身体,使背片2易于追随内衣。

摩擦降低层6优选至少设置于中央区域m或后方区域r或这两者。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摩擦降低层6遍及中央区域m和后方区域r进行设置,没有设置于前方区域f。这里,中央区域m包含体液排出口对应区域a,特别是与身体敏感的或柔软的部位相对应。由此,通过防止中央区域m中的摩擦,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穿戴感。

此外,后方区域r随着例如步行时等脚的活动而吸收性物品特别易于活动。即,步行时,左右的脚沿步行方向依次迈出时,每次随着迈出一方的脚而内衣,以及追随该内衣的吸收性物品在步行方向上被拉伸。因此,吸收性物品与吸收性物品所对置的肌肤之间易于产生摩擦。由此,通过将摩擦降低层6至少设置于后方区域r以防止摩擦,也能够有效地提高穿戴感。进一步,后方区域r与中央区域m相邻,因此后方区域r的活动易于传导至中央区域m,因此后方区域r中的摩擦降低层6的配置不仅对于后方区域r,而且对于后方区域r的前方的中央区域m中的吸收性物品与肌肤之间的摩擦防止也能够起作用。

另外,背片2与吸收体部4可以直接接合,或者介由摩擦降低层6,部分地接合。背片2与吸收体部4通过具有接合部分,从而能够使形状稳定,即使穿戴者进行了剧烈的活动的情况下等,也能够防止吸收性物品整体的破坏。

在背片2与吸收体部4部分地接合的情况下,该接合部分的区域的俯视面积相对于吸收体部4的俯视面积100%,能够设为20%以下,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5%以下,进一步能够优选为1%,进一步优选背片2与吸收体部4能够成为直接地接合或没有被间接地接合的构成。通过上述俯视面积为20%以下,从而能够避免阻碍背片2与吸收体部4之间的滑动动作。

此外,背片2与吸收体部4可以在前方区域f的至少一部分被接合。前方区域f由身体的活动带来的影响比较小,吸收性物品1与肌肤之间产生摩擦的可能性比中央区域m和后方区域r小。因此,通过接合前方区域f的至少一部分,从而使背片2与吸收体部4的相对的活动成为可能而维持提高穿戴感的效果,并且能够提高吸收性物品1的形状稳定性。

图6表示背片2与吸收体部4的接合部分的例子。图6与图5同样,表示图1的吸收性物品1的、取下顶片2和侧无纺布7、7之后的状态。图6所示的例子中,吸收体部4与摩擦降低层6成为俯视时,轮廓重叠的形状和配置。图6中,将吸收体部4与背片2介由摩擦降低层6接合的接合部分20用网眼表示。如图5所示那样,背片2与吸收体部4在吸收体部4的前端被接合,并且/或在吸收体部4的两侧部的前方被接合,从而能够不妨碍中央区域m和后方区域r中的摩擦降低层6的功能,吸收性物品1难以被破坏,此外使其形状稳定。

另外,如图1~3的例子所示那样,在背片2与吸收体部4没有被接合的情况下,背片2与吸收体部4之间的相对的滑动遍及吸收体部4整体成为可能,因此防止吸收性物品1与肌肤之间可能发生的摩擦的作用提高。

本方式除了生理用卫生巾、卫生护垫、失禁衬垫等以外,尿布也能够适用,特别是能够适合用作生理用卫生巾。生理用卫生巾使肌肤侧局部地密合而使用的情况多,因此与其它吸收性物品相比,随着穿戴者的活动而在吸收性物品与肌肤之间易于发生摩擦。因此,通过使用本方式,从而能够降低吸收性物品与肌肤之间的摩擦,能够防止穿戴感的降低。此外,根据情况,也能够防止穿戴者感到刺痒、疼痛感、斑疹等。

以下,附注本发明的优选方式。

(附注1)

附注1涉及的方式为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透液性的顶片、不透液性的背片、以及设置于上述顶片与上述背片之间的吸收体部,在上述背片与上述吸收体部之间设置有摩擦降低层,上述摩擦降低层与上述背片的摩擦、或上述摩擦降低层与上述吸收体部的摩擦比上述吸收体部与上述背片的摩擦小。

根据上述附注1涉及的方式,由于背片与吸收体部之间的摩擦降低层的存在,从而能够降低背片与吸收体部之间的摩擦。由此,能够使背片与吸收体部相对地滑动成为可能,因此背片与吸收体部及其上所配置的顶片等不易彼此追随。由此,即使在背片固定于内衣的情况下,伴随着脚的活动而内衣活动,追随该活动而背片活动,该活动也不易传导至吸收体部和顶片等,因此吸收体部和顶片等能够追随与吸收性物品接触的局部的肌肤。由此,能够降低吸收体部和顶片等与肌肤之间的相对的活动,防止吸收性物品与肌肤之间的摩擦。

(附注2)

附注2涉及的方式中,上述吸收性物品具有中央区域和后方区域,所述中央区域包含穿戴时与穿戴者的体液排出口对应的体液排出口对应部,所述后方区域与上述中央区域的后方相邻,上述摩擦降低层至少设置于上述中央区域和/或上述后方区域。

根据上述附注2涉及的方式,能够防止在敏感且柔软的体液排出口及其周边的部位所对应的中央区域,吸收性物品与肌肤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并且/或能够重点地防止例如步行时等,吸收性物品特别易于活动的后方区域,吸收性物品与肌肤之间所产生的摩擦。

(附注3)

附注3涉及的方式中,上述摩擦降低层为在上述背片与上述吸收体部之间插入的、对于至少一面实施了摩擦降低处理的片状体。

根据上述附注3涉及的方式,能够确实地实现摩擦的降低。此外,在根据吸收性物品的用途要变更摩擦降低层的构成的情况下等,仅变更插入的片状体就足够,制造工序的变更少。

(附注4)

附注4涉及的方式中,上述摩擦降低层通过对于上述背片和上述吸收体部的至少一者实施摩擦降低处理来形成。

根据上述附注4涉及的方式,由于不需要增加摩擦降低层的构件件数,因此能够降低制造上的成本。此外,吸收性物品整体的厚度也能够减小。

(附注5)

附注5涉及的方式中,上述摩擦降低处理为将包含有机硅树脂、氟树脂、和聚缩醛树脂中的1种以上的材料进行涂布的处理。

根据上述附注5涉及的方式,能够提高摩擦降低层的摩擦降低作用。

(附注6)

附注6涉及的方式中,在上述背片设置有用于将上述吸收性物品固定于内衣的防止偏移材料,上述摩擦降低层被配置为当俯视时重叠于上述防止偏移材料。

根据上述附注6涉及的方式,通过设置防止偏移材料,从而能够使吸收性物品稳定地固定于内衣。而且,即使在该情况下,也能够使背片与吸收体部和顶片等之间确实地相对地滑动。

本申请主张基于于2018年9月27日在日本特许厅申请的特愿2018-182563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基于参照引入本申请中。

符号的说明

1吸收性物品

2背片

3顶片

4吸收体部

5粘接剂

6摩擦降低层

6a摩擦降低处理部

6b基材片

7侧无纺布

8主体(吸收性物品主体)

9防止偏移材料

11挤压槽

20背片与吸收体部的接合部分

41吸收体

45包覆片

cl前后方向中心线

f前方区域

m中央区域

r后方区域

d1第1方向(前后方向)

d2第2方向(宽度方向)

w翼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