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30703发布日期:2022-07-22 21:09阅读:94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给予粉末状干燥物质的吸入器。


背景技术:

2.用于通过吸入给予粉末状干燥物质(例如药物制剂)的装置在已知的实施方案中由通常大约手掌大小的器具组成,活性物质位于该器具的内部中,例如位于由深拉铝箔形成的卷起的泡罩条(blisterstreifen)中。该条通过不同壳体部件的相对运动,例如以保护罩壳的形式或通过用于每种应用的单独的枢转杠杆逐步地进一步运动,其中,相应的、包含物质的泡罩空腔被打开并且活性物质因此被释放用于吸入。
3.还已知如下吸入器,所述吸入器为了给予例如药物制剂的两种不同的干燥物质而使用两个卷起的泡罩条。这样的吸入器例如在wo 03/061743 a1、wo 2005/079727 a2和wo 2005/014089 a1中描述。
4.通常,在这样的泡罩条上安置有30或60个单独剂量,以便能够满足患者在每天吸入一次或两次的情况下的月需求。在双重泡罩条吸入器中,同时配剂两种不同的活性物质。例如,通过逐步地剥去覆盖空腔的薄膜来打开泡罩空腔,其中,覆盖薄膜和排空的泡罩条都必须卷绕在吸入器中或以其它方式保存。这以通常相当耗费的机构为前提,并且由于柔软的泡罩条而仅能够以较高的耗费自动装配。
5.在双重泡罩条形吸入器的情况下,还需要具有许多部件的耗费的机构,以便能够将活性干燥物质给予患者。例如,以名称eliipta
®
销售的吸入器由28个部件组成。
6.此外,已知如下吸入器,在其中在泡罩条的部位处使用具有多个深拉空腔或孔的通常近似圆形的塑料盘用于容纳粉末状物质,其中,空腔在其填满之后的封闭借助于密封的覆盖薄膜进行。在每次使用该器具时,塑料盘进一步前进一步,直到所有空腔都打开并通过吸入粉末排空。为了吸入,在这些器具中空腔通过取出元件借助于压入的尖端打开并因此释放用于吸入的活性物质。
7.这样的吸入器从wo 2013/068579 a1中已知。然而,这种吸入器包含仅仅一个塑料盘,使得它们仅实现给予一种物质。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入器,该吸入器实现同时给予两种粉末状干燥物质,并且比传统的双重泡罩条吸入器更简单制造。尤其地,吸入器应比传统的双重泡罩条吸入器具有更少的部件。
9.该目的通过一种用于给予粉末状干燥物质的吸入器来实现,该吸入器具有两个物质承载盘。每个物质承载盘分别具有以粉末状干燥物质填满的空腔,优选地分别具有至少30个空腔。粉末状干燥物质可以尤其是具有在2μm至100μm范围内的颗粒大小的物质。第一物质承载盘的空腔尤其以与第二物质承载盘的空腔不同的粉末状干燥物质填充。物质承载盘如此围绕共同的转动轴线可转动地布置,使得空腔分别相对而置。此外,吸入器具有空气
通道。空气通道具有刺穿喷嘴(anstechd
ü
se),该刺穿喷嘴布置在物质承载盘之间。空气通道(由空气和粉末状干燥物质形成的混合物可以通过该空气通道被导引到吸入器的吸嘴)的这种布置实现从待刺穿的空腔到吸嘴的取出位置的与其在具有物质承载盘的吸入器中通常设置的那样的类似的空间距离和类似的几何结构位置。由此,可以实现干燥物质颗粒在空气流动中的相同空气动力学特性,从而可以实现与具有仅仅一个物质承载盘的已知吸入器中类似的吸入参数。通过使粉末状干燥物质不是储存在泡罩条中而是储存在物质承载盘中,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并在使用较少的部件的情况下制造根据本发明的吸入器。因为吸入器的部件通常以注射成型方法由热塑性塑料制成并且必须为每个待制造的部件制作单独的注射成型工具,因此这导致在根据本发明的吸入器的制造中的显著的成本节省。
10.通过转动物质承载盘,以粉状干燥物质填满的空腔可以依次面向布置在物质承载盘之间的刺穿喷嘴,以便将干燥物质输送到空气通道中。为了实现这种转动运动,优选的是,每个物质承载盘在其侧表面处分别具有带槽凸轮(nutkurve),到该带槽凸轮中分别接合有凸轮引导销。然后可以通过相应的凸轮引导销的运动来触发物质承载盘的转动运动。
11.优选地,带槽凸轮和凸轮引导销设立成不仅引起物质承载盘的转动运动,而且同时引起物质承载盘沿转动轴线的线性移动。这可以通过带槽凸轮的适当形状来实现。凸轮引导销的运动于是实现:不仅将物质承载盘进一步转动到相应下一个空腔,而且同时还使物质承载盘朝向刺穿喷嘴运动,以便如此通过刺穿喷嘴实现空腔的刺穿。因此可以同时进行两个运动。
12.优选地,物质承载盘相应只能沿一个方向转动。返回转动尤其可以通过带槽凸轮的适当形状来防止。以这种方式排除:已经排空的空腔与刺穿喷嘴重新聚集在一起。
13.此外,优选的是,带槽凸轮设立成限制其物质承载盘的转动的数量。这尤其可以由此来实现:带槽凸轮分别具有中断部。如果物质承载盘的所有空腔都已排空,则以这种方式防止了通过进一步转动物质承载盘来重新尝试从先前已经排空的空腔中取出粉末状干燥物质。
14.优选的是,吸入器具有操纵元件,该操纵元件具有凸轮引导销。操纵元件使吸入器的使用者能够将物质承载盘置于运动中,并且如此将物质承载盘进一步转动到下一个填满的空腔并利用刺穿喷嘴刺穿这些空腔。通过使两个凸轮引导销都布置在相同的操纵元件处,实现同时操纵两个物质承载盘。
15.每个凸轮引导销优选地布置在操纵元件的弹性端部处。这实现凸轮引导销在操纵元件操纵之后弹回到初始位置中。
16.凸轮引导销优选地如此布置在操纵元件处,使得凸轮引导销在操纵元件被操纵时引起两个物质承载盘的同步运动。如果两个物质承载盘同时在相同的方向上转动并以相同的速度向刺穿喷嘴运动,则确保了两个物质承载盘的干燥物质在空气通道中以相同的方式混合。
17.布置在物质承载盘中的空腔优选地分别利用覆盖薄膜密封。为了实现物质承载盘的简单制造,对此每个物质承载盘优选地是共同的覆盖薄膜,该覆盖薄膜同时覆盖物质承载盘的所有空腔,尤其地,覆盖薄膜可以是铝箔。如果物质承载盘朝向刺穿喷嘴运动,则该刺穿喷嘴刺穿覆盖薄膜,并且因此实现接近在此之前气密的干燥物质。
18.覆盖薄膜优选地具有在20μm至50μm范围内的厚度,以便实现借助于刺穿喷嘴的简
单刺穿。
19.刺穿喷嘴优选地如此实施,使得其具有两个空心喷嘴,所述空心喷嘴分别具有优选地至少2mm的长度。在此,两个空心喷嘴中的每个面向物质承载盘中的一个。以这种方式,一个空心喷嘴可以刺穿一个物质承载盘的空腔,而另一个空心喷嘴刺穿另一个物质承载盘的空腔。来自两个空腔的干燥物质然后通过两个空心喷嘴输送、在刺穿喷嘴中混合并通过空气通道进一步输送。
20.为了实现覆盖薄膜的简单穿透,空心喷嘴优选地实施成边缘锋利的。
21.此外,刺穿喷嘴优选地具有多个、尤其四个刺穿元件。一个空心喷嘴和多个、尤其两个刺穿元件分别面向每个物质承载盘。刺穿元件可以到覆盖薄膜中刺穿或切割另外的开口,以便如此在吸入过程期间实现空气流入到空腔中。通过针对每个空心喷嘴使用多个刺穿元件,可以如此进行空气引导,从而确保空腔的均匀且完全的排空。
22.空气通道优选地具有排出喷嘴。该排出喷嘴可以布置在空气通道的与排出喷嘴相对而置的端部处并可以与吸入器的吸嘴连接。如果刺穿喷嘴分别刺穿两个物质承载盘的空腔并以这种方式建立与储存在其中的干燥物质的连接,则吸入器的使用者可以通过吸嘴吸气并在此通过空气通道产生真空。通过该真空将干燥物质作为粉末-空气混合物完全从其空腔中吸出、在刺穿喷嘴中混合并从排出喷嘴中释放到使用者的呼吸道中。
23.在一个物质承载盘或两个物质承载盘的背离空腔的侧面处可以设置有空腔标记、尤其以编号的形式的空腔标记。在物质承载盘转动时,那么通过空腔标记向使用者可见地显示哪些空腔面向刺穿喷嘴。
24.物质承载盘尤其可以由热塑性材料组成。空气通道和刺穿喷嘴尤其也可以由热塑性材料组成。特别优选地,吸入器的所有部件分别由热塑性材料组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省去金属部件。塑料部件例如能够以注射成型方法制造。
附图说明
25.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并在以下描述中更详细地阐释。
26.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吸入器的分解图。
27.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吸入器的侧视图。
28.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吸入器的操纵元件的等距图。
29.图4以等距详细视图示出了凸轮引导销如何接合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吸入器的物质承载盘的带槽凸轮中。
30.图5以等距详细视图示出了刺穿喷嘴相对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吸入器的物质承载盘中的空腔的布置。
31.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吸入器的物质承载盘的侧视图。
32.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吸入器中的物质承载盘的等距截面图,该物质承载盘具有覆盖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33.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吸入器,该吸入器可以由仅仅十个部件制成。这些部件能够以注射成型方法由热塑性塑料制成。吸入器的壳体由第一壳体半部11和
第二壳体半部12组成。如果它们组装在一起,那么遮盖件13如此安置到两个壳体半部11,12上,使得其包围这两个壳体半部。第一盖14从第一壳体半部11的侧面安置到遮盖件13上。第二盖15从第二壳体半部12的侧面安置到遮盖件13上。由此,遮盖件13被固定在两个壳体半部11,12上。
34.在壳体中布置有第一物质承载盘2和第二物质承载盘3。它们可转动地布置在共同的转动轴线上,遮盖件13也可以围绕该转动轴线枢转。具有刺穿喷嘴41和排出喷嘴42的空气通道4如此布置在壳体中,使得刺穿喷嘴41定位在两个物质承载盘2,3的空腔之间。布置在空气通道4的背对刺穿喷嘴41的端部处的排出喷嘴42指向壳体中的开口。到该开口上安置有吸嘴5。
35.操纵元件6如此布置在吸入器中,使得其安放在两个壳体半部11,12上。如图3中所示,其实施成圆弧形的并具有两个通过间隙彼此分开的、平行伸延的弹性端部61,62。在每个弹性端部61,62处分别如此布置有凸轮引导销611,621,使得其伸入到壳体中。在此,第一凸轮引导销611接合到第一物质承载盘2的侧表面处的第一带槽凸轮中,并且第二凸轮引导销621接合到第二物质承载盘3的侧表面处的第二带槽凸轮中。凸轮引导销611,621指向由操纵元件6形成的圆部段的内部中,而连接元件63从圆部段向外指向。该连接元件从内部接合到遮盖件13的为此设置的容纳部中。如果使用者围绕共同转动轴线转动遮盖件13,则在此该使用者还使两个凸轮引导销611,621围绕共同转动轴线运动。该运动被传递到两个物质承载盘2,3上。
36.图4示出了第一物质承载盘2的第一带槽凸轮21和第二物质承载盘3的第二带槽凸轮31。还示出了第一凸轮引导销611如何接合到第一带槽凸轮21中。第一带槽凸轮21的槽如此成形,使得第一凸轮引导销611静止于第一带槽凸轮21的由底切部形成的槽中的静止位置中。如果现在使第一凸轮引导销611沿着转动轴线运动,则它沿着第一带槽凸轮21中的倾斜部滑动并由此沿着纵向轴线将第一物质承载盘2朝向刺穿喷嘴41压挤。在越过了该倾斜部之后,凸轮引导销进一步引导到带槽凸轮的下一个槽中。一旦凸轮引导销接合到该槽中,第一物质承载盘2就沿着转动轴线返回到其起始位置中。如果使用者现在松开遮盖件13,则操纵元件6弹回到其起始位置中,在此沿第一物质承载盘2的旋转方向相对槽施加压力,并且由此使第一物质承载盘2围绕槽进一步转动。第一带槽凸轮21如此实施,使得对于第一物质承载盘2中的每个空腔分别设置有槽。通过转动运动使第一物质承载盘2因此围绕空腔进一步转动。通过第二凸轮引导销621与第二物质承载盘3处的第二带槽凸轮31相互作用同时触发沿着转动轴线的对称运动和沿相同转动方向的对称转动。
37.遮盖件13和操纵元件6之间的连接在此如此进行,使得在操纵元件6的静止位置中,遮盖件13遮盖吸嘴5并因此保护其免受污染。
38.图5示出了刺穿喷嘴41如何相对于两个物质承载盘2,3布置。刺穿喷嘴41具有两个空心喷嘴411,412,所述空心喷嘴实施成边缘锋利的并正交于空气通道4。第一空心喷嘴411面向第一物质承载盘2的空腔22。第二空心喷嘴412面向第二物质承载盘3的在图5中的视图中不可看出的空腔。在第一空心喷嘴上方,第一刺穿元件413指向第一物质承载盘2的空腔22,并且在第一空心喷嘴下方,第二刺穿元件414指向第一物质承载盘2的空腔22。刺穿元件也分别布置在第二空心喷嘴上方和下方,该刺穿元件分别面向第二物质承载盘3的不可看出的空腔。
39.如图6中所示,第二物质承载盘3在其背离其空腔的外侧处具有空腔标记7。该空腔标记以起始空腔标记71开始,该起始空腔标记标记第一空的空腔。第一空的空腔可以用作测试空腔,以便在制造吸入器之后在操纵元件6的第一次操纵时测试其功能有效性。然后跟着空腔的从30到1编号的有效成分空腔标记72,所述空腔分别包含以粉末状干燥物质的形式的有效成分。最后以编号1标记的有效成分空腔标记72跟随有终止空腔标记73。该空腔标记标记第二物质承载盘3的同样空的最后的空腔。第二带槽凸轮31在具有起始空腔标记71的空腔和具有终止空腔标记73的空腔之间具有中断部,使得第二物质承载盘3不可以进一步转动。通过第二壳体半部12中的开口,吸入器的使用者可以看出相应当前的空腔的有效成分空腔标记。
40.为了更好地理解,在图1、图4和图5中示出了没有遮盖件的空腔。然而,事实上,它们分别具有覆盖薄膜。图7中示出了第一物质承载盘的空腔22的覆盖薄膜23。其在此是铝箔。这负责使空腔22的内部中的粉末状干燥物质气密封闭。如果两个物质承载盘2,3朝向刺穿喷嘴41运动时,则两个空心喷嘴411,412以其锋利边缘穿切第一物质承载盘的覆盖薄膜23以及第二物质承载盘的覆盖薄膜,并且因此开启相应的空腔和刺穿喷嘴41之间的连接。此外,刺穿元件413,141到覆盖薄膜中切割另外的开口,并且因此实现空气流入到空腔中。这使通过吸嘴5吸气的使用者能够通过刺穿喷嘴41、空气通道4和排出喷嘴42从空腔中吸入粉末状干燥物质,其中,这些粉末状干燥物质被精细地雾化。空气分别在空心喷嘴411,412上方和下方流动到空腔中,从而可以均匀地且完全地排空空腔。
41.附图标记列表11: 第一壳体半部12: 第二壳体半部13: 遮盖件14: 第一盖15: 第二盖2: 第一物质承载盘21: 第一带槽凸轮22: 空腔23: 覆盖薄膜3: 第二物质承载盘31: 第二带槽凸轮4: 空气通道41: 刺穿喷嘴411: 第一空心喷嘴412: 第二空心喷嘴413: 第一刺穿元件414: 第二刺穿元件42: 排出喷嘴5: 吸嘴6: 操纵元件
61: 第一弹性端部611: 第一凸轮引导销62: 第二弹性端部621: 第二凸轮引导销63: 连接元件7: 空腔标记71: 起始空腔标记72: 测试空腔标记73: 有效成分空腔标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