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关节镜下治疗跟骨骨折的辅助装置及其操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757944发布日期:2020-05-15 17:38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关节镜下治疗跟骨骨折的辅助装置及其操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关节镜下治疗跟骨骨折的辅助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跟骨骨折可造成跟骨高度降低和足弓塌陷,影响跟骨的外形及力学稳定性;造成关节内骨折可引起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造成跟骨增宽而引起肌腱卡压、穿鞋困难等并发症,导致足部功能障碍。目前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已经成为治疗移位跟骨骨折的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但存在术后切口软组织不愈合,内置物外露,术后感染、骨髓炎等并发症,影响手术治疗效果。采用在距下关节镜下治疗跟骨骨折时,因为距下间隙狭窄,不易操作,临床应用未能推广,而且距下关节镜的反复植入,易引起软组织损伤,增加术后感染的几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关节镜下治疗跟骨骨折的辅助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在手术中,将本发明的y形套管和定位套管在软组织内定位好后,距下关节镜及机械手通过y形套管或定位套管进入到损伤部位,在后续手术中,不仅利于距下关节镜及机械手的顺利操作,同时,降低了软组织损伤程度,继而利于提高手术效率同时,保证保证手术效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关节镜下治疗跟骨骨折的辅助装置,包括简易牵开器、第一辅助机构和第二辅助机构,所述简易牵开器包括螺纹管和调节螺纹杆,所述调节螺纹杆的一端套置在所述螺纹管内,在所述调节螺纹杆的另一端固定设置一调节座,在所述调节座上设置一沿着调节螺纹杆的径向方向分布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可以调节螺纹杆的轴线为中心轴自由转动,在所述螺纹管的外端固定设置一固定座,在所述固定座上固定设置一沿着螺纹管的径向方向分布的第二支撑杆,在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上端均铰接设置一牵开杆,且所述牵开杆在调节螺纹杆的径向平面内自由摆动;

所述第一辅助机构包括第一导针、第一内芯和y形套管,所述第一导针固定贯穿在所述第一内芯中部,所述y形套管可套置在所述第一内芯上,且y形套管可相对于第一内芯自由滑动;所述y形套管包括第一入口端、第二入口端和出口端,在所述第一入口端和第二入口端的外沿边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定位孔,在所述出口端的外沿边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孔;

所述第二辅助机构包括第二导针、第二内芯和定位套管,所述第二导针固定贯穿在所述第二内芯中部,所述定位套管可套置在所述第二内芯上,且定位套管可相对于第二内芯自由滑动。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内芯的上端外侧设置一第一环形带。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内芯的上端外侧设置一第二环形带。

进一步地,在所述定位套管的上部一侧设置一支耳。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套管的下端呈半管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第一辅助机构的使用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第一导针和第一内芯固定在相应位置;

s2、夹持住y形套管,然后,使得y形套管的出口端缓慢套入到第一内芯上,接着,缓慢推动y形套管使其在第一内芯上缓慢下移,直到y形套管到达合适位置;

s3、利用牵引克氏针贯穿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实现y形套管的固定;

s4、将第一导针和第一内芯从y形套管上部的第一入口端或第二入口端内取出,继而完成y形套管的定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第二辅助机构的使用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第二导针和第二内芯固定在相应位置;

s2、夹持住定位套管,然后,使得定位套管的下端缓慢套入到第二内芯上,接着,缓慢推动定位套管使其在第二内芯上缓慢下移,直到定位套管到达合适位置;

s3、将第二导针和第二内芯从定位套管内取出,继而完成定位套管的定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操作便利;在实际手术中,依据骨折损伤位置将y形套管和定位套管固定定位,y形套管和定位套管定位后,利于显露骨折断端,同时,距下关节镜利用y形套管和定位套管下行,利于距下关节镜的操作,同时,利于通过距下关节镜观察创伤情况,机械手通过y形套管下行,利于实现断端血肿及软组织的处理;距下关节镜及机械手通过y形套管和定位套管内反复下行,减少了对软组织的损伤,继而保证了手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部分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中简易牵开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导针和第一内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y形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y形套管通过第一导针和第一内芯导向滑动示意图;

图5为第二导针和第二内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定位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定位套管通过第二导针和第二内芯导向滑动示意图;

图8为图2中a处放大图;

图9为图3中b处放大图;

图10为图3中c处放大图;

图11为图5中d处放大图;

图中:11螺纹管、111固定座、112第二支撑杆、12调节螺纹杆、121调节座、122第一支撑杆、13牵开杆、21第一导针、22第一内芯、221第一环形带、23y形套管、231第一入口端、232第二入口端、233出口端、234第一定位孔、235第二定位孔、31第二导针、32第二内芯、321第二环形带、33定位套管、331支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1-11,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变形,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关节镜下治疗跟骨骨折的辅助装置,包括简易牵开器、第一辅助机构和第二辅助机构,所述简易牵开器包括螺纹管11和调节螺纹杆12,所述调节螺纹杆12的一端套置在所述螺纹管11内,在所述调节螺纹杆12的另一端固定设置一调节座121,在所述调节座121上设置一沿着调节螺纹杆12的径向方向分布的第一支撑杆122,所述第一支撑杆122可以调节螺纹杆12的轴线为中心轴自由转动,在所述螺纹管11的外端固定设置一固定座111,在所述固定座111上固定设置一沿着螺纹管11的径向方向分布的第二支撑杆112,在所述第一支撑杆122和第二支撑杆112的上端均铰接设置一牵开杆13,且所述牵开杆13在调节螺纹杆12的径向平面内自由摆动,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旋转调节螺纹杆12,可实现两个牵开杆13之间距离的调节,继而在手术中,利用简易牵开器扩大显露距下关节,并应用持续双侧对称牵引恢复跟骨高度、长度及纠正跟骨内翻,且不影响术中c形臂透视检查。

所述第一辅助机构包括第一导针21、第一内芯22和y形套管23,所述第一导针21固定贯穿在所述第一内芯22中部,所述y形套管23可套置在所述第一内芯22上,且y形套管23可相对于第一内芯22自由滑动;所述y形套管23包括第一入口端231、第二入口端232和出口端233,在所述第一入口端231和第二入口端232的外沿边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定位孔234,在所述出口端233的外沿边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234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孔235,在实际应用中,为便于第一导针21和第一内芯22的夹持及便于将第一导针21和第一内芯22从y形套管23内取出,在此,在第一内芯22的上端外侧设置一第一环形带221。

所述第二辅助机构包括第二导针31、第二内芯32和定位套管33,所述第二导针31固定贯穿在所述第二内芯32中部,所述定位套管33可套置在所述第二内芯32上,且定位套管33可相对于第二内芯32自由滑动,在实际应用中,为便于第二导针31和第二内芯32的夹持及便于将第二导针31和第二内芯32从定位套管33内取出,在此,在第二内芯32的上端外侧设置一第二环形带321;为便于定位套管33的夹持,在此,在定位套管33的上部一侧设置一支耳331,进一步地,为便于距下关节镜通过定位套管33观察评估跟骨后外侧缘骨折复位情况,在此,将定位套管33的下端设置成半管状,定位套管33的下部呈半管状时,其可利用有管壁的一侧挡住软组织,然后,利用没有管壁的一侧进行观察。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第一辅助机构的使用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第一导针21和第一内芯22固定在相应位置;

s2、夹持住y形套管23,然后,使得y形套管23的出口端233缓慢套入到第一内芯22

上,接着,缓慢推动y形套管23使其在第一内芯22上缓慢下移,直到y形套管23到达合适位置;

s3、利用牵引克氏针贯穿第一定位孔234和第二定位孔235实现y形套管23的固定;

s4、将第一导针21和第一内芯22从y形套管23上部的第一入口端231或第二入口端232内取出,继而完成y形套管23的定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第二辅助机构的使用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第二导针31和第二内芯32固定在相应位置;

s2、夹持住定位套管33,然后,使得定位套管33的下端缓慢套入到第二内芯32上,接着,缓慢推动定位套管33使其在第二内芯32上缓慢下移,直到定位套管到达合适位置;

s3、将第二导针31和第二内芯32从定位套管33内取出,继而完成定位套管33的定位。

利用本发明提供的装置进行根骨骨折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操作方法为:

第一步,自外踝前、外侧突背侧约1cm处植入牵引克氏针并贯通至胫侧,方向垂直于矢状面;自跟骨结节处植入牵引克氏针并贯通至胫侧(其中,跟骨结节克氏针进针位置及方向取决于跟骨骨折线位置、bohler角变化及有无内翻畸形情况),接着,在骨折处,植入简易牵开器,持续双侧对称牵开,恢复跟骨的长度、高度及纠正跟骨内翻;

第二步、距下关节镜采用直径2.7mm口径,角度为15°,确定距下关节镜入口自前外侧入口及后外侧入口入路,确定距下关节镜入口并做好标记,可自前外侧入口处切直径约1cm左右的切口,置入第一导针21和第一内芯22,位置合适后,通过第一导针21和第一内芯22的导向作用,将y型套管23植入,继而形成操作窗口,然后,利用克氏针贯穿第一定位孔234和第二定位孔235实现y形套管23的固定,y形套管23固定好后,将第一导针21和第一内芯22从y形套管23内取出,应用距下关节镜自第一入口端231或第二入口端232进入y形套管23内,并观察创面情况,机械手通过剩余的第一入口端231或第二入口端232进入,并处理断端血肿及软组织;自后外侧入路植入第二导针31和第二内芯32,位置合适后,通过第二导针31和第二内芯32的导向作用,植入定位套管33,定位套管33位置合适后,将第二导针31和第二内芯32从定位套管33内取出,然后,植入距下关节镜,评估跟骨后外侧缘骨折复位情况,将骨折复位后,从定位套管33处观察距下关节外侧缘复位情况,通过y形套管23进行内固定,继而完成跟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以上所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