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对褪黑素受体1、褪黑素受体2靶标的作用

文档序号:25993269发布日期:2021-07-23 21:06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本技术:
为了克服发明专利的单一性问题,将小柴胡汤治疗失眠的两类靶标分别申请专利。本申请涉及小柴胡汤对褪黑素受体1、褪黑素受体2靶标的作用。

技术领域:本申请涉及中药复方现代化研究,具体涉及中药复方小柴胡汤作用靶标的研究。



背景技术:

失眠,属于中医学中“不寐”“目不瞑”等范畴,在现代医学中指频繁且持续的入睡困难和(或)睡眠维持困难并导致睡眠感不满意的睡眠障碍,其严重影响失眠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效率,并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失眠病因较多,凡可致阴阳不交,心神受扰,魂无所藏者,皆可导致失眠的发生,但其主要有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调、病后体虚等。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小柴胡汤是张仲景《伤寒论》的经典代表方剂,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等7味药组成。小柴胡汤是少阳病的主方,主要功效为和解少阳,和胃降逆,扶正祛邪。此方在千百年的流传中,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均有卓越疗效。小柴胡汤对肝郁化火型失眠症、慢性失眠症、失眠阴虚肝郁痰扰症、肝郁气滞型失眠症和围绝经期失眠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小柴胡汤临床用于治疗失眠效果显著,但目前没有其治疗失眠分子机制的研究,也没有对小柴胡中的物质基础进行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通过研究,发现了小柴胡汤治疗失眠的靶点,以及作用于靶点的药效物质基础。具体而言,本申请发明内容如下:

(1)小柴胡汤在制备治疗失眠的药物中的应用;

(2)小柴胡汤在制备增强褪黑素受体1、褪黑素受体2受体表达的应用

(3)小柴胡汤在制备褪黑素受体1、褪黑素受体2试剂中的应用;

(4)小柴胡汤在制备褪黑素受体1、褪黑素受体2阳性对照药中应用;

其中,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7味药组成。

小柴胡汤的用量为柴胡30g,黄芩9g、人参9g、半夏9g、炙甘草9g、生姜9g,大枣4枚。

小柴胡汤的制备方法为,取柴胡30g,黄芩9g、人参9g、半夏9g、炙甘草9g、生姜9g,大枣4枚备用;加入上述药味重量3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1-2小时;合并滤液,浓缩至稠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小柴胡汤的制备

取柴胡30g,黄芩9g、人参9g、半夏9g、炙甘草9g、生姜9g,大枣4枚备用;加入上述药味重量3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1-2小时;合并滤液,浓缩至稠膏。

实施例2-效果实验:

取健康大鼠50只,体重200±20g,适宜24h,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小柴胡汤高剂量组(13.9g/kg)、小柴胡汤中剂量组(6.9g/kg)、小柴胡汤低剂量组(3.5g/kg),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大鼠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剂量,350mg/kg),每日1次,连续2日,建立失眠大鼠模型。从第3日给药,其中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纯净水,药物组分别给小柴胡汤高剂量、中剂量、小剂量,连续给药10天。实验动物末次给药后,大鼠取脑第3脑室顶、丘脑上方的松果体,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制作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染色镜检,并进行统计分析。

具体实验结果如下:

表1小柴胡汤对褪黑素受体1、褪黑素受体2靶标的作用

注: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0.05,**p<0.01

通过镜检以及检测可知,造模后,模型组褪黑素受体1、褪黑素受体2与空白组比较均降低,表明造模成功,各给药组的褪黑素受体1、褪黑素受体2表达均高于模型组,且呈现剂量正相关,且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小柴胡汤对褪黑素受体1、褪黑素受体2靶标具有正调节作用。



技术特征:

1.小柴胡汤在制备治疗失眠的药物中的应用。

2.小柴胡汤在制备增强褪黑素受体1、褪黑素受体2表达的应用。

3.小柴胡汤在制备褪黑素受体1、褪黑素受体2试剂中的应用。

4.小柴胡汤在制备褪黑素受体1、褪黑素受体2阳性对照药中应用。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中,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7味药组成。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中,小柴胡汤的用量为柴胡30g,黄芩9g、人参9g、半夏9g、炙甘草9g、生姜9g,大枣4枚。

7.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中,小柴胡汤的制备方法为,取柴胡30g,黄芩9g、人参9g、半夏9g、炙甘草9g、生姜9g,大枣4枚备用;加入上述药味重量3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1-2小时;合并滤液,浓缩至稠膏。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小柴胡汤对褪黑素受体1、褪黑素受体2靶标的作用的研究,具体涉及小柴胡汤对褪黑素受体1、褪黑素受体2具有上调作用,以及小柴胡汤制备成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增强褪黑素受体1、褪黑素受体2表达的阳性对照药。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梅;孙建辉;陈红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0.01.22
技术公布日:2021.07.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