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防疫体温测量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78029发布日期:2020-06-20 17:36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防疫体温测量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用防疫工具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医疗防疫体温测量器。



背景技术:

大部分疫情的发展过程中,感染人员通常会伴随着体温上升的症状,此时,在防疫工作过程中,最常用的工具为红外测温设备。

传统的人体红外测温设备如公告号为cn20336497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红外线测温仪,其结构包括壳体,壳体内安装有红外温度探测件,该红外温度探测件的主要功能是用于将红外能量聚焦在光电探测仪上并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该红外温度探测件结构可包括如光学聚焦镜头、传感器、稳温铜座子、电路板。

使用上述测温仪时,需要使用者将该设备靠近于待测温人员的额头位置且要求保持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以减少病毒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一旦遇到较大范围的疫情时,如2003年非典、2020年新冠肺炎期间,疫情严重地区,需动员非医务专业人员来进行所在地人员进行地毯式测温,因非医务专业人员来操作测温仪,时常不能很好地控制住测温仪与待测温人员肌肤之间的距离,甚至会出现测温仪直接与待测温人员肌肤接触的情况,而当对下一名待测温人员肌肤测温接触时,便会大幅度提升病毒交叉感染的可能性,非但不能控制疫情的发展,可能会扩大疫情。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疗防疫体温测量器,其在保证体温测量器测温准确性的前提下,减少使用过程中出现病毒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医疗防疫体温测量器,包括测温壳体、连接于测温壳体上的测温把手,所述测温壳体上设有测温口,所述测温壳体内设有红外温度探测件,还包括驱动部、控距线、两根控距杆,所述测温壳体内设有两个与控距杆一一对应的滑移通道,所述滑移通道相通于设置有测温口的测温壳体外侧壁且形成控距孔,所述控距杆滑移连接于滑移通道,所述驱动部用于推动控距杆进行滑移,所述控距杆的杆端能伸缩于控距孔内外侧;

所述控距线两端连接于两根控距杆靠近控距孔的杆端上;

设置有测温口的测温壳体外壳壁上设有消毒支架,所述消毒支架内设有沾有消毒液的消毒棉,连接于两根控距杆靠近控距孔的杆端上的控距线能与消毒棉相接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驱动部驱动控距杆从控距孔中伸出,两根控距杆能带动控距线往背离测温壳体方向进行移动,直至控距杆伸出至理想长度,此时,控距线也会随之伸出;

测温操作时,控距线能与待测温人员的额头相抵触,之后再通过红外温度探测件进行人体测温操作;

测温操作完成之后,驱动部反向驱动控距杆重新进入到控距孔内,控距线能与消毒棉进行接触,进而对控距线进行消毒处理;从而保证体温测量器测温准确性的前提下,减少使用过程中出现病毒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上述操作过程,尤其是在如2003年非典、2020年新冠肺炎期间等疫情严重期间,即使是非医疗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在保证体温测量器测温准确性的前提下,减少使用过程中出现病毒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优选的,连接于两根控距杆靠近控距孔的杆端上的控距线呈水平设置,所述控距线位于测温口位于背离测温把手的一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控距杆伸出时,位于两根控距杆之间的控距线呈水平设置,水平的控距线能更好地与待测温人员的额头相接触,使用可靠性更高。

优选的,所述控距杆靠近控距孔的杆端上设有连接辊,所述控距线绕卷于连接辊上,位于两个控距杆之间的控距线至少为两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控距线至少设置有两根,多根控距线与待测温人员的额头相接触的稳定性更高;另一方面,当需要对控距线进行消毒时,控距线能与消毒棉相接触,可认为推动控距线,控距线能绕着连接辊发生移动,能更加均匀地对控距线进行更加全面的消毒处理。

优选的,所述控距孔的孔口处设有倒圆角,所述控距线能与倒圆角接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控距线受挤压时,控距线会与控距孔的孔口发生接触,倒圆角能增加控距线与控距孔的孔口两者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另外,当控距线移动过程中,倒圆角也同样能增加控距线与控距孔的孔口之间的有效抵触面积。

优选的,所述消毒支架上设有消毒槽,所述消毒棉位于消毒槽内,所述消毒槽的两个相对槽壁上均设有柔性片,两个柔性片背离消毒槽槽壁的端部相向延伸靠近。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柔性片能将消毒棉很好地束缚于消毒槽内;另一方面,柔性片能减少消毒槽的开口大小,尽可能减少外部灰尘进入到消毒槽的数量,又不会影响控距线与消毒棉之间的有效接触。

优选的,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驱动齿轮,所述控距杆上设有齿面,所述驱动齿轮能与齿面相啮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能带动驱动齿轮进行旋转,驱动齿轮会与齿面相互啮合,控距杆的滑移效率高。

优选的,还包括与控距杆一一对应的推杆,所述齿面位于所述推杆上,所述推杆滑移设置于滑移通道内,所述推杆位于控距杆背离控距孔的一侧,所述推杆与控距杆之间连接有弹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控距杆端部的控距线与待测温者的额头产生较大挤压力时,控距杆与推杆之间的弹簧会受到挤压力,能减少因意外操作对待测温者的额头产生的挤压损伤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测温壳体;2、测温把手;3、测温口;4、红外温度探测件;5、驱动部;51、驱动电机;52、驱动齿轮;6、控距线;7、控距杆;8、滑移通道;9、控距孔;10、连接辊;11、倒圆角;12、消毒支架;13、消毒棉;14、消毒槽;15、柔性片;16、齿面;17、推杆;18、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4,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发明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一种医疗防疫体温测量器,包括测温壳体1、连接于测温壳体1上的测温把手2,测温壳体1上设有测温口3,测温壳体1内设有红外温度探测件4;使用者可手持于测温把手2,红外温度探测件4能通过测温口3对使用者的额头产生测温效果。

在测温壳体1内设有两个与控距杆7一一对应的滑移通道8,滑移通道8相通于设置有测温口3的测温壳体1外侧壁且形成控距孔9。

还设置有驱动部5、控距线6、两根控距杆7,两根控距杆7分别滑移连接于滑移通道8。

驱动部5用于推动控距杆7进行滑移,控距杆7的杆端能伸缩于控距孔9内外侧。每个滑移通道8内均滑移设置有与控距杆7一一对应的推杆17,在推杆17上设有齿面16,推杆17位于控距杆7背离控距孔9的一侧,推杆17与控距杆7之间连接有弹簧18。其中,驱动部5包括两个驱动电机51、两个驱动齿轮52,两个驱动齿轮52分别与对应推杆17上的齿面16相啮合。

控距杆7靠近控距孔9的杆端上设有连接辊10,在控距线6两端连接于两根控距杆7靠近控距孔9的杆端上,并且控距线6绕卷于连接辊10上,位于两个控距杆7之间的控距线6至少为两根。连接于两根控距杆7靠近控距孔9的杆端上的控距线6呈水平设置,控距线6位于测温口3位于背离测温把手2的一侧。在控距孔9的孔口处设有倒圆角11,控距线6能与倒圆角11接触。

另外,设置有测温口3的测温壳体1外壳壁上设有消毒支架12,消毒支架12的横截面为c形,消毒支架12上设有消毒槽14,消毒槽14的性状为c形槽体,消毒槽14的两个相对槽壁上均设有柔性片15,两个柔性片15背离消毒槽14槽壁的端部相向延伸靠近。消毒支架12内设有沾有消毒液的消毒棉13,消毒棉13位于消毒槽14内,连接于两根控距杆7靠近控距孔9的杆端上的控距线6能与消毒棉13相接触。

实际使用过程中:

步骤一:需检查消毒槽14内的消毒棉13内消毒液的数量是否充足,当消毒液较少时,可将消毒液注入到消毒腔内,消毒液便可浸入到消毒棉13内;

步骤二:使用者手持测温把手2,开启驱动电机51,驱动电机51带动驱动齿轮52进行转动,驱动齿轮52与驱动副齿进行啮合,驱动副齿与推杆17上的齿面16相啮合,推杆17推动弹簧18、控距杆7进行移动,控距杆7的杆端由与消毒棉13接触转为伸出到控距孔9外侧,直至控距杆7的杆端伸出的长度达到理想长度,与此同时,控距杆7的杆端会带动控距线6向外运动;

步骤三:测温时,控距线6先与待测温者的额头相抵触,测温壳体1内的红外温度探测件4透过测温口3对待测温者的额头进行测温;

步骤四:测温结束之后,开启驱动电机51,驱动电机51带动驱动齿轮52进行反向转动,驱动齿轮52与驱动副齿进行啮合,驱动副齿与推杆17上的齿面16相啮合,对应的推杆17和控距杆7会滑入到滑移通道8内,该控距杆7杆端的控距线6与消毒支架12内的消毒棉13进行接触消毒,以便下一次测温操作使用。

当然,以上只是本发明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