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菌防反渗卫生巾及其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996883发布日期:2020-06-05 22:16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抑菌防反渗卫生巾及其加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卫生用品
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抑菌防反渗卫生巾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卫生巾又称卫生棉,它是一种具吸收力的物质,主要的材质为棉状纸浆和高分子吸收体,用来吸收女性月经来潮时,自阴道流出的经血。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及生活品质的提升,现代女性对于卫生用品的追求越来越高,而卫生巾、卫生护垫作为女性清洁用品也仅仅不再是作为功能用品的基本用途了,其功能性和舒适性已作为选择产品的重要因素。然而,现有的卫生护垫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存在反渗情况,其中,“反渗”是指已经被卫生巾吸入的液体,由于吸入的液体过多、等情况,液体从护垫中又反向渗透,使得液体与人体肌肤长时间接触,不仅会给人体肌肤造成不适感,而且处于生理期经血(即液体)中容易滋生大量的细菌,细菌滋生后的液体与人体肌肤长时间直接接触,很容易造成细菌感染,甚至影响到女性的身体健康。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式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抑菌防反渗卫生巾,不仅起到了导流的作用,加速液体下渗的速度;而且还起到了遮挡的作用,减少了反渗的液体再次与皮肤直接接触的几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人体肌肤的保护作用。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抑菌防反渗卫生巾,包括卫生巾本体,所述卫生巾本体从下往上依次包括底膜、设置在底膜上无纺布层一、吸水纸层,无纺布层二、防反渗复合层以及面纸层;所述底膜为塑料防水薄膜层,所述防反渗复合层是由下防反渗层和上防反渗层组成的,其中下防反渗层的表面开设有多个下渗孔,上防反渗层位于下防反渗层的上方,所述上防反渗层呈连续的波浪状,并且在上反渗层与面纸层接壤处设有多个聚氨酯胶点一,上述聚氨酯胶点一与下渗孔上下对应设置,所述上防反渗层在靠近下防反渗层上区域开设有多个导流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波浪状的上反渗层呈若干个弧形罩设在下渗孔上,此时一方面起到导流的作用,利用弧形曲面加快位于上防反渗层上方的液体快速引流到下防反渗层下方。另一方面起到遮挡的作用,在人体进行运动的过程中,若位于上防反渗层与下防反渗层之间未及时下渗的液体,可在上述上防反渗层的弧形曲面的遮挡作用下,减少了反渗的液体再次与皮肤直接接触的几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肌肤的保护作用。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下渗孔的直径从靠近面纸层的一侧到另一侧逐渐减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渗孔设计呈漏斗状,此时位于上防渗透层上的液体能够经由上述液面经下渗孔向下流入到下防渗透层的一侧。而位于上述下防渗透层一侧的液体由于靠近下防反渗层的下渗孔孔径较小,由此可以起到较好的防反渗作用。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相邻两个所述下渗孔之间的下防反渗层从靠近面纸层的一端到另一端沿弧形曲面平滑过渡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相邻两个下渗孔之间的上防反渗层水平位点高于靠近下渗孔处的水平位点,此时液体能够沿着弧形曲面快速通过下渗孔,提高了下渗的速度。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流孔位于下防反渗层的弧形曲面的最高水平位点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防反渗层与下防反渗层之间具有液体时,液体沿左右两侧弧形曲面均可通过两侧任意一个下渗孔,加快了液体下渗的速度。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流孔的直径大于等于下渗孔的最大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导流孔的下渗速度快于下渗孔的速度,此时尽可能的加快上防渗透层的液体进入到上防渗透层与下防渗透层之间的空腔内的速度,大大降低了液体与皮肤接触的时间。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所述上防反渗层与下防反渗层的接壤处也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聚氨酯胶点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助于维持上防反渗层的波浪状形状,同时还有助于提高防反渗层与下防反渗层之间的空腔存在的稳定性。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防反渗复合层选自渗透pe塑料薄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渗透pe塑料薄膜采用pe塑料作为原材料制作而成,上述pe塑料具有一定的厚度和硬度,因此它具有稳定上防反渗层的形状的作用。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吸水纸层选自木浆层和/或高分子吸水树脂sap颗粒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木浆层和高分子吸水树脂sap颗粒层均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将其设置在下防反渗层下方,加快了液体朝着木浆层和高分子吸水树脂sap颗粒层运动速度,从而大大提高了液体的下渗速度。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防反渗复合层以及面纸层之间还设有纳米银功能性芯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纳米银功能性芯片的存在具有一定的消毒和杀菌作用,能够对于直接接触人体肌肤的面纸层间隙消毒和杀菌,有助于降低细菌的大量滋生,提高了使用时的安全性能。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抑菌防反渗卫生巾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步骤一、将木浆粉碎后与高分子吸水树脂sap颗粒混合,加压得到吸水纸层;其中,木浆与高分子吸水树脂sap颗粒的比例为(1-5):(5-1);步骤二、将无纺布传输到传送带上,同时将吸水纸层沿无纺布的延伸方向一侧均匀放置在无纺布的一侧上,然后将无纺布远离吸水纸层的一侧折叠覆盖在吸水纸层上方,包覆后得到棉芯;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棉芯进行压网格处理;步骤四、将网压后的无纺布层一和无纺布层二之间经刀切去除多余的无纺布,施胶固定。步骤五、按照要求切断步骤四得到的棉芯,将防反渗复合层、纳米银功能性芯片以及面纸层依次复合在无纺布层二上,施胶固定;同时将底膜复合在无纺布层一远离无纺布层二的一侧上,随后在底膜远离无纺布层一的一侧上施胶复合一层离心纸;步骤六、经压辊加压输送,随后纵向折叠后进行二次加压输送;步骤七、成品切段,折叠后固定;步骤八、成品包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操作方便、快捷,而且加速液体下渗的速度;减少了反渗的液体再次与皮肤直接接触的几率,大大提高了对肌肤的保护作用。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不仅起到了导流的作用,加速液体下渗的速度;而且还起到了遮挡的作用,减少了反渗的液体再次与皮肤直接接触的几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人体肌肤的保护作用。2、优化的,下渗孔设计呈漏斗状,位于上述下防渗透层一侧的液体由于靠近下防反渗层的下渗孔孔径较小,由此可以起到较好的防反渗作用。3、优化的,聚氨酯胶点二的存在有助于维持上防反渗层的波浪状形状,同时还有助于提高防反渗层与下防反渗层之间的空腔存在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抑菌防反渗卫生巾中实施例1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沿a-a的剖视图;图3为实施例1中防反渗复合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抑菌防反渗卫生巾中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附图说明:1、卫生巾本体;2、底膜;3、无纺布层一;4、吸水纸层;5、无纺布层二;6、防反渗复合层;61、下防反渗层;62、上防反渗层;7、面纸层;8、下渗孔;9、聚氨酯胶点一;10、导流孔;11、聚氨酯胶点二;12、纳米银功能性芯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抑菌防反渗卫生巾,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卫生巾本体1,卫生巾本体1从下往上依次包括底膜2、设置在底膜2上无纺布层一3、吸水纸层4,无纺布层二5、防反渗复合层6以及面纸层7。其中,底膜2为塑料防水薄膜层,塑料防水薄膜层上开设有大量的微孔,上述微孔的直径控制在0.1-0.3纳米之间。此时液体无法通过上述微孔,而只有气体可以通过微孔(图中未示出),由此提高了上述防反射卫生巾的透气性能。其次,吸水纸层4选自木浆层和高分子吸水树脂sap颗粒层复合而成,其中木浆与高分子吸水树脂sap颗粒的比例为2:1。为了提高防反渗卫生巾的防反渗效果,如图2和图3所示,防反渗复合层6是由下防反渗层61和上防反渗层62两层结构组成的。其中,防反渗复合层6选自渗透pe塑料薄膜。渗透pe塑料薄膜采用pe塑料作为原材料制作而成,其具有一定的厚度和硬度,能够稳定上防反渗层62的形状和结构。其次,在下防反渗层61的表面开设有多个下渗孔8,上述下渗孔8呈上大下大的漏斗状,即下渗孔8的直径从靠近面纸层7的一侧到另一侧逐渐减小。此时位于上防渗透层上的液体能够经由上述液面经下渗孔8向下流入到下防渗透层的一侧;而位于上述下防渗透层一侧的液体由于靠近下防反渗层61的下渗孔8孔径较小,由此可以起到较好的防反渗作用。如图2和图3所示,上防反渗层62位于下防反渗层61的上方,上防反渗层62呈连续的波浪状,并且在上反渗层与面纸层7接壤处设有多个聚氨酯胶点一9,通过上述聚氨酯胶点一9可以用于连接上反渗透层与面纸层7。与此同时,上述聚氨酯胶点一9与下渗孔8上下对应设置,上防反渗层62在靠近下防反渗层61上区域开设有多个导流孔10,上述导流的直径大于等于下渗孔8的最大直径。由此上述波浪状的上反渗层呈若干个弧形罩设在下渗孔8上,利用弧形曲面加快位于上防反渗层62上方的液体快速引流到下防反渗层61下方。另一方面在人体进行运动的过程中,若位于上防反渗层62与下防反渗层61之间未及时下渗的液体,可在上述上防反渗层62的弧形曲面的遮挡作用下,减少了反渗的液体再次与皮肤直接接触的几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肌肤的保护作用。如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下渗的速度,相邻两个下渗孔8之间的下防反渗层61从靠近面纸层7的一端到另一端沿弧形曲面平滑过渡设置。由此位于相邻两个下渗孔8之间的上防反渗层62水平位点高于靠近下渗孔8处的水平位点,此时液体能够沿着弧形曲面快速通过下渗孔8,提高了下渗的速度。为了进一步加快液体下渗的速度,上述导流孔10位于下防反渗层61的弧形曲面的最高水平位点处。由此当上防反渗层62与下防反渗层61之间具有液体时,液体沿左右两侧弧形曲面均可通过两侧任意一个下渗孔8,大大加快了液体下渗的速度。与此同时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提高防反渗层与下防反渗层61之间的空腔存在的稳定性,在上防反渗层62与下防反渗层61的接壤处也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聚氨酯胶点二11。此时聚氨酯胶点二11的存在有助于维持上防反渗层62的波浪状形状,同时还有助于提高防反渗层与下防反渗层61之间的空腔存在的稳定性。其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步骤一、将木浆粉碎后与高分子吸水树脂sap颗粒混合,加压得到吸水纸层4;其中,木浆与高分子吸水树脂sap颗粒的比例为2:1。步骤二、将无纺布传输到传送带上,同时将吸水纸层4沿无纺布的延伸方向一侧均匀放置在无纺布的一侧上,然后将无纺布远离吸水纸层4的一侧折叠覆盖在吸水纸层4上方,包覆后得到棉芯;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棉芯进行压网格处理;步骤四、将网压后的无纺布层一3和无纺布层二5之间经刀切去除多余的无纺布,施胶固定。步骤五、按照要求切断步骤四得到的棉芯,将防反渗复合层6以及面纸层7依次复合在无纺布层二5上,施胶固定;同时将底膜2复合在无纺布层一3远离无纺布层二5的一侧上,随后在底膜2远离无纺布层一3的一侧上施胶复合一层离心纸;步骤六、经压辊加压输送,随后纵向折叠后进行二次加压输送;步骤七、成品切段,折叠后固定;步骤八、成品包装。实施例2:一种抑菌防反渗卫生巾,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所示,上述防反渗复合层6以及面纸层7之间还设有一层纳米银功能性芯片12。在步骤五中,将纳米银功能性芯片12与防反渗复合层6一起复合在无纺布层二5上。实施例3:一种抑菌防反渗卫生巾,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吸水纸层4选自木浆层和高分子吸水树脂sap颗粒层复合而成,其中木浆与高分子吸水树脂sap颗粒的比例为1:4。实施例4:一种抑菌防反渗卫生巾,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吸水纸层4选自木浆层。实施例5:一种抑菌防反渗卫生巾,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吸水纸层4选自高分子吸水树脂sap颗粒层。实施例6:一种抑菌防反渗卫生巾,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吸水纸层4选自木浆层和高分子吸水树脂sap颗粒层复合而成,其中木浆与高分子吸水树脂sap颗粒的比例为4:1。二、对比例对比例1:一种防反渗卫生巾,采用授权公告号为cn209107800u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防反渗卫生巾。对比例2:一种防反渗卫生巾,采用授权公告号为cn209107810u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防反渗卫生巾。对比例3:一种卫生巾,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上述防反渗复合层6中的下渗孔8呈上下直径一致的圆柱形状。三、性能检测分析试验一:防反渗测试试验对象:将实施例1-2制得的卫生巾作为试验样品1-2,将对比例1-3制得的卫生巾作为对比样品1-3,每组卫生巾的样品为5个小样,共25个小样。试验方法:将试验样品1-2和对比样品1-3的25个小样依次贴上标签;然后取1250ml清水,并在里面滴加5-10滴蓝墨水,然后将测试倾倒10ml、25ml、50ml后试样样品和对照样品的吸收情况,同时在测试的试样样品和对照样品表面盖上一张面巾纸(清风3层),静置1分钟后观察面巾纸表面是否有水渍,并将每组中个5个小样汇总后的结果统计,取平均值后登记在表1中。试验结果:表1可知,试验样品1-2的防反渗效果好于对照样品1-3的。首先,与试样样品5作为对比,试验样品1-2和对照样品1-2整体的下渗速度相较有所降低,其中试样样品4的下渗速度最慢。其次,试验样品1-2在倾倒50ml蓝墨水后面巾纸表面无明显水渍。而对比样品1-2在倾倒50ml蓝墨水后面巾纸表面出现不明显的水渍,下渗速度较快。由此可知试样样品1-2的防反渗性能更佳。表1试验样品1-2和对比样品1-3的防反渗测试结果试验对象倾倒10ml蓝墨水后面巾纸表面情况倾倒25ml蓝墨水后面巾纸表面情况倾倒50ml蓝墨水后面巾纸表面情况试样样品1面巾纸表面无水渍,下渗速度较快面巾纸表面无水渍,下渗速度较快面巾纸表面无明显水渍,下渗速度较快试样样品2面巾纸表面无水渍,下渗速度较快面巾纸表面无水渍,下渗速度较快面巾纸表面无明显水渍,下渗速度较快试样样品3面巾纸表面无水渍,下渗速度较快面巾纸表面无水渍,下渗速度较快面巾纸表面出现不明显的水渍,下渗速度较快试样样品4面巾纸表面无水渍,下渗速度较慢面巾纸局部表面出现水渍,下渗速度较慢面巾纸局部表面出现明显的水渍,下渗速度较慢试样样品5面巾纸表面无水渍,下渗速度快面巾纸表面无水渍,下渗速度较快面巾纸表面出现明显的水渍,下渗速度快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