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康复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78455发布日期:2020-05-19 21:00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内科康复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和康复仪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指一种神经内科康复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神经针刺疗法也称神经干刺激疗法,是用针刺或弹拨等方法刺激与病变部位有密切联系的神经,从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疗法。

实践证明,针刺疗效与针感有密切的关系,针感又是神经受刺激的反应,所以针刺神经不但同样可以治病,而且往往能获得较好的感应,使治病的疗效更为显著,因针刺反应的总渠道是神经干,故在运用时应掌握以于带梢,以干促脑的原则,对刺激点的选择,即可根据脊髓神经的节段性分布规律,也可根据周围神经与病变部位的支配关系,还可根据神经系统的间接联系,临床上有时将针灸穴位和刺激神经点结合起来,因为许多穴位就是分布在神经干通过的部位,也能得到针刺神经时的较强感应,具体操作多用弹拨法和针刺法两种,其中针刺法治疗方法如下,针刺法使用一般毫针,与普通刺法相同,但要求出现较好的针感,如无麻电感则说明未刺到神经干,调整针刺深度和方向后再刺,用5~6寸长之毫针,直刺入穴,缓缓送针,并反覆轻轻提插探寻,当刺中神经干时,即可出现电击样针感向足部放射,此时可采用小幅度高频率提插之法,运针10~20次即可取针,本疗法的适应证很广,临床上最常用的是神经系统疾病和某些内脏疾病。

对于经验不够老道的医者而言需要经过一个积累训练过程,因此使得神经针刺疗法,即使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明知神经针刺疗法仍然难以推广普及,在现有技术中,医生在使用针刺法进行刺激神经时,往往通过经验对针进行连续或间断的提插,很难掌握提插的频率以及提插的时间,即使医生在治疗过程,掌握提插的频率以及提插的时间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这些经验很难传授给其他人或记录留档,因此凭借经验来施针,这样就需要常年累月的练习,阻碍医学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神经内科康复治疗装置,本发明的治疗器结构更简单,通过控制电流来控制提插针的小幅度高频率提插,实现了数据化控制,使神经针刺疗法的数据能够保留下来,得到最佳的提插针提插的频率以及提插的时间。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神经内科康复治疗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内设置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线圈支架、绕置于线圈支架上的电磁线圈、装配于线圈支架中心的套管、套管内能上下移动的动铁芯以及固定于套管上端的静铁芯,静铁芯和动铁芯之间设置有弹簧,动铁芯的下端连接有提插针,电磁线圈上连接有导线,动铁芯上下移动的距离与流过电磁线圈的电流的大小成正比,流过电磁线圈的电流越大,动铁芯移动的距离越大,动铁芯上下移动的频率与流过电磁线圈的电流的通断频率成正比,电磁线圈的电流通断频率越快,动铁芯上下移动频率越快,电流通过电磁线圈,动铁芯向上位移,同时压缩弹簧,线圈上没有电流时,在动铁芯在弹簧的恢复力作用下向下位移恢复至初始位置。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外壳的下端口设置有端盖,端盖中心设有与提插针配合的引导孔,端盖位于引导孔处向下延设有引导管,端盖的上端面正对动铁芯的位置设有缓冲垫,缓冲垫中心设有供提插针通过的通孔,端盖的上端面向上延设有卡槽,缓冲垫嵌置在卡槽内。

上述的外壳的外周上设置有吸附机构,吸附机构包括输气管、与输气管连通的吸头、支撑环以及胶皮囊,输气管均匀分布在支撑环上,外壳的外周壁与支撑环内周壁滑动配合连接,输气管上端通过分管器与胶皮囊连通,吸头的端部设置有吸盘,吸盘上均匀分布有呈半球状的负压腔。

上述的支撑环上设置有弹性片,弹性片向内倾斜与外壳的外周壁抵触配合。

上述的弹性片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扳柄,扳柄垂直弹性片。

上述的外壳的外周壁竖沿配设有高度调节直齿条,高度调节直齿条与弹性片配合连接。

上述的外壳的外周壁上设有推动指柄。

上述的提插针位于引导管端口处可拆卸地设置有固定卡,固定卡由两条卡边组成,两条卡边的一端相连,两条卡边之间形成卡口,卡口为v型敞口。

上述的线圈支架的下端面上设置有插片固定头,插片固定头与电磁线圈电连接,导线上电连有电插片,电插片与插片固定头插接电连。

上述的导线的另一端连接有电流接入头。

本发明的一种神经内科康复治疗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内设置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线圈支架、绕置于线圈支架上的电磁线圈、装配于线圈支架中心的套管、套管内能上下移动的动铁芯以及固定于套管上端的静铁芯,静铁芯和动铁芯之间设置有弹簧,动铁芯的下端连接有提插针,电磁线圈上连接有导线,动铁芯上下移动的距离与流过电磁线圈的电流的大小成正比,流过电磁线圈的电流越大,动铁芯移动的距离越大,动铁芯上下移动的频率与流过电磁线圈的电流的通断频率成正比,电磁线圈的电流通断频率越快,动铁芯上下移动频率越快,电流通过电磁线圈,动铁芯向上位移,同时压缩弹簧,线圈上没有电流时,在动铁芯在弹簧的恢复力作用下向下位移恢复至初始位置,治疗器结构更简单,通过控制电流来控制提插针的小幅度高频率提插,实现了数据化控制,使神经针刺疗法的数据能够保留下来,得到最佳的提插针提插的频率以及提插的时间,同时本发明能够实现远程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固定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至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外壳1、端盖11、引导孔12、引导管13、高度调节直齿条14、推动指柄15、缓冲垫16、卡槽17、驱动机构2、电流接入头20、线圈支架21、电磁线圈22、套管23、动铁芯24、静铁芯25、弹簧26、导线27、插片固定头28、电插片29、提插针3、吸附机构4、输气管41、吸头42、支撑环43、胶皮囊44、负压腔45、弹性片46、扳柄47、固定卡5、卡边51、卡口52。

如图1至图3所示:

一种神经内科康复治疗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内设置驱动机构2,驱动机构2包括线圈支架21、绕置于线圈支架21上的电磁线圈22、装配于线圈支架21中心的套管23、套管23内能上下移动的动铁芯24以及固定于套管23上端的静铁芯25,线圈支架21过盈固定在外壳1内,静铁芯25和动铁芯24之间设置有弹簧26,动铁芯24的下端连接有提插针3,动铁芯24的下端面设有连接孔,提插针3上端固定在连接孔内,电磁线圈22上连接有导线27,导线27通过外壳上的进入孔进入外壳内部,动铁芯24上下移动的距离与流过电磁线圈22的电流的大小成正比,流过电磁线圈22的电流越大,动铁芯24移动的距离越大,动铁芯24上下移动的频率与流过电磁线圈22的电流的通断频率成正比,电磁线圈22的电流通断频率越快,动铁芯24上下移动频率越快,电流通过电磁线圈22,动铁芯24向上位移,同时压缩弹簧26,线圈上没有电流时,在动铁芯24在弹簧26的恢复力作用下向下位移恢复至初始位置,通过控制电流来控制提插针的小幅度高频率提插,实现了数据化控制,使神经针刺疗法的数据能够保留下来,得到最佳的提插针提插的频率以及提插的时间,通过控制电流实现远程控制。

实施例中,外壳1的下端口设置有端盖11,端盖11中心设有与提插针3配合的引导孔12,端盖11位于引导孔12处向下延设有引导管13,端盖11的上端面正对动铁芯24的位置设有缓冲垫16,动铁芯24向下位移缓冲垫16对其进行缓冲,避免动铁芯24受损,缓冲垫16中心设有供提插针3通过的通孔,端盖11的上端面向上延设有卡槽17,缓冲垫16嵌置在卡槽17内。

实施例中,外壳1的外周上设置有吸附机构4,吸附机构4包括输气管41、与输气管41连通的吸头42、支撑环43以及胶皮囊44,输气管41均匀分布在支撑环43上,外壳1的外周壁与支撑环43内周壁滑动配合连接,输气管41上端通过分管器与胶皮囊44连通,吸头42的端部设置有吸盘,吸盘上均匀分布有呈半球状的负压腔45,按压胶皮囊使其内部空气排出,将吸头抵触在皮肤上,松开胶皮囊,吸头便会吸附在皮肤上。

实施例中,支撑环43上设置有弹性片46,弹性片46向内倾斜与外壳1的外周壁抵触配合,弹性片扩张,外壳1顺利上移,当外壳1静止时,弹性片抵触在外壳1的外周壁上。

实施例中,弹性片46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扳柄47,扳柄47垂直弹性片46,向下按压扳柄,弹性片便不会抵触在外壳1的外周壁上,便操作外壳1下移。

实施例中,外壳1的外周壁竖沿配设有高度调节直齿条14,高度调节直齿条14与弹性片46配合连接,使外壳1被弹性片锁定的更加可靠,向上推动外壳,弹性片从齿背滑动,停止推动时,弹性片抵在两齿之间。

实施例中,外壳1的外周壁上设有推动指柄15,方便推动外壳。

实施例中,提插针位于引导管13端口处可拆卸地设置有固定卡5,固定卡5由两条卡边51组成,两条卡边51的一端相连,两条卡边51之间形成卡口52,卡口52为v型敞口,卡口为v型敞口能够适用多种规格的提插针,在向下移动外壳时,通过固定卡对提插针的锁定,能够避免提插针向上推动活动铁芯,避免对活动铁芯损伤以及造成活动铁芯移位对后续施术造成影响。

实施例中,线圈支架21的下端面上设置有插片固定头28,插片固定头28与电磁线圈22电连接,导线27上电连有电插片29,电插片29与插片固定头28插接电连,使组装时更加方便快速。

实施例中,导线27的另一端连接有电流接入头20,方便连接在电流输入端。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施术时,使吸头能够抵触在皮肤上,同时提插针对准施术穴位,按压胶皮囊使其内部空气排出,将吸头抵触在皮肤上,松开胶皮囊,吸头便会吸附在皮肤上,向下推动外壳,弹性片从齿背滑动,提插针刺到神经干上,取下固定卡,将导线连接在电流输入端上,电流通过电磁线圈,动铁芯向上位移,同时压缩弹簧,线圈上没有电流时,在动铁芯在弹簧的恢复力作用下向下位移恢复至初始位置,提插针再次刺到神经干,通过控制电流来控制提插针的小幅度高频率提插,保存设定的电流输入方式,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已阐明,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做出的各种变化或改型都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