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头颈固定装置的座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39326发布日期:2020-06-02 19:31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头颈固定装置的座垫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头颈固定装置的座垫。



背景技术:

现有的很多重症患者,如植物人、气管切开患者或脑瘫患者,在离床时往往会坐在轮椅或特定的椅子上。然而,由于一般的重症患者其自身没有意识或行动能力,导致在坐立时会发生摆动甚至倾倒,存在头部再次遭受撞击的风险,加重患者的病情。现有的轮椅或椅子都不具备专门的固定装置,往往都是利用绑带直接将患者绑住,这就可能造成患者的极度不适。

为此,公开号为“204734631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带有头部固定装置的轮椅,包括轮椅本体,轮椅本体上设有靠背和两个扶手,轮椅本体下安装有两个滚轮,靠背上方设有头部固定装置,头部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在靠背上方的靠板,靠板上设有横向滑槽,横向滑槽中设有两块能沿着其滑动的夹持板,其中一块夹持板上设有固定带,另一块夹持板上设有供固定带捆绑的支柱,每块夹持板上还设有将其固定在靠板上的固定机构。该专利虽然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但在实际应用时发现,仅仅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当患者身体摆动或倾倒时极易将患者的颈部扭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具有头颈固定装置的座垫,通过增设颈部固定装置用以固定人体的颈部,实现对患者的头部和颈部同时进行保护,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

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具有头颈固定装置的座垫,包括底板和背板,所述背板设于所述底板一侧,所述背板底部与所述底板连接后组成椅面;

此外,本座垫还包括头颈固定装置,所述头颈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颈部固定装置和头部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升降机构设于所述背板的背侧,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的输出端驱动所述颈部固定装置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所述头部固定装置位于所述颈部固定装置的上方,所述头部固定装置在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的驱动下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

可选的,所述颈部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和两个夹持组件,两个所述夹持组件对称设于所述固定座的两侧;

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转臂、第二转臂和弧形块,所述第一转臂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臂的一端铰接连接,所述第二转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弧形块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块上设有连接部,两个所述弧形块通过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弧形块至少包括夹持状态和非夹持状态,在夹持状态下,两个所述弧形块组成用于夹持人体颈部的夹持区域,且人体颈部的前侧不与所述弧形块的内壁相接触。

可选的,所述头部固定装置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前侧设有弧形的内凹部,所述内凹部的两侧设有与人体耳部相对应的凹槽,所述支撑块的前侧还设有紧固头带,所述紧固头带一端与所述支撑块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紧固头带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块另一侧可拆卸地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传动座和螺杆,所述传动座与所述背板固定连接,所述传动座沿竖直方向设有与所述螺杆相适配的螺纹孔,所述螺杆的一端穿过所述螺纹孔后与所述颈部固定装置转动连接,所述螺杆的另一端设有驱动部,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螺杆转动。

可选的,所述传动座的两侧对称设有一对导向筒,所述导向筒内插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一端与所述颈部固定装置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可调节伸缩杆,所述可调节伸缩杆的固定端与所述颈部固定装置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头部固定装置固定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可自由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底板一侧,所述背板的底部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限制所述第一转轴自由转动的固定销。

可选的,还包括踏板,所述踏板设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踏板的两侧对称的设有一对传动单元,所述传动单元包括旋转臂、第二转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齿条和过渡座,所述旋转臂的一端与所述踏板的侧壁铰接连接,其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底板的侧壁铰接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套设与所述第一转轴上,且与所述第一转轴同轴转动,所述第二齿轮套设与所述第二转轴上,且与所述第二转轴同轴转动,所述过渡座设于所述底板的侧壁,所述齿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其另一端穿过所述过渡座后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齿条与所述过渡座滑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背板的前侧设有紧固腰带,所述紧固腰带的一端与所述背板的一侧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背板的另一侧可拆卸地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座垫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增设颈部固定装置,实现对人体的颈部进行固定保护,从而提高患者坐立时的安全性,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

2.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升降机构带动颈部固定装置升降,设置第二升降机构带动头部固定装置升降,在针对不同的患者使用时,能够根据需要调节颈部固定装置和头部固定装置的高度位置,使得本座垫能够适用于不同的患者使用,提高其自身的实用性。

3.本发明通过背板与底板转动连接,在实际使用时能够根据患者的需求将背板相对底板的倾斜角度调整至最佳状态,使得患者坐立更加舒适,同时增设踏板供患者放脚,且背板在转动的同时能够通过传动单元带动踏板运动,实现自动调节踏板的位置,当背板转动至与底板处于同一水平面时,踏板也转动至与底板平行,使得患者可直接平躺在本座垫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座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颈部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头部固定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升降机构的后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动单元的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座垫另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底板,2-背板,3-第一升降机构,301-传动座,302-螺杆,303-驱动部,304-导向筒,305-导向杆,4-第二升降机构,5-颈部固定装置,501-固定座,502-第一转臂,503-第二转臂,504-弧形块,505-连接部,6-头部固定装置,601-支撑块,602-内凹部,603-凹槽,604-紧固头带,7-第一转轴,8-踏板,9-旋转臂,10-第二转轴,11-第一齿轮,12-第二齿轮,13-齿条,14-过渡座,15-紧固腰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请参照图1,一种具有头颈固定装置的座垫,本座垫包括底板1和背板2,背板2设于底板1一侧,背板2底部与底板1连接后组成椅面,且可在底板1顶面的两侧设置扶手,对此现有技术不做过多赘述;

此外,本座垫还包括用于固定人体头部和颈部的头颈固定装置,头颈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升降机构3、第二升降机构4、用于固定人体颈部的颈部固定装置5和用于固定人体头部的头部固定装置6,第一升降机构设于背板2的背侧,第一升降机构3的输出端驱动颈部固定装置5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头部固定装置6位于颈部固定装置5的上方,头部固定装置6在第二升降机构4的驱动下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

通过上述设置,针对不同的患者在实际使用时,患者先座在底板1上,且背部保持直立状态,随即医护人员或患者家属通过第一升降机构3和第二升降机构4调整头部固定装置6和颈部固定装置5的高度位置,使其分别与该患者的头部和颈部对位,随即利用头部固定装置6固定住患者的头部,利用颈部固定装置5固定住患者的颈部即可,整个操作过程简单,能够实现同时固定患者的头部和颈部,保障患者在坐立时的人身安全,同时利用第一升降机构3和第二升降机构4调整头部固定装置6和颈部固定装置5的高度位置,使得本座垫能够满足不同的患者使用,实用性强。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具体地,上述的颈部固定装置5包括固定座501和两个用于夹持患者颈部的夹持组件,两个夹持组件对称设于固定座501的两侧;

其中,夹持组件包括第一转臂502、第二转臂503和弧形块504,第一转臂502的一端与固定座501的侧壁转动连接,使得第一转臂502能够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而第一转臂502的另一端与第二转臂503的一端铰接连接,使得第二转臂503也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而第二转臂503的另一端与弧形块504固定连接,弧形块504上设有连接部505,两个弧形块504通过连接部505固定连接,而对于连接部505的连接方式有多种,如螺栓连接、卡扣连接等等,在此不做限定;通过设置第一转臂502和第二转臂503带动弧形块504在水平面内自由移动,使得弧形块504移动起来更加灵活方便;同时,两个弧形块504能够在夹持时对位,使得弧形块504至少包括夹持状态和非夹持状态,在夹持状态下,两个弧形块504对位,且两个弧形块504组成用于夹持人体颈部的夹持区域,实现将患者的颈部夹持在该夹持区域内,且人体颈部的前侧不与弧形块504的内壁相接触,即在夹持状态下,患者颈部前侧的喉管部分不与弧形块504的内壁内接触,而患者颈部的其余位置均与弧形块504的内壁接触,这样既能固定住患者的颈部,同时还不会对患者正常呼吸或进食造成干扰,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3,上述的头部固定装置6包括支撑块601,支撑块601的前侧设有与人体头部背侧相适配的弧形的内凹部602,内凹部602的两侧设有与人体耳部相对应的凹槽603,使得患者头部靠在该支撑块601的内凹部602内时,患者的耳部刚好位于凹槽603内,避免患者的耳部直接与内凹部602的内壁接触,对患者的耳部造成挤压甚至擦伤,引起患者的不适;同时,支撑块601的前侧还设有紧固头带604,该紧固头带604可直接采用松紧带,且紧固头带604一端与支撑块601一侧固定连接,紧固头带604另一端与支撑块601另一侧可拆卸地连接,当患者头部靠在内凹部602内后,直接通过紧固头带604即可固定患者头部,且优选的,紧固头带604的固定位置位于患者头部的额头区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4,为了提高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调节的精度,上述的第一升降机构3包括传动座301和螺杆302,传动座301与背板2固定连接,传动座301沿竖直方向设有与螺杆302相适配的螺纹孔,螺杆302的一端穿过螺纹孔后与颈部固定装置5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螺杆302的另一端设有驱动部303,驱动部303驱动螺杆302转动,具体的,该驱动部303可采用电动或手动的方式实现驱动螺杆302转动,如设置电机、旋转手柄等方式,本实施例中以旋转手柄为例,当需要调节颈部驱动装置5的高度时,手动旋转上述的旋转手柄带动螺杆302转动,螺杆302转动的同时其自身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从而将颈部固定装置5的固定座501向上顶,实现提升颈部固定装置5的高度,反之,手动反转旋转手柄,螺杆302向下运动,从而带动颈部固定装置5下降;同时,为了提高颈部固定装置5在高度调节过程中的稳定性,传动座301的两侧对称设有一对导向筒304,导向筒304内插设有导向杆305,导向杆305一端与颈部固定装置5固定连接,在颈部固定装置5升降的同时使得导向杆305在导向筒304内自由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考虑到实际应用时头部固定装置往往只需要进行微调,为了便于调节头部固定装置,上述的第二升降机构4包括至少一个可调节伸缩杆,本实施例中优选为两个,且两个可调节伸缩杆间隔设置,可调节伸缩杆的固定端与颈部固定装置5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头部固定装置6固定连接,通过可调节伸缩杆即可实现调节头部固定装置6的高度,调节方便快捷。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5和图6,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座垫的实用性,本座垫还包括第一转轴7,第一转轴7可自由转动的设置于底板1一侧,背板2的底部与第一转轴7固定连接,使得背板2能够相对底板1自由翻转,从而实现调节背板2与底板1之间的夹角,以满足于患者的使用需求,同时在第一转轴7上设有限制第一转轴7自由转动的固定销,当背板2翻转一定角度后,利用固定销即可将第一转轴7固定住,防止其自由转动;此外,本座垫还包括供患者放脚的踏板8,踏板8设置在底板1远离背板2的一侧,踏板8的两侧对称的设有一对传动单元,传动单元包括旋转臂9、第二转轴10,第一齿轮11、第二齿轮12、齿条13和过渡座14,旋转臂9的一端与踏板8的侧壁铰接连接,此处所说的铰接方式具体为旋转臂9通过转轴与踏板8铰接,且转轴与旋转臂9为固定连接,而与踏板8为铰接连接,保证踏板8在位置变化时其顶面始终能够调整为水平状态,旋转臂9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10与底板1的侧壁铰接连接,第一齿轮11套设与第一转轴7上,且与第一转轴7同轴转动,第二齿轮12套设与第二转轴10上,且与第二转轴10同轴转动,过渡座14用于支撑齿条13,且设于底板1的侧壁,齿条13的一端与第一齿轮11相啮合,其另一端穿过过渡座14后与第二齿轮12相啮合,齿条13与过渡座14滑动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当背板2从竖直状态朝水平状态翻转时第一转轴7也在转动,而第一转轴7转动时带动第一齿轮11转动,第一齿轮11转动带动齿条13向踏板8的方向运动,而齿条13运动的同时带动第二齿轮12转动,随即第二齿轮12带动第二转轴10转动,通过第二转轴10转动再带动旋转臂9转动,进而实现调节踏板8的位置,且踏板8的位置始终跟随背板2的翻转而变化,直至背板2的顶面至与底板1的顶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此时踏板8也在旋转臂9的带动,使其顶面也与底板1的顶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实现患者处于平躺状态,提高本座垫的实用性;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本实施方式采用的是旋转臂9,因此在实际调节过程中踏板8的运动路径为弧线,因此为了避免踏板8位置变化时与底板1之间发生干涉,应该确保踏板8至底板1的间距处于适当的位置,同时可在齿条13的两个端部设置限位柱,防止齿条13与第一齿轮11或第二齿轮12脱离。

在本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为了防止患者在坐立时身体摆动或倾倒,还可以在背板2的前侧设置紧固腰带15,该紧固腰带15也可以采用松紧带,且紧固腰带15的一端与背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背板2的另一侧可拆卸地连接,当患者坐好后,通过紧固腰带15固定住患者的腹部上方和胸部下方之间的位置,以提高患者的稳定性,同时保证患者的舒适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座垫在实际应用时可应用于普通座椅上,也可应用在轮椅上,而对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在此不做限定。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