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创面的中药配伍组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26159发布日期:2021-06-11 21:39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主要涉及慢性创面治疗中药配方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创面的中药配伍组分。



背景技术:

慢性创面是一类涉及多种学科与多个专业、病情比较复杂、处理往往比较棘手的疾病或并发症,例如糖尿病足、压疮、静脉性溃疡、肢体动脉缺血性坏死等慢性创面,以及各种创伤、烧伤、烫伤、术后创口不愈合、褥疮等导致的慢性伤口也随之增多,这类病症以前分散于各相关专科中,缺乏统一的诊疗规范,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不仅延误治疗,还造成巨大的社会和家庭经济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最终导致截肢,甚至死亡。近些年来随着多学科间的交流与融合,技术与材料的创新和发展,对疾病的认知和诊疗不断提高,慢性创面这一多年来并不受关注的病症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主要治疗慢性创面的方法有:

清创术;最基本治疗方法,可清除被污染、失去血供及坏死组织。疗效不确切,耗时更长,耗费财力和可能留下更大疤痕。

负压创面疗法;物力治疗方法,通过抑制细菌增值减轻感染。但对于厌氧菌感染创面不建议使用,治疗费用高,无法普及。

生长因子;在细胞分裂、迁移、分化、蛋白质表达和酶产生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刺激血管增生、细胞增殖、趋化炎症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促进创面愈合。慢性创面由于创面环境遭到破坏,本身缺少生长因子或者生长因子无法发挥作用,尤其是表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表达水平均会下降。

富血小板血浆;取患者自体血浆,仪器离心加工获得。不适用于急性创面。疗效不稳定,操作复杂,费用高。

高压氧;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增强免疫功能、刺激新生血管生成。临床效果不佳,需将患者置于高压氧密室中,存在诸多不良反应。

还有植皮和神经、血管、肌腱的移植等,然而目前上述治疗方法缺乏广泛性、普及性,且治疗费用高,耗时长,疗效不确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创面的中药配伍组分,运用中医活血化瘀、生肌敛疮,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理念,用于愈合创面,对长期不愈合创面有显著疗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创面的中药配伍组分,由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配制而成:紫草10-50份、牛黄0.1-10份、冰片30-90份、珍珠粉0.1-1.0份、琥珀粉0.2-5份、当归30-80份、煅炉甘石粉50-120份、麝香0.1-0.8份、血竭10-40份、大黄5-20份、地榆5-20份、白蔹10-40份、土鳖虫1-20份、金银花10-40份、木鳖子1-5份、硼砂5-20份。

所述的用于治疗慢性创面的中药配伍组分,由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配制而成:紫草15-40份、牛黄0.3-10份、冰片40-80份、珍珠粉0.3-0.7份、琥珀粉0.2-3份、当归40-60份、煅炉甘石粉70-100份、麝香0.2-0.4份、血竭15-30份、大黄8-18份、地榆10-20份、白蔹15-30份、土鳖虫5-15份、金银花15-30份、木鳖子1-5份、硼砂10份。

所述的用于治疗慢性创面的中药配伍组分,由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配制而成:紫草15-30份、牛黄0.3-10份、冰片30-50份、珍珠粉0.3-0.7份、琥珀粉0.2-3份、当归40-60份、煅炉甘石粉90-110份、麝香0.2-0.4份、血竭18-28份、大黄10-15份、地榆10-15份、白蔹20-30份、土鳖虫8-15份、金银花20-30份、木鳖子1-5份、硼砂10份。

所述的用于治疗慢性创面的中药配伍组分,由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配制而成:紫草25份、牛黄0.7份、冰片40份、珍珠粉0.5份、琥珀粉0.5份、当归50份、煅炉甘石粉108.6份、麝香0.4份、血竭25份、大黄13份、地榆13份、白蔹25份、土鳖虫10份、金银花25份、木鳖子3份、硼砂10份。

所述的用于治疗慢性创面的中药配伍组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配方量硼砂置煅锅内,武火加热,煅至雪白酥松块状,取出放凉碾碎,过200目筛,制成粉末i,或可加适量凡士林调制成膏体i;

s2:将麝香、牛黄、大黄、琥珀、血竭、冰片、白蔹、土鳖虫、木鳖子末研磨成细粉p1;将配方量煅炉甘石粉粉碎成细粉,取800g凡士林及60g羊毛脂加热,升温至150℃左右后,慢慢加入煅炉甘石粉搅拌,放冷至约50℃加入配方量细粉p1搅匀,形成膏体ii;

s3:将配方量紫草、当归、金银花浸入少量麻油中15-30天,煮沸后降温至50℃左右保持20分钟左右,不可煮到药材发黑,过滤,形成浸膏iii;

s4:将地榆根炒黄,碾成粉ⅳ;

s5:将s1制得膏剂i或粉末i、s2制得膏体ii、s3制得浸膏iii和s4制得的粉ⅳ混合制得膏剂。

所述的用于治疗慢性创面的中药配伍组分的应用,所述中药配伍组分制剂为膏剂,加入等量京万红软膏混合使用。

所述的用于治疗慢性创面的中药配伍组分的应用,还可加入等量磺胺嘧啶软膏提高膏剂抗病毒作用。

所述的用于治疗慢性创面的中药配伍组分,所述中药配伍组分制剂为膏剂、贴剂。

所述的中药配伍组分在治疗慢性创面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创面的中药配伍组分为16种药材,配伍较为简单、药性和药效易于控制,不会因错综复杂的配伍关系而产生毒副作用。16种药材包括紫草、牛黄、冰片、珍珠粉、琥珀粉、当归、煅炉甘石粉、麝香、血竭、大黄、地榆、白蔹、土鳖虫、金银花、木鳖子和硼砂,其中包括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的功效组分、活血化瘀的功效组分、生肌敛疮功效组分和消炎止痛的功效组分,实现科学配伍,兼顾清热消毒、生肌敛疮之功效,以及凉血、消炎等疗效;

其中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的功效组分包括紫草、牛黄、冰片、珍珠粉、地榆;活血化瘀的功效组分包括琥珀粉、土鳖虫;生肌敛疮的功效组分包括当归、煅炉甘石粉、白蔹、血竭;消炎止痛的功效组分包括麝香、金银花、木鳖子、大黄、和硼砂。

本发明运用中医活血化瘀、生肌敛疮,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理念,与现有上市产品比较,本软膏有效去腐生肌、消炎效果加尤为显著;同时可祛除伤口异味,也给患者和医务人员创造舒适的环境;与现有其他方法相比,本产品价格低廉,产品具有普适性,对伤口发病机制、发病部位没有特别要求。本发明药材配伍可加速创面愈合,对长期不愈合创面疗效显著。

本发明中药配伍组分可制成膏剂和贴剂,伤口膏和伤口贴总有效率100%,治愈率达95%以上。

其中各个药材作用:

紫草有效成分主要为脂溶性强的萘类色素:包括紫草素、乙酰紫草素、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去氧紫草素、异戊酰紫草素、异丁基素,《药性论》记载紫草可治恶疮;《本草纲目》记载紫草,其功长于凉血活血,利大小肠,故痘疹欲出未出,血热毒疮疹不出者,以此做药使其出,血热毒盛,大便闭塞者宜用之,已出而紫黑便闭者亦可用;紫草具有很好的抗病毒及广谱、高效的抗菌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等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持续炎症反应和感染是造成慢性创面的主要原因,因此有效抑制伤口炎症反应和抑菌是伤口可以愈合的前提;

牛黄主要包括胆汁色素(胆红素和胆绿素)、胆汁酸、胆甾醇、脂肪酸、卵磷脂、粘蛋白、平滑肌收缩物质、氨基酸、类胡萝卜素、油状强心类成分、无机成分及维生素d等。《本草纲目》记载痘疮紫色,发狂谵语者可用;《保婴撮要》牛黄解毒丸:牛黄三钱,甘草、金银花各一两,草紫河车五钱,上为末,炼蜜丸,量儿服;研究发现,牛黄可抑制炎症反应。其抗炎基质可能为通过胆汁酸以表面活性作用影响组织蛋白的带电基团,抑制蛋白间相互识别与作用发挥抗炎作用,也可能为抑制炎症介质白三烯b4和pge产生,减少一氧化氮(no)与组胺的合成与释放;还有造血、清热解毒的作用;

冰片主要为龙脑,含有多种萜类成分,有促进透皮的作用,也有抗炎、镇痛作用;《疡医大全》记载治疮疡溃后日久不敛,可配伍牛黄、珍珠、炉甘石等,如八宝丹;《医林纂要》记载冰片主散郁火,能透骨热,治惊痫、痰迷、喉痹,舌胀、牙痛、耳聋、鼻息、目赤浮翳、痘毒内陷、杀虫、痔疮、催生,性走而不守,亦能生肌止痛。然散而易竭,是终归陰寒也;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冰片可促进药物吸收,镇痛,冰片激活表达有trpm8的外周神经元,引发神经放电,导致位于脊髓的一类叫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细胞膜蛋白分子被激活,最终使得疼痛神经信号传递被抑制,在主观感受上减轻疼痛,起到镇痛作用。

珍珠粉含锰、铜、锌等微量元素,《本草汇言》记载油蜡膏,珍珠粉治一切诸毒疽疮,穿筋溃络,烂肌损骨,破关通节,脓血淋漓,溃久不收之证:真珠一钱(研极细末),胞衣一具(烘燥,研极细末);白蜡一两,猪脂油一两,火上共熔化,和入胞衣末、真珠末,调匀。先以猪蹄汤淋洗毒疮净,将蜡油药,轻轻敷上,再以铅粉麻油膏药贴之;珍珠粉镇心,定志,安魂,解结毒,化恶疮,收内溃破烂;《外科正宗》记载珍珠散:珍珠粉治下疳皮损肉烂,痛极难忍,及诸疮新肉已满,不能生皮,又汤泼火烧皮损肉烂,疼痛不止者:青缸花五分,珍珠一钱(研极细),真轻粉一两。上三味共研千转,细如飞面。凡下疳初起皮损,搽之;腐烂疼痛者,甘草汤洗净,猪脊髓调搽;如诸疮不生皮者,用此干掺。又妇人阴蚀疮,亦可搽。汤泼火烧痛甚看,用玉红膏调搽之;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珍珠粉主要为抗炎作用,解毒生肌,促进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抗炎作用;

琥珀粉含树脂、挥发油、琥珀氧松香酸、琥珀松香酸、琥珀银松酸、琥珀脂醇、琥珀松香醇及琥珀酸等,还有微量元素,可活血化瘀,促进创面血液循环,《本经逢原》中描述琥珀:“消磨渗利之性,非血结膀胱者不可误投。和大黄、鳖甲作散,酒下方寸匕,治妇人腹内恶血,血尽则止。血结肿胀,腹大如鼓,而小便不通者,须兼沉香辈破气药用之。又研细敷金疮,则无瘢痕,亦散血消瘀之验。”

当归含有藁本内酯、正丁烯基嗼内酯和当归酮等,尚含维生素b12和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另含阿魏酸、苯乙酮、菖蒲二烯、香荆芥酚、愈创木酚、茴香酸、当归内酯、藁本内酯二聚体等,有抗炎、抑菌等作用,药用用途广泛与紫草配伍可加强效果;《别录》记载: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痉、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冷,补五藏,生肌肉;《本草纲目》记载治头痛,心腹诸痛,润肠胃筋骨皮肤。治痈疽,排脓止痛,和血补血;《奇效良方》记载当归散,治附骨痈及一切恶疮:当归半两,甘草一两,山栀子十二枚,木鳖子一枚(去皮)。上为细末,每服三钱,冷酒调服;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当归有抗缺氧、抗炎、抑菌等作用,补血活血。

煅炉甘石粉,本草纲目中描述炉甘石粉有止血,消肿毒,生肌,明目,去翳退赤,收湿除烂之功效。有抑制细菌、收敛、防腐、保护创面的作用。收录于现代实用中药中用于慢性溃疡、下腿溃疡之不易收口者,有防腐生肌之功效。《御药院方》记载平肌散:炉甘石(烧)45克,龙骨15克。上为细末,每用干掺患处,上用膏药贴;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煅炉甘石粉具有敛疮生肌、抑制细菌、收敛、防腐、保护创面的作用。

麝香含麝香酮,并含麝吡啶、11种雄甾烷衍生物,尚含胆甾醇类、脂肪、蛋白质、蜡及无机盐,《本草正》记载麝香除一切恶疮痔漏肿痛,脓水腐肉,面墨斑疹。凡气滞为病者,俱宜用之。若鼠咬、虫咬成疮,以麝香封之;麝香用于疮疡肿毒,咽喉肿痛,麝香辛香行散,有良好的活血散结,消肿止痛作用,内服,外用均有良效。麝香用治疮疡肿毒,常与雄黄、乳香、没药同用,即醒消丸,或与牛黄、乳香、没药同用;麝香用治咽喉肿痛,可与牛黄、蟾酥、珍珠等配伍,如六神丸;《千金方》记载麝香膏:麝香治痈疽发背及诸恶疮,去恶肉:麝香、雄黄、矾石、简茹(一作‘真朱’)备50克。上四味治下筛,以猪膏调如泥涂之,恶肉尽,止,却敷生肉膏。

麝香中水溶性多肽蛋白质通过减少中性粒细胞活性脂质的生成,减弱中性白细胞的释放作用,减少中性白细胞释放颗粒内容物、降低游离钙素的水平,起到抗炎作用、活血通经消肿止痛;麝香具有疮疡肿毒、抗炎、消肿止痛作用,内服,外用均有良效。

硼砂主要含四硼酸钠;还含少量铅、铜、钙、铝、铁、镁、硅等杂质,《本草求原》记载生则化腐,煅枯则生肌。《本草纲目》记载治上焦痰热,生津液,去口气,消障翳,除噎嗝反胃,积块结瘀肉,陰溃,骨鲠,恶疮及口齿诸病;外用有抑菌功效、解毒消肿。

血竭含有血竭红素、血竭素、去甲基血竭红素、去甲基血竭素、松脂酸、异松脂酸、松香酸、血竭黄烷a、去氢松香酸、异海松酸、海松酸、血竭二氧杂庚醚等成分;《新修本草中》记载心腹卒痛,金疮血出,破积血,止痛,生肉;《本草汇言》引《广利方》记载治一切金疮及肿毒溃烂,不生肌肉:麒麟竭、净发灰、乳香、没药、轻粉、象牙末各等分。冰片少许,共为末,掺之;《圣济总录》记载血蝎散:治一切不测,恶疮,年深不愈:血竭30克,铅丹15克(炒紫色),上二味,捣研为散,先用盐汤洗疮后贴之;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血竭能缩短血浆钙化时间;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对多种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生肌敛疮;止疼。

大黄主要成份是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α-儿茶素、没食子酸;《日华子本草》记载: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塑滞、水气,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痰,利大小便,并敷-切疮疖痈毒。《纲目拾遗》记载破瘀生新。治跌打,消痈肿,止血;《卫生宝鉴》记载大黄治冻疮皮肤破烂,痛不可忍:川大黄为末,新汲水调,搽冻破疮上,如神散;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作用机理为促进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功能;增加血小板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抗凝血酶ⅲ活性;使受伤局部的血管收缩;抑菌机制主要是抑制菌体糖代谢中间产物的氧化和脱氢,抑制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抑制细菌生物氧化酶系统;诱生干扰素;大黄抗炎作用机理主要与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有关的血细胞聚集反应,抑制细胞中氧化酶反应途径。

地榆含有儿茶类鞣质、3,3’,4-三-0-甲基并没食子酸,《别录》记载:止脓血,诸瘘,恶疮,消酒,除消渴,补绝伤,产后内塞,可作金疮膏。主内漏不止,血不足。《本草纲目》记载地榆,除下焦热,治大小便血证。止血,取上截切片炒用,其梢则能行血,不可不知。杨士瀛云:诸疮痛者加地榆,痒者加黄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地榆有止血作用、抗炎作用,促进伤口愈合。地榆皂苷ⅰ、逆莫食子酸两种有效成分具有促血小板生成作用。

白蔹含有酒石酸、延胡索酸、没食子酸等;尚含黏液质、淀粉、鞣质、黄酮苷、葡萄糖等;《鸡峰普济方》记载白蔹、白及、络石藤各15克,取干者。为细末,干撒疮上;《日华子本草》记载:止惊邪,发背,瘰窃,肠风,痔漏,刀箭疮,扑损,温热疟疾,血痢,烫火疮,生肌止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蔹对酪氨酸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具有抗病原微生物及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巨噬细胞吞噬等功能。

土鳖虫相关功能成分:多种活性蛋白酶、17种氨基酸、12种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生物碱和脂溶性维生素等活性成分;《圣济总录》记载干地鳖末、麝香各研少许。上二味,研匀。干掺或贴,随干湿治之;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土鳖虫活血疗伤、调节炎症反应;提取物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粘附率,减少聚集数;土鳖虫总生物碱水提物有抗缺氧作用。

金银花含木樨草素、肌醇1%及挥发油、萜类、酚酸等化学成分。其中有绿原酸、异绿原酸、白果醇、β-谷固醇、豆固醇、豆固醇-d-葡萄糖苷等成分;《活法机要》记载回疮金银花散:治疮疡痛甚,色紫变黑者:金银花连枝、叶(锉)60克,黄芪120克,甘草30克。上细切,用酒一升,同入壶瓶内闭口,重汤内煮三二时辰,取出去滓,顿服;《洞天奥旨》记载归花汤:治痈疽发背初起:金银花240克,水十碗,煎至二碗,入当归60克,同煎至一碗,一气服之;《滇南本草》记载:清热,解诸疮,痈疽发背,丹流瘰疬。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抗菌、调节炎症反应。

木鳖子相关功能成分:脂肪油、皂甙、甾醇和多糖(海藻糖)等;《医宗金鉴》记载:疮疡肿毒,瘰疬,乳痈,痔疮肿痛,干癣,秃疮。本品能散结消肿,攻毒疗疮,并有生肌,止痛作用,故可治上述病证。如单用本品,则以醋磨汁外涂或研末醋调敷于患处。治痈肿诸毒,可与草乌、半夏等炒焦研细,水调外敷,如乌龙膏。《开宝本草》记载:主折伤,消结肿,恶疮,生肌,止腰痛,除粉刺黑干黑曾,妇人乳痈,肛门肿痛。《医宗金鉴》记载神效千捶膏:木鳖子治疮疡、疔毒初起,瘰疬,臁疮,小儿蟺拱头:土木鳖(去壳)五个,白嫩松香(拣净)四两,铜绿研细一钱,乳香、没药各二钱,蓖麻子(去壳)七钱,巴豆肉五粒,杏仁(去皮)一钱。上八味合一处,石臼内捣三千余下,即成膏;取起,浸凉水中。用时随疮大小,用手搓成薄片,贴疮上,用绢盖之。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木鳖子解毒、消肿、止痛。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创面的中药配伍组分,由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配制而成:紫草15份、牛黄0.2份、冰片35份、珍珠粉0.1份、琥珀粉0.3份、当归30份、煅炉甘石粉70份、麝香0.2份、血竭15份、大黄7份、地榆7份、白蔹12份、土鳖虫5份、金银花10份、木鳖子1份、硼砂6份。

实施例2,所述的用于治疗慢性创面的中药配伍组分,由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配制而成:紫草20份、牛黄0.5份、冰片45份、珍珠粉0.3份、琥珀粉0.5份、当归40份、煅炉甘石粉80份、麝香0.3份、血竭20份、大黄10份、地榆10份、白蔹15份、土鳖虫10份、金银花15份、木鳖子2份、硼砂10份。

实施例3,所述的用于治疗慢性创面的中药配伍组分,由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配制而成:紫草35份、牛黄5份、冰片50份、珍珠粉1.0份、琥珀粉5份、当归60份、煅炉甘石粉90份、麝香0.6份、血竭35份、大黄15份、地榆18份、白蔹35份、土鳖虫15份、金银花35份、木鳖子4份、硼砂10份。

实施例4,所述的用于治疗慢性创面的中药配伍组分,由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配制而成:紫草25份、牛黄0.7份、冰片40份、珍珠粉0.5份、琥珀粉0.5份、当归50份、煅炉甘石粉108.6份、麝香0.4份、血竭25份、大黄13份、地榆13份、白蔹25份、土鳖虫10份、金银花25份、木鳖子3份、硼砂10份。

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配方量硼砂置煅锅内,武火加热,煅至雪白酥松块状,取出放凉碾碎,过200目筛,制成粉末i,或可加适量凡士林调制成膏体i;

s2:将麝香、牛黄、大黄、琥珀、血竭、冰片、白蔹、土鳖虫、木鳖子末研磨成细粉p1;将配方量煅炉甘石粉粉碎成细粉,取800g凡士林及60g羊毛脂加热,升温至150℃左右后,慢慢加入煅炉甘石粉搅拌,放冷至约50℃加入配方量细粉p1搅匀,形成膏体ii;

s3:将配方量紫草、当归、金银花浸入少量麻油中15-30天,煮沸后降温至50℃左右保持20分钟左右,不可煮到药材发黑,过滤,形成浸膏iii;

s4:将地榆根炒黄,碾成粉ⅳ;

s5:将s1制得膏剂i或粉末i、s2制得膏体ii、s3制得浸膏iii和s4制得的粉ⅳ混合制得膏剂。

所述的用于治疗慢性创面的中药配伍组分的应用,所述中药配伍组分制剂为膏剂,加入等量京万红软膏混合使用。

所述的用于治疗慢性创面的中药配伍组分的应用,还可加入等量磺胺嘧啶软膏提高膏剂抗病毒作用。

所述的用于治疗慢性创面的中药配伍组分,所述中药配伍组分制剂为膏剂、贴剂。

所述的中药配伍组分在治疗慢性创面的应用。

本发明的用于治疗慢性创面的中药配伍组分,从1988年开始临床使用,30余年未发现全身过敏、局部过敏,亦无全身重要脏器损害的病例。本发明对慢性创面恢复效果更为显著,换药间隔从每天2次降低至每3-4天一次,临床应用情况如下:

1、糖尿病人、下肢或身体其它部位感染的应用

(1)病人空腹血糖控制在8以下;

(2)清除坏死组织后敷药;

(3)肉芽组织生长快、愈合后不留瘢痕,愈合时间比正常快2/3时间;

(4)应用病人近200人。

2、肛肠病人的应用

(1)适合肛周脓肿切开、肠萎术后(萎管切除)

(2)肉芽生长迅速,愈合时间缩短,局部炎症反应快速消失,痊愈时间缩短;

(3)应用病人约300例。

3、大隐静脉曲张所致下肢溃疡

(1)行大隐静脉高红结扎、曲张静脉分段剥脱

(2)术后下肢溃疡部位上药,溃疡愈合快速

(3)应用病人数100余例。

4、褥疮病人的应用

(1)长期卧床病人,出现褥疮

(2)清楚坏死、变硬组织,敷药,按正常褥疮护理规程,肉芽生长迅速,愈合过程加快1/2时间。

(3)病例数26例。

5、肢体远端的创口、血迹不佳的创口且后伴感染长期难以愈合的创口

(1)常清理创口

(2)敷药,愈合明显加快

(3)病例数约200例。

6、烧、烫伤病人的应用

(1)i度、浅ii度伤后敷药即可,愈合时间缩短,不留瘢痕

(2)深ii度烧伤,渗水期结束,清创后应用,湿式敷盖、可明显抑制感染,加速肉芽生长,加快坏死组织的脱落分离;

(3)应用例数200余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只是针对本发明的一个说明示例,无论从哪一点来看本发明的实施例都不构成对本发明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