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科用防止肺炎病毒感染的伤口防护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085986发布日期:2020-06-12 16:53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品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儿科用防止肺炎病毒感染的伤口防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儿科伤口创面抗感染处理方面,针对儿童免疫力发育未成熟的特点,伤口创面使用的防护敷料基本是一些简单的无菌纱布、灭菌脱脂棉、绷带等天然纤维性材料,可使伤口干燥,为伤口提供简单物理屏障。但是这些防护材料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不仅不具备抗菌、抗病毒感染和抑菌的效果,也无法为儿童的伤口创面恢复过程提供安全、无菌的体表接触环境,而且容易滋生细菌、产生异味。另外儿童体表分泌旺盛,这些防护材料对儿童体表产生的汗渍和污物吸收速度慢、吸收量少、且易反渗,在使用过程中对伤口局部的渗出物吸收和引流不畅,易出现伤口创面感染,无法维持湿性愈合环境;使用时易与伤口创面渗出物发生黏连,在更换时发生二次损伤,并且引发疼痛,可造成伤口愈合不良,同时也增加了儿童的痛苦。

因此,理想的儿科用伤口防护敷料应该具备以下特点:1)保湿、吸湿性能,可吸收伤口过多的渗液,有利于引流,同时维持伤口湿润环境;2)生物相容性佳,对人体无毒、无刺激性;3)抗菌、抗病毒感染性能好,可有效预防伤口创面感染;4)易更换,不易与伤口渗出物粘连,减少换药时对新生肉芽组织的损伤,减轻儿童的疼痛感。

申请号为cn201910129823.7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儿科创伤面抗感染敷料。该敷料制备方法如下:一)聚普瑞锌改性玻尿酸,二)季铵盐15改性壳聚糖的制备,三)功能化季铵盐15改性壳聚糖,四)离子交换,五)表面改性碳海绵,六)功能组合物的制备,七)敷料制备成型。该发明采用聚普瑞锌改性玻尿酸、功能化季铵盐15改性壳聚糖、表面改性碳海绵复合形成功能成分,制备得到的儿科创伤面抗感染敷料的抗菌抗感染效果显著,生物相容性好。但是该敷料的制备方法工艺繁杂,且不具备抗病毒感染的功能,对伤口愈合的促进作用有限,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申请号为cn201710543301.2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儿科创伤面天然材料抗感染敷料块。所述敷料自上而下依次包括抗感染功能层和防水底层,其中抗感染功能层上设置至少一种天然抗感染材料,防水底层设置在抗感染功能层的下表面,天然抗感染材料为甲壳素、芥末、蓖麻油、山葵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抗感染功能层内部包括一层吸水树脂,并于该吸水树脂上、下表面均附有一层绒毛浆,绒毛浆内部均匀布设若干活性炭颗粒,绒毛浆上表面均匀散布纳米银或壳聚糖颗粒,吸水树脂与绒毛浆之间设有若干远红外芯片、负离子芯片、磁芯片组。但是该敷料虽然具备一定的抗菌抑菌性能,但是不具备抗病毒感染的功能,且生物相容性较差,促进伤口愈合的性能没有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

小儿病毒性肺炎是儿童常见病,且具备一定的致死率。病毒性肺炎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肺部炎症,可通过儿童的皮肤伤口创面直接接触肺炎病毒而感染。有鉴于此,有必要研发一种具备抗肺炎病毒感染的儿科用伤口防护敷料,用以进行儿童伤口创面的抗病毒感染防护。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备优异抗菌抗病毒感染性能和优异力学性能的儿科用防止肺炎病毒感染的伤口防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儿科用防止肺炎病毒感染的伤口防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经过发酵培养制备得到细菌纤维素膜原膜,浸入2~4%浓度的naoh溶液中于60~80℃下热碱处理1~4h,反复热碱处理多次后再清洗处理,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置于40~60℃的烘箱中干燥处理,直至所述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降至30~50%,制备得到细菌纤维素膜;

s2、将步骤s1制备的所述细菌纤维素膜浸渍于预定浓度的三氮唑核苷水溶液中,反复多次超声震荡处理;待所述细菌纤维素膜充分吸附后,将浸渍处理后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40~60℃的烘箱中干燥处理,制备得到预定含水量的细菌纤维素/三氮唑核苷复合膜;

s3、将壳聚糖粉末溶于体积分数为0.5~1.5%的乙酸溶液中,配制成预定质量体积浓度的壳聚糖溶液,静置脱泡;将聚乙烯醇、季铵盐和水混合,在85~95℃的水浴加热中磁力搅拌1~3h直至聚乙烯醇全部溶解,得到聚乙烯醇混合溶液;将所述壳聚糖溶液和所述聚乙烯醇混合溶液按预定比例进行共混,在常温下搅拌5~6h,静置脱泡得到纺丝液;以步骤s2制备的所述细菌纤维素/三氮唑核苷复合膜为静电纺丝的接收板,采用平板接收静电纺丝法,将所述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然后加固并剪裁成预定尺寸后包装消毒处理,制备得到由纳米纤维膜和所述细菌纤维素/三氮唑核苷复合膜两者复合而成的伤口防护膜。

优选的,在步骤s2所述三氮唑核苷水溶液中,三氮唑核苷的质量体积浓度为0.5mg/500ml~1.0mg/500ml。

优选的,在步骤s2中,所述细菌纤维素/三氮唑核苷复合膜的含水量为5~10%。

优选的,在步骤s3中,所述壳聚糖溶液的质量体积浓度为2~4%。

优选的,在步骤s3所述聚乙烯醇混合溶液中,所述聚乙烯醇的质量分数为8~12wt%,所述季铵盐类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为0.5~2wt%。

优选的,所述壳聚糖溶液和所述聚乙烯醇混合溶液的体积比为20~40%:60~80%。

优选的,在步骤s3所述平板接收静电纺丝法的工艺参数为:电压为18~22kv,纺丝速度为0.5~1.0ml/h,纺丝距离12~15cm。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伤口防护膜。所述伤口防护膜由作为表面保护层的纳米纤维膜和作为底面抗病毒感染层的细菌纤维素/三氮唑核苷复合膜两层结构复合而成。

优选的,所述纳米纤维膜为通过静电纺丝工艺制备的壳聚糖/季铵盐/聚乙烯醇复合纳米纤维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提供的儿科用防止肺炎病毒感染的伤口防护膜的制备方法,采用浸渍法制备细菌纤维素/三氮唑核苷复合膜属于物理复合法,主要是通过氢键的作用将细菌纤维素和三氮唑核苷结合。含水量30~50%为细菌纤维素膜中存在大量的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通过氢键作用与细菌纤维素膜分子链上的羟基结合。当细菌纤维素膜浸泡在三氮唑核苷水溶液中,三氮唑核苷分子可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到细菌纤维素膜的三维网络结构中,并且有部分三氮唑核苷分子取代结合水与细菌纤维素膜中的羟基发生氢键作用,而其它三氮唑核苷分子则以自由分子的状态存在于细菌纤维素膜纤维的表面和内部。由于三氮唑核苷为广谱抗病毒核苷类化合物,本发明制备的细菌纤维素/三氮唑核苷复合膜综合了细菌纤维素膜和三氮唑核苷两者的优异性能,使得其不仅具备纳米级精细网状结构、较强的持水保湿能力、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还具备抗肺炎病毒感染的优良性能。

2、本发明提供的儿科用防止肺炎病毒感染的伤口防护膜由纳米纤维膜和细菌纤维素/三氮唑核苷复合膜两层结构复合而成,具备优异的力学性能、抗感染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能。

1)壳聚糖/季铵盐/聚乙烯醇复合静电纺纳米纤维膜,通过在聚乙烯醇纺丝液中引入壳聚糖和季铵盐类抗菌聚合物制备得到的纳米纤维膜中,结晶和纤维分布趋向较均匀,并且纤维成型良好。该纳米纤维膜作为表面保护层,起到防护和抗菌作用,能够有效阻隔外来微生物的侵袭,并基于壳聚糖和季铵盐的优异抗菌性能,两者协同促使该纳米纤维膜具备显著的抗菌性能,进一步有效保护底层的复合膜。且以聚乙烯醇为纤维主体的纳米纤维膜综合了聚乙烯醇优良的力学性能和纳米纤维特有的纳米尺度的优异性能。

2)细菌纤维素/三氮唑核苷复合膜作为底面抗病毒感染层,能够直接接触伤口创面,具备抗肺炎病毒感染的性能,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且发挥了细菌纤维素的性能,使之有利于细胞的粘附与增殖,促进新组织的生成;并且还能够发挥重要的吸湿和保水功能,促进伤口渗出物的吸收和引流。同时,由于细菌纤维素/三氮唑核苷复合膜具备一定的含水量,一方面能够维持伤口创面湿性微环境,促进伤口愈合。第二方面,相比于干膜,其具备更好的机械性能,不易破碎;相比于高含水量的湿膜,其具备更好的加工和保藏性能。第三方面,在细菌纤维素/三氮唑核苷复合膜中,细菌纤维素膜作为载药主体,在伤口创面防护使用时,能够缓慢释放三氮唑核苷,用以达到抗肺炎病毒感染的效果。第四方面,复合膜中含有细菌纤维素结构,鉴于其优异的吸湿性能,可保持伤口的湿性愈合环境,能够减少换药次数,对伤口的愈合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揭开之前先采用生理盐水进行润湿,不会与伤口创面发生黏连,可有效避免再次损伤的发生。

3)表层抗菌防护纳米纤维膜和底面抗病毒感染层相互复合,使得伤口护理膜具备抗菌、抗病毒感染以及力学性能优良的综合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一种儿科用防止肺炎病毒感染的伤口防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经过发酵培养制备得到细菌纤维素膜原膜,浸入2~4%浓度的naoh溶液中于60~80℃下热碱处理1~4h,反复热碱处理多次后再清洗处理,得到细菌纤维素湿膜,置于40~60℃的烘箱中干燥处理,直至所述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降至30~50%,制备得到细菌纤维素膜;

s2、将步骤s1制备的所述细菌纤维素膜浸渍于预定浓度的三氮唑核苷水溶液中,超声震荡处理;待所述细菌纤维素膜充分吸附后,将浸渍处理后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40~60℃的烘箱中干燥处理,制备得到预定含水量的细菌纤维素/三氮唑核苷复合膜;

s3、将壳聚糖粉末溶于体积分数为0.5~1.5%的乙酸溶液中,配制成预定质量体积浓度的壳聚糖溶液,静置脱泡;将聚乙烯醇、季铵盐和水混合,在85~95℃的水浴加热中磁力搅拌1~3h直至聚乙烯醇全部溶解,得到聚乙烯醇混合溶液;将所述壳聚糖溶液和所述聚乙烯醇混合溶液按预定比例进行共混,在常温下搅拌5~6h,静置脱泡得到纺丝液;以步骤s2制备的所述细菌纤维素/三氮唑核苷复合膜为静电纺丝的接收板,采用平板接收静电纺丝法,将所述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然后加固并剪裁成预定尺寸后包装消毒处理,制备得到由纳米纤维膜和所述细菌纤维素/三氮唑核苷复合膜两者复合而成的伤口防护膜。

进一步地,在步骤s2所述三氮唑核苷水溶液中,三氮唑核苷的质量体积浓度为0.5mg/500ml~1.0mg/500ml。

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所述细菌纤维素/三氮唑核苷复合膜的含水量为5~10%。

进一步地,在步骤s3中,所述壳聚糖溶液的质量体积浓度为2~4%。

进一步地,在步骤s3所述聚乙烯醇混合溶液中,所述聚乙烯醇的质量分数为8~12wt%,所述季铵盐类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为0.5~2wt%。

进一步地,所述壳聚糖溶液和所述聚乙烯醇混合溶液的体积比为20~40%:60~80%。

进一步地,在步骤s3所述平板接收静电纺丝法的工艺参数为:电压为18~22kv,纺丝速度为0.5~1.0ml/h,纺丝距离12~15cm。

进一步地,所述纳米纤维膜为通过静电纺丝工艺制备的壳聚糖/季铵盐/聚乙烯醇复合纳米纤维膜。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儿科用防止肺炎病毒感染的伤口防护膜的制备方法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儿科用防止肺炎病毒感染的伤口防护膜的制备方法:

s1、经过发酵培养制备得到细菌纤维素膜原膜,浸入4%浓度的naoh溶液中于80℃下处理3h,反复多次后再用去离子水反复清洗处理,以去除膜上残存的培养基和菌体,得到半透明状的细菌纤维素湿膜,置于50℃的烘箱中干燥处理,直至所述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降至40%,制备得到细菌纤维素膜;

s2、将步骤s1制备的所述细菌纤维素膜浸渍于浓度为1mg/500ml的三氮唑核苷水溶液中,超声震荡处理3h,间隔1h,再重复超声震荡处理三次;待所述细菌纤维素膜充分吸附后,将浸渍处理后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50℃的烘箱中干燥处理,制备得到含水量为10%的细菌纤维素/三氮唑核苷复合膜;

s3、将壳聚糖粉末溶于体积分数为1.0%的乙酸溶液中,配制成质量体积浓度为3%的壳聚糖溶液,静置脱泡;将聚乙烯醇、季铵盐和水混合在90℃的水浴加热中磁力搅拌2h直至聚乙烯醇全部溶解,得到聚乙烯醇混合溶液,其中,聚乙烯醇的质量分数为10wt%,季铵盐的质量分数为1wt%。将所述壳聚糖溶液和所述聚乙烯醇混合溶液按30%:70%比例进行共混,在常温下搅拌6h,静置脱泡,制备得到纺丝液。以步骤s2制备的所述细菌纤维素/三氮唑核苷复合膜为静电纺丝的接收板,采用平板接收静电纺丝法,将所述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纺丝工艺参数为:电压为20kv,纺丝速度为0.5ml/h,纺丝距离15cm。然后进行加固并剪裁成5cmx5cm尺寸后,进行包装消毒处理,制备得到由纳米纤维膜和所述细菌纤维素/三氮唑核苷复合膜两者复合而成的伤口防护膜。

对实施例1制备的伤口防护膜进行检测,根据《抗病毒纺织品测试标准》(iso18184:2014)和《gb/t20944.3-2008织物抗菌性能》的检测方法进行产品性能检测的结果如下:该伤口防护膜的抗流感病毒率为93.5%、抗腺病毒率为92.9%,抗肺炎病毒率为94.8%,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率为99.2%,抗大肠杆菌率为99.0%。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2中不进行三氮唑核苷水溶液的浸渍处理,其它步骤均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对对比例1制备的伤口防护膜按上述方法进行检测:该伤口防护膜不具备抗肺炎病毒感染的性能,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率为99.0%,抗大肠杆菌率为98.8%。

实施例2

一种儿科用防止肺炎病毒感染的伤口防护膜的制备方法:

s1、经过发酵培养制备得到细菌纤维素膜原膜,浸入4%浓度的naoh溶液中于70℃下处理4h,反复多次后再用去离子水反复清洗处理,以去除膜上残存的培养基和菌体,得到半透明状的细菌纤维素湿膜,置于60℃的烘箱中干燥处理,直至所述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降至50%,制备得到细菌纤维素膜;

s2、将步骤s1制备的所述细菌纤维素膜浸渍于浓度为0.5mg/500ml的三氮唑核苷水溶液中,超声震荡处理3h,间隔1h,再重复超声震荡处理三次;待所述细菌纤维素膜充分吸附后,将浸渍处理后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50℃的烘箱中干燥处理,制备得到含水量为10%的细菌纤维素/三氮唑核苷复合膜;

s3、将壳聚糖粉末溶于体积分数为1.0%的乙酸溶液中,配制成质量体积浓度为3%的壳聚糖溶液,静置脱泡;将聚乙烯醇、季铵盐和水混合在90℃的水浴加热中磁力搅拌2h直至聚乙烯醇全部溶解,得到聚乙烯醇混合溶液,其中,聚乙烯醇的质量分数为10wt%,季铵盐的质量分数为1wt%。将所述壳聚糖溶液和所述聚乙烯醇混合溶液按30%:70%比例进行共混,在常温下搅拌6h,静置脱泡,制备得到纺丝液。以步骤s2制备的所述细菌纤维素/三氮唑核苷复合膜为静电纺丝的接收板,采用平板接收静电纺丝法,将所述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纺丝工艺参数为:电压为20kv,纺丝速度为0.5ml/h,纺丝距离15cm。然后进行加固并剪裁成7.5cmx5cm尺寸后包装消毒处理,制备得到由纳米纤维膜和所述细菌纤维素/三氮唑核苷复合膜两者复合而成的伤口防护膜。

对实施例2制备的伤口防护膜进行检测:该伤口防护膜的抗流感病毒率为90.1%、抗腺病毒率为87.4%,抗肺炎病毒率为92.3%,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率为99.0%,抗大肠杆菌率为99.0%。相比于实施例1,该检测结果表明,步骤s2中,三氮唑核苷水溶液的浓度影响伤口防护膜的抗病毒性能。在保证儿童用药安全的范围内,三氮唑核苷水溶液浓度的升高,伤口防护膜抗肺炎病毒感染的性能提升。

实施例3

一种儿科用防止肺炎病毒感染的伤口防护膜的制备方法:

s1、经过发酵培养制备得到细菌纤维素膜原膜,浸入4%浓度的naoh溶液中于70℃下处理4h,反复多次后再用去离子水反复清洗处理,以去除膜上残存的培养基和菌体,得到半透明状的细菌纤维素湿膜,置于60℃的烘箱中干燥处理,直至所述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含水量降至50%,制备得到细菌纤维素膜;

s2、将步骤s1制备的所述细菌纤维素膜浸渍于浓度为1.0mg/500ml的三氮唑核苷水溶液中,超声震荡处理3h,间隔1h,再重复超声震荡处理三次;待所述细菌纤维素膜充分吸附后,将浸渍处理后的细菌纤维素膜置于50℃的烘箱中干燥处理,制备得到含水量为5%的细菌纤维素/三氮唑核苷复合膜;

s3、将壳聚糖粉末溶于体积分数为1.0%的乙酸溶液中,配制成质量体积浓度为3%的壳聚糖溶液,静置脱泡;将聚乙烯醇、季铵盐和水混合在90℃的水浴加热中磁力搅拌2h直至聚乙烯醇全部溶解,得到聚乙烯醇混合溶液,其中,聚乙烯醇的质量分数为10wt%,季铵盐的质量分数为1.5wt%。将所述壳聚糖溶液和所述聚乙烯醇混合溶液按40%:60%比例进行共混,在常温下搅拌6h,静置脱泡,制备得到纺丝液。以步骤s2制备的所述细菌纤维素/三氮唑核苷复合膜为静电纺丝的接收板,采用平板接收静电纺丝法,将所述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纺丝工艺参数为:电压为20kv,纺丝速度为0.5ml/h,纺丝距离15cm。然后进行加固并剪裁成7.5cmx7.5cm尺寸后包装消毒处理,制备得到由纳米纤维膜和所述细菌纤维素/三氮唑核苷复合膜两者复合而成的伤口防护膜。

对实施例3制备的伤口防护膜进行检测:该伤口防护膜的抗流感病毒率为91.8%、抗腺病毒率为89.3%,抗肺炎病毒率为92.0%,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率为99.5%,抗大肠杆菌率为99.4%。相比于实施例1,该检测结果表明,步骤s2中细菌纤维素/三氮唑核苷复合膜的含水量对伤口防护膜的抗病毒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含水量较少,伤口防护膜释放药物三氮唑核苷的速度较慢导致释放量较少,抗肺炎病毒感染的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壳聚糖和季铵盐比例的升高,能够提升伤口防护膜的抗菌性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儿科用防止肺炎病毒感染的伤口防护膜及其制备方法。首先,采用发酵法制备出细菌纤维素膜,然后将细菌纤维素膜浸渍于三氮唑核苷水溶液中超声震荡处理进行充分吸附,制备得到含水量5~10%的细菌纤维素/三氮唑核苷复合膜;最后,配制壳聚糖/季铵盐/聚乙烯醇混合纺丝溶液,采用平板接收静电纺丝法,以细菌纤维素/三氮唑核苷复合膜为静电纺丝的接收板,将所述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然后加固并剪裁成预定尺寸后包装消毒处理,制备得到由纳米纤维膜和细菌纤维素/三氮唑核苷复合膜两者复合而成的伤口防护膜。本发明制备的伤口防护膜不仅具备优异的抗菌抗肺炎病毒感染的性能,还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能和力学性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