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部手术内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83790发布日期:2020-06-12 16:45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部手术内窥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外科手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面部手术内窥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代整容手术中,面部取异物手术十分艰难,因为面部有诸多神经,且不易判断异物插入深度,盲目取出风险高难度大,容易造成神经损伤。发明人对此提出了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负压吸引功能,且取物安全可靠的一种面部手术内窥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一种面部手术内窥系统采用的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面部手术内窥系统,用于取出嵌入面部的异物,包括:

探测部,包括内窥镜以及负压管,内窥镜包括探测光源以及软管,软管的前端设置有探测光源,软管与负压管连通,负压管的内壁设置有可拆卸的筛网;

夹取部,包括定位件以及抓取件,定位件与抓取件分别与负压管固接,定位件与抓取件的外表面为光滑弧面,抓取件的内表面设置有将异物推向负压管的活动爪。通过设置探测部,能够利用内窥镜准确探测到嵌入到脸部的异物大致位置;通过设置设置定位部,能够推开嵌入异物附近的软组织,规避了常规手术中剪开患者创口取物这一危险繁杂的步骤,且不会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通过设置负压管以及抓取件,能够快速将异物吸出,手术过程更为安全可靠。

本发明一种面部手术内窥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定位件与抓取件一体成型,定位件与抓取件的底部外周边沿与负压管的外周面相匹配。结构合理,且定位抓取一体方便安全。

本发明一种面部手术内窥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定位件与抓取件的端部形成有避让异物的通孔。能够大致包裹住嵌入面部的异物。

本发明一种面部手术内窥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定位件与抓取件分体设置,定位件高于抓取件,定位件的顶部平滑过渡有遮蔽抓取件的挡板。通过设置挡板将嵌入异物附近的组织顶开,结构合理便于取物且不会造成二次损伤。

本发明一种面部手术内窥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活动爪转动安装于抓取件内壁。能够将异物向负压管方向拨动,进而加速负压管吸取异物。

本发明一种面部手术内窥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抓取件与定位件为透明材质。便于观察。

本发明一种面部手术内窥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软管内设置有软钢丝支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设置探测部,能够利用内窥镜准确探测到嵌入到脸部的异物大致位置。

2、通过设置设置定位部,能够推开嵌入异物附近的软组织,规避了常规手术中剪开患者创口取物这一危险繁杂的步骤,且不会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

3、通过设置负压管以及抓取件,能够快速将异物吸出,手术过程更为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剖视图。

其中,1探测部,2软管,3负压管,31筛网,4夹取部,5定位件,51挡板,52通孔,6抓取件,61活动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

本技术:
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外周面”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出的实施例1,一种面部手术内窥系统,用于取出嵌入面部的异物,包括:

探测部1,包括内窥镜以及负压管3,内窥镜包括探测光源以及软管2,软管2的前端设置有探测光源,软管2与负压管3连通,负压管3的内壁设置有可拆卸的筛网31;

夹取部4,包括定位件5以及抓取件6,定位件5与抓取件6分别与负压管3固接,定位件5与抓取件6的外表面为光滑弧面,抓取件6的内表面设置有将异物推向负压管3的活动爪61。

优选地,定位件5与抓取件6分体设置,定位件5高于抓取件6,定位件5的顶部平滑过渡有遮蔽抓取件6的挡板51。

优选地,活动爪61转动安装于抓取件6内壁。

优选地,抓取件6与定位件5为透明材质。

优选地,软管2内设置有软钢丝支撑。

如图2-3所示出的另一种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定位件5与抓取件6一体成型,定位件5与抓取件6的底部外周边沿与负压管3的外周面相匹配,定位件5与抓取件6的端部形成有避让异物的通孔52。能够大致包裹住嵌入面部的异物。

本发明的具体工作过程与原理:工作时,首先,将软管2端部的内窥镜自伤口处探入,由于抓取件6与定位件5优选透明材质,且在探测光源的探照下,能够大致定位嵌入面部异物的位置;而后,使用定位件5推开嵌入面部异物周围的组织,将抓取件6内壁的活动爪61向负压管3方向拨动异物,同时配合负压管3负压吸取异物,将其吸附至筛网31中,最终实现将嵌入面部的异物取出。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的能涵盖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面部手术内窥系统,用于取出嵌入面部的异物,其特征在于,包括:

探测部,包括内窥镜以及负压管,所述内窥镜包括探测光源以及软管,软管的前端设置有探测光源,所述软管与负压管连通,负压管的内壁设置有可拆卸的筛网;

夹取部,包括定位件以及抓取件,所述定位件与所述抓取件分别与负压管固接,定位件与抓取件的外表面为光滑弧面,抓取件的内表面设置有将异物推向负压管的活动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部手术内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与抓取件一体成型,定位件与抓取件的底部外周边沿与负压管的外周面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面部手术内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与抓取件的端部形成有避让异物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部手术内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与所述抓取件分体设置,定位件高于所述抓取件,定位件的顶部平滑过渡有遮蔽抓取件的挡板。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面部手术内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爪转动安装于所述抓取件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面部手术内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件与所述定位件为透明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面部手术内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内设置有软钢丝支撑。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外科手术领域内的,特别涉及一种面部手术内窥系统。该面部手术内窥系统,用于取出嵌入面部的异物,包括探测部,包括内窥镜以及负压管,内窥镜包括探测光源以及软管,软管的前端设置有探测光源,软管与负压管连通,负压管的内壁设置有可拆卸的筛网;夹取部,包括定位件以及抓取件,定位件与抓取件分别与负压管固接,定位件与抓取件的外表面为光滑弧面,抓取件的内表面设置有将异物推向负压管的活动爪。本发明具有负压吸引功能,且取物安全可靠。

技术研发人员:黄锦华;卞洁;孟志兵;常财旺;张强;邵苗苗;郭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03.25
技术公布日:2020.06.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