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流量动静脉内瘘限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59424发布日期:2020-07-04 04:32阅读:621来源:国知局
高流量动静脉内瘘限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动静脉内瘘术用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高流量动静脉内瘘限流装置,属于医疗器械设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但部分患者动静脉内瘘流量过大,引起心功能不全或肢端窃血综合症,是血透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临床上,目前针对高流量动静脉内瘘是采取外科手术“限流”的方法,即用缝线捆绑或用人工材料包裹动静脉吻合口,使管腔变小、血流量减少。但是这种限流的方法存在如下缺点:一是可能会因为管腔过小,造成血流量减少,不能维持正常血透或瘘闭塞;二是可能因为管腔缩小不够,血流量仍然很大,达不到预期效果。有研究提出,在术中可以采用彩超评估血流量,从而进行比较精确的“限流”。但由于这样的操作需要在手术切开的状态下,会有创伤,而且血流量还受到血压等因素的影响,实际上也不能做到精准的“限流”,如病情需要干预,还需再次进行手术切开,给患者带来痛苦。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有必要研发一种可以解决术后精确调节内瘘血流量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流量动静脉内瘘限流装置,其结构巧妙,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可以实现术后精确调节内瘘血流量的目的。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高流量动静脉内瘘限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c形箍、输液港和液体抽吸器,所述c形箍用于卡抱在内瘘用静脉血管或人工血管之上,在c形箍的内周表面设有弹性囊,所述弹性囊与输液港连通,所述输液港用于置入人体内,输液港通过导管与所述弹性囊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液体抽吸器包括液体抽吸泵、抽吸管和穿刺针,所述液体抽吸泵的抽吸口连接的一端,所述抽吸管的另一端连接穿刺针,所述穿刺针用于从体外外穿入并连接输液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囊黏贴固定在c形箍上,所述c形箍的中心处开设有贯穿孔,所述导管经贯穿孔穿入c形箍并与弹性囊内部密封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c形箍上还设置有连接构件,c形箍两端能够通过所述连接构件相互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构件包括弧形卡,所述c形箍一端设有连接槽口,所述弧形卡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连接槽口内,弧形卡另一端设有弯折头,所述弯折头的内表面设为平面,所述c形箍另一端的外侧面设有卡口,所述卡口中心凹设有平面且能够与所述弯折头的内表面匹配贴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弧形卡的两端内侧面设有弹性过渡垫,所述弹性过渡垫靠近c形箍的一端高于远离c形箍的一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液港包括港座、穿刺隔膜和保压防逆流机构,所述港座呈圆锥台形,港座内部设有空腔,港座的顶部中心处设有穿刺开口,所述穿刺开口处安装所述穿刺隔膜;所述港座侧部设有与空腔连通的出口,所述导管连接在所述出口处;所述保压防逆流机构设置在所述空腔内,保压防逆流机构包括子弹形阀芯和复位弹簧,所述子弹形阀芯密封滑动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子弹形阀芯的下方,复位弹簧一端与空腔的底部内表面抵接,复位弹簧另一端与子弹形阀芯的底部外表面抵接;所述子弹形阀芯为空心结构,在子弹形阀芯的圆柱部侧面上设有侧孔,所述空腔的内周表面凹设有环形凹槽,所述港座内设有通道,所述通道一端与环形凹槽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口连通;当子弹形阀芯不受压时,在复位弹簧作用下,子弹形阀芯上的侧孔与环形凹槽相互错开;当子弹形阀芯受压并移动至与空腔底部内表面抵接时,子弹形阀芯上的侧孔与环形凹槽相互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穿刺开口的外围设有至少两个凸出于港座顶部表面的且呈周向均匀分布的定位标识,所述定位标识用于与皮外的定位固定器配合,所述定位固定器的中心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形状大小与所述穿刺开口相同,定位固定器上设有若干个与定位标识一一对应的定位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囊黏贴固定在c形箍上,所述c形箍的中心处开设有贯穿孔,所述导管经贯穿孔穿入c形箍并与弹性囊内部密封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穿刺针前端为圆头且封闭,在穿刺针的侧部设置有若干个与穿刺针内孔连通的开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液体抽吸泵采用蠕动泵。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结构巧妙,设计合理,通过设置c形箍和弹性囊,c形箍可以可靠地固定到内瘘用静脉血管或人工血管之上,c形箍内周表面上的弹性囊充入液体后膨胀从而抱紧静脉血管或人工血管,输液港可以植入患者体内的皮肤之下,只需要简单的穿刺就可实现血流量的调节,与以往的采用手术切开进行限流相比,不仅创伤小,而且血流量还不会受到血压等因素的影响,从而能够做到精准的限流。

2)、本发明中的输液港内不仅设置有穿刺隔膜,而且还设置有保压防逆流机构,当弹性囊内注入有液体时,保压防逆流机构会使弹性囊内的液体无法倒流到港座内,起到主要的保压作用,使静脉血管或人工血管内的血流量被精确限流,穿刺隔膜还会起到第二道的防止液体倒流的作用,构成双保险。

3)、本发明中的c形箍上还可设置连接构件,c形箍两端能够通过所述连接构件相互连接,从而使得c形箍更稳定地抱持在内瘘用静脉血管或人工血管之上,让限流的精确度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c形箍的安装应用情况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输液港和穿刺针的结构放大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c形箍、弹性囊和弧形卡的安装结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c形箍、弹性囊和弧形卡的安装结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1-c形箍、1a-贯穿孔、2-输液港、3-液体抽吸器、4-弹性囊、5-导管、6-液体抽吸泵、7-抽吸管、8-穿刺针、9-港座、9a-空腔、9b-穿刺开口、9c-环形凹槽、9d-通道、10-穿刺隔膜、11-子弹形阀芯、11a-侧孔、12-复位弹簧、13-定位标识、14-定位固定器、14a-通孔、14b-定位孔、15-弧形卡、16-弯折头、17-卡口、18-弹性过渡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高流量动静脉内瘘限流装置,包括c形箍1、输液港2和液体抽吸器3,所述c形箍1用于卡抱在内瘘用静脉血管或人工血管之上,在c形箍1的内周表面设有弹性囊4,所述弹性囊4与输液港2连通,所述输液港2用于置入人体内,输液港2通过导管5与所述弹性囊4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液体抽吸器3包括液体抽吸泵6、抽吸管7和穿刺针8,所述液体抽吸泵6的抽吸口连接的一端,所述抽吸管7的另一端连接穿刺针8,所述穿刺针8用于从体外外穿入并连接输液港2。

具体使用时,首先以手术切开方式暴露内瘘用静脉血管或人工血管,然后将c形箍1安装到内瘘用静脉血管或人工血管之上,此时c形箍1内周表面上的弹性囊4抱紧在静脉血管或人工血管的外表面上;然后将输液港2植入患者体内的皮肤之下,完成高流量动静脉内瘘限流装置的安装。当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量过大而需要限流时,先将液体抽吸器3连接输液港2【先确定输液港2的位置,然后对皮肤进行消毒,再用干棉球或纱布擦干局部皮肤,最后将液体抽吸器3的穿刺针8插入输液港2内】,启动液体抽吸器3,经输液港2内向弹性囊4内充入液体,此时弹性囊4鼓起并使静脉血管或人工血管收紧,起到限流作用;反之,当血流量减少过度,不能维持正常血透或瘘闭塞时,则可以通过液体抽吸器3将弹性囊4内的液体抽出部分,减小限流程度。由于输液港2是植入患者体内的,只需要简单的穿刺就可实现血流量的调节,与以往的采用手术切开进行限流相比,不仅创伤小,而且血流量还不会受到血压等因素的影响,从而能够做到精准的限流。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1中,所述输液港2包括港座9、穿刺隔膜10和保压防逆流机构,所述港座9呈圆锥台形,港座9内部设有空腔9a,港座9的顶部中心处设有穿刺开口9b,所述穿刺开口9b处安装所述穿刺隔膜10;所述港座9侧部设有与空腔9a连通的出口,所述导管5连接在所述出口处;所述保压防逆流机构设置在所述空腔9a内,保压防逆流机构包括子弹形阀芯11和复位弹簧12,所述子弹形阀芯11密封滑动设置在所述空腔9a内,所述复位弹簧12设置在子弹形阀芯11的下方,复位弹簧12一端与空腔9a的底部内表面抵接,复位弹簧12另一端与子弹形阀芯11的底部外表面抵接;所述子弹形阀芯11为空心结构,在子弹形阀芯11的圆柱部侧面上设有侧孔11a,所述空腔9a的内周表面凹设有环形凹槽9c,所述港座9内设有通道9d,所述通道9d一端与环形凹槽9c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口连通;当子弹形阀芯11不受压时,在复位弹簧12作用下,子弹形阀芯11上的侧孔11a与环形凹槽9c相互错开;当子弹形阀芯11受压并移动至与空腔9a底部内表面抵接时,子弹形阀芯11上的侧孔11a与环形凹槽9c相互连通。如此设置,当弹性囊4内注入有液体时,保压防逆流机构会使弹性囊4内的液体无法倒流到港座9内,起到主要的保压作用,使静脉血管或人工血管内的血流量被精确限流;另外,穿刺隔膜10还会起到第二道的防止液体倒流的作用,构成双保险。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1中,所述穿刺开口9b的外围设有两个凸出于港座9顶部表面的且呈周向均匀分布的定位标识13,所述定位标识13用于与皮外的定位固定器14配合,所述定位固定器14的中心设有通孔14a,所述通孔14a的形状大小与所述穿刺开口9b相同,定位固定器14上设有两个与定位标识13一一对应的定位孔14b。如此设置,操作时,先将定位固定器14放于皮肤表面,并与港座9顶部贴合,由于输液港2顶部的外周部表面均匀分布有若个定位标识13;这样通过旋转移动定位固定器14,使定位固定器14上的定位孔14b与港座9的定位标识13一一对应嵌合,此时港座9上的穿刺开口9b就被定位固定器14上的通孔14a所圈定,医护人员可一手按住定位固定器14,避免定位固定器14和输液港2移动,另一手进行穿刺,从而能够大大提高穿刺准确度和穿刺效率。本发明中,所述定位标识13可以是发光灯、色点等可识别的且对人体无害的物体。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1中,所述弹性囊4黏贴固定在c形箍1上,所述c形箍1的中心处开设有贯穿孔1a,所述导管5经贯穿孔1a穿入c形箍1并与弹性囊4内部密封连通。如此设置,可以更方便地将c形箍1安装至内瘘用静脉血管或人工血管上,优化管路布置。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1中,所述穿刺针8前端为圆头且封闭,在穿刺针8的侧部设置有若干个与穿刺针8内孔连通的开口。如此设置,由于穿刺针8前端为圆头且封闭,这样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来抵着子弹形阀芯11向内移动。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1中,所述液体抽吸泵6优选采用蠕动泵。如此设置,蠕动泵具有精确稳定的液体输送能力,而且液体可双向输送,实现抽吸,操作很方便。另外蠕动泵中的液体被隔离在泵管中、可快速更换泵管,满足临床需求。当然,液体抽吸泵6也可以采用现有的具有抽吸液体功能的其他产品。

实施例2

如图4、图5所示,实施例2公开了一种高流量动静脉内瘘限流装置,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c形箍1上还设置有连接构件,c形箍1两端能够通过所述连接构件相互连接。如此设置,连接构件可以让c形箍1更稳定地抱持在内瘘用静脉血管或人工血管之上,让限流的精确度更高。而且当c形箍1设置有连接构件之后,c形箍1就不需要必须采用硬质材料制作,而是可以采用柔软度更好的材料制作,这样也能更方便地安装到内瘘用静脉血管或人工血管之上。

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2中,所述连接构件包括弧形卡15,所述c形箍1一端设有连接槽口,所述弧形卡15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连接槽口内,弧形卡15另一端设有弯折头16,所述弯折头16的内表面设为平面,所述c形箍1另一端的外侧面设有卡口17,所述卡口17中心凹设有平面且能够与所述弯折头16的内表面匹配贴合。如此设置,通过弧形卡15可以将c形箍1两端可靠地连接起来。

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2中,所述弧形卡15的两端内侧面设有弹性过渡垫18,所述弹性过渡垫18靠近c形箍1的一端高于远离c形箍1的一端。如此设置,可以有效地保护内瘘用静脉血管或人工血管。弹性过渡垫18优选采用可植入体内的医用级硅胶材质。

以上所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上述具体实施例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范畴内,可以出现各种变形及修改,凡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描述所做的润饰、修改或等同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