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消炎治疗功效的智能引流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48415发布日期:2020-07-10 17:40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消炎治疗功效的智能引流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消炎治疗功效的智能引流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临床手术后,需将患者组织间或体腔内的脓液、血液、胆汁、分泌物及炎性渗出液等导引出体外,以防止在体腔内蓄积,继发压迫症状、感染或损害组织。通常通过在患者体内置入引流管的方式实现患者体内积液引流的目的,由于患者需要翻身或适当运动,极易牵拉引流管,而且容易出现引流管向外脱出的现象,影响引流效果,同时增加病患创口感染的机率,目前,临床上多采用丝线在引流管管壁周围捆绑结扎后缝合于皮肤表面,由于引流管材质不一,且引流管在皮肤垂直出口方向无固定装置,易导致丝线固定失败,使得引流管向垂直于皮肤方向外移甚至脱出皮肤,从而出现引流不畅、伤口出血以及伤口感染的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引流管的固定和防止创面感染发炎是手术后引流管护理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引流管固定效果差、引流管易脱落、操作麻烦以及易导致伤口创面感染发炎的缺陷,提供一种固定效果好、易于操作且具有消炎及治疗作用的智能引流管固定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消炎治疗功效的智能引流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管和中心设置有圆孔的主机,所述固定管的底端固定有中心内凹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外周设置有第一底胶;引流管依次穿过所述固定环和所述固定管,并与所述固定管过盈配合连接;所述主机套设在所述固定管的底部,所述主机的外表面套设有硅胶套,所述硅胶套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底胶,所述硅胶套与所述固定管紧密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管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主机包括:环形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环形电路板上的微控制单元、温度传感器、血氧/心率传感器、紫外led灯、红外led灯、工作指示灯、通信模块以及用于给该固定装置中的各个模块供电的电源管理模块;

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患者创面表面的温度;

所述血氧/心率传感器,用于采集患者创面表面的血氧及心率;

所述微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紫外led灯和红外led灯的通断,通过通信模块将温度传感器和血氧/心率传感器实时监测患者创面表面的温度、血氧和心率信息传送至外部通信设备,若某一监测参数超过预先设定的危险阈值,则向工作指示灯发出告警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通信模块采用wifi或蓝牙无线网路通信技术,所述外部通信设备为远程管理中心或手机app。

进一步地,所述紫外led灯与所述红外led灯在所述环形电路板210上呈交替圆周阵列。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电路板上还设置有usbtype-c充电接口或dc充电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环上设置有透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主机采用塑料盒进行封装,所述硅胶套套设在所述塑料盒外。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管或所述固定环的中心设置有与所述引流管直径相适配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侧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

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管为直管或弯折管。

本发明的一种具有消炎治疗功效的智能引流管固定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只需将主机套设在固定管并稍施力将其推到灭菌处理后的固定环的底部,使主机外表面的硅胶套与固定管外侧的第一凸起紧密配合,然后再将引流管依次穿过固定环和固定管,使引流管通过过盈配合卡紧在固定管上,最后将固定环底部的第一底胶和硅胶套底部的第二底胶贴合在患者皮肤上来固定引流管,采用主机和固定管分离的结构,有助于医生快速固定引流管,操作起来简单方便、节约时间而且固定效果好。

2、本发明的主机采用硅胶包覆,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可以在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从而降低使用成本。

3、本发明的主机内设置有微控制单元、紫外led灯和红外led灯,微控制单元控制紫外led灯和红外led灯交替循环工作,对创面的再生产生叠加效果,红外led灯辐照的热作用使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有消炎和消肿作用,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创面愈合,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复。

4、本发明的主机内设置有微控制单元、通信模块、温度传感器和血氧/心率传感器,微控制单元通过通信模块将温度传感器和血氧/心率传感器定时采集到的患者创面的温度、血氧和心率信息传送至外部通信设备,方便医生实时观察患者创面的情况,必要时及时采取措施。

5、本发明通过在固定环的中心设置有与引流管直径相适配的固定架,可以实现不同直径引流管的固定,简单方便而且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上视角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下视角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固定管为90°弯折管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主机内部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主机下视角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控制系统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固定管为135°弯折管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固定管为直管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固定环结构图。

图中:1、固定管,11、第一凸起,2、主机,21、微控制单元,22、温度传感器,23、血氧/心率传感器,24、紫外led灯,25、红外led灯,26、工作指示灯,27、通信模块,28、电源管理模块,29、外部通信设备,210、环形电路板,3、固定环,31、第一底胶,32、透气孔,33、固定架,331、第二凸起,4、引流管,5、硅胶套,51、第二底胶,6、塑料盒。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1

如图1-图6所示的本发明的一种具有消炎治疗功效的智能引流管固定装置的实施例1,包括固定管1和中心设置有圆孔的主机2,固定管1的底端固定有中心内凹的固定环3,固定环3上设置有透气孔32,有助于保持患者皮肤的透气性,固定环3的外周设置有第一底胶31,引流管4依次穿过固定环3和固定管1,并与固定管1过盈配合连接。固定管1内壁和外壁均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11。第一凸起11的高度为0.1mm-

0.5mm,第一凸起11可以是半圆柱形凸起、条柱形凸起或点形凸起等。引流管4一般采用硅橡胶或聚氨酯等材料制成,根据硅橡胶或聚氨酯具有弹性的特点,可以将引流管4通过过盈配合将其卡紧在固定管1中,然后通过固定环3的底部的第一底胶31贴合在患者皮肤上,以达到将引流管4在垂直于皮肤方向上固定的目的。为了防止固定管1压迫患者创面,固定环3设置为中心内凹,固定管1为一次性消耗品。固定环3采用医用高分子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为聚碳酸酯或聚丙烯。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管1为90°弯折管,当固定管1为90°弯折管时,为了使固定管1便于穿过引流管4,固定管1内壁可以不设置有第一凸起11。

如图1和图2所示,主机2套设在固定管1的底部,主机2采用塑料盒6进行封装,硅胶套5包裹在塑料盒6上,主机2的外表面包裹有硅胶套5,硅胶套5与固定管1紧密配合,硅胶套5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底胶51。塑料盒6包括:上盖和下盖,上盖采用abs塑料或聚碳酸酯材质,下盖采用聚碳酸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质。优选的,第一底胶31和第二底胶51为透明的水凝胶,用塑料盒6将主机2封装起来,再用硅胶套5包裹着塑料盒6,起着密封防水的作用,保护主机2内的电路干燥不被腐蚀,采用硅胶包覆的主机2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可以在消毒后重复使用,从而降低使用成本。

参见图4,主机2包括:环形电路板210、设置在环形电路板210上的微控制单元21、温度传感器22、血氧/心率传感器23、紫外led灯24、红外led灯25、工作指示灯26、通信模块27以及电源管理模块28。使用时只需将主机2套设在固定管1并稍施力将其推到灭菌处理后的固定管1的底部,使主机2外表面的硅胶套5与固定管1外侧的第一凸起11紧密配合,然后再将固定环3套设在引流管4上,使引流管4通过过盈配合卡紧在固定管1上,打开主机2开关即可开始工作,操作起来简单方便且节约时间,采用主机2和固定管1分离的结构,有助于医生快速固定引流管4。

温度传感器22用于采集患者创面表面的温度,温度传感器22的测量精度为±0.1℃,重复性为0.1℃,例如,美国的meas非接触式红外温度传感器22ts318-11c55,优选的,微控制单元21每隔五分钟定时发出温度传感器22工作的指令,然后温度传感器22开始监测患者创面表面的温度,若温度参数超过给微控制单元21预先设定的危险阈值,则微控制单元21向工作指示灯26发出显示红灯的告警指令。

血氧/心率传感器23用于采集患者创面表面的血氧及心率,血氧/心率传感器23包含一个光电二极管和三个发射波长为530nm的绿光led,它通过测量流经血管的血液量来监测心率,其工作原理是用光照射皮肤表面,血液和周围组织分别吸收不同量的光,未被吸收的光则被反射回检测器,例如,德国的osram血氧/心率红外线光学传感器。优选的,在紫外led灯24和红外led灯25停止半小时后,微控制单元21发出每隔10分钟定时发出血氧/心率传感器23工作的指令,血氧/心率传感器23每隔10分钟监测患者的血氧和心率信息,若血氧或心率任一参数超过给微控制单元21预先设定的危险阈值,则微控制单元21向工作指示灯26发出显示红灯的告警指令。在紫外led灯24和红外led灯25工作的时候,血氧/心率传感器23不工作。

如图5和图6所示,微控制单元21用于控制紫外led灯24和红外led灯25的通断,紫外led灯24与红外led灯25在环形电路板210上呈交替圆周阵列,紫外led灯24与红外led灯25交替循环工作,对创面的再生产生叠加效果,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复。紫外led灯24和红外led灯25距离皮肤表面2mm-5mm最佳,优选的,微控制单元21控制紫外led灯24工作15-30分钟,停止2小时,当紫外led灯24灯停止工作时,微控制单元21控制红外led灯25工作10-30分钟,停止2小时,紫外led灯24和红外led灯25辐照的光容易被皮肤吸收,红外led灯25辅照的热作用使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有消炎和消肿作用,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创面愈合。

通信模块27用于将各项监测数据传送至外部通信设备29上,通信模块27采用wifi或蓝牙无线网路通信技术,外部通信设备29为远程管理中心或手机app,每台主机2的id地址是唯一的,微控制单元21将监测到的患者创面表面的温度参数、血氧参数和心率参数通过wifi或蓝牙传送到远程管理中心或手机app上,方便医生时刻观察患者创面的情况,必要时及时采取措施。

微控制单元21通过通信模块27将温度传感器22和血氧/心率传感器23实时监测患者创面表面的温度、血氧和心率信息传送至外部通信设备29,若某一监测参数超过预先设定的危险阈值,则向工作指示灯26发出告警指令。

电源管理模块28用于给该固定装置中的各个模块供电,电源管理模块28通过锂电池或外接电源给该固定装置中的各个模块供电,环形电路板210上还设置有usbtype-c充电接口或dc充电接口。该固定装置可以通过锂电池给主机2内的各个模块供电,也可以通过usbtypc-c接口或dc充电接口外接电源给主机2内的各个模块供电。

该固定装置的具体安装方式和工作过程为:先将固定管1和固定环3进行灭菌处理,再将主机2底部中间的圆孔对准固定管1的顶部,沿其轴向移动至固定管1外第一凸起11处后稍微施力将主机2推至固定管1底部,使主机2外表面的硅胶套5与固定管1外侧的第一凸起11紧密配合,然后再将固定管1和固定环3套设在引流管4上,使引流管4通过过盈配合卡紧在固定管1上,最后将固定环3底部的第一底胶31和硅胶套5底部的第二底胶51贴合在患者皮肤上。打开主机2电源,微控制单元21控制紫外led灯24和红外led灯25交替循环工作,微控制单元21控制温度传感器22定时监测患者创面表面的温度,若温度参数超过给微控制单元21预先设定的危险阈值,则微控制单元21向工作指示灯26发出显示红灯的告警指令;当紫外led灯24和红外led灯25停止工作时,微控制单元21控制血氧/心率传感器23定时监测患者的血氧和心率信息,若血氧或心率任一参数超过给微控制单元21预先设定的危险阈值,则微控制单元21向工作指示灯26发出显示红灯的告警指令;每台主机2的id地址是唯一的,微控制单元21将监测到的患者创面表面的温度参数、血氧参数和心率参数通过wifi或蓝牙传送到远程管理中心或手机app上,方便医生时刻观察患者创面的情况,必要时及时采取措施,采用主机2和固定管1分离的结构,有助于医生快速固定引流管4,固定管1为一次性消耗品,采用硅胶包覆的主机2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可以在消毒后重复使用,从而降低使用成本。

实施例2

临床手术时,根据医生的需求,为了更好的固定引流管4,固定管1也可为弯折管,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参见图7,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管1为135°弯折管。

实施例3

如图8和图9所示,在手术时,根据引流管4的直径不同,在固定管1或固定环3的中心设置有与引流管4的直径相适配的固定架33,固定架33的内侧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331。第二凸起331的高度为0.1mm-0.5mm,第二凸起331可以是半圆柱形凸起、条柱形凸起或点形凸起等。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管1为直管,固定环3和固定架33采用医用高分子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为聚碳酸酯或聚丙烯,为了更好的固定引流管4,固定架33的内侧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331。

应当理解,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由本发明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