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注管单元及其输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48282发布日期:2020-07-10 17:40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注管单元及其输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注管单元及其输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下的输注管大多与输注装置设置为一体,因而当输注管药液输注完毕后,必须将输注装置拆开,之后再重新更换新的输注管,以此方式作业,使得输注管的更换变得异常麻烦,继而极大的影响了输注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注管单元,该输注管单元结构紧凑,能够方便的与外部驱动机构连接,且易于更换。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注装置,该输注装置通过输注管单元与涡杆驱动机构之间的可拆卸连接,能够方便快捷的更换输注管单元,继而有效避免了因单纯更换输注管所带来的诸多麻烦,继而有效提升了输注装置的输注效率。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输注管单元,包括:

输注管;该输注管的一端设置有活塞;

壳体,设置有用于存放所述输注管的收纳腔;所述收纳腔径向螺旋分布有所述输注管,所述输注管的另一端外露于所述壳体;

切割机构,枢接于所述壳体的中部且与所述活塞相配合,所述切割机构包括与所述壳体相枢接的转动件,以及径向滑动设置于所述转动件的切割件;所述切割件穿设于所述输注管并与所述活塞相连接;所述转动件的动力输入端外露于所述壳体与外部驱动机构相连接。

其中,沿所述收纳腔径向螺旋分布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一端与贯穿开设于所述壳体外周面的第一通孔相贯通。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或所述下壳体的内壁设置有所述收纳槽。

其中,所述下壳体的中部轴向贯穿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转动件的动力输入端外露于所述第二通孔。

其中,所述转动件的动力输入端的端面轴向设置有多边形连接孔,所述多边形连接孔与所述外部驱动机构的多边形驱动轴相配合。

一种输注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输注管单元,以及与所述输注管单元相连接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壳,以及设置于所述驱动壳腔体内的涡杆驱动组件,所述涡杆驱动组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输注管单元的动力输入端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涡杆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与所述电机的驱动轴紧固的蜗杆、以及轴向枢接于所述驱动壳的腔体内的齿轮,所述蜗杆与所述齿轮相啮合。

其中,所述齿轮同轴设置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外露于所述驱动壳并插设于所述输注管单元的动力输入端的连接孔内。

其中,所述驱动壳的顶面贯穿设置有避让孔,所述输注管单元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避让孔相配合。

其中,所述输注管单元的下底面与所述驱动机构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间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注装置,包括输注管;该输注管的一端设置有活塞;壳体,设置有用于存放所述输注管的收纳腔;所述收纳腔径向螺旋分布有所述输注管,所述输注管的另一端外露于所述壳体;切割机构,枢接于所述壳体的中部且与所述活塞相配合,所述切割机构包括与所述壳体相枢接的转动件,以及径向滑动设置于所述转动件的切割件;所述切割件穿设于所述输注管并与所述活塞相连接;所述转动件的动力输入端外露于所述壳体与外部驱动机构相连接。以此结构设计的输注管单元自成一体,在与外部驱动机构连接后,能够方便精准的实现药物的输注,且体积小,结构紧凑,易于更换;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输注装置,该输注装置能够方便的对输注管单元进行更换,继而能够有效提升输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输注管单元的分解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输注管单元的装配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输注装置的分解图。

图4是图3中驱动机构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注管单元,包括壳体、输注管3及切割机构2,更具体的,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配合后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形成一个用于存放所述输注管3及切割机构2的收纳腔,更进一步的,为了使得输注管3能够更好的径向螺旋分布于收纳腔,本实施例在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的内壁分别设置有用于输注管3定位的收纳槽,具体的,收纳槽呈径向螺旋分布,且收纳槽的一端与贯穿开设于所述壳体外周面的第一通孔相贯通,以此方便输注管3的一端能够外露于壳体,进而与外部输注构件,譬如输注用的针头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布置的输注管3的一端位于收纳腔内,且端部设置有活塞31,该活塞31与枢接于收纳腔中部的切割机构2相连接,以此当切割机构2在外部驱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转动时,带动活塞31沿输注管3布置路径向前进而,继而实现药液的输注。进一步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切割机构2包括与所述壳体相枢接的转动件21,以及径向滑动设置于所述转动件21的切割件22;所述切割件22穿设于所述输注管3并与所述活塞31相连接;所述转动件21的动力输入端23外露于所述壳体与外部驱动机构相连接。

为了方便所述转动件21的动力输入端23外露,本实施例中的所述下壳体12的中部轴向贯穿开设有第二通孔121,此外,为了便于所述转动件21的动力输入端23与外部驱动机构的多边形驱动轴相配合,本实施例在所述转动件21的动力输入端23的端面轴向设置有多边形连接孔231,以此方便多边形驱动轴插入多边形连接孔231内,继而方便外部驱动机构与输注管单元之间的快速连接及动力输出。

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输注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输注管单元100,以及与所述输注管单元100相连接的驱动机构200,进一步具体的,所述驱动机构200包括驱动壳201,以及设置于所述驱动壳201腔体内的涡杆驱动组件202,所述涡杆驱动组件202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输注管单元100的动力输入端23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涡杆驱动组件202包括电机202a、与所述电机202a的驱动轴紧固的蜗杆202b、以及轴向枢接于所述驱动壳201的腔体内的齿轮202c,所述蜗杆202b与所述齿轮202c相啮合。为了方便电机202a的架设,本实施例在驱动壳201的外周面开设有安装孔201a,电机202a安装于安装孔201a后通过设置于电机202a的驱动轴端部的蜗杆202b与齿轮202c相啮合,以此稳定可靠的进行动力输出。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与驱动壳201相枢接的齿轮202c将动力向外传输,所述齿轮202c同轴设置有驱动轴202d,所述驱动轴202d外露于所述驱动壳201并插设于所述输注管单元100的动力输入端23的连接孔内。

此外,由于所述涡杆驱动组件202的动力输出端外露于壳体,因此,为了使得所述输注管单元100的下底面与所述驱动机构200的上表面之间间隙配合,继而减少两者之间因输注管单元100转动所产生的摩擦,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在所述驱动壳201的上壳体的顶面还贯穿设置有避让孔201b,所述输注管单元100的动力输入端23插入所述避让孔201b内并套设于驱动轴202d,并通过开设于输注管单元100的动力输入端23的多边形连接孔231的孔深,以及驱动轴202d外露于驱动壳201上表面的高度,即驱动轴202d外露于驱动壳201上表面的高度略大于多边形连接孔231的孔深,来控制输注管单元100下底面与驱动壳201上表面之间的间隙,继而避免输注管单元100转动时与驱动壳201产生摩擦。

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的输注装置,能够方便输注管单元100的模块化生产,继而有效降低输注装置的生产成本,本实施例中,由于输注管单元100的输注管3采用径向螺旋设置,且驱动机构200外置,因此也使得输注管单元100体积相对较小,继而便于运输、携带和更换,使用时仅需将其与驱动机构200相配合即可。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