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修复术后康复仪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77114发布日期:2020-08-07 19:43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半月板修复术后康复仪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康复训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半月板修复术后康复仪器。



背景技术:

在胫骨关节面上有内侧和外侧半月形状骨,叫半月板,其边缘部较厚,与关节囊紧密连接,中心部薄,呈游离状态。除边缘部分损伤后可以自行修复外,半月板破裂后不能自行修复,半月板切除后,可由滑膜再生一个纤维软骨性的又薄又窄的半月板。正常的半月板有增加胫骨髁凹陷及衬垫股骨内外髁的作用,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和起缓冲震荡的作用。

半月板修复术用于半月板损伤的手术治疗。半月板损伤是膝部最常见的损伤之一,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半月板修复术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通常三周内患者不能够下床行走,因为患者下床会造成患者腿部肿胀甚至淤血,但是患者在术后还需要进行一定的膝关节伸屈运动,避免术后愈合影响膝关节完全,患者术后卧床膝关节伸屈运动,需要专门的医护人员进行辅助,这样医护人员劳动作业强度大,患者治疗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半月板修复术,患者术后卧床膝关节伸屈运动,需要专门的医护人员进行辅助,这样医护人员劳动作业强度大,患者治疗成本高的问题,提供半月板修复术后康复仪器。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半月板修复术后康复仪器,包括移动支撑机构和机壳,所述移动支撑机构包括工型架,所述工型架的底部四个拐角处均固定有万向自锁轮,所述工型架的上部垂直固定有两个立杆,两个所述立杆的顶部侧壁之间连接有圆轴杆,所述圆轴杆的外壁转动连接有两个拉杆,两个所述拉杆的端部均固定有第四连接座,所述圆轴杆的外壁中部固定有方形管,所述方形管底面与工型架顶面之间转动连接有丝杠杆,所述丝杠杆位于方形管内的端部卡接固定有第一锥齿轮,所述方形管的外壁转动连接有摇把,所述摇把位于方形管内的端部卡接固定有与第一锥齿轮啮合传动的第二锥齿轮,所述丝杠杆的外壁旋合连接有螺母环,所述螺母环的外壁转动连接有斜撑杆的一端,通过设置摇把、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丝杠杆和螺母环的组合,方便患者通过转动摇把带动丝杠杆与螺母环进行相对移动;

两个所述第四连接座与斜撑杆的另一端与机壳转动连接,所述机壳为长方体壳体,所述机壳的一侧长边侧壁上部外壁固定有两个通过紧固螺栓与对应两个第四连接座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座,所述机壳与第二连接座同侧的长边侧壁下部固定有与斜撑杆另一端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座,所述机壳的底面一侧固定有两个第三连接座,两个所述第三连接座之间转动连接有脚托机构,所述机壳的内部临近两个第三连接座所在位置处固定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传动连接有绕绳轮,所述绕绳轮的外部缠绕固定有牵引绳的一端,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贯穿机壳与脚托机构连接,通过设置驱动电机带动绕绳轮对牵引绳收卷和释放,实现对脚托机构的举升和释放,从而便于对患者进行卧床伸屈腿训练。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脚托机构包括脚托架,所述脚托架的竖直截面呈l型,所述脚托架的两侧外壁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对应位置的第三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脚托架的弯折处固定有两个绳环,其中,一个绳环固定有第一魔术贴带的一端,另一个绳环内贯穿有第一魔术贴带的另一端,所述脚托架的顶部固定有与牵引绳另一端连接的牵引环,通过将脚托架的两侧转动连接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从而限定脚托架的移动路径,避免牵引不当造成患者腿部扭伤。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壳的底面远离第一连接座的所在位置处固定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内转动连接有床撑杆,通过在机壳的底部转动连接床撑杆,使得康复仪器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与床体进行支撑,从而提高康复训练仪器使用的安全性。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床撑杆包括与转动座转动连接的套管,所述套管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端部转动连接有圆板,所述套管的底端外壁旋合连接有紧固环,通过将床撑杆设置成伸缩结构,从而便于根据患者的身高以及床体高度进行调整。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壳的底面对应床撑杆翻转至与机壳底面贴靠状态时所在位置处固定有卡接座,通过卡接座能够对床撑杆进行夹持固定,便于对康复仪器进行收纳。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壳的底面紧邻第一连接座所在位置处开设有t型滑槽,所述t型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膝盖提压机构,通过t型滑槽内移动膝盖提压机构,在对患者膝盖进行绑缚时,在膝盖进行弯曲时,膝盖提压机构能够进行相应的水平方向位移,从而提高膝盖提压机构与膝盖的贴合度。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壳的内部固定有气泵,所述膝盖提压机构包括与t型滑槽滑动连接的t型块,所述t型块的底面固定有气动伸缩缸,所述气动伸缩缸与气泵气动连接,所述气动伸缩缸的传动端固定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两侧壁均固定有连接环,其中,一个连接环的下部设置有日型扣,所述日型扣的外壁固定有第二魔术贴带的一端,所述第二魔术贴带的另一端依次经过紧邻位置的连接环和日型扣并贯穿另一个连接环,通过设置气动伸缩缸连接带有第二魔术贴带的弧形板便于患者进行相应的屈膝运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弧形板的底面粘附固定有海绵垫,增设海绵垫能够提高膝盖与弧形板之间接触的舒适性。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摇把的外部转动套接有把套,在摇把上套接把套,提高手握持摇把的舒适性。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立杆与工型架连接点位于工型架两个横杆长度的五分之一处,机壳对应工型架的两个横杆剩余五分之四位置处,这样使得康复仪器的重心向工型架的两个横杆五分之四处,从而保证整个康复仪器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将移动支撑机构的工型架底部四个拐角处均固定有万向自锁轮,将工型架通过两个立杆的顶部侧壁之间连接有圆轴杆,并在圆轴杆的外壁转动连接有两个拉杆,在方形管底面与工型架顶面之间转动连接有丝杠杆,通过丝杠杆的外壁旋合连接的螺母环与斜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然后将两个第四连接座与斜撑杆的另一端与机壳转动连接,在机壳的底面一侧固定有两个第三连接座,通过两个第三连接座之间转动连接有脚托机构,将机壳的内部固定有驱动电机,通过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轴传动连接绕绳轮,通过绕绳轮缠绕牵引绳与脚托机构,这样通过将移动支撑机构移动至患者病床处,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脚托机构上下移动对患者进行连接膝关节伸屈运动,该装置能够与病床结合,方便患者卧床锻炼,降低医护人员陪护的劳动强度,同时降低患者的医疗成本;

2、将脚托机构的脚托架的两侧外壁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然后将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转动连接,并将第一连杆与对应位置的第三连接座转动连接,在脚托架的弯折处固定有两个绳环,并在两个绳环之间贯穿第一魔术贴带,通过将脚托机构设置由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组合结构,这样能够限定患者腿部移动路径,从而避免在牵引过程中,造成患者腿部扭转,从而提高脚托机构康复训练的安全性;

3、机壳的底面开设有用于膝盖提压机构滑动的t型滑槽,在机壳的内部固定有气泵,将膝盖提压机构与t型滑槽滑动连接的t型块底面固定有气动伸缩缸,在气动伸缩缸的传动端固定有弧形板,并在弧形板的两侧壁均固定有连接环,通过连接环和日型扣对第二魔术贴带进行固定和调节,这样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能够借助膝盖提压机构与t型滑槽的组合进行膝盖弯曲和压直,这样能够扩展多种康复训练方式,有助于提高康复训练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半月板修复术后康复仪器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半月板修复术后康复仪器的收纳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半月板修复术后康复仪器收纳状态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移动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脚托机构、机壳、床撑杆和膝盖提压机构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脚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床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膝盖提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机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脚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脚托机构;101、第一连杆;102、第二连杆;103、脚托架;1031、牵引环;1032、绳环;1033、第一魔术贴带;200、机壳;201、转动座;202、卡接座;203、第一连接座;204、第二连接座;205、第三连接座;206、t型滑槽;207、气泵;208、驱动电机;209、绕绳轮;300、移动支撑机构;301、万向自锁轮;302、工型架;303、斜撑杆;304、第四连接座;305、拉杆;306、圆轴杆;307、方形管;308、摇把;309、把套;310、螺母环;311、丝杠杆;312、立杆;400、膝盖提压机构;401、日型扣;402、海绵垫;403、气动伸缩缸;404、t型块;405、弧形板;406、连接环;407、第二魔术贴带;500、床撑杆;501、圆板;502、伸缩杆;503、紧固环;504、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1所示,半月板修复术后康复仪器,包括移动支撑机构300和机壳200,移动支撑机构300包括工型架302,工型架302的底部四个拐角处均固定有万向自锁轮301,工型架302的上部垂直固定有两个立杆312,两个立杆312的顶部侧壁之间连接有圆轴杆306,圆轴杆306的外壁转动连接有两个拉杆305,两个拉杆305的端部均固定有第四连接座304,圆轴杆306的外壁中部固定有方形管307,方形管307底面与工型架302顶面之间转动连接有丝杠杆311,丝杠杆311位于方形管307内的端部卡接固定有第一锥齿轮,方形管307的外壁转动连接有摇把308,摇把308位于方形管307内的端部卡接固定有与第一锥齿轮啮合传动的第二锥齿轮,丝杠杆311的外壁旋合连接有螺母环310,螺母环310的外壁转动连接有斜撑杆303的一端,通过设置摇把308、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丝杠杆311和螺母环310的组合,方便患者通过转动摇把308带动丝杠杆311与螺母环310进行相对移动;

两个第四连接座304与斜撑杆303的另一端与机壳200转动连接,机壳200为长方体壳体,机壳200的一侧长边侧壁上部外壁固定有两个通过紧固螺栓与对应两个第四连接座304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座204,机壳200与第二连接座204同侧的长边侧壁下部固定有与斜撑杆303另一端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座203,机壳200的底面一侧固定有两个第三连接座205,两个第三连接座205之间转动连接有脚托机构100,机壳200的内部临近两个第三连接座205所在位置处固定有驱动电机208,驱动电机208的电机轴传动连接有绕绳轮209,绕绳轮209的外部缠绕固定有牵引绳的一端,牵引绳的另一端贯穿机壳200与脚托机构100连接,通过设置驱动电机208带动绕绳轮209对牵引绳收卷和释放,实现对脚托机构100的举升和释放,从而便于对患者进行卧床伸屈腿训练。

脚托机构100包括脚托架103,脚托架103的竖直截面呈l型,脚托架103的两侧外壁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102的一端,第二连杆102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杆101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01的另一端与对应位置的第三连接座205转动连接,脚托架103的弯折处固定有两个绳环1032,其中,一个绳环1032固定有第一魔术贴带1033的一端,另一个绳环1032内贯穿有第一魔术贴带1033的另一端,脚托架103的顶部固定有与牵引绳另一端连接的牵引环1031,通过将脚托架103的两侧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01和第二连杆102,从而限定脚托架103的移动路径,避免牵引不当造成患者腿部扭伤。

机壳200的底面远离第一连接座203的所在位置处固定有转动座201,转动座201内转动连接有床撑杆500,通过在机壳200的底部转动连接床撑杆500,使得康复仪器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与床体进行支撑,从而提高康复训练仪器使用的安全性,床撑杆500包括与转动座201转动连接的套管504,套管50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伸缩杆502,伸缩杆502的端部转动连接有圆板501,套管504的底端外壁旋合连接有紧固环503,通过将床撑杆500设置成伸缩结构,从而便于根据患者的身高以及床体高度进行调整。

机壳200的底面对应床撑杆500翻转至与机壳200底面贴靠状态时所在位置处固定有卡接座202,通过卡接座202能够对床撑杆500进行夹持固定,便于对康复仪器进行收纳。

机壳200的底面紧邻第一连接座203所在位置处开设有t型滑槽206,t型滑槽20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膝盖提压机构400,通过t型滑槽206内移动膝盖提压机构400,在对患者膝盖进行绑缚时,在膝盖进行弯曲时,膝盖提压机构400能够进行相应的水平方向位移,从而提高膝盖提压机构400与膝盖的贴合度,机壳200的内部固定有气泵207,膝盖提压机构400包括与t型滑槽206滑动连接的t型块404,t型块404的底面固定有气动伸缩缸403,气动伸缩缸403与气泵207气动连接,气动伸缩缸403的传动端固定有弧形板405,弧形板405的两侧壁均固定有连接环406,其中,一个连接环406的下部设置有日型扣401,日型扣401的外壁固定有第二魔术贴带407的一端,第二魔术贴带407的另一端依次经过紧邻位置的连接环406和日型扣401并贯穿另一个连接环406,通过设置气动伸缩缸403连接带有第二魔术贴带407的弧形板405便于患者进行相应的屈膝运动,弧形板405的底面粘附固定有海绵垫402,增设海绵垫402能够提高膝盖与弧形板405之间接触的舒适性。

摇把308的外部转动套接有把套309,在摇把308上套接把套309,提高手握持摇把308的舒适性,立杆312与工型架302连接点位于工型架302两个横杆长度的五分之一处,机壳200对应工型架302的两个横杆剩余五分之四位置处,这样使得康复仪器的重心向工型架302的两个横杆五分之四处,从而保证整个康复仪器的稳定性。

工作原理:使用时,借助移动支撑机构300底部的万向自锁轮301将康复仪器移动至病床所在位置处,将移动支撑机构300长度较长处的拱形架302插入病床的下部,然后医护人员操作摇把308利用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之间的啮合从而带动丝杠杆311旋转,由于丝杠杆311与螺母环310之间的旋合作用,从而带动斜撑杆303驱动机壳200移动至患者需康复训练的腿部,接着将床撑杆500翻转至与床体竖直状态,然后拧开紧固环503,使得圆板501与床体接触,然后拧紧紧固环503进行固定;

患者仅需要进行伸屈腿运动时,将患者的腿部与脚托架103通过第一魔术贴带1033进行绑缚固定,通过控制驱动电机208工作,从而牵引脚托架103向上移动,然后通过控制驱动电机208释放牵引绳,从而将脚托架103进行释放,通过往复训练,对患者腿部进行伸屈运动;

患者需要进行屈膝运动时,控制气泵207的出气方向,控制气动伸缩缸403伸长,使得弧形板405底部的海绵垫402与患者膝盖贴靠,然后将第二魔术贴带407绑缚在患者膝盖下部,然后控制气泵207的出气方向,驱动气动伸缩缸403带动患者膝盖上提或者下压,在患者腿部弯曲过程中,通过t型滑槽206来弥补腿部弯曲造成膝盖在水平方向的位移量,同时可以控制驱动电机208牵引脚托架103进行相应的伸屈腿运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