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842675发布日期:2020-08-14 16:42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鼻炎即鼻腔炎性疾病,是病毒、细菌、变应原、各种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黏膜的炎症。鼻炎的主要病理改变是鼻腔黏膜充血、肿胀、渗出、增生、萎缩或坏死等。

导致鼻炎的原因有多种,其中病毒感染是其首要病因,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病毒传播方式主要是经过呼吸道吸入,其次是通过被污染体或食物进入机体。同时,遗传因素也会导致鼻炎,患者家庭人员多有哮喘、荨麻疹或药物过敏史;以往称此患者为特应性个体,其体内产生ige抗体的能力高于正常人。鼻黏膜易感性也会导致鼻炎,易感性的产生源于抗原物质的经常刺激,但其易感程度则视鼻黏膜组织中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数量和释放化学介质的能力。现已证实,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上述细胞数量不仅高于正常人,且有较强释放化学介质的能力。此外,抗原物质也会造成鼻炎,刺激机体产生ige抗体的抗原物质称为变应原;该变应原物质再次进入鼻黏膜,便与相应的ige结合而引起变态反应。鼻炎多会导致鼻塞、多涕、嗅觉下降、头痛头昏以及食欲不振、易疲倦、记忆力减退及失眠等全身表现。

鼻炎,中医一般称为鼻鼽、鼽嚏或鼻窒。鼽即鼻出清涕,嚏乃鼻中因痒而气喷作声,窒是以鼻塞时轻时重,或双侧鼻窍交替堵塞,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甚至嗅觉失灵为特征的慢性鼻病。中医认为鼻炎多因脏腑功能失调,再加上外感风寒,邪气侵袭鼻窍而致。

目前常用的鼻炎治疗药多以化学药物为主,如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类滴鼻剂、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等,但这些药品往往不能解决其根本问题,而且可能会引发鼻、咽部干燥、刺激,鼻腔出血等问题。因此,寻求更有效的治疗鼻炎的药物制剂是目前的一个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细辛1~3份,苍耳子8~10份,辛夷8~10份,荆芥5~7份,甘草2~4份,金银花6~8份,诃子3~4份,桔梗3~6份,桂枝3~6份,白芷3~6份,苦杏仁5~6份,菊花5~6份,大枣6~8份,人参3~4份,干姜3~4份,薄荷8~10份,黄芩3~4份,广藿香4~6份,川芎4~6份,元胡4~6份。

进一步的,该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细辛1~3份,苍耳子8~10份,辛夷8~10份,荆芥5~7份,甘草2~4份,金银花6~8份,诃子3~4份,桔梗5~6份,桂枝4~6份,白芷3~4份,苦杏仁5~6份,菊花5~6份,大枣6~8份,人参3~4份,干姜3~4份,薄荷8~10份,黄芩3~4份,广藿香4~5份,川芎5~6份,元胡4~6份。

进一步的,该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细辛2份,苍耳子10份,辛夷10份,荆芥6份,甘草3份,金银花7份,诃子4份,桔梗6份,桂枝5份,白芷3份,苦杏仁5份,菊花6份,大枣6份,人参3份,干姜3份,薄荷10份,黄芩3份,广藿香4份,川芎6份,元胡5份。

本发明中药制剂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具体的,本发明中各组分的药性及功效如下:

细辛:性味:辛、温;归经:归心、肺、肾经;功能主治: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苍耳子:性味:味苦、甘、辛,性温;归经:归肺、肝经;功能主治: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鼻渊、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等症。

辛夷:性味:辛、温;归经:归肺、胃经;功能主治:发散风寒、通鼻窍,用于风寒感冒、鼻塞、鼻渊。

荆芥:性味:味辛,性微温;归经:归肺、肝经;功能主治:解表散风、透疹、消疮;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

甘草:性味:味甘、性平;归经: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读、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金银花:性味:性甘、寒;归经:归肺、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炎退肿、疏散风热;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发热,中暑,热毒血痢,痈肿疔疮,喉痹,多种感染性疾病。

诃子:性味:味苦、酸、涩,性平;归经:归肺、大肠经;功能主治:涩肠止泻、敛肺止咳、降火利咽;用于久泻久痢,便血脱肛,肺虚喘咳,久嗽不止,咽痛音哑。

桔梗:性味:味苦、辛,性平;归经:归肺经;功能主治: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

桂枝:性味:味辛、甘,性温;归经:归肺、心、膀胱经;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散寒止痛、通阳化气;用于风寒感冒、寒凝血滞诸痛症、痰饮、蓄水证、心悸。

白芷:性味:味辛,性温;归经:归肺,脾,胃经;功能主治: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祛风止痒;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带下证,疮痈肿毒。

苦杏仁:性味:性温,味苦,有小毒;归经:归肺、大肠经;功能主治: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菊花:性味:味苦、甘,性微寒;归经:归肺、肝经;功能主治: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大枣:性味:味甘、性温;归经:归脾、胃经;功能主治: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调营卫,解药毒;治胃虚食少,脾弱便溏,气血津液不足,营卫不和,心悸怔忡。

人参:性味:味甘、微苦,性温、平;归脾、肺经;功能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用于气短喘促,心悸健忘,口渴多汗,食少无力,一切急慢性疾病及失血后引起的休克、虚脱。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干姜:性味:味辛,性热;归经:归脾、胃、肾、心、肺经;功能主治: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

薄荷:性味:味辛、性凉;归经:归肺、肝经;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用于外感风热,头痛,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温病初起,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黄芩:性味:味苦、性寒;归经: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广藿香:性味:味辛,性微温;归经:归脾、胃、肺经;功能主治: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川芎:性味:味辛、性温;归经:归肝、胆、心包经;功能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头痛,风湿痹痛。

元胡:性味:性温、味辛苦;归经:归心、脾、肝、肺经;功能主治:活血、行气、止痛,用于全身各部气滞血瘀之痛,痛经,经闭,症瘕,产后瘀阻,跌扑损伤,疝气作痛。

本发明的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通过各中药组分之间的合理配伍,在作用上相互佐助,具有解表散寒、宣通鼻窍、祛风止痛的功效,可显著改善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组分含量称取细辛、金银花、桔梗、桂枝、白芷、菊花、大枣、人参、干姜、广藿香、元胡,用米酒浸泡7~15天制取第一液体;

(2)按组分含量称取苍耳子、辛夷、荆芥、甘草、诃子、苦杏仁、黄芩、川芎,煎煮制取第二液体;

(3)从薄荷中提取薄荷醇;

(4)将步骤(1)和步骤(2)中制取的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分别过2400目过滤筛,将筛下滤液混合,加入薄荷醇,每天充分摇匀3-5次,5-7天后制得混悬药液。

进一步的,步骤(1)和步骤(2)中各组分在制取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之前还包括进行炮制处理。

具体的,本发明中各组分的炮制处理分别为:

细辛除去杂质、喷淋清水、稍润、切段、阴干;金银花干燥;桔梗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桂枝除去杂质、稍泡、洗净、润透、切薄片、晾干;白芷除去杂质、分开大小个、略浸、润透、切厚片、干燥;菊花干燥;大枣除去杂质、略洗、切片去核、晒干;人参粉粹;干姜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广藿香除去残根及杂质、先抖下叶、筛净另放,茎洗净、润透、切段、晒干,再与叶混匀;元胡捣碎。

苍耳子采用炒法炮制,用中火加热,炒至深黄色刺焦,捣碎;诃子采用炒法炮制,取诃子肉,用文火炒至深棕色。

辛夷和荆芥在50℃下烘1小时,切段。

甘草采用蜜炙法炮制,取练蜜,加沸水稀释,淋入甘草片内拌匀,闷透,文火加热,炒至黄色和深黄色。

苦杏仁采用燀法炮制,将苦杏仁在沸水中煮5分钟,至种皮微膨起即捞出,放入凉水中浸泡,取出,搓开种皮和种仁,干燥,筛去种皮,种仁捣碎。

黄芩采用酒炙法炮制,加黄酒拌匀,稍闷,待酒被吸尽后,用文火炒至表面微干,具有香气;川芎采用酒炙法炮制,加黄酒拌匀,稍闷,待酒被吸尽后,用文火炒至棕黄色,筛去碎屑。

进一步的,步骤(1)中选用50°以上的米酒,步骤(1)中各组分的总量与米酒的重量比为1:10。

本发明的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将药剂组分分别通过酒提和煎煮方式制取,再过筛后混合滤液,得到混悬药液,利用不同中药材有的易溶于酒精溶液、有的易溶于高温水溶液的特性,发挥这两种方式的特性,更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析出,得到的中药制剂更高效、稳定。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制备得到的中药制剂成分稳定,具有良好的治疗鼻炎效果。

具体的,本发明的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在使用时,结合微网雾化器,将3~5毫升的药液倒在微网雾化器的药杯中,打开开关,用鼻子吸取中药气雾,耗时10~15分钟。通过微网雾化器,使得本发明的药液通过微网筛震出雾,最大限度释放中药的有效气味,颗粒细腻,吸收中药气味效果更好,实现药物对鼻炎的治疗。

再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在制备治疗鼻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药材原料、试剂材料等,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市售购买产品。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以细辛、苍耳子、辛夷、甘草、金银花、诃子、桔梗、川芎、菊花、大枣、人参、干姜、薄荷等中草药作为原料组分,以苍耳子、辛夷、菊花为君,川芎、桔梗为臣,金银花、人参为佐,甘草、薄荷为使,通过各组中药之间的合理配伍,制备得到具有良好治疗效果的中药药液。优选的,为提高药液的作用效果和显著性,在使用时结合微网雾化器,通过微网雾化器震出中药液中的有效气味,并通过鼻部的高效吸收,只需10分钟即可轻松治疗鼻炎。中药不用内服,即用即缓解鼻炎不适症状,拜托中医药是慢郎中的固化形象。

清代吴尚先《理瀹骈文》认为:草木之菁华,煮为汤液,取其味乎?实取其气已。通过闻嗅药物气预防疾病的方法,属于中医传统自然疗法中的“服气”疗法。服气疗法是以芳香药物为引,闻嗅药物气的途径透达人体演绎闻气治病之理,沿用历史悠久。

现代研究表明,芳香类中药含有大量挥发油,这些挥发油对致病细菌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另一方面,这些中药香味刺激我们的鼻黏膜,从而让我们的鼻黏膜产生抗体而发挥防御作用。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通过微网雾化器将中药液筛震出雾,外用治疗鼻部炎症,可产生收敛作用保护黏膜面,以改变局部循环,使鼻塞和鼻炎得到改善和消除。

本发明的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主治过敏性鼻炎、伴发的过敏性鼻窦炎,辅助治疗急慢性鼻炎、鼻窦炎。

过敏性鼻炎又称为变态反应性鼻炎,为机体对某些应变原(亦称过敏原)敏感性增高而呈现以鼻腔黏膜病变为主的i型超敏反应,并常伴发过敏性鼻窦炎。分常年性和季节性。临床表现为喷嚏、清水样涕、鼻塞、鼻痒等症状出现2项以上(含2项),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1小时以上。可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过敏性鼻炎中医称为鼻鼽,中医认为本病的内因多为脏腑功能失调,以肺脾肾虚损为主。外因多为感受风寒,异气之邪侵袭鼻窍而致。

急慢性鼻炎和鼻窦炎的主要症状为鼻塞,黏性、脓性鼻涕。次要症状为头面部肿痛,嗅觉减退或消失。诊断时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关症状为依据,其主要症状中的鼻塞,黏性、脓性鼻涕必具其一。鼻部症状持续超过12周,症状未完全缓解甚至加重。中医称为鼻渊,鼻为肺之外窍,因此鼻渊的发生,与肺经受邪有关。其急者,每因风寒袭肺,蕴而化热,或感受风热,乃致肺气失宣,客邪上干清窍而致鼻塞流涕。其慢者,郁热未清,酿为浊液,壅于鼻窍,化为浓涕。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细辛3g,苍耳子9g,辛夷9g,荆芥5g,甘草4g,金银花6g,诃子3g,桔梗5g,桂枝6g,白芷4g,苦杏仁6g,菊花6g,大枣7g,人参4g,干姜3g,薄荷8g,黄芩4g,广藿香5g,川芎5g,元胡6g。

本实施例中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1)按组分含量称取细辛、金银花、桔梗、桂枝、白芷、菊花、大枣、人参、干姜、广藿香、元胡,用50°米酒浸泡15天制取第一液体,其中各组分的总量与米酒的重量比为1:10;

(2)按组分含量称取苍耳子、辛夷、荆芥、甘草、诃子、苦杏仁、黄芩、川芎,按常规煎煮方法制取第二液体;

(3)从薄荷中提取薄荷醇;

(4)将步骤(1)和步骤(2)中制取的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分别过2400目过滤筛,将筛下滤液混合,加入薄荷醇,每天充分摇匀3-5次,7天后制得棕色混悬药液。

具体的,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煎煮方法采用常规的煎煮方法即可,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中药的性质选择。薄荷醇的提取方法也采用本领域常规提取方式即可,本发明不做具体说明。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细辛2g,苍耳子10g,辛夷10g,荆芥6g,甘草3g,金银花7g,诃子4g,桔梗6g,桂枝5g,白芷3g,苦杏仁5g,菊花6g,大枣6g,人参3g,干姜3g,薄荷10g,黄芩3g,广藿香4g,川芎6g,元胡5g。

本实施例中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1)将原料各组分分别进行炮制处理:细辛除去杂质、喷淋清水、稍润、切段、阴干;、金银花干燥;桔梗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桂枝除去杂质、稍泡、洗净、润透、切薄片、晾干;白芷除去杂质、分开大小个、略浸、润透、切厚片、干燥;菊花干燥;大枣除去杂质、略洗、切片去核、晒干;人参粉粹;干姜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广藿香除去残根及杂质、先抖下叶、筛净另放,茎洗净、润透、切段、晒干,再与叶混匀;元胡捣碎;苍耳子采用炒法炮制,用中火加热,炒至深黄色刺焦,捣碎;诃子采用炒法炮制,取诃子肉,用文火炒至深棕色;辛夷和荆芥在50℃下烘1小时,切段;甘草采用蜜炙法炮制,取练蜜,加沸水稀释,淋入甘草片内拌匀,闷透,文火加热,炒至黄色和深黄色;苦杏仁采用燀法炮制,将苦杏仁在沸水中煮5分钟,至种皮微膨起即捞出,放入凉水中浸泡,取出,搓开种皮和种仁,干燥,筛去种皮,种仁捣碎;黄芩采用酒炙法炮制,加黄酒拌匀,稍闷,待酒被吸尽后,用文火炒至表面微干,具有香气;川芎采用酒炙法炮制,加黄酒拌匀,稍闷,待酒被吸尽后,用文火炒至棕黄色,筛去碎屑。

(2)按组分含量称取炮制后的细辛、金银花、桔梗、桂枝、白芷、菊花、大枣、人参、干姜、广藿香、元胡,用50°米酒浸泡15天制取第一液体,其中各组分的总量与米酒的重量比为1:10;

(3)按组分含量称取炮制后的苍耳子、辛夷、荆芥、甘草、诃子、苦杏仁、黄芩、川芎,按常规煎煮方法制取第二液体;

(4)从薄荷中提取薄荷醇;

(5)将步骤(1)和步骤(2)中制取的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分别过2400目过滤筛,将筛下滤液混合,加入薄荷醇,每天充分摇匀3-5次,7天后制得棕色混悬药液。

实施例3

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细辛1g,苍耳子8g,辛夷8g,荆芥7g,甘草2g,金银花8g,诃子3g,桔梗4g,桂枝3g,白芷6g,苦杏仁5g,菊花5g,大枣8g,人参3g,干姜4g,薄荷9g,黄芩4g,广藿香6g,川芎4g,元胡4g。

本实施例中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一致。

实施例4

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细辛2g,苍耳子10g,辛夷10g,荆芥5g,甘草2g,金银花6g,诃子3g,桔梗4g,桂枝4g,白芷5g,苦杏仁6g,菊花5g,大枣6g,人参3g,干姜4g,薄荷9g,黄芩3g,广藿香4g,川芎6g,元胡6g。

本实施例中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一致。

实施例5

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细辛3g,苍耳子9g,辛夷10g,荆芥6g,甘草3g,金银花7g,诃子4g,桔梗6g,桂枝6g,白芷5g,苦杏仁6g,菊花5g,大枣7g,人参4g,干姜3g,薄荷10g,黄芩4g,广藿香5g,川芎4g,元胡5g。

本实施例中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一致。

实施例6

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细辛1g,苍耳子10g,辛夷8g,荆芥7g,甘草2g,金银花8g,诃子4g,桔梗3g,桂枝3g,白芷6g,苦杏仁5g,菊花6g,大枣7g,人参4g,干姜4g,薄荷8g,黄芩3g,广藿香6g,川芎5g,元胡4g。

本实施例中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一致。

将本发明实施例2制得的中药制剂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实验:

例1:

李某军,男,26岁,患过敏性鼻炎6年

临床症状:鼻塞,鼻痒,流清鼻涕。

使用方法:把3毫升的中药液倒在微网雾化器上,距离鼻子1~5厘米吸取气雾,大约吸10分钟。每天早晚各一遍,持续使用10天。

效果显示:使用1次后,鼻塞症状明显改善。

例2:

陈某雯,女,35岁,患常年性过敏性鼻炎11年。

临床症状:常年鼻塞,睡眠时感到呼吸有障碍,每天起床连续打喷嚏。

使用方法:把3毫升的中药液倒在微网雾化器上,距离鼻子1~5厘米吸取气雾,大约吸10分钟。每天早晚各一遍,持续使用20天。

效果显示:使用3天后,明显感觉到睡眠呼吸通畅,早上起来打喷嚏的次数明显减少。

例3:

廖某,男,55岁,患慢性鼻炎超过20年。

临床症状:浑浊的浓鼻涕量多,鼻塞,嗅觉减退,伴随偶发的头痛。

使用方法:把3毫升的中药液倒在微网雾化器上,距离鼻子1~5厘米吸取气雾,大约吸10分钟。每天早晚各一遍,持续使用25天。

效果显示:使用1次后,鼻塞减轻;5天后,浊涕量开始减少;20天后,嗅觉有改善,感觉吃饭香。偶发性的头痛几乎消失。

选取102名过敏性鼻炎患者,使用本发明中药制剂进行治疗。其中男性42例,女性60例。年龄分布为18~30岁47例,31~40岁39例,41~50岁11例,51~60岁3例,61岁以上2例。

对上述过敏性鼻炎患者,停用其他治疗鼻炎药物,采用本发明的中药液,利用微网雾化器对中药液进行雾化后用鼻子吸取使用,每天使用2次,每次吸取3~5毫升,早餐后一次、临睡前一小时一次。

3天后起效82人,无效20人,总有效率80.4%。其中大幅改善鼻塞症状尤为明显,改善流鼻涕、打喷嚏次之,改善鼻痒不明显。

具体的,18~30岁中无效7例,31~40岁中无效5例,41~50岁中无效6例,51~60岁中无效1例,61岁以上无效1例。本发明的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对于未成年人不适用,同时40岁后效果不显著。

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