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按摩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51684发布日期:2020-12-18 17:16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颈部按摩仪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按摩仪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颈部按摩仪。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人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忙工作,或者由于自己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而导致颈椎劳损甚至发病。针对颈椎问题,市面上也有很多相应的按摩仪已有的按摩仪尺寸较大,携带不够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颈部按摩仪,旨在解决现有颈部按摩仪尺寸较大,携带不易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包括:中间支架和两个夹臂,中间支架呈弧形且围绕出收纳空间,夹臂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中间支架的两端,两个所述夹臂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切换,处于所述折叠状态的两个所述夹臂中至少一个转动至所述收纳空间内,处于折叠状态的两个所述夹臂中,更靠近中间支架的一个转动至所述收纳空间内而处于能够折叠到的极限收拢位置,另一个夹臂则叠置在更靠近中间支架的夹臂的外侧面上,该另一个夹臂处于朝其所能够折叠到的极限收拢位置行进路径中,从而推顶更靠近中间支架的夹臂稳定地停留在所述折叠状态。

处于折叠状态的先折叠的夹臂具有一定的且幅度较小的进一步自由晃动余量,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自由晃动余量能够有效地吸收夹臂折叠所产生的振动,其在折叠时不会因直接折叠到位而与中间支架或者与设于中间支架上的部件发生刚性碰撞,两个夹臂之间因相互叠置而发生的碰撞也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冲,能够有效地延长颈部按摩仪的使用寿命。此外,由于先折叠的夹臂与中间支架之间存在自由晃动余量,对于后折叠的夹臂不会存在折叠干涉,不存在因两个夹臂的折叠位置单一而需要设定夹臂折叠顺序的问题,提升用户的折叠体验。

进一步地,向内折叠的夹臂能够让中间支架保护夹臂,从而提高了按摩仪在携带时的稳定性,同时由于按摩仪整体呈环绕颈部的形状,夹臂的外端呈弧形,使得向内折叠收纳的夹臂比向外折叠收纳的夹臂更贴合按摩仪本体,折叠后的按摩仪占有空间更小,且折叠之后的按摩仪稳定性更高。

因此,按摩仪通过折叠夹臂到收纳空间内,不仅让按摩仪内部的收纳空间的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在按摩仪折叠后的按摩仪占有空间小,携带方便的同时,还能使增加按摩仪的稳定性,而且按摩仪在折叠夹臂时夹臂成层叠状,且至少有一个夹臂位于收纳空间内,另一个夹臂紧靠在位于收纳空间内的夹臂的外侧,使得折叠状态下的按摩仪的占有空间小,这可以让按摩仪在折叠之后较为美观。

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一个所述夹臂可稳定地停留在展开状态,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夹臂处于与所述中间支架之间的夹角最大的展开位置,在所述折叠状态,两个所述夹臂各自处于其自身与所述中间支架的夹角最小的收拢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颈部按摩仪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与中间支架可拆卸地相连,夹臂与连接件枢转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弹性件、安装支架和紧固件,安装支架的一端与连接件通过旋转轴枢转连接,安装支架的另一端与夹臂固定连接,弹性件被紧固件固定在安装支架和夹臂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包括固定片和与固定片连接的弹性片,弹性片具有多处折弯,固定片与安装支架通过紧固件固定,弹性片位于固定片与安装支架之间,弹性片的自由端伸出夹臂的端部并与连接件插接适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紧固件包括螺钉以及螺套,螺套嵌设于安装支架,夹臂的内壁具有用于定位螺钉的头部的固定孔,螺钉穿过固定片以与螺套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至第四折弯段,第一折弯段与固定片垂直连接,第二折弯段沿固定片的宽度方向延伸且逐渐靠近固定片,第三折弯段与第一折弯段平行设置且延伸至与固定片相齐平,第四折弯段与第三折弯段垂直且朝远离固定片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支架具有用于容纳弹性片的倾斜槽,倾斜槽的底壁与第二折弯段形状相一致,第四折弯段伸出倾斜槽外,且在展开状态第四折弯段与连接件插接适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扭簧,扭簧套在旋转轴外,扭簧的一端止抵于安装支架且另一端止抵于连接件,扭簧被构造成常驱动夹臂折叠,弹性件被构造成常驱动夹臂展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支架具有供旋转轴插入的安装耳,以及位于两个安装耳之间的用于容纳扭簧的安装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的内侧具有避让槽,使得夹臂在转动时安装支架伸入避让槽内以通过旋转轴与连接件连接。这样,避让槽是夹臂在转动时连接件与夹臂之间避免发生干涉,从而提升按摩仪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支架包括弹性臂,弹性臂的朝向连接件的一端设有插接件,插接件内限定出插口,连接件设有朝向弹性臂延伸的插板,插板插入插口内并通过螺钉固定于插接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支架的端部凸设有对接部,对接部与中间支架的端部形成台阶,连接件具有插槽,对接部伸入连接件的插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接部的顶端具有限位凹槽,插槽内设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适于伸入限位凹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的朝向夹臂的表面和连接件的朝向人体颈部的表面之间倒圆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支架的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设有第一凹面,第一凹面位于中间支架的邻近夹臂的一端;

夹臂的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设有第二凹面,第二凹面位于夹臂的邻近中间支架的一端;

其中,夹臂处于收纳位置时,第一凹面和第二凹面之间形成防夹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支架的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形成有第一贴肤面,第一凹面分布在第一贴肤面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一凹面相对于第一贴肤面凹陷;

夹臂处于折叠状态时,夹臂的远离中间支架的一端贴合于第一贴肤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臂的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具有第二贴肤面,第二凹面分布在第二贴肤面的邻近中间支架的一侧,第二凹面相对于第二贴肤面凹陷。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侧面示意图;

图3是沿图2中线a-a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折叠状态的侧面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中线b-b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立体拆分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45°拆分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仰视拆分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局部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局部的侧面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沿线c-c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局部示意图;

图15是图3的d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弹性件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弹性件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颈部按摩仪10;

中间支架11;弹性件111;固定片1111;弹性片1112;第一折弯段1112a,第二折弯段1112b;第三折弯段1112c;第四折弯段1112d;紧固件1113;螺钉1113a;螺套1113b;

安装支架112;安装耳1121;安装槽1122;倾斜槽113;扭簧114;弹性臂115;插接件1151;插口1152;内壳116,

连接件12;避让槽121;旋转轴122;插板123;插槽124;对接部125;限位凹槽1251;限位凸起1252;夹臂13;第一壳体131;第二壳体132;第一贴肤面1321;第一凹面1322;第二贴肤面1323;第二凹面1324;凹陷部1325;

倒圆角r。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17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

如图1所示,包括,中间支架11和两个夹臂13,中间支架11呈弧形且围绕出收纳空间,夹臂13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中间支架11的两端,两个所述夹臂13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切换,处于折叠状态的两个夹臂13中至少一个转动至收纳空间内,处于折叠状态的两个所述夹臂13中,更靠近中间支架11的一个转动至所述收纳空间内而处于能够折叠到的极限收拢位置,另一个夹臂13则叠置在更靠近中间支架11的夹臂13的外侧面上,该另一个夹臂13处于朝其所能够折叠到的极限收拢位置行进路径中,从而推顶更靠近中间支架11的夹臂13稳定地停留在所述折叠状态。夹臂13处于折叠状态时转动至收纳空间内且两个夹臂13可转动至彼此叠置,两个夹臂13通过相互叠置而稳定地停留在折叠状态。

上述,两个夹臂13稳定地停留在折叠状态是指,处于折叠状态的夹臂13不会因自身重力自发地向展开状态切换转动,而是需要额外施加一定的外力才可以向外展开。

示例性地,两个夹臂13通过叠置稳定停留在折叠状态的原理如下:先折叠的夹臂13处于能够折叠到的极限收拢位置,但其存在一定的且幅度轻微的晃动余量,而不能够依靠自身独自实现持久稳定停留在极限收拢位置,此时夹臂13受到弹性件111(详情见下文)的作用力几乎消失(如图8);后折叠的夹臂13则叠置在先折叠的夹臂13的外侧面上,如此后折叠的夹臂13则尚处于朝其所能够折叠到的极限收拢位置行进路径中,此时后折叠的夹臂由于受到弹性件111的作用力而具有继续朝极限收拢位置折叠的趋势,因此后折叠的夹臂13能够推顶先折叠的夹臂13稳定停留在极限收拢位置,从而使得先折叠的夹臂13的折叠晃动余量消除,同时,先折叠的夹臂13也反过来推顶着后折叠的夹臂13而与弹性件111的弹性作用力平衡,如此两个夹臂13以叠置的姿态各自稳定地停留在折叠状态。

需要指出的是,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先折叠的夹臂13可能不存在晃动余量,但是后折叠的夹臂13依然可以通过叠置的姿态推顶在先折叠的夹臂13,使之更加稳定地停留在极限收拢位置,此种情形也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处于折叠状态的先折叠的夹臂13具有一定的且幅度较小的进一步自由晃动余量,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自由晃动余量能够有效地吸收夹臂13折叠所产生的振动,其在折叠时不会因直接折叠到位而与中间支架11或者与设于中间支架11上的部件发生刚性碰撞,两个夹臂13之间因相互叠置而发生的碰撞也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冲,能够有效地延长颈部按摩仪10的使用寿命。此外,由于先折叠的夹臂13与中间支架11之间存在自由晃动余量,对于后折叠的夹臂13不会存在折叠干涉,不存在因两个夹臂13的折叠位置单一而需要设定夹臂13折叠顺序的问题,提升用户的折叠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夹臂13的可转动至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在折叠状态下,两个夹臂13相对于中间支架11转动进而使颈部按摩仪10出现被折叠的效果,具体而言,中间支架11的左端可以与左夹臂13转动连接,中间支架11的右端可以与右夹臂13转动连接,当先转动左夹臂13至折叠状态、后转动右夹臂13至折叠状态时,左夹臂13的内表面朝向并靠近中间支架11的内表面,右夹臂13的内表面靠近设在左夹臂13的外表面,这样在折叠状态下右夹臂13、左夹臂13依次自内向外分布,两个夹臂13形成层叠结构。由此,颈部按摩仪10在折叠状态下具有相对较小的占用空间,颈部按摩仪10的携带较为方便;同时需要使用颈部按摩仪10时,能够快速展开层叠的夹臂13到展开状态,转换较为迅速,颈部按摩仪10的使用更方便。

进一步地,向内折叠的夹臂13能够让中间支架11保护夹臂13,从而提高了颈部按摩仪10在携带时的稳定性,同时由于颈部按摩仪10整体呈环绕颈部的形状,夹臂13的外端呈弧形,使得向内折叠收纳的夹臂13比向外折叠收纳的夹臂13更贴合颈部按摩仪10,折叠后的颈部按摩仪10占有空间更小,且折叠之后的颈部按摩仪10稳定性更高。

因此,颈部按摩仪10通过折叠夹臂13到收纳空间内,不仅让颈部按摩仪10内部的收纳空间的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在颈部按摩仪10折叠后的颈部按摩仪10占有空间小,携带方便的同时,还能使增加颈部按摩仪10的稳定性,而且颈部按摩仪10在折叠夹臂13时夹臂13成层叠状,且至少有一个夹臂13位于收纳空间内,另一个夹臂13紧靠在位于收纳空间内的夹臂13的外侧,使得折叠状态下的颈部按摩仪10的占有空间小,这可以让颈部按摩仪10在折叠之后较为美观。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臂13可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且可稳定停留在任意一个状态,在展开状态,夹臂13处于与中间支架11之间的夹角最大的展开位置,在折叠状态,夹臂13处于与中间支架11的夹角最小的收拢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处于折叠状态的两个夹臂13各自与中间支架11的夹角不一定相同,本实施例所言的“在折叠状态,夹臂13处于与中间支架11的夹角最小的收拢位置”指的是,在折叠状态下,两个夹臂13各自处于与中间支架11的夹角最小的收拢位置,夹臂13无法进一步收拢。上文所述的“极限收拢位置”指的是单个夹臂13最大程度地向中间支架11折叠的位置,也指代的是处于折叠状态的两个夹臂13中更靠近中间支架11,即位于内侧的夹臂13的位置。

这样,夹臂13通过与连接件12连接,使得夹臂13能够以连接件12为圆心向中间支架11方向折叠,使得颈部按摩仪10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折叠状态下的颈部按摩仪10夹臂13处于折叠状态,使得折叠状态下的颈部按摩仪10占用空间更小,携带更方便;通过设置连接件12将夹臂13与中间支架11连接,使得夹臂13在固定到中间支架时更稳牢靠。

此外,连接件12不仅能够起到连接夹臂13与中间支架11的作用,还可以将连接件12设置成套环状,此时连接件12能够起到装饰件的作用,连接件12的表面可采用模拟金属质感的镀层,以提升颈部按摩仪10的质感,增强外形的美观度和个性化。

如图1所示,任意一个夹臂13可稳定停留在展开状态,在展开状态,夹臂13处于与中间支架11之间的夹角最大的展开位置,在折叠状态,两个夹臂13各自处于其自身与中间支架11的夹角最小的收拢位置。

颈部按摩仪10与夹臂13、连接件12共同限定出一个颈部容纳空间,中间支架11可变形进而使颈部容纳空间具有一定的调节范围,使得颈部按摩仪10可配合的颈部范围变大,同时降低了佩戴颈部按摩仪10时颈部的箍紧感。通过使夹臂13可稳定停留在展开状态、折叠状态,以使夹臂13在使用时不会折叠以避免对造成颈部受力时松时紧,在收纳时不会再展开以避免夹臂13或中间支架11受到磕碰。

当然,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夹臂13还可以具有多个展开状态,在多个展开状态夹臂13的打开角度不同,以对应不同的夹紧档位,这样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颈部粗细程度选择体验最舒适的夹紧档位。

在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颈部按摩仪10还包括连接件12,连接件12与中间支架11可拆卸地相连,夹臂13与连接件12枢转连接。具体地,夹臂13可以通过转轴或铰链与连接件12连接,连接件12可以通过插接、卡接等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连接在中间支架11的端部,这样,当夹臂13或连接件12中的任一个有问题或被损坏时,可以直接将连接件12与夹臂13整体快速拆下,方便维修更换。

如图8所示,颈部按摩仪10还包括弹性件111、安装支架112、紧固件,安装支架112的一端与连接件12通过旋转轴122枢转连接,安装支架112的另一端与夹臂13固定连接,弹性件111被紧固件1113固定在安装支架112和夹臂13之间。

由此,在折叠状态时,弹性件111可以用于定位夹臂13,避免夹臂13恢复至展开状态,弹性件111也可以在夹臂13从折叠状态到展开状态时,为夹臂13停留在展开状态提供止抵力。这样,在展开状态时,弹性件111对夹臂13施加预紧力,避免夹臂13朝内侧弯折从而使得夹臂13能够稳定停留在展开状态,安装支架112的设置能够进一步辅助夹臂13的安装。

如图9所示,弹性件111包括固定片1111和与固定片1111连接的弹性片1112,弹性片1112具有多处折弯,固定片1111与安装支架112通过紧固件1113固定,弹性片1112位于固定片1111与安装支架112之间,弹性片1112的自由端伸出夹臂13的端部并与连接件12插接适配。

这样,固定片1111将弹性片1112固定在安装支架112上,同时因为弹性片1112上设有多处折弯段,使得弹性片1112上的各处折段分别能够先后发生变形以为夹臂13提供止抵力,使得夹臂13在展开状态变得更加地稳定。

在图8到图10所示的具体示例中,紧固件1113包括螺钉1113a以及螺套1113b,螺套1113b嵌设于安装支架112,夹臂13的内壁具有用于定位螺钉1113a的头部的固定孔,螺钉1113a穿过固定片1111以与螺套1113b连接。

因此,紧固件1113通过嵌设在安装支架112上的螺套与夹臂13相连,使得紧固件1113能够为固定连接安装支架112与夹臂13。

如图16和图17所示,弹性片111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至第四折弯段1112d,第一折弯段1112a与固定片1111垂直连接,第二折弯段1112b沿固定片1111的宽度方向延伸且逐渐靠近固定片1111,第三折弯段1112c与第一折弯段1112a平行设置且延伸至与固定片1111相齐平,第四折弯段1112d与第三折弯段1112c垂直且朝远离固定片1111方向延伸。

这样,弹性片1112具有多处折弯,各个折弯段提升弹性片1112的变形能力折弯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支架112具有用于容纳弹性片1112的倾斜槽113,倾斜槽113的底壁与第二折弯段1112b形状相一致,第四折弯段1112d伸出倾斜槽113外,且在展开状态第四折弯段1112d与连接件12插接适配。

由此,第二折弯段1112b与倾斜槽113配合并与倾斜槽113平齐,使得安装支架112能够固定的更加稳定。第四折弯段1112d伸出倾斜槽113,使得弹性片1112在颈部按摩仪10的展开状态时为颈部按摩仪10提供固定能力,让夹臂13与颈部按摩仪10固定的更加牢靠。

如图8所示,还包括扭簧114,扭簧114套在旋转轴122外,扭簧114的一端止抵于安装支架112且另一端止抵于连接件12,扭簧114被构造成常驱动夹臂13折叠,弹性件111被构造成常驱动夹臂13展开。

这样,扭簧114具有较大的初始预紧力,且折叠后的扭簧114回复变形能力增加,使得让夹臂13能够自动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支架112具有供旋转轴122插入的安装耳1121,以及位于两个安装耳1121之间的用于容纳扭簧114的安装槽1122。

因此,安装耳1121和安装槽1122能够辅助旋转轴122的固定,使得旋转轴122的固定更为稳定,从而提升夹臂13的可折叠次数。

在图9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连接件12的内侧具有避让槽121,使得夹臂13在转动时安装支架112伸入避让槽121内以通过旋转轴122与连接件12连接。

这样,避让槽121在伸入安装支架112后,使得连接件12与夹臂13的连接更为固定,从而使夹臂13的展开状态更为稳定,增加了展开状态下的夹臂13与颈部按摩仪10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支架11包括弹性臂115,弹性臂115的朝向连接件12的一端设有插接件1151,插接件1151内限定出插口1152,连接件12设有朝向弹性臂115延伸的插板123,插板123插入插口1152内并通过螺钉1113a固定于插接件1151。

进一步地,插板123与插口1152的固定不仅限于此,还可以使用销接等固定方式,使用螺钉1113a固定插接件1151不仅可以让连接件12的固定能力较好,而且拆装能力较好。因此,插板123伸入插口1152内与连接件12相连,使得弹性臂115与连接件12的固定更加牢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支架11的端部凸设有对接部125,对接部125与中间支架11的端部形成台阶,连接件12具有插槽124,对接部125伸入连接件12的插槽124内。

这样,通过对接部125的台阶与插槽124相配合连接,让中间支架11与夹臂13固定在一起,使得中间支架11与夹臂13的的固定较为牢靠,从而提升夹臂13在展开状态下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接部125的顶端具有限位凹槽1251,插槽124内设有限位凸起1252,限位凸起1252适于伸入限位凹槽1251内。

因此,限位凹槽1251能够与限位凸起1252相配合起到了对固定颈部按摩仪10的使用状态,从而避免了连接件12因周向位移产生的错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12的朝向夹臂13的一端的内侧具有倒圆角r。这样,倒圆角r可在夹臂13在转动时,避免夹臂13与中间支架11发生干涉,从而提升颈部按摩仪10的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中间支架11的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设有第一凹面1222,第一凹面1222位于中间支架11的邻近夹臂13的一端;夹臂13的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设有第二凹面1224,第二凹面1224位于夹臂13的离近中间支架11的一端;

其中,夹臂13处于收纳位置时,第一凹面1222和第二凹面1224之间形成防夹空间,在图8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防夹空间可以是凹陷部1325。

这样,凹陷部1325不仅使得折叠区域远离颈部,避免了折叠时铰链机构对向旋转时,铰链机构夹住用户头发或者颈部皮肤同时,在颈部按摩仪10的端部设有凹陷部1325使得夹臂13在进行折叠时,一个夹臂13远离颈部按摩仪10的一侧能够通过凹陷部1325进入弹性臂两端连线的内部,进一步的减少了折叠状态下的占用的空间,另一个夹臂13位于一个夹臂13的外侧,使得两个夹臂13形成两个相互平行的层叠结构,不仅避免了夹臂13与颈部按摩仪10之间、夹臂13与夹臂13之间在收纳时产生的干涉,同时让夹臂13的折叠和展开更具有层次性、操作更流畅。

如图1所示,中间支架11的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形成有第一贴肤面1221,第一凹面1222分布在第一贴肤面1221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一凹面1222相对于第一贴肤面1221凹陷;夹臂13处于折叠状态时,夹臂13的远离中间支架11的一端贴合于第一贴肤面1221。

因此,第一凹面1222由于距离内壳116中心距离变远,使得内壳116的端部所具有的弹性变大,进而内壳116的弹性范围整体变大,同时第一凹面1222的设置能够让内壳116的第一凹面1222、连接部和夹臂13的第二凹面1224形成三角区域,在三角区域内部设有铰链机构,夹臂13通过铰链机构折叠与展开。将铰链机构设置在三角区域内时能够让铰链机构对向旋转时远离颈部皮肤,从而避免铰链机构贴近皮肤折叠时夹住颈部皮肤。此外,当夹臂13设置为折叠时,三角区域的设置还能够为折叠的夹臂13提供收纳空间,使得夹臂13的端部能够进入三角区域从而让夹臂13的可折叠程度增加,进一步避免了夹臂13与颈部按摩仪10的干涉。

如图1所示,夹臂13的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具有第二贴肤面1223,第二凹面1224分布在第二贴肤面1223的邻近中间支架11的一侧,第二凹面1224相对于第二贴肤面1223凹陷。

这样,第一贴肤面1221与第二贴肤面1223相配合限定出颈部按摩仪10使用状态下与颈部的限定区域,让颈部处于限定区域时,用户的颈部接触柔性材料的第一贴肤面1221与第二贴肤面1223,不仅能够使颈部按摩仪10固定在用户颈部时,用户的颈部感受较好,而且在折叠颈部按摩仪10时,避免了第一贴肤面1221和第二贴肤面1223的刚性接触,提升了颈部按摩仪10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内容可以互相结合,不受限制。上述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可以是低频颈部按摩仪,低频颈部按摩仪发出低频微电流脉冲,其中,低频可以是频率为1000hz以下。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