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自然腔道取标本的直肠/肛门扩张套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40072发布日期:2020-08-14 16:25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自然腔道取标本的直肠/肛门扩张套管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腹腔镜外科手术辅助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自然腔道取标本的直肠/肛门扩张套管器。



背景技术:

腹腔镜手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至结肠、直肠切除术,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以其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并能取得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同的效果,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尚不具备notes手术的条件下,充分利用自然腔道取出标本可减少手术切口,更加符合功能外科的理念。为此,本申请的发明人在大量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免辅助切口肛门套管器,并申请了专利,详见中国专利公布号为cn103948404a的中国专利,采用该套管器经过肛门取出标本,无需在腹壁作辅助切口,即可完成腹腔镜下左半结肠、直肠切除手术,具有腹部无疤痕,最大程度地减少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及费用等优点。

但是,本申请的发明人在临床手术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该套管器用于维持气腹状态所采用的结构是:设置后盖和器械孔盖,后盖与外套管采用螺纹连接,器械孔盖与后盖也采用螺纹连接,这样的结构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具体而言,一是,由于是螺纹连接结构,螺纹总是存在间隙,导致密封性不好,不能很好维持气腹状态,影响手术效果,而且,在引导管进出时,也会明显的存在“漏气”的情况,气腹状态消失,影响手术操作;二是,由于设置了后盖和器械孔盖结构并通过螺纹连接,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多次旋拧后盖和器械孔盖,操作较为复杂,影响手术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自然腔道取标本的直肠/肛门扩张套管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用于自然腔道取标本的直肠/肛门扩张套管器,包括外套管和套设于所述外套管内的引导管,所述引导管的前端设置有锥部、后端设置有抓手,所述外套管的尾端设置有弹性阻气结构。

本发明在先前申请的专利的结构基础上,进行了结构改进,取消原来的后盖和器械孔盖结构,而是在外套管末端设置弹性阻气结构,可以实现对套管的单向密封。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阻气结构与所述外套管的尾端为一体状,所述弹性阻气结构为弹性单向瓣膜,所述弹性单向瓣膜为至少三瓣。

作为其中一种阻气结构方式,是与外套管一体,即直接设置在外套管末端内侧;

本发明的单向瓣膜,类似于人体静脉或者房室的瓣膜,可以对套管内实现单向密封,在器械进出套管时仍然可以保持气密性。

这是只设置一层阻气结构的情形。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阻气结构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一端与所述外套管可拆卸连接,所述筒体的另一端内侧设置弹性单向瓣膜,所述弹性单向瓣膜为至少三瓣。

作为另外一种阻气结构方式,阻气结构独立设置,作为一个阻气结构套件,该套件可以采用螺纹连接、套接等可拆卸方式与外套管末端连接。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阻气结构还包括锥形弹性体,所述锥形弹性体的末端设置开口,所述锥形弹性体位于弹性单向瓣膜的下端,与弹性单向瓣膜共同形成两层阻气结构。

在瓣膜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设置薄的弹性层,形成两层阻气结构,器械进入套管内时,首先经过瓣膜结构,然后经过非瓣膜的整体结构的弹性层,实现两层阻气密封;

作为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单向瓣膜为五瓣,且相邻瓣膜之间部分重叠。瓣膜之间部分重叠,器械进入后,瓣膜被撑开,但是重叠部分可以更好地密封,使得密封效果更好。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套管及内套管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采用硅胶或聚氨脂,在外套管上设置有刻度,可以帮助判断外套管进入直肠的长度。不同患者结直肠肿瘤据肛门的位置不同,套管器外套管的刻度,可见帮助临床医生更快速地将套管送入准确的位置,前述专利无刻度,影响手术效率。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锥部为表面光滑的圆锥状。在使用时防止对于脏器的人为损伤。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抓手为圆柱形,其外径与外套管外径相同,利于送外套管时顶住其尾部进而用力。前述专利尾部带有凹槽结构,其原因在于尾部紧密内套于外套管中,凹槽结构容易抓持。本专利内套管的抓手位于外套管外部,圆柱状结构稳定性更好,便于送外套管时用力。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引导管中段呈缩窄状。可以减小取出引导管时与外套管内壁的摩擦阻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在使用过程,即引导管套设在外套管以及从外套管取出的情况下,瓣膜呈打开状态,但是瓣膜自动紧贴引导管外壁,实现外套管的密封,优选进一步设置薄的弹性密封层,进一步防止外套管内的气体外泄,很好地维持气腹状态,而在引导管取出后,单向瓣膜自动关闭,也能自动维持气腹状态,手术效果更佳;而且,在操作者使用过程中,不需要频繁的旋拧后盖和器械孔盖,操作更简单方便,手术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取出引导管后的状态图;

图2为实施例1插入引导管的状态图;

图3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外套管的一侧视图;

图5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3插入引导管的状态图;

图7为实施例3的弹性单向瓣膜的另一种结构形式。

图中:1、外套管;2、引导管;21、圆锥部;22、抓手;31、弹性单向瓣膜;32、锥形弹性体;33、筒体;4、刻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3,一种用于自然腔道取标本的直肠/肛门扩张套管器,包括外套管1和套设于所述外套管1内的引导管2,所述引导管2的前端设置有光滑的圆锥部21、后端设置有抓手22,所述外套管1的尾端设置有弹性阻气结构,其结构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弹性阻气结构与所述外套管1的尾端为一体状,所述弹性阻气结构为弹性单向瓣膜31,所述弹性单向瓣膜31为五瓣,且相邻弹性单向瓣膜31之间部分重叠,如图4所示,图中虚线部分即为重叠部分(被遮挡部分);

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阻气结构还包括锥形弹性体32,所述锥形弹性体32的末端设置开口,所述锥形弹性体32位于弹性单向瓣膜31的下端,与弹性单向瓣膜31共同形成两层阻气结构,如图1所示;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套管1采用硅胶或聚氨脂等材质,并在外套管1上设置有刻度4;

所述抓手22为圆柱形,取放引导管时,方面握持;所述引导管2中段呈缩窄状;

本发明的套管器,根据肿瘤离肛门的距离,选择不同长度的套管器,所以套管器的规格,外套管的长度为22cm~27cm,外径为3.5cm~4.1cm,内径为3.3cm~3.8cm。引导管的长度为33cm~38cm,圆锥部的最宽部分的直径为3.2cm~3.7cm,缩窄段的直径为2.0cm~2.5cm,尾部的直径为3.5cm~4.1cm,尾部的长度5cm,壁厚为0.1cm。本发明的总长度为33cm~38cm。

具体而言,最佳实施例(适用于结直肠癌的型号):外套管的长度为22cm,外径为4.1cm,内径为3.9cm。引导管的长度为33cm,圆锥部的最宽部分的直径为3.7cm,缩窄段的直径为2.5cm,尾部的直径为4.1cm,尾部的长度为5.0cm,外套管壁厚为0.1cm。本发明的总长度33cm。另一适用于降结肠癌的型号,内、外套管各加长5cm;

必要时,手术器械的伸入和取出,也是可以直接通过弹性单向瓣膜3实现密封。

采用本发明的套管器进行临床操作的方法为:

(1)分离左半结肠系膜,血管根部夹闭切断肠系膜下动静脉,并清扫血管根部淋巴组织,游离左半结肠、直肠上段及其肠系膜,并清扫区域引流淋巴组织;消毒后扩肛,将引导管2插入外套管1内,涂以石蜡油,送入肛门;

(2)到达远端肠管预断离处,直接取出引导管2;

(3)经本套管器直接送入圆形吻合器钉座至肿瘤近端肠管(或在肿瘤上、下方肠壁分别戳洞送入);

(4)用腔内切割闭合器切断闭合肿瘤上方结肠;

(5)裸化预吻合的肠管后超声刀于肿瘤远端全层切断肠管;

(6)经本套管拉出肿瘤所在肠管;

(7)取出外套管1;

(8)超声刀切开近端肠管吻合处一小孔,拉出圆形吻合器钉座头,再次用腔内切割闭合器闭合远端肠管断端(约1cm),经腹腔镜戳孔取出断端;

(9)经肛门置入圆形吻合器机身,行端端吻合;

(10)吻合完成。

上述手术过程,采用之前的螺纹结构的套管器,手术时长一般为120~200min,而采用本实施例结构的导管器,可以节约至少15%的时长,不仅医护人员操作更简便更省时省力,大大减少误操作的几率,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手术时间大大缩短,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伤害明显减小,手术恢复也更快,恢复时间可以缩短30%左右。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弹性阻气结构包括筒体33,所述筒体33的一端与所述外套管1通过螺纹连接,比如外套管1末端外壁设置外螺纹,筒体33一端内壁设置内螺纹,筒体33的另一端内侧设置弹性单向瓣膜31及锥形弹性体32,

也就是说是,本实施例是另外一种阻气结构方式,阻气结构独立设置,作为一个独立的阻气结构套件,该套件可以采用螺纹连接、套接等可拆卸方式与外套管1末端连接,结构如图3所示;

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前述的实施例1和2,均是作为本发明的一种较为优选的实施例,其均可以实现更为严密的密封;

本实施例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基本的实施方式,与实施例1和2相比,不设置第二层气阻结构,即不设置锥形弹性体32,其余与实施例1或2相同,如图5和图6所示。

另外,在弹性单向瓣膜31的结构方面,作为本发明最基本的结构形式,可以是如图7所示的,由三瓣膜组成,且瓣膜之间不重叠,也能基本实现本发明。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包括套管器的长度、直径、内面外面的纹理、型状和材料等的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