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院数字化电子病历与科研教学集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81859发布日期:2020-10-28 12:43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智慧医院数字化电子病历与科研教学集成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慧医院数字化电子病历与科研教学集成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有14亿人口,人口基数大,疾病种类和数量居多。但目前中国缺乏高质量的临床医学研究成果,基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目前大数据分析及数据挖掘的发展,为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创造了基础。临床科研研究成果质量不高的原因:研究样本量小,常常是几十、几百样本量,上千例甚至上万例样本非常少。病历资料书写记录不规范,造成病人病历资料可靠性降低,进而影响临床数据分析的可靠性。而且目前的医疗病历资料记录系统(即现有的his系统,各个医院版本不一致,差异性非常大)。随访性差:临床工作人员,临床任务繁重,无专职随访人员,治疗后对患者随访普遍较差,很多仅限于患者治疗后门诊复查就诊随访。大部分的随访都是基于临床科研需求才进行,而目前大部分临床类研究及随访数据多系通过查阅电子病历档案进行人工收集,可能因为人为因素造成较大偏差。并且随访记录和随访内容,不是统一、规范、标准化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慧医院数字化电子病历与科研教学集成系统,以解决现有临床病理资料记录不可靠且不能同时实现科研数据分析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智慧医院数字化电子病历与科研教学集成系统,包括数字化电子病历系统、科研教学系统、信息集成交互模块以及后台控制模块,后台控制模块通过端口与互联网终端设备通信连接;

数字化电子病历系统分别与信息集成交互模块及后台控制模块通信连接,用于疾病特征进行规范书写、整合,转化为数字表达,并达到临床数据量化。数字化电子病历系统包括第一数字化电子病历、第二数字化电子病历以及随访模块;

科研教学系统分别与信息集成交互模块及后台控制系统通信连接,用于将信息集成交互模块中读取的数据信息进行录入整合从而提供科研数据参考。

信息集成交互模块分别与数字化电子病历系统和科研教学系统通信连接,通过信息集成交互模块用于数字化电子病历系统与科研教学系统的数据整合交互,并最终数据储存在后台控制模块中;

后台控制模块通信连接信息集成交互模块,并通过后台控制模块读取并存储信息交互模块上的数据信息,同时存储数字化电子病历系统、科研教学系统的数据,并对科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进一步,信息集成交互模块包括数据规整单元、数据聚合单元、数据查询单元、数据报表单元以及数据统计分析单元;

数据规整单元用于对病历系统中所录入的信息进行规整并将规整后的信息数据存储在后台控制模块中;

数据聚合单元用于对规整后的信息数据进行分类聚合统计,并将分类聚合后的信息数据存储在后台控制模块中;

数据查询单元用于根据查询要求对分类聚合后的信息数据进行匹配和抽取,得到查询结构数据;

数据报表单元用于将将查询结构数据,转化成图形和表格。

数据统计分析单元用于对科研数据统计分析,并导出数据,用于临床科研。

进一步,第一数字化电子病历包括用于患者扫描二维码的扫码模块、就诊信息采集模块以及病情初步分类模块,二维码的扫码模块、就诊信息采集模块以及病情初步分类模块中的输入数据均存储在后台控制模块中。

进一步,就诊信息采集模块包括基本信息采集单元及病史采集单元;

基本信息单元用于完成对病人的姓名、年龄、职业、性别、籍贯、家属信息、籍贯以及居住地等个人信息录入;

病史采集单元用于完成对病人此次病情中所出现的相关症状、诊治经过、疗效、既往病史、家族遗传病史、手术史、生育史等相关信息的录入。

进一步,第二数字化电子病历包括查体模块、诊疗信息模块、患者病情信息采集模块以及医生审核分析模块;

查体模块用于对病人查体检查后的信息记录和提取;

诊疗信息模块用于对治疗过程中的治疗信息记录和提取;

患者病情信息采集模块用于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症状情况记录和提取;

医生审核分析模块用于医生对患者病情查体、治疗操作后进行审核分析情况的记录和提取从而生成第二数字化电子病历。

进一步,诊疗信息模块包括医嘱单元、辅助检查单元以及治疗操作信息单元;

医嘱信息单元用于完成对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饮食指导、治疗方案、康复训练等方面的信息录入和提取;

辅助检查单元用于对病人在治疗中的辅助检查信息进行录入和提取;

治疗操作信息单元用于对患者治疗方式、手术时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出血状况、麻醉方式以及并发症信息进行录入和提取。

进一步,随访模块包括治疗后病情随访单元、长期随访指导单元以及病情与辅助检查采集提取单元。

进一步,第二数字化电子病历通信连接有入院模块和出院模块,入院模块根据第二数字化电子病历的情况对病人入院时的病情信息进行录入和提取;出院模块用于对病人出院时的身体检查诊断信息、整个治疗过程的治疗方法以及住院期间的治疗总结进行录入和提取。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智慧医院数字化电子病历与科研教学集成系统,该系统可靠高效、标准化程度高,且使用性能好;集电子病历系统与科研教学系统于一体,规范各类疾病的病史采集和病历资料记录,病史采集由患者初步按照疾病标准化问卷形式填写,真实可靠,就诊后医生进行再次审核,根据实际情况修正;在病历输入的同时通过科研教学系统生成科研数据,为临床科研数据分析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便进行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同时,患者完成诊治以后,随访方便,失访率会大大降低,而且定期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增加了医疗的人文关怀,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该集成系统框图;

图2为本发明中信息集成交互模块框图;

图3为本发明中电子病历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智慧医院数字化电子病历与科研教学集成系统,包括数字化电子病历系统、科研教学系统、信息集成交互模块以及后台控制模块,后台控制模块通过端口与互联网终端设备通信连接。

互联网终端设备依靠5g等网络实现病情数据的共享,后期可存储视频资料,实验室镜下资料、影像学资料、手术视频资料等,实现大数据化。同时根据病历资料,进行操作及诊治sop文本书写和动画制作,以进行教学和规范诊疗行为。另外可通过该系统可实现网上接诊,并充分记录。通过数字化电子病历对与于患者的治疗、检查等信息进行选择性提取,主要提取对诊治方案有价值的信息。而可科研系统则对患者的所有信息进行录入分析统计。另外,在该系统中设置有接口用于进行数据的实时抓取,减少手动录入信息错误的发生。

数字化电子病历系统包括分别分别与信息集成交互模块及后台控制模块通信连接的第一数字化电子病历、第二数字化电子病历以及随访模块,且第一数字化电子病历与第二数字化电子病历通信连接。其中,第一数字化电子病历通过患者自述或问卷、实验室检测数字以及医生对于患者诊断或者疗效的评估得到,该第一数字化电子病历中记录有病情的全部症状情况,不但包块疾病的阳性症状、体征及阳性检查结果,还包括疾病的阴性症状、体征和相关阴性检查结果。第二数字化电子病历在第一数字化电子病历的基础上,通过医生审校进行确定,根据患者的病情信息进、相关辅助检查结果的更新、治疗方案的调整、患者病情变化等信息的动态采集和提取,不断更新和完善第二数字化电子病历;该第二数字化电子病历中记录的是根据医生审校后的阳性症状、阳性检查和重要的阴性结果。通过第一数字化电子病历和第二数字化电子病历形成供科研所需要的阴性对比信息。

科研教学系统分别与信息集成交互模块及后台控制系统通信连接,用于将信息集成交互模块中读取的数据信息进行录入整合从而提供科研数据参考。信息集成交互模块分别与电子病历系统和科研教学系统通信连接,通过信息集成交互模块用于电子病历系统与科研教学系统的数据整合交互,并最终数据储存在后台控制模块中;信息交互模块可采用数据分析存储软件,如spss、graphpadprismsoftware等,进行数据的实时数字化统计分析,导入科研系统后,科研工作者只需要对结果进行辨别和解说分析,避免科研数据的造假。后台控制模块通信连接信息集成交互模块,并通过后台控制模块读取并存储信息交互模块上的数据信息,同时存储电子病历系统、科研教学系统的数据。

如图2所示,信息集成交互模块包括数据规整单元、数据聚合单元、数据查询单元以、数据报表单元、数据统计分析单元;数据规整单元用于对病历系统中所录入的信息进行规整并将规整后的信息数据存储在后台控制模块中;数据聚合单元用于对规整后的信息数据进行分类聚合统计,并将分类聚合后的信息数据存储在后台控制模块中;该分类聚合统计主要是对不同病因、病情病况以及诊疗方案等进行同一类型的分类统计,保证后续科研系统中的录入可靠的规整分类;数据查询单元用于根据查询要求对分类聚合后的信息数据进行匹配和抽取,得到查询结构数据;数据报表单元用于将将查询结构数据,转化成图形和表格;数据统计分析单元采用分析储存软件,进行科研数据统计分析,并导出数据,用于临床科研。

如图3所示,第一数字化电子病历包括用于患者扫描二维码的扫码模块、就诊信息采集模块以及病情初步分类模块,二维码的扫码模块、就诊信息采集模块以及病情初步分类模块中的输入数据均存储在后台控制模块中。该病情信息录入不仅仅针对患者门诊和入院时,还可以用于患者住院治疗的治疗信息进行录入,如如症状改善、新发症状,每日查房前的问卷式调查,从而保证医生查房时可根据患者治疗后不同的症状,对治疗做出相应的调整。

就诊信息采集模块包括基本信息采集单元及病史采集单元;就诊信息采集模块包括基本信息采集单元及病史采集单元;基本信息单元用于完成对病人的姓名、年龄、职业、性别、籍贯、家属信息、籍贯以及居住地等个人信息录入;病史采集单元用于完成对病人此次病情中所出现的相关症状、诊治经过、疗效、既往病史、家族遗传病史、手术史、生育史等相关信息的录入。该就诊信息采集模块用于整个治疗过程的病情信息录入,包括门诊、接收治疗、治疗中、治疗后以及出院后随访均涉及。

如图3所示,第二数字化电子病历包括查体模块、诊疗信息模块、患者病情信息采集模块以及医生审核分析模块;查体模块用于对病人查体检查后的信息记录和提取;诊疗信息模块用于对治疗过程中的治疗信息记录和提取;患者病情信息采集模块用于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症状情况记录和提取;医生审核分析模块用于医生对患者病情查体、治疗操作后进行审核分析情况的记录和提取从而生成第二数字化电子病历。第二电子病历中查体、诊疗信息、病情采集反馈、医生审核及分析四个环节,相互作用,循序渐进。最后达到疾病治疗,并得到最后完整的病历。

诊疗信息模块包括医嘱单元、辅助检查单元以及治疗操作信息单元;医嘱信息单元用于完成对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饮食指导、治疗方案、康复训练等方面的信息录入和提取;具体包括治疗用药情况(用药种类、开始、结束时间)、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或其他检查)。

辅助检查单元用于对病人在治疗中的辅助检查信息进行录入和提取;治疗操作信息单元用于对患者治疗方式、手术时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出血状况、麻醉方式以及并发症信息进行录入和提取。该治疗操作信息单元还通信连接手麻系统,实现数据共享。

随访模块包括治疗后病情随访单元、长期随访指导单元以及病情与辅助检查采集提取单元。随访模块用于对患者治疗后定期随访、反馈,可通过扫码进行,一些慢性疾病或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需长期随访指导,随访相关病情与辅助检查可通过病人扫码反馈或医院系统提取。也可通过门诊病历、辅助检查信息的采集和提取进行数据存储。

第二数字化电子病历通信连接有入院模块和出院模块,入院模块根据第二数字化电子病历的情况对病人入院时的病情信息进行录入和提取;出院模块用于对病人出院时的身体检查诊断信息、整个治疗过程的治疗方法以及住院期间的治疗总结进行录入和提取。

实施例:一位育龄期女性患者就诊,挂号后患者通过扫描医院二维码,输入此次就诊原因,例如“停经后阴道流血”,由系统或导医自动分诊,暂时归入停经待诊病种类,停经待诊疾病下有:1、异位妊娠?2、先兆流产?等等疾病。患者被归入停经待诊病历后,继续填写病史相关资料:

①、基本信息:姓名,住院号,出生日期,联系方式、籍贯、家属、居住地;

②、此次患病相关情况:末次月经,阴道流血情况(持续天数、流血量、颜色),有无腹痛、腹胀、白带异常、肛门坠胀、头晕、眼花、乏力、恶心、呕吐等伴随的阳性或阴性症状。就诊经历(标准化填写格式),此次就诊的目的(进一步诊治、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

③、既往史:平时健康状况,既往有无特殊疾病(如果慢性病或其他疾病,统一规范格式填写),手术史,过敏史、传染病史、野游史等;

④、生育史:孕产次及孕产次具体情况和解决,末次月经,月经初潮,月经周期,经期,平素有无痛经、经量增多等。结婚年龄、初次性生生活年龄、性伴侣个数等。

⑤、家族遗传病史。

当患者完成患者完成病史资料采集后提交,病历系统根据问卷式调查结果,按照病历模板导入病历系统,形成第一数字化电子病历患者就诊时,在见医生时,接诊医生会根据患者就诊情况,再次详细采集病史和查体,若患者属于停经待诊类疾病,则继续完成该疾病的进一步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若患者不是属于停经待诊类疾病,则通过系统修改患者其他类疾病系统,再继续完成该疾病的进一步实验室和影像学检。就诊时医生再次审核一次患者所填写疾病信息是否符合事实,形成第二数字化电子病历。

通过病史、查体、检查,假如此患者初步诊断考虑:停经待诊:异位妊娠?根据病情,考虑是否需住院治疗。若病情不需要住院,则继续门诊随访,若病情需要住院治疗,则进入住院治疗模式,病历系统自动关联相应医嘱信息。

当患者进行入院治疗时,病历系统及科研系统会根据门诊信息继续自动生成病历和科研数据,住院接诊医生会再次核实患者病史资料,医生审校生成第二数字化电子病历。

制定患者下一步诊治方案和进一步检查,并进行有效沟通并记录。若患者完善入院后检查、诊断、沟通后,决定手术。医生及护士就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规范,统一记录诊治情况,电子病历及科研数据系统同步采集手术及术后相关情况(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出血、并发症、麻醉方式、术后恢复,排气时间、疼痛评分、下床时间、血栓评分等)。术后每日查房及出院病程,患者每日病情变化情况,均系每日查房前扫描进行问卷式调查反馈。电子病历病程书写根据患者问卷调查,医生审校,修订,不断更新第二数字化电子病历信息。并根据自动抓取每日医嘱信息及辅助检查等信息。

当患者治疗结束后,可定期通过科研数据系统,对患者进行电话、发送短信、微信等随访调查。随访形式仍是按问卷调查形式进行并记录。可随访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越久,各类疾病累及病人数量更多,临床科研数据分析结果越是可靠,让我们的疾病诊治更规范有效、临床科研做得好,更有效率和更高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