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牙疼的中药贴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251545发布日期:2020-09-18 12:52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牙疼的中药贴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治疗牙疼药物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治疗牙疼的中药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牙痛是指牙齿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为口腔疾患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见于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炎、牙外伤、牙本质过敏、楔状缺损等。

对比于专利文件一种治疗牙疼的药酒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为201510251433.9,文件中提到了一种能够治疗牙疼的药酒,其中一种配药使用的是高度白酒,并且治疗的方式是涂抹在痛处牙龈上,对于不喜欢喝酒的人来说,这种治疗方式还是有不方便之处;

传统的牙疼治疗方式,主要是吃一些消炎止痛的药物来缓解治疗,或者是内服一些镇痛消炎药物和抗菌消炎药物,但是这种内服的药物治疗过程不是那么舒适,更何况药物吃多了之后,人体的抗药性提高,有反复复发的可能,所以很需要一种能够不内服,不接触味觉的治疗方法来解决牙疼这一病状,所以我们提出一种能够治疗牙疼的中药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牙疼的中药贴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传统的牙疼治疗方式,主要是吃一些消炎止痛的药物来缓解治疗,或者是内服一些镇痛消炎药物和抗菌消炎药物,但是这种内服的药物治疗过程不是那么舒适,更何况药物吃多了之后,人体的抗药性提高,有反复复发的可能,所以很需要一种能够不内服,不接触味觉的治疗方法来解决牙疼这一病状,所以我们提出一种能够治疗牙疼的中药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牙疼的中药贴,其特征在于:中药贴由防水贴和药物组成,药物由黄连、徐长卿、两面针、五倍子、白芷、吴茱萸、细辛、马齿苋、当归和升麻制成,各原料组分的重量份数为:

黄连:10-20份;徐长卿:10-20份;两面针:10-20份;五倍子:10-20份;白芷:10-20份;吴茱萸:10-20份;细辛:5-15份;马齿苋:5-15份;当归:5-15份;升麻:5-15份。

一种治疗牙疼的中药贴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原料准备;

s2混合,将s1中准备的原料混合均匀;

s3粉碎,将s2中混合后的原料进行粉碎;

s4封装,将s3中粉碎后的原料封装在胶囊中;

s5涂抹粉末,将s4中封装在胶囊中的粉末涂抹在防水贴表面中心;

s6粘贴,睡前将s5中涂抹粉末之后的防水贴贴在脚心。

优选的,s2步骤中的混合过程通过人工混合,混合过程中挑选出原料中的杂质。

优选的,s3中的粉碎过程通过粉碎机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粉末过80目筛。

优选的,s4中封装在胶囊中的粉末重量为1g-1.5g。

优选的,s5中防水贴在使用之前应用保护胶纸贴合保护。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牙疼的中药贴及其制备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把中药粉碎,制作成中药贴,贴在脚心位置的方式来治疗牙疼症状,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不用内服也不用与患者口腔接触,相比较以往的治疗变得更加的舒适,实用中药贴的方式,克服了中药入口苦,用量大,煎药繁杂,见效慢,等诟病,它的优点还在于,药效由外而内,由表及里,直达病灶,标本兼治,治愈彻底,治愈率高,无毒,无副作用,并且本申请对于药物采用胶囊的方式进行封存,使得每次使用时,使用的量不会少也不会有浪费,而且使用胶囊的方式,更加有利于药物的封存和防潮处理,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中药贴制作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牙疼的中药贴,其特征在于:中药贴由防水贴和药物组成,药物由黄连、徐长卿、两面针、五倍子、白芷、吴茱萸、细辛、马齿苋、当归和升麻制成,各原料组分的重量份数为:

黄连:10份;徐长卿:10份;两面针:10份;五倍子:10份;白芷:10份;吴茱萸:10份;细辛:5份;马齿苋:5份;当归:5份;升麻:5份。

一种治疗牙疼的中药贴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原料准备;

s2混合,将s1中准备的原料混合均匀;

s3粉碎,将s2中混合后的原料进行粉碎;

s4封装,将s3中粉碎后的原料封装在胶囊中;

s5涂抹粉末,将s4中封装在胶囊中的粉末涂抹在防水贴表面中心;

s6粘贴,睡前将s5中涂抹粉末之后的防水贴贴在脚心。

优选的,s2步骤中的混合过程通过人工混合,混合过程中挑选出原料中的杂质。

优选的,s3中的粉碎过程通过粉碎机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粉末过80目筛。

优选的,s4中封装在胶囊中的粉末重量为1g。

优选的,s5中防水贴在使用之前应用保护胶纸贴合保护。

实施例2

一种治疗牙疼的中药贴,其特征在于:中药贴由防水贴和药物组成,药物由黄连、徐长卿、两面针、五倍子、白芷、吴茱萸、细辛、马齿苋、当归和升麻制成,各原料组分的重量份数为:

黄连:15份;徐长卿:15份;两面针:15份;五倍子:15份;白芷:15份;吴茱萸:15份;细辛:10份;马齿苋:10份;当归:10份;升麻:10份。

一种治疗牙疼的中药贴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原料准备;

s2混合,将s1中准备的原料混合均匀;

s3粉碎,将s2中混合后的原料进行粉碎;

s4封装,将s3中粉碎后的原料封装在胶囊中;

s5涂抹粉末,将s4中封装在胶囊中的粉末涂抹在防水贴表面中心;

s6粘贴,睡前将s5中涂抹粉末之后的防水贴贴在脚心。

优选的,s2步骤中的混合过程通过人工混合,混合过程中挑选出原料中的杂质。

优选的,s3中的粉碎过程通过粉碎机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粉末过80目筛。

优选的,s4中封装在胶囊中的粉末重量为1.2g。

优选的,s5中防水贴在使用之前应用保护胶纸贴合保护。

实施例3

一种治疗牙疼的中药贴,其特征在于:中药贴由防水贴和药物组成,药物由黄连、徐长卿、两面针、五倍子、白芷、吴茱萸、细辛、马齿苋、当归和升麻制成,各原料组分的重量份数为:

黄连:20份;徐长卿:20份;两面针:20份;五倍子:20份;白芷:20份;吴茱萸:20份;细辛:15份;马齿苋:15份;当归:15份;升麻:15份。

一种治疗牙疼的中药贴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原料准备;

s2混合,将s1中准备的原料混合均匀;

s3粉碎,将s2中混合后的原料进行粉碎;

s4封装,将s3中粉碎后的原料封装在胶囊中;

s5涂抹粉末,将s4中封装在胶囊中的粉末涂抹在防水贴表面中心;

s6粘贴,睡前将s5中涂抹粉末之后的防水贴贴在脚心。

优选的,s2步骤中的混合过程通过人工混合,混合过程中挑选出原料中的杂质。

优选的,s3中的粉碎过程通过粉碎机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粉末过80目筛。

优选的,s4中封装在胶囊中的粉末重量为1.5g。

优选的,s5中防水贴在使用之前应用保护胶纸贴合保护。

上述实施例中的:

黄连,中药名,别名:味连、川连、鸡爪连,为毛茛科、黄连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基徨,坚纸质,卵状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主治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疗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本品大寒,过量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易伤阴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徐长卿为萝藦科牛皮消属植物徐长卿的干燥根及根茎,秋季采挖,除去杂质,阴干,用于风湿痹痛、腰痛、跌打损伤疼痛、脘腹痛、牙痛等各种痛症。徐长卿有较好的祛风止痛作用,广泛地用于风湿、寒凝、气滞、血瘀所致的各种痛症,也用于手术后疼痛及癌肿疼痛,有一定的止痛作用,可单味应用,或随证配伍有关的药物,也可用湿疹、风疹块、顽癣等皮肤病,徐长卿有祛风止痒作用,可单用内服或煎汤外洗,亦可配伍苦参、地肤子、白鲜皮等清利湿热的药物,此外,徐长卿还能解蛇毒,治毒蛇咬伤,可与半边莲同用内服或外用。

两面针功效为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祛风通络,解毒消肿,主治跌扑损伤,胃痛,牙痛,风湿痹痛,毒蛇咬伤;外治烧烫伤。

五倍子功效为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主治肺虚久咳,肺热痰嗽,久泻久痢,自汗盗汗,消渴,便血痔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皮肤湿烂。

白芷品呈长圆锥形,长10-25厘米,直径1.5-2.5厘米。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根头部钝四棱形或近圆形,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样的横向突起,有的排列成四纵行。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质坚实,断面白色或灰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棕色,近方形或近圆形,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气芳香,味辛,微苦,主治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

吴茱萸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主要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

细辛又名细参、烟袋锅花。属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常用中药,主要治疗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马齿苋主要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的功效,主治热毒血痢,痈肿疔疮,湿疹,丹毒,蛇虫咬伤,便血,痔血,崩漏下血。

当归,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升麻具有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的功效,主治时气疫疠,头痛寒热,喉痛,口疮,斑疹不透;中气下陷,久泻久痢,脱肛,妇女崩、带,子宫下坠;痈肿疮毒。

上述实施例中的疗法其实为穴位贴敷疗法,穴位贴敷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是一种综合作用,既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药物本身的作用,而且在一般情况下往往是几种治疗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的整体叠加治疗作用、首先是药物的温热刺激对局部气血的调整,而温热刺激配合药物外敷必然增加了药物的功效,多具辛味的中药在温热环境中特别易于吸收,由此增强了药物的作用、药物外敷于穴位上则刺激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地发挥了行气血、营阴阳的整体作用;贴在脚心处,其实为贴在脚心涌泉穴处,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过程,有着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

治疗案例:

1.黄先生,安徽省阜阳市伍明镇青龙村,男,汉族,74岁。2019年6月牙疼,当日晚将治疗牙疼的中药贴贴在足底,次日便好,一次治愈。

2.刘女士,女,汉族,50岁,2020年2月,牙痛的要拔牙,当日晚将治疗牙疼的中药贴贴在足底,贴敷三日治愈。

3.黄先生,男,汉族,55岁,2020年2月牙痛,当日晚将治疗牙疼的中药贴贴在足底,贴敷两日治愈。

4.黄先生,男,汉族,30岁,牙疼,当日晚将治疗牙疼的中药贴贴在足底,次日便好,一次治愈。

5.吕女士,女,汉族,52岁2020年4月口腔溃疡,当日晚将治疗牙疼的中药贴贴在足底,贴敷3日治愈。

6.郑先生,安徽省阜阳市伍明供销社,男,汉族,49岁,因十多年糖尿病长期牙疼也不去吃药,打针,当日晚将治疗牙疼的中药贴贴在足底,用该中药贴两次治愈。

7.刘女士,女,48岁,当日晚将治疗牙疼的中药贴贴在足底,次日便好,贴敷三次治愈。

8.黄女士,安徽省阜阳市刘言寨,74岁,牙疼,当日晚将治疗牙疼的中药贴贴在足底,次日便好,贴敷一次治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