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直肠内镜手术肛门辅助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72309发布日期:2020-10-28 12:23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结直肠内镜手术肛门辅助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结直肠内镜手术肛门辅助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结直肠肿瘤已成为我国癌症发病谱的第三位,越来越引起重视。肠镜的普及,利于发现结直肠癌早期病变,降低进展期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惠及人民群众。越来越多的癌前病变发现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emr)以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等内镜治疗技术需求量直线上升,尤其一些结直肠大息肉或侧向发育型肿物,也可以通过esd的方法肠镜下根治性切除,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创伤小恢复快几乎无后遗症,免除了患者接受外科手术的创伤,节省了大量的国家社会医疗资源。

结直肠esd作为肠镜下内镜治疗的标杆手术,在操作过程中,相较上消化道的esd手术,因为大肠扭曲,常常无法很好的固定位置,大大增加了肠镜下内镜手术的难度,往往需要一名有经验的内镜医生专门帮助固定肠镜以利于维持手术视野。若能研发一款辅助内镜手术的肛门内镜固定装置,帮助大肠内镜手术固定操作位置,将大大提高手术的效率并节省目前日益短缺的医护人力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临床上内镜下结直肠手术中经常发生的肠镜不受控制地移位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结直肠内镜手术肛门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充气的双球形球囊,所述双球形球囊包括球囊一和球囊二,所述球囊一和球囊二通过贯穿球囊一和球囊二的中空管腔连接,所述中空管腔在球囊一和球囊二之间形成凹陷部便于将充气后的球囊一和球囊二分别固定于肛门内外,中空管腔内设有可充气的气囊,通过向气囊注气调节对穿过中空管腔的肠镜的压迫力辅助肠镜固定。

优选地,所述气囊为环形柱状气囊,环形柱状气囊与中空管腔的内壁贴合。

优选地,所述球囊二上设有注气孔一用于向双球形球囊充气。

优选地,所述气囊上设有注气孔二用于向气囊注气。

优选地,所述中空管腔穿过球囊一和球囊二的中心位置。

优选地,所述中空管腔的管径为12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根据临床迫切需要构思,可应用于内镜下结直肠emr、esd等一系列手术,利用双球形球囊卡压于肛门,从而有助于经由该装置中央中空管腔通过的肠镜操作稳定,术中辅助固定肠镜位置,防止肠镜不受控制地相对肛门移动,便于内镜手术操作,降低了手术难度,提高了内镜操作效率及安全性。同时本发明结构简单可靠、易于生产、临床意义大,设计理论可靠且实用性强,便于先进内镜诊疗技术的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直肠与肛门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辅助肠镜固定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一种结直肠内镜手术肛门辅助固定装置,包括可充气的双球形球囊,双球形球囊包括球囊一1和球囊二2,球囊二2上加工有注气孔一6,可通过注气孔一6向双球形球囊充气。球囊一1和球囊二2通过贯穿球囊一1和球囊二2中心位置的中空管腔3连接,中空管腔3位于球囊一1和球囊二2之间的一段形成凹陷部4便于将充气后的球囊一1和球囊二2分别固定于肛门内外。

中空管腔3的直径约12mm,中空管腔3内为一小环形柱状的气囊5,气囊5上加工有注气孔二7用于向气囊5注气。气囊5附于中空管腔3内壁上与中空管腔3贴合,通过向气囊5注气调节对穿过中空管腔3的肠镜的压迫力辅助肠镜固定。气囊5可适度使用增加摩擦力的材料或辅以粗糙涂层材质,或增加气囊5表面纹理适度增大气囊5的摩擦力。

本发明主要用于结直肠病变内镜手术,但不适用于紧邻肛门的直肠病变(距离肛管4cm以内)。双球形球囊为橡胶材质构造,可以通过注气孔一6注气。下面以结直肠早癌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为例对本发明的使用过程进行说明,麻醉后使用该装置,润滑后在双球形球囊干瘪状态由肛门将一端球囊一1放入直肠内,另一端留于体外,如图1和图2所示,注气后双球形球囊膨胀,中央凹陷部4正好卡压于肛门固定前后移动度。肠镜可从其中空管腔3通过,并可根据操作者个人习惯,调节中空管腔3内气囊5的压力,从而增加或降低对肠镜的摩擦力,以更好地稳定肠镜操作。调整气囊5压力适可后,内镜下剥离结肠病变手术正式开始,标记病灶——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靛胭脂——划边——电刀黏膜下剥离——止血——标本固定送检。内镜下结束后,释放双球形球囊气体,取出该装置,最后病人苏醒。



技术特征:

1.一种结直肠内镜手术肛门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充气的双球形球囊,所述双球形球囊包括球囊一(1)和球囊二(2),所述球囊一(1)和球囊二(2)通过贯穿球囊一(1)和球囊二(2)的中空管腔(3)连接,所述中空管腔(3)在球囊一(1)和球囊二(2)之间形成凹陷部(4)便于将充气后的球囊一(1)和球囊二(2)分别固定于肛门内外,中空管腔(3)内设有可充气的气囊(5),通过向气囊(5)注气调节对穿过中空管腔(3)的肠镜的压迫力辅助肠镜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直肠内镜手术肛门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5)为环形柱状气囊,环形柱状气囊与中空管腔(3)的内壁贴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直肠内镜手术肛门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二(2)上设有注气孔一(6)用于向双球形球囊充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直肠内镜手术肛门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5)上设有注气孔二(7)用于向气囊(5)注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直肠内镜手术肛门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管腔(3)穿过球囊一(1)和球囊二(2)的中心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直肠内镜手术肛门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管腔(3)的管径为12mm。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直肠内镜手术肛门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充气的双球形球囊,所述双球形球囊包括球囊一和球囊二,所述球囊一和球囊二通过贯穿球囊一和球囊二的中空管腔连接,所述中空管腔在球囊一和球囊二之间形成凹陷部便于将充气后的球囊一和球囊二分别固定于肛门内外,中空管腔内设有可充气的气囊,通过向气囊注气调节对穿过中空管腔的肠镜的压迫力辅助肠镜固定。本发明根据临床迫切需要构思,可应用于内镜下结直肠EMR、ESD等一系列手术,便于内镜手术操作,降低了手术难度,提高了内镜操作效率及安全性。同时本发明结构简单可靠、易于生产、临床意义大,设计理论可靠且实用性强,便于先进内镜诊疗技术的推广。

技术研发人员:林生力;周平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07.22
技术公布日:2020.10.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