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导向四面可撑开镜下植骨椎间融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08582发布日期:2020-10-13 10:12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导向四面可撑开镜下植骨椎间融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导向四面可撑开镜下植骨椎间融合器。



背景技术:

伴随着人类生活习惯以及工作方式的改变,脊柱相关疾病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与水平的重要疾病。该疾病病情严重或保守治疗无效时,临床医师大多采用椎间盘切除后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的方式进行手术治疗,并且也已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脊柱微创手术技术的不断革新,通道或内镜下手术在脊柱外科相关疾病中的逐渐应用,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以及患者倾向于通过微创手术的方式进行疾病的治疗。但微创手术技术又大多采用通道辅助下缩小手术操作空间或者在内窥镜辅助下的方式开展相关手术操作,其有限的通道直径在为患者带来更小创伤的同时,也限制了传统椎间融合器在该手术方式下的应用,导致了部分患者椎间隙无法完全撑开,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椎间高度支持。因此可撑开或可膨胀等可调高度椎间融合器应运而生,其主要目的是在于该产品在植入前,其直径较小,可通过通道或内镜的狭小空间并植入椎间隙,并在植入后,可通过多种形式实现产品在体内环境下进行撑开或膨胀,最终实现椎间隙高度有效恢复并提供良好的支撑效果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的椎间融合器需要在肉眼下或者大通道下放置,分离背部肌肉组织,失去真正微创的意义,同时也增加了手术时间;大多双面不均匀撑开、植骨空间较小;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微创椎间孔镜下植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自导向四面可撑开镜下植骨椎间融合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如何减少肌肉组织分离,减小创伤,同时缩短手术时间,以及如何以微创的方式实现解除压迫,恢复脊椎生理曲度,促进骨性融合,保障脊柱稳定。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导向、利用椎间融合器的撑开力,恢复椎节的高度与张力、扩大植骨区域,可镜下植骨,以微创的方式实现解除压迫,恢复脊椎生理曲度,促进骨性融合,保障脊柱稳定的自导向四面可撑开镜下植骨椎间融合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导向四面可撑开镜下植骨椎间融合器,包括驱动撑开结构、融合体和结合体;所述的驱动撑开结构包括驱动螺杆、撑开体和推进组件;所述的融合体的中心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柱状轴槽;所述的驱动撑开结构设置在柱状轴槽中并能够沿着柱状轴槽的轴向滑动;所述的驱动螺杆用于通过推进组件驱动撑开体在柱状轴槽中沿着柱状轴槽的轴向滑动;在滑动的过程中所述的撑开体由未撑开状态变化为已撑开状态;所述的撑开体在已撑开状态时使椎间融合器向四面撑开且体积变大;所述的结合体设置在融合体的一端端部,该结合体用于将融合体与镜下植骨套筒相连接。

所述的撑开体为中空的四面展开的“个”字状结构体,撑开体的中央为撑开体主轴,撑开体主轴的四周设置有多个撑开叶。

所述的柱状轴槽的侧周面内侧设置有多个斜向的融合体滑槽,所述的融合体滑槽的位置与多个撑开叶的位置一一对应,当所述的撑开体在未撑开状态时,所述的撑开叶插入在融合体滑槽内部;当所述的撑开体在已撑开状态时,所述的撑开叶从融合体滑槽中脱离。

所述的融合体滑槽与柱状轴槽之间的夹角为30°。

所述的多个撑开叶的末端设置有逆行卡扣;所述撑开叶两两垂直布置,互成90°,用于与融合体滑槽相组合。

所述的驱动螺杆为外螺纹柱状结构,驱动螺杆内设置有中空内六角螺口,所述的中空内六角螺口用于与空心螺丝刀相匹配。

所述的融合体的中心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自导向通道,用于供导丝通过。

所述的融合体包括头端和尾端,所述的头端为锥形设计,尾端为立体切面设计,所述的自导向通道由头端贯穿至尾端。

所述的结合体的边界中央设置有压槽,结合体的中心设置有圆形凹槽,该圆形凹槽能够容纳驱动螺杆;所述的椎间融合器与镜下植骨套筒通过结合体的压槽相连接。

所述的推进组件包括前中空推进组件和后中空推进组件,所述的后中空推进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驱动螺杆的端部;后中空推进组件的另一端与撑开体主轴的一端连接;撑开体主轴的另一端与前中空推进组件的一端连接;当驱动螺杆带动后中空推进组件从融合体的尾端向头端移动时,后中空推进组件驱动撑开体主轴朝向融合体的头端移动,且撑开体主轴相对于前中空推进组件滑动。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的自导向四面可撑开镜下植骨椎间融合器为中空结构,有导向通道,可通过导丝,引导其进入椎间;采用滑翔推进式四面撑开,增加了植骨空间;后端带有螺纹,可旋入套筒,实现直视状态下椎间融合器内精准植骨,控制植骨量,亦可把握植骨的分布,避免神经的继发压迫。该椎间融合器有自导向通道,可以沿着导丝进入椎间预定位置,减少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可实现四面撑开,恢复椎间高度的同时,可以尽可能多的植骨,增加植骨量,增加融合率;撑开后,尾端连有镜下植骨套筒,可以根据植骨量的多少,实现镜下微创、精准植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是本发明所述自导向四面可撑开镜下植骨椎间融合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椎间融合器在未撑开状态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椎间融合器在已撑开状态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椎间融合器的头端的正视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椎间融合器的尾端的正视图。

图6是本发明所述椎间融合器的横截面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所述椎间融合器的融合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所述椎间融合器的撑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所述椎间融合器的融合体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所述椎间融合器的撑开体的剖面图。

图11是本发明所述椎间融合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所述椎间融合器的结合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所述椎间融合器的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所述椎间融合器的实施方式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更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以有助于对本发明的理解。

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发明所述的自导向四面可撑开镜下植骨椎间融合器包括驱动撑开结构1、融合体2和结合体3;所述的驱动撑开结构1包括驱动螺杆4、撑开体5和推进组件6;所述的融合体2的中心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柱状轴槽15;所述的驱动撑开结构1设置在柱状轴槽15中并能够沿着柱状轴槽15的轴向滑动;所述的驱动螺杆4用于通过推进组件6驱动撑开体5在柱状轴槽15中沿着柱状轴槽15的轴向滑动;在滑动的过程中所述的撑开体5由未撑开状态变化为已撑开状态;所述的撑开体5在已撑开状态时使椎间融合器向四面撑开且体积变大;所述的结合体3设置在融合体2的一端端部,该结合体3用于将融合体2与镜下植骨套筒18相连接。

如图2和图8所示,所述的撑开体5为中空的四面展开的“个”字状结构体,撑开体的中央为撑开体主轴8,撑开体主轴的四周设置有多个撑开叶9。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的柱状轴槽15的侧周面内侧设置有多个斜向的融合体滑槽10,所述的融合体滑槽10的位置与多个撑开叶9的位置一一对应,当所述的撑开体5在未撑开状态时,所述的撑开叶9插入在融合体滑槽10内部;当所述的撑开体5在已撑开状态时,所述的撑开叶9从融合体滑槽10中脱离。

所述的融合体滑槽10与柱状轴槽15之间的夹角为30°。

所述的多个撑开叶9的末端设置有逆行卡扣22;所述撑开叶9两两垂直布置,互成90°,用于与融合体滑槽10相组合。

所述的驱动螺杆4为外螺纹柱状结构,驱动螺杆内设置有中空内六角螺口21,所述的中空内六角螺口21用于与空心螺丝刀7相匹配。

所述的融合体2的中心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自导向通道14,用于供导丝19通过。

所述的融合体2分为四块,分别为上融合体、下融合体、左融合体和右融合体。四块融合体通过柱状轴槽15和融合体滑槽10与撑开体相铆合成一体,四块融合体之间彼此无连接。

所述的融合体包括头端13和尾端20,所述的头端13为锥形设计,尾端为立体切面设计,所述的自导向通道14由头端13贯穿至尾端20。

如图5和图12所示,所述的结合体3的边界中央设置有压槽16,结合体3的中心设置有圆形凹槽17,该圆形凹槽能够容纳驱动螺杆4;所述的椎间融合器与镜下植骨套筒18通过结合体的压槽16相连接。

如图2和图13所示,所述的推进组件6包括前中空推进组件11和后中空推进组件12,所述的后中空推进组件1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驱动螺杆4的端部;后中空推进组件13的另一端与撑开体主轴8的一端连接;撑开体主轴8的另一端与前中空推进组件11的一端连接;当驱动螺杆带动后中空推进组件12从融合体2的尾端向头端移动时,后中空推进组件12驱动撑开体主轴8朝向融合体2的头端移动,且撑开体主轴8相对于前中空推进组件11滑动。

本发明所述的自导向四面可撑开镜下植骨椎间融合器的使用方法如下:

当椎间处理完毕,准备放置椎间融合器时,镜下放置导丝19到达预定位置,将椎间融合器与镜下植骨套筒18通过结合体3的压槽16相连接,顺着导丝19沿着自导向通道14到达预定位置,用空心螺丝刀7与驱动螺杆4的中空内六角螺口21相嵌合,顺时针旋转撑开到所需高度,在这一过程中,驱动螺杆4向前旋动,推进组件6沿着柱状轴槽15向前滑动,撑开体主轴8及其撑开叶9分别沿着柱状轴槽15、斜向的融合体滑槽10移动,此时,融合体2与撑开体5相分离,椎间融合器的四面撑开、体积变大,撤回空心螺丝刀,沿着镜下植骨套筒,根据椎间高度进行微创、精确植骨。

本发明为现有微创椎间融合手术(endo-tlif、pelif等)提供匹配的椎间融合器,可以沿着导丝进入椎间预定位置,不用肉眼下或者扩大通道进行操作,减少肌肉组织分离,减小创伤、同时缩短手术时间。本发明所述的自导向四面可撑开镜下植骨椎间融合器可四面撑开,扩大植骨空间,增加融合率。本发明不同于以往椎间融合器在放置前就已经植骨完成,融合器导入后,可在镜下直视状态进行植骨操作,可以进行精准植骨,控制植骨量,亦可控制植骨颗粒的分布,减少对神经的继发压迫。

本发明所述的自导向四面可撑开镜下植骨椎间融合器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设计为中空结构,有导向通道,可通过导丝,引导其进入椎间。

2、本发明设计采用滑翔推进式四面撑开,增加了植骨空间。

3、本发明后端带有螺纹,可旋入套筒,实现直视状态下椎间融合器内精准植骨,控制植骨量,亦可把握植骨的分布,避免神经的继发压迫。

以上描述了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在此公开的实施方案可进行并不偏离本发明范畴和精神的改进和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