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环SPECT的多环准直器成像结构和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22537发布日期:2020-10-23 19:28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环SPECT的多环准直器成像结构和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准直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环spect的多环准直器成像结构和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spect的准直器探头,多为双臂伸出的双探头准直器,准直器的检查功能单一,针对不同的器官检查,需人工或自动更换对应的准直器,另外,双探头无法全覆盖身体主要器官,检查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器官检查,需针对的调整探头角度,位置等参数,所以现spect的若做多器官,全身检查耗时较长,检查效率较低的劣势。

同时,现有spect的双探头无法全周覆盖人体,导致成像质量相对模糊。而且,双探头本身重量较大,同时为实现角度,位置参数调整,现spect将双探头以悬臂方式安装,存在病人检查体验不佳,甚至存在安全风险。

基于以上原因,导致现spect设备的运动机构较复杂,易发生故障,后期医院的维护相对繁琐,成本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全环spect的多环准直器成像结构,其通过全屏蔽中间环内侧的针孔内环和外侧的针孔外环配合,实现了针外孔、针内孔和射线穿透口之间的联动。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环spect的多环准直器成像结构,包括:针孔外环、全屏蔽中间环和针孔内环;

所述针孔外环的表面设有针外孔;所述针孔内环的表面设有针内孔;所述全屏蔽中间环的表面设有射线穿透口;

所述针孔外环可相对活动地安装于所述全屏蔽中间环的环外,使所述针孔外环经过所述射线穿透口时,所述针外孔经过和对准于所述射线穿透口;

所述针孔内环可相对活动地安装于所述全屏蔽中间环的环内,使所述针孔内环经过所述射线穿透口时,所述针内孔经过和对准于所述射线穿透口。

优选地,所述针外孔以外的区域形成外屏蔽区,使所述针孔外环经过所述射线穿透口时,所述针外孔和所述外屏蔽区分别经过和对准于所述射线穿透口;

所述针内孔以外的区域形成内屏蔽区,使所述针孔内环经过所述射线穿透口时,所述针内孔和所述内屏蔽区分别经过和对准于所述射线穿透口。

优选地,所述针外孔和/或所述针内孔分别设有若干列,列与列之间形成屏蔽间隙;所述屏蔽间隙经过和对准于所述射线穿透口。

优选地,所述针孔外环、全屏蔽中间环和针孔内环中的至少一者,包括:成像分板;

多个所述成像分板依次相连形成环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针孔外环、全屏蔽中间环和针孔内环三者的所述成像分板相互平行。

优选地,还包括:移动组件;

所述全屏蔽中间环的环内和环外安装有所述移动组件,所述针孔外环连接于环外的所述移动组件,并通过所述移动组件可相对活动地安装于所述全屏蔽中间环的环外,使所述针孔外环经过所述射线穿透口时,所述针外孔经过和对准于所述射线穿透口;

所述针孔内环连接于环内的所述移动组件,并通过所述移动组件可相对活动地安装于所述全屏蔽中间环的环内,使所述针孔内环经过所述射线穿透口时,所述针内孔经过和对准于所述射线穿透口。

优选地,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移动外轨道和移动滑块;

所述移动外轨道和移动滑块两者中一者,安装于所述全屏蔽中间环的环内和/或环外;另一者固定于所述针孔外环的环内和/或所述针孔内环的环外;所述移动滑块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移动外轨道,使所述针孔外环和/或所述针孔内环可相对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全屏蔽中间环。

优选地,所述移动外轨道和/或移动滑块安装于所述成像分板与所述成像分板之间的交接位置。

一种全环spect的多环准直器成像装置,包括如上述的多环准直器成像结构;

所述针孔外环、全屏蔽中间环和针孔内环形成成像单元;多个所述成像单元的所述全屏蔽中间环依次相通连接。

优选地,相邻位置的两个所述成像单元,两者的所述全屏蔽中间环之间成角度相异地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多环准直器成像结构,其通过针孔外环和针孔内环分别设置于全屏蔽中间环的外环和内环的位置,通过针孔外环的针外孔经射线穿透口穿透至针孔内环的针内孔,实现无需更换准直器,屏蔽多余射线仅保留检查器官所发射射线和针孔自动高精度适配检测器官的功能,从而大幅提高检查效率,缩短检查时长,提高成像质量和检查器官的精准定位。同时,整套系统的运动和控制实现简化,后期设备使用故障减少,减少医院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多环准直器成像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多环准直器成像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多环准直器成像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多环准直器成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针孔外环处于全通过状态,针孔内环处于半通过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针孔外环处于半通过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针孔外环处于屏蔽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针孔内环处于屏蔽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针孔外环或针孔内环的成像分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针孔外环1、全屏蔽中间环2、针孔内环3、移动组件4;成像分板5;成像单元001;屏蔽间隙6;

针外孔11;射线穿透口21;针内孔31;移动外轨道41、移动滑块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全环spect的多环准直器成像结构,包括:针孔外环1、全屏蔽中间环2和针孔内环3;

所述针孔外环1的表面设有针外孔11;所述针孔内环3的表面设有针内孔31;所述全屏蔽中间环2的表面设有射线穿透口21;

所述针孔外环1可相对活动地安装于所述全屏蔽中间环2的环外,使所述针孔外环1经过所述射线穿透口21时,所述针外孔11经过和对准于所述射线穿透口21;

所述针孔内环3可相对活动地安装于所述全屏蔽中间环2的环内,使所述针孔内环3经过所述射线穿透口21时,所述针内孔31经过和对准于所述射线穿透口21。

本多环准直器成像结构,其通过针孔外环1和针孔内环3分别设置于全屏蔽中间环2的外环和内环的位置,通过针孔外环1的针外孔11经射线穿透口21穿透至针孔内环3的针内孔31,实现无需更换准直器,屏蔽多余射线仅保留检查器官所发射射线和针孔自动高精度适配检测器官的功能,从而大幅提高检查效率,缩短检查时长,提高成像质量和检查器官的精准定位。同时,整套系统的运动和控制实现简化,后期设备使用故障减少,减少医院维护。

具体地,全屏蔽中间环2的外侧可移动地连接有针孔外环1,使针孔外环1可移动地安装于全屏蔽中间环2的环外;全屏蔽中间环2的内侧可移动地连连接针孔内环3,使针孔内环3可移动地安装全屏蔽中间环2的环内;

检查者位于针孔内环3内;由于全屏蔽中间环2的表面设有射线穿透口21,如图5-7,当针孔外环1和针孔内环3移动时,针孔外环1的针外孔11会对准于射线穿透口21,针孔内环3的针内孔31会对准于射线穿透口21;当针外孔11、射线穿透口21和针内孔31依次对齐时,射线能经针外孔11、射线穿透口21和针内孔31并进入检查者所检测的器官内,其余则被屏蔽,实现最大限度减少无效射线干扰,大幅提供成像质量,提高清晰度。同时,由于针孔外环1、全屏蔽中间环2和针孔内环3为环形状,实现360°全周全覆盖人体主要器官,大幅提高检查效率,缩短病人检查时长。

优选地,所述针外孔11以外的区域形成外屏蔽区71,使所述针孔外环1经过所述射线穿透口21时,所述针外孔11和所述外屏蔽区71分别经过和对准于所述射线穿透口21;

所述针内孔31以外的区域形成内屏蔽区72,使所述针孔内环3经过所述射线穿透口21时,所述针内孔31和所述内屏蔽区72分别经过和对准于所述射线穿透口21。

本多环准直器成像结构,针孔外环1和针孔内环3设有三种状态,分别为全通过状态、半通过状态和屏蔽状态;

对于针孔外环1,全通过状态下,如图5,针孔外环1未经过射线穿透口21,穿透口的外侧并没有针孔外环1的屏蔽,此时射线能直接通过射线穿透口21进入全屏蔽中间环2的环内;半通过状态下,如图6,针孔外环1内的针外孔11经过于射线穿透口21,此时射线可经针外孔11经射线穿透口21进入全屏蔽中间的环内;屏蔽状态下,如图7,外屏蔽区71(或屏蔽间隙6)位于射线穿透口21处,能将射线屏蔽,防止射线进入全屏蔽中间环2的环内。

与针孔外环1同理,对于针孔内环3,全通过状态下,针孔内环3未经过于全屏蔽中间环2的射线穿透口21,射线能通过射线穿透口21直接进入针孔内环3内;半通过状态下,如图5,针孔内环3经过于射线穿透口21,针内孔31对准于射线穿透口21,射线可通过射线穿透口21经针内孔31进入针孔内环3的环内;屏蔽状态下,如图8,针孔内环3经过于射线穿透口21,内屏蔽区72对准于射线穿透口21,射线由内屏蔽区72屏蔽,射线不能经射线穿透口21进入针孔内环3内。

本方案可通过针孔外环1和针孔内环3的三种状态之间的联动,配合位于两者之间的全屏蔽中间环2,能快速自动适配所检查器官和实现检查对应器官精准定位,能针对不同器官以通过或屏蔽不同程度的射线,使检查更准确。

优选地,所述针外孔11和/或所述针内孔31分别设有若干列,列与列之间形成屏蔽间隙6;所述屏蔽间隙6经过和对准于所述射线穿透口21。

如图9,针外孔11和/或针内孔31成列排列,因此列与列之间形成屏蔽间隙6;由于屏蔽间隙6对准于射线穿透口21时,能将射线穿透口21屏蔽;而当针外孔11和/或针内孔31经过射线穿透口21时,由于针外孔11和/或针内孔31的两侧都有屏蔽间隙6或外屏蔽区71或内屏蔽区72,因此针外孔11和/或所述针内孔31在射线穿透口21内的位置可控,使针外孔11和/或所述针内孔31能准确至射线穿透口21的某个位置,进一步地提高成像质量和检查器官的精准定位。

如图9,屏蔽间隙6为外屏蔽区71或内屏蔽区72中的一部分区域。对于针孔外环1和针孔内环3两者的成像分板5,针外孔11和/或针内孔31以外的部分都为外屏蔽区71或内屏蔽区72。

优选地,所述针孔外环1、全屏蔽中间环2和针孔内环3中的至少一者,包括:成像分板5;

多个所述成像分板5依次相连形成环状结构。

如图2,针孔外环1、全屏蔽中间环2和针孔内环3通过成像分板5形成环状结构,能实现探测器360°全周全覆盖人体主要器官;环与环之间使用全屏蔽机构,仅仅所需要射线经针孔照射至探测器上,其余射线全屏蔽,实现最大限度减少无效射线干扰,大幅提供成像质量,提高清晰度。

具体地,由于成像分板5连接成环状结构,成像分板5相当于多边形结构,其可布置的针外孔11或针内孔31更多,本针对检测的部位更精准,排列更均匀。

多个所述成像分板5依次相连形成闭合的环状结构,使所述环状结构的形状为多边形。成像分板5可形成不闭合的环状结构,亦可形成闭合的环状结构。环状结构的形状为多边形,并呈柱体状,如三角形、四边形和五边形等。如图,环状结构为九边形;多边形可为常规的规则结构或不规则结构,如正九边形或不规则九边形。

优选地,所述针孔外环1、全屏蔽中间环2和针孔内环3三者的所述成像分板5相互平行。

当针孔外环1、全屏蔽中间环2和针孔内环3三者平行设置时,在移动组件4在驱动作用下,三者能平行移动,保证了针外孔11、射线穿透口21和针内孔31能依次对准,以提高透光和屏蔽的精确度。同时,由于三者的平行设置,三者之间设置有移动组件4,能隔开三者,使三者之间形成间隙,以防止针孔外环1、全屏蔽中间环2和针孔内环3之间的磨损,提高安全性。

优选地,还包括:移动组件4;

所述全屏蔽中间环2的环内和环外安装有所述移动组件4,所述针孔外环1连接于环外的所述移动组件4,并通过所述移动组件4可相对活动地安装于所述全屏蔽中间环2的环外,使所述针孔外环1经过所述射线穿透口21时,所述针外孔11经过和对准于所述射线穿透口21;

所述针孔内环3连接于环内的所述移动组件4,并通过所述移动组件4可相对活动地安装于所述全屏蔽中间环2的环内,使所述针孔内环3经过所述射线穿透口21时,所述针内孔31经过和对准于所述射线穿透口21。

移动组件4可由公知的驱动结构代替,如轮件与轨道的配合、滑块与轨道的配合、常规的气缸驱动,或常规电机与丝杆配合驱动等;只要是能实现针孔外环1、全屏蔽中间环2和针孔内环3之间的移动的,都应在保护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移动组件4包括:移动外轨道41和移动滑块42;

所述移动外轨道41和移动滑块42两者中一者,安装于所述全屏蔽中间环2的环内和/或环外;另一者固定于所述针孔外环1的环内和/或所述针孔内环3的环外;所述移动滑块42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移动外轨道41,使所述针孔外环1和/或所述针孔内环3可相对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全屏蔽中间环2。

针孔外环1、全屏蔽中间环2和针孔内环3三者,通过移动外轨道41和移动滑块42进行相对移动;对于针孔外环1与全屏蔽中间环2,或全屏蔽中间环2和针孔内环3,移动组件4的数量为至少为1,如图,移动组件4的数量为3,分别成三角形分布,使三者之间的活动更流畅。

优选地,所述移动外轨道41和/或移动滑块42安装于所述成像分板5与所述成像分板5之间的交接位置。

成像分板5的表面会设置有针外孔11、针内孔31或射线穿透口21,而本方案中,为避免移动组件4影响到透光度,因此将移动外轨道41和/或移动滑块42设置于成像分板5之间,以方便成像分板5既能形成足够的位置设置针外孔11、针内孔31或射线穿透口21,又能实现针孔外环1、全屏蔽中间环2和针孔内环3之间流畅地移动。

一种全环spect的多环准直器成像装置,包括如上述的多环准直器成像结构;

所述针孔外环1、全屏蔽中间环2和针孔内环3形成成像单元001;多个所述成像单元001的所述全屏蔽中间环2依次相通连接。

成像单元001的数量至少为2,以进一步地沿长多环准直器成像装置的长度,确保了多环准直器成像装置能有足够的长度去检测人体不同位置,能全覆盖人体主要器官,避免探头与准直器的角度,位置的调整,整套系统的运动和控制实现简化,大幅减少故障率,利于医院的后期维护和降低维护成本。如图4,成像单元001的数量为2。

优选地,相邻位置的两个所述成像单元001,两者的所述全屏蔽中间环2之间成角度相异地连接。

如图4,两个全屏蔽中间环2可优选为同轴设置,可将全屏蔽中间环2之间成角度相异地连接;当相邻位置的全屏蔽中间环2角度相异时,两个全屏蔽中间环2上的成像分板5成不同的角度,两者之间的成像分板5有角度差异,进而可通过成像分板5的不同角度以使透光角度更能准确地针对于身体的不同位置,使多环准直器成像装置更能进一步地从多角度照射,以实现探测器360°全周全覆盖人体主要器官。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