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脑出血的仪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73153发布日期:2020-10-28 12:25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脑出血的仪器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治疗脑出血的仪器设备。



背景技术:

脑卒中是我国居民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现有患者总数超过1300万,且以每年8.3%的速度持续增长,严重危害着国民健康,造成了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其中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是第二大常见脑卒中类型,致死、致残率及危害程度远高于脑梗死,急性期病死率高达35%以上,年生存率不足50%,且70%以上的幸存者遗留终生残疾。如何降低脑出血患者的致死致残率,改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预后,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

脑出血是由血管破裂所致的脑实质内出血,因此采取措施清除脑实质内的血液是脑出血救治的关键。目前,用于血肿清除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外科手术治疗:一种为传统开颅手术,另一种为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传统外科开颅手术是最早应用血肿清除的治疗方式,其在清除血肿的同时也能进行去骨瓣减压治疗,但是由于手术操作造成了大量正常脑组织结构的损伤和破坏,该方法最终并不能改善脑出血患者临床预后。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是一种微创治疗,该方法通常在ct引导下将细针穿至血肿内部,将脑实质内的血液引流出来。该方法具有创伤性小的特点,能够避免传统外科开颅手术损伤大的弊端,但是由于对于手术技术要求较高,手术成功率不足60%,导致该方法的临床疗效和推广应用备受争议。因此,探索简单易行、易于推广的血肿清除新措施势在必行。

除了采用手术的方式外源性清除血肿以外,人体本身也具有强大的血肿清除能力,即“内源性血肿清除”。目前认为,脑出血发生后,能够激发人体内源性抗损伤保护机制,加快机体对血肿的清除以及损伤脑组织的修复。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通过提高机体内源性血肿清除能力,有望成为脑出血救治的新靶点和新方向。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治疗脑出血的仪器设备,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脑出血的仪器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脑出血手术治疗造成了大量正常脑组织结构的损伤和破坏,手术技术要求较高,手术成功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脑出血的仪器设备,包括装置主体、万向轮、控制开关、急停开关、气泵、蓄电池和控制器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下侧安装有万向轮,所述装置主体的上侧固定设置有支撑柱,且支撑柱的上端固定有固定托盘,并且固定托盘的上侧设置有活动托盘,所述装置主体的上端内侧安装有内置活动板,所述内置活动板的两侧设置有螺旋伸缩气管和螺旋伸缩导线,所述螺旋伸缩气管的外端安装有固定臂带,所述螺旋伸缩导线的外端安装有控制开关,所述装置主体的上方外侧安装有急停开关,所述装置主体的下侧安装有活动门,所述内置活动板的两侧开设有开口通槽,且开口通槽的内侧连接有螺旋伸缩气管和螺旋伸缩导线,所述内置活动板的下侧连接有第一支撑块,且第一支撑块固定在装置主体的上端内侧,所述装置主体的上端内侧安装有气泵、蓄电池和控制器主体,且气泵、蓄电池和控制器主体位于内置活动板的下侧,所述气泵的外侧连通有螺旋伸缩气管,所述控制器主体的外侧连接有螺旋伸缩导线和急停开关,所述活动门的内侧开设有储物仓,且储物仓的内部安装有开合板、第二支撑块和固定吸盘,所述第二支撑块位于开合板的下侧,且开合板的端头连接有固定吸盘,并且固定吸盘固定在储物仓的内部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通过支撑柱与固定托盘之间构成一体化结构,且固定托盘与装置主体之间通过支撑柱构成架空结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托盘的上侧为凹槽型结构,且固定托盘内侧为蜂窝状漏孔结构,并且固定托盘的上侧尺寸与活动托盘的下侧尺寸相吻合。

优选的,所述内置活动板在装置主体上侧内部的位置低于装置主体上端位置,且内置活动板与装置主体上端内部的第一支撑块之间为搭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臂带包括带主体、气囊、扣环、子魔水贴和母魔术贴,所述带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气囊,且带主体的另一侧固定有子魔水贴和母魔术贴,所述带主体的端头设置有扣环,所述带主体上扣环端的气囊与螺旋伸缩气管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气囊呈椭圆形均匀的排列在带主体上,且气囊之间相互连通,并且带主体为牛津布材料。

优选的,所述固定臂带通过螺旋伸缩气管在内置活动板上侧构成延伸结构,所述控制开关通过螺旋伸缩导线在内置活动板上侧也构成延伸结构。

优选的,所述气泵通过控制器主体与蓄电池之间为电性连接,且气泵、蓄电池和控制器主体上侧不与内置活动板下侧面接触。

优选的,所述开合板与储物仓的内部侧壁之间为合页连接,且开合板通过第二支撑块在储物仓内部的活动范围为0-9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治疗脑出血的仪器设备基于人体内源性保护理论,从提高脑出血后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这一角度着手,为加快脑出血后血肿清除和神经功能恢复提供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无创、易于推广应用的治疗手段;

(1)在固定托盘上设置有活动托盘,可以方便取下活动托盘进行使用,从而既能够增加装置的置物面积,又能够移动使用置物结构,从而能够提高装置的使用功能,提升了装置的使用价值;

(2)在装置主体上设置有内置活动板,既能够对装置主体上的电性元件进行防护工作,又可以增加装置的置物空间,同时也能够方便固定臂带和控制开关的放置工作,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能;

(3)在储物仓内部安装有可以活动的开合板,能够调整储物仓内部内空间,提高了储物仓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同时储物仓内部还设置有第二支撑块和固定吸盘,可以进一步的保证开合板使用状态的稳定性,提高了开合板的工作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固定托盘主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装置主体主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内置活动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装置主体上端内侧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带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主体;2、万向轮;3、支撑柱;4、固定托盘;5、活动托盘;6、内置活动板;7、螺旋伸缩气管;8、固定臂带;801、带主体;802、气囊;803、扣环;804、子魔水贴;805、母魔术贴;9、螺旋伸缩导线;10、控制开关;11、急停开关;12、活动门;13、开口通槽;14、第一支撑块;15、气泵;16、蓄电池;17、控制器主体;18、开合板;19、第二支撑块;20、固定吸盘;21、储物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治疗脑出血的仪器设备,包括装置主体1、万向轮2、支撑柱3、固定托盘4、活动托盘5、内置活动板6、螺旋伸缩气管7、固定臂带8、螺旋伸缩导线9、控制开关10、急停开关11、活动门12、开口通槽13、第一支撑块14、气泵15、蓄电池16、控制器主体17、开合板18、第二支撑块19、固定吸盘20和储物仓21,装置主体1的下侧安装有万向轮2,装置主体1的上侧固定设置有支撑柱3,且支撑柱3的上端固定有固定托盘4,并且固定托盘4的上侧设置有活动托盘5,装置主体1的上端内侧安装有内置活动板6,内置活动板6的两侧设置有螺旋伸缩气管7和螺旋伸缩导线9,螺旋伸缩气管7的外端安装有固定臂带8,螺旋伸缩导线9的外端安装有控制开关10,装置主体1的上方外侧安装有急停开关11,装置主体1的下侧安装有活动门12,内置活动板6的两侧开设有开口通槽13,且开口通槽13的内侧连接有螺旋伸缩气管7和螺旋伸缩导线9,内置活动板6的下侧连接有第一支撑块14,且第一支撑块14固定在装置主体1的上端内侧,装置主体1的上端内侧安装有气泵15、蓄电池16和控制器主体17,且气泵15、蓄电池16和控制器主体17位于内置活动板6的下侧,气泵15的外侧连通有螺旋伸缩气管7,控制器主体17的外侧连接有螺旋伸缩导线9和急停开关11,活动门12的内侧开设有储物仓21,且储物仓21的内部安装有开合板18、第二支撑块19和固定吸盘20,第二支撑块19位于开合板18的下侧,且开合板18的端头连接有固定吸盘20,并且固定吸盘20固定在储物仓21的内部侧壁上。

装置主体1通过支撑柱3与固定托盘4之间构成一体化结构,且固定托盘4与装置主体1之间通过支撑柱3构成架空结构,保证了固定托盘4的稳固性,同时也能够方便装置主体1上侧空间的使用。

固定托盘4的上侧为凹槽型结构,且固定托盘4内侧为蜂窝状漏孔结构,并且固定托盘4的上侧尺寸与活动托盘5的下侧尺寸相吻合,可以有效的增加装置的置物功能,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性能。

内置活动板6在装置主体1上侧内部的位置低于装置主体1上端位置,且内置活动板6与装置主体1上端内部的第一支撑块14之间为搭接,既可以通过内置活动板6对装置内部的电性元件进行防护工作,又可以提高装置主体1上端空间的利用率。

固定臂带8包括带主体801、气囊802、扣环803、子魔水贴804和母魔术贴805,带主体801的一侧设置有气囊802,且带主体801的另一侧固定有子魔水贴804和母魔术贴805,带主体801的端头设置有扣环803,带主体801上扣环803端的气囊802与螺旋伸缩气管7相连通,气囊802呈椭圆形均匀的排列在带主体801上,且气囊802之间相互连通,并且带主体801为牛津布材料,保证了固定臂带8正常的使用。

固定臂带8通过螺旋伸缩气管7在内置活动板6上侧构成延伸结构,控制开关10通过螺旋伸缩导线9在内置活动板6上侧也构成延伸结构,可以提高固定臂带8和控制开关10的使用效率。

气泵15通过控制器主体17与蓄电池16之间为电性连接,且气泵15、蓄电池16和控制器主体17上侧不与内置活动板6下侧面接触,保证了装置正常的工作过程,提高了装置工作的安全性。

开合板18与储物仓21的内部侧壁之间为合页连接,且开合板18通过第二支撑块19在储物仓21内部的活动范围为0-90°,可以提高储物仓21的内部空间利用率。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治疗脑出血的仪器设备时,首先通过万向轮2将整个装置移动至工作地点,然后接通外接电源,使装置能够正常进行工作,之后从装置主体1上端支撑柱3之间取出内置活动板6上的固定臂带8和控制开关10准备进行使用;

在使用固定臂带8时,先将固定臂带8环绕在患者的上臂上,然后将带主体801一端穿过其另一端的扣环803,同时使带主体801上带有气囊802的一侧位于内侧,最后通过带主体801上的子魔水贴804和母魔术贴805进行固定连接,便可以将固定臂带8穿戴着患者的上臂上,之后,通过控制开关10操控控制器主体17,使蓄电池16为气泵15供电,便可以使气泵15进行工作,气泵15便会通过螺旋伸缩气管7向固定臂带8上的气囊802充气,从而使气囊802膨胀,其内部压力达到200mmhg,便可以压闭患者手臂肱动脉以阻断上肢动脉血液供应,造成上肢处于缺血状态并维持5分钟,之后将气囊802内气体释放使其内部压力将至0mmhg,上肢恢复血液灌注并维持5分钟;反复重复上述上肢缺血和再灌注过程共4次,上述过程应在脑出血发病后24至48小时内开始应用,每天治疗1次,连续进行7天治疗;

同时,在装置使用过程中,可以将需要使用的物品放置到活动托盘5上,并从固定托盘4上端出活动托盘5,从而能够方便活动托盘5的移动使用,之后还可以在固定托盘4上放置物品,增加装置的置物功能;

在进行放置物品的同时,还可以打开活动门12,向储物仓21内部进行物品放置工作,如果物品体积较大,则可以上翻开合板18,使其上端与固定吸盘20连接进行固定,便可以展开储物仓21内部空间,用以放置体积较大的物体,如果是小体积物体,则可以展开开合板18,使其下侧架设在第二支撑块19上,用以分割储物仓21内部空间,从而能够充分利用其内部空间;

当需要对装置进行检修工作时,则可以直接通过开口通槽13取下装置主体1上端内侧的内置活动板6,便可以将其下侧的气泵15、蓄电池16和控制器主体17等电气元件展露出来,以方便进行检修工作,检修工作结束后,再重新将内置活动板6放回,而螺旋伸缩气管7和螺旋伸缩导线9位于开口通槽13内,保证其正常使用,同时固定臂带8和控制开关10也可以放置到内置活动板6上,降低固定臂带8和控制开关10对装置的不良影响;

以上便完成了装置的使用过程,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例如万向轮2、控制开关10、急停开关11、气泵15、蓄电池16和控制器主体17,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