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医生穿戴医用手套的医疗机器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01419发布日期:2020-11-27 13:12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辅助医生穿戴医用手套的医疗机器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机器人相关领域,尤其是一种辅助医生穿戴医用手套的医疗机器人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疗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始终保持清洁,避免由于沾染细菌而对病人造成污染,对病人的病情造成影响,因此,医护人员在佩戴手套时,若只是一个人独立完成穿戴十分困难,而且非常繁琐,浪费大量的时间,很容易耽误医生对病人的救治工作,需要医护人员负责帮忙穿戴,则又十分浪费人力资源,而且也不能够快速的进行更换,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医生穿戴医用手套的医疗机器人装置,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从而提高设备的实用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一种辅助医生穿戴医用手套的医疗机器人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工作腔,所述箱体内设有定时电机,所述定时电机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向下延伸至所述箱体内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箱体内的摩擦轮,所述工作腔上端壁连通设有开口向上的左手腔,所述工作腔上端壁连通设有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对称设置的右手腔,所述工作腔上下端壁间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升降柱,所述升降柱内左右贯穿设置有升降杆活动腔,所述工作腔左端壁连通设置有开口向左的左存放口,所述后端面固定连接有左门铰链,所述左门铰链另一端铰接有左门,所述工作腔右端壁连通设置有开口向右的右存放口,所述右存放口后端面固定连接有右门铰链,所述右门铰链另一侧铰接有右门,所述箱体内设有位于所述工作腔下侧的升降轮腔,所述的箱体内设有位于所述升降轮腔下侧的斜齿轮腔,所述斜齿轮腔下端壁连通设有移动磁铁腔,所述移动磁铁腔下端壁连通设有移动块滑动腔,所述箱体内设有位于所述斜齿轮腔右侧的啮合齿轮腔,左侧所述升降杆活动腔上端壁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向下延伸贯穿左侧所述升降杆活动腔、所述箱体和所述升降轮腔至所述斜齿轮腔上端壁的花键轴,右侧所述升降杆活动腔上端壁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向下延伸贯穿右侧所述升降杆活动腔、所述箱体和所述啮合齿轮腔至所述啮合齿轮腔下端壁内的转轴,所述转轴和所述花键轴上均螺纹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升降杆活动腔内且能够与所述升降杆活动腔滑动配合连接的升降杆。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升降杆两端固定连接有环绕所述升降柱设置的升降环,所述升降环上下贯穿设有能够与所述升降柱滑动配合连接的升降环腔,所述升降环内以所述升降柱为中心等距连通设有个周向设置的卡槽,所述卡槽外端壁连通设有环绕所述升降柱设置且开口向外的环形腔,所述升降环外侧以所述升降柱为中心环形设置有摩擦环,所述摩擦环外端面固定连接有能够与所述摩擦轮啮合的齿条,所述摩擦环下端面以所述升降柱为中心等距固定连接有个周向设置的突出体,所述突出体外侧摩擦配合连接有手套,所述突出体上下贯穿设有向上延伸贯穿所述摩擦环的通过腔,所述摩擦环内端面内以所述升降柱为中心等距连通设有个周向设置且能够与所述卡槽相对应的卡块腔,所述卡块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向内延伸贯穿所述卡块至所述卡槽内的卡块,所述卡块外端面与所述卡块腔外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推力弹簧。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花键轴内花键配合连接有向下延伸贯穿所述斜齿轮腔至所述移动磁铁腔内的升降轴,所述升降轴下侧末端固定连接有移动磁铁,所述升降轴上摩擦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斜齿轮腔内的反转斜齿轮,所述升降轴上摩擦配合连接有位于斜齿轮腔内且位于所述反转斜齿轮下侧的正转斜齿轮,所述箱体内设有位于所述斜齿轮腔左侧的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右端面固定连接有向右延伸至所述斜齿轮腔内的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右侧末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斜齿轮腔内且能够与所述正转斜齿轮和所述反转斜齿轮啮合的输出斜齿轮,所述移动块滑动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右端面固定连接有能够与所述移动磁铁相对应的吸力磁铁,所述移动块左端面固定连接有能够与所述移动磁铁相对应的斥力磁铁,所述斥力磁铁左端面与所述移动块滑动腔左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移动块滑动腔右端壁固定连接有电磁铁。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花键轴上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升降轮腔内的传动主动轮,所述升降轮腔上端壁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向下延伸贯穿所述升降轮腔至所述啮合齿轮腔内的转向齿轮轴,所述转向齿轮轴上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升降轮腔内的传动从动轮,所述传动从动轮与所述传动主动轮之间动力配合连接有升降同步带,所述转向齿轮轴下侧末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啮合齿轮腔内的转向齿轮,所述转轴上摩擦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啮合齿轮腔内且能够与所述转向齿轮啮合的啮合齿轮,所述升降柱侧外端面分别以所述花键轴和所述转轴为中心周向设置有多个消毒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转动摩擦环,一次性同时装填多副手套,并在闭合时始终进行消毒,避免污染,同时,通过螺纹升降装置和摩擦轮之间的动力配合,带动摩擦环转动固定的角度,实现了手套的快速切换,实现了全自动化穿戴手套,同时还可以快速自主更换,不仅仅降低了被污染的风险,同时也大大的降低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辅助医生穿戴医用手套的医疗机器人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c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d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5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结合附图1-5所述的一种辅助医生穿戴医用手套的医疗机器人装置,包括箱体22,所述箱体22内设有工作腔14,所述箱体22内设有定时电机17,所述定时电机17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向下延伸至所述箱体22内的转动轴16,所述转动轴16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箱体22内的摩擦轮20,所述工作腔14上端壁连通设有开口向上的左手腔15,所述工作腔14上端壁连通设有以所述转动轴16为中心对称设置的右手腔19,所述工作腔14上下端壁间以所述转动轴16为中心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升降柱23,所述升降柱23内左右贯穿设置有升降杆活动腔13,所述工作腔14左端壁连通设置有开口向左的左存放口10,所述后端面固定连接有左门铰链30,所述左门铰链30另一端铰接有左门31,所述工作腔14右端壁连通设置有开口向右的右存放口24,所述右存放口24后端面固定连接有右门铰链25,所述右门铰链25另一侧铰接有右门26,所述箱体22内设有位于所述工作腔14下侧的升降轮腔28,所述2的箱体22内设有位于所述升降轮腔28下侧的斜齿轮腔45,所述斜齿轮腔45下端壁连通设有移动磁铁腔51,所述移动磁铁腔51下端壁连通设有移动块滑动腔48,所述箱体22内设有位于所述斜齿轮腔45右侧的啮合齿轮腔64,左侧所述升降杆活动腔13上端壁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向下延伸贯穿左侧所述升降杆活动腔13、所述箱体22和所述升降轮腔28至所述斜齿轮腔45上端壁的花键轴27,右侧所述升降杆活动腔13上端壁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向下延伸贯穿右侧所述升降杆活动腔13、所述箱体22和所述啮合齿轮腔64至所述啮合齿轮腔64下端壁内的转轴63,所述转轴63和所述花键轴27上均螺纹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升降杆活动腔13内且能够与所述升降杆活动腔13滑动配合连接的升降杆35。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杆35两端固定连接有环绕所述升降柱23设置的升降环36,所述升降环36上下贯穿设有能够与所述升降柱23滑动配合连接的升降环腔21,所述升降环36内以所述升降柱23为中心等距连通设有6个周向设置的卡槽58,所述卡槽58外端壁连通设有环绕所述升降柱23设置且开口向外的环形腔56,所述升降环36外侧以所述升降柱23为中心环形设置有摩擦环34,所述摩擦环34外端面固定连接有能够与所述摩擦轮20啮合的齿条18,所述摩擦环34下端面以所述升降柱23为中心等距固定连接有6个周向设置的突出体32,所述突出体32外侧摩擦配合连接有手套12,所述突出体32上下贯穿设有向上延伸贯穿所述摩擦环34的通过腔33,所述摩擦环34内端面内以所述升降柱23为中心等距连通设有6个周向设置且能够与所述卡槽58相对应的卡块腔54,所述卡块腔54内滑动配合连接有向内延伸贯穿所述卡块57至所述卡槽58内的卡块57,所述卡块57外端面与所述卡块腔54外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推力弹簧55。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花键轴27内花键配合连接有向下延伸贯穿所述斜齿轮腔45至所述移动磁铁腔51内的升降轴44,所述升降轴44下侧末端固定连接有移动磁铁53,所述升降轴44上摩擦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斜齿轮腔45内的反转斜齿轮42,所述升降轴44上摩擦配合连接有位于斜齿轮腔45内且位于所述反转斜齿轮42下侧的正转斜齿轮40,所述箱体22内设有位于所述斜齿轮腔45左侧的升降电机38,所述升降电机38右端面固定连接有向右延伸至所述斜齿轮腔45内的输出轴39,所述输出轴39右侧末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斜齿轮腔45内且能够与所述正转斜齿轮40和所述反转斜齿轮42啮合的输出斜齿轮41,所述移动块滑动腔48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移动块46,所述移动块46右端面固定连接有能够与所述移动磁铁53相对应的吸力磁铁47,所述移动块46左端面固定连接有能够与所述移动磁铁53相对应的斥力磁铁52,所述斥力磁铁52左端面与所述移动块滑动腔48左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50,所述移动块滑动腔48右端壁固定连接有电磁铁49。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花键轴27上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升降轮腔28内的传动主动轮43,所述升降轮腔28上端壁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向下延伸贯穿所述升降轮腔28至所述啮合齿轮腔64内的转向齿轮轴60,所述转向齿轮轴60上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升降轮腔28内的传动从动轮61,所述传动从动轮61与所述传动主动轮43之间动力配合连接有升降同步带29,所述转向齿轮轴60下侧末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啮合齿轮腔64内的转向齿轮59,所述转轴63上摩擦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啮合齿轮腔64内且能够与所述转向齿轮59啮合的啮合齿轮62,所述升降柱23侧外端面分别以所述花键轴27和所述转轴63为中心周向设置有多个消毒器11。

本实施例所述固定连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螺栓固定、焊接等方法。

整个装置的机械动作的顺序:如图1-5所示,开始工作时,开始工作时,打开左门31和右门26,逆时针转动摩擦环34,摩擦环34逆时针转动使得卡块57在卡槽58端壁的推动下克服推力弹簧55的推力向外滑动至环形腔56内,并在环形腔56内滑动,使得摩擦环34可以自由转动,此时分别将左右手套12套在对应的突出体32上,当手套12全部装好后,关闭左门31和右门26,此时消毒器11开始工作对手套12进行消毒处理,当医生需要穿戴时,启动升降电机38,升降电机38启动带动输出轴39转动,输出轴39转动带动输出斜齿轮41转动,输出斜齿轮41转动带动反转斜齿轮42转动,反转斜齿轮42转动带动升降轴44转动,升降轴44转动带动吸力磁铁47转动,吸力磁铁47转动通过螺纹配合带动左侧升降杆35沿着左侧升降杆活动腔13向上滑动,当左侧升降杆35向上滑动至顶端时,左侧升降杆35受阻,使得反转斜齿轮42与升降轴44摩擦转动,同时,花键轴27转动带动传动主动轮43转动,传动主动轮43转动通过升降同步带29带动传动从动轮61转动,传动从动轮61转动带动转向齿轮轴60转动,转向齿轮轴60转动带动转向齿轮59转动,转向齿轮59转动通过啮合带动啮合齿轮62转动,啮合齿轮62转动带动转轴63转动,转轴63转动通过螺纹配合带动右侧升降杆35向上滑动至右侧升降杆35受阻,升降杆35向上滑动带动升降环36向上滑动,升降环36向上滑动通过卡块57带动摩擦环34向上滑动,摩擦环34向上滑动带动突出体32向上滑动,当升降杆35向上滑动至升降杆活动腔13上端壁时,摩擦环34向上滑动至与摩擦轮20啮合,此时定时电机17启动,定时电机17启动带动转动轴16转动,转动轴16转动带动摩擦轮20转动,摩擦轮20转动带动摩擦环34逆时针转动,摩擦环34逆时针转动使得卡块57在推力弹簧55的推力作用下向内滑动至卡槽58内并限制摩擦环34无法顺时针自由转动,摩擦轮20转动带动左右两侧突出体32以花键轴27为中心转动,当左右两侧突出体32分别转动至与左手腔15和右手腔19相对应的位置时,定时电机17停止启动,医将双手伸进转动轴16和右手腔19即可戴好手套12,当手套12戴好后,双手继续向下移动,使得手套12脱离与突出体32的贴合并与双手紧密贴合,此时抽出双手,即完成了手套12的穿戴;当完成手套12的穿戴,手套12脱离突出体32时,电磁铁49通电,电磁铁49通电吸引吸力磁铁47、移动块46和斥力磁铁52克服复位弹簧50的拉力向右滑动,吸力磁铁47向右滑动使得移动磁铁53脱离吸力磁铁47的吸力并在斥力磁铁52的斥力作用下向上滑动,移动磁铁53向上滑动推动升降轴44向上滑动,升降轴44向上滑动带动反转斜齿轮42和正转斜齿轮40向上滑动,反转斜齿轮42向上滑动至与输出斜齿轮41脱离啮合,正转斜齿轮40向上滑动至与输出斜齿轮41啮合,此时输出斜齿轮41转动带动正转斜齿轮40转动,正转斜齿轮40转动带动升降轴44反转,从而使得升降杆35向下滑动的复位,突出体32向下滑动至复位,当升降杆35和突出体32皆复位时,关闭升降电机38,电磁铁49停止通电,升降电机38关闭使得升降杆35停止滑动,电磁铁49停止通电使得吸力磁铁47失去电磁铁49的吸力并在复位弹簧50的拉力作用下向左滑动至复位,斥力磁铁52复位使得移动磁铁53失去斥力磁铁52的斥力并在吸力磁铁47的吸力作用下向下滑动至复位,至此,完成了手套12的一次自动穿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转动摩擦环,一次性同时装填多副手套,并在闭合时始终进行消毒,避免污染,同时,通过螺纹升降装置和摩擦轮之间的动力配合,带动摩擦环转动固定的角度,实现了手套的快速切换,实现了全自动化穿戴手套,同时还可以快速自主更换,不仅仅降低了被污染的风险,同时也大大的降低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