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穴位标定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89070发布日期:2020-11-10 18:11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腹针穴位标定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腹针穴位标定尺,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人体穴位的位置因人体的高矮胖瘦而有所不同,很难采用固定的国际度量尺来定位,现代临床通过等分来定位穴位的方法是:先用刻度尺测量出周身某一部位的总长度,然后用总长度来除以要等分的份数得出每份的长度作为取穴的单位标准。这样的操作十分繁琐,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腹针穴位标定尺,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腹针穴位定位操作繁琐且低效等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腹针穴位标定尺,包括第一标定尺和与第一标定尺活动连接的第二标定尺,所述第二标定尺中段的上端设有用于容纳第一标定尺的缺口,所述第一标定尺与第二标定尺可相对转动且第一标定尺可相对第二标定尺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标定尺的上方设有可以第一标定尺的中点为轴心转动且可上下移动的剪叉结构,所述剪叉结构包括多组相互之间枢轴连接的剪叉组,每两个所述剪叉组之间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连接轴上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所述第一标定尺和第二标定尺上分别设有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上述剪叉结构的设置,可以与第一标定尺和第二标定尺配合实现对腹针穴位的确定,实现快速的等分定位,且上述剪叉结构可以自由伸缩,从而可以根据人体的高矮胖瘦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人体条件,且操作简单,对穴位的定位方便,有效的提高了对穴位的定位效率,而通孔的设置,以便于供标记笔穿过对穴位标记,而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的设置,用于供标记笔穿过,且避免了对标定尺的长度限定,使得穴位的标定更加的自由方便,缺口的设置,用于保持第一标定尺的上端面和第二标定尺的上端面的平齐,使得穴位的等分更加精确。

作为优选,所述剪叉结构中设有至少八组剪叉组;在腹针穴位的标定中,第一标定尺和第二标定尺分别需要对穴位等分标定至少为八等分,为穴位标定的标准。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轴的底端向下延伸至第一开槽或第二开槽内;上述对于连接轴底端的设置,使得连接轴的底端在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内移动,且受到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的阻挡,只能沿着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的边缘移动,从而可以对剪叉结构的伸缩移动进行导向限位,避免剪叉结构伸缩定位时发生偏移而降低等分定位的精准度。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标定尺的中点处设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与所述剪叉结构两端的其中一组剪叉组的外端转动连接,所述剪叉结构两端的另一组剪叉组的外端设有紧固螺栓;上述固定轴的设置,以便于转动剪叉结构,使得剪叉结构移动至任意一个标定尺的上方,对不同的穴位进行等分定位,而紧固螺栓的设置,以便于对等分定位后的剪叉结构进行固定,使得操作人员在标记穴位是,剪叉机构无法再伸缩,从而保证穴位标定的准确性,避免较大误差的产生。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轴的底端外缘处设有环形外凸起,所述第一标定尺上设有用于容纳固定轴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顶部内缘处对应于环形外凸起的上方设有与固定轴的外壁抵接的环形内凸起;上述容纳槽的设置,使得剪叉结构可以上下移动,以便于连接轴的底部脱离第一开槽或第二开槽,使得剪叉结构可以转动,调整自身的位置,对不同位置的穴位进行标定,同时保证剪叉结构的稳定旋转。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标定尺的底部设有与固定轴同轴的活动轴,所述活动轴下半段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凸起,所述缺口上设有用于供活动轴移动的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壁下半段上设有与限位凸起对应的限位槽;上述活动槽的设置,以便于容纳活动轴,而限位凸起和限位槽的配合设置,以便于对第一标定尺和第二标定尺固定,使得第一标定尺和第二标定尺无法相对转动,从而保证对穴位标记时的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活动槽的内壁上半段上对应于限位槽的上方设有用于供限位凸起移动的弧形槽;弧形槽和限位槽的配合设置,使得第一标定件可以顺着限位槽移动至弧形槽内,以便于第一标定尺脱离缺口,且限位凸起可以在弧形槽转动一定角度,使得第一标定尺和第二标定尺由十字型转化为一字型,从而收拢第一标定尺和第二标定尺,以便于标定尺的收纳,且弧形槽的顶部可以对限位凸起限位,避免第一标定尺脱离第二标定尺,且保证第一标定尺可以在第二标定尺的上方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活动槽的底部设有第一磁性件,所述活动轴的底部设有与第一磁性件相互吸引的第二磁性件;上述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的设置,使得活动轴在活动槽内可以得到固定,避免活动轴在活动槽内上下晃动,同时可以保证第一标定尺和第二标定尺顺畅的相对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弧形槽的高度大于缺口的高度,所述限位槽的高度与缺口的高度一致;上述弧形槽的高度和缺口的高度设置,使得限位凸起移动至弧形槽内时,第一标定尺可以脱离缺口,在第二标定尺的上方转动,而限位槽的高度设置,使得第一标定尺位于缺口内时,第一标定尺的上端面可以与第二标定尺的上端面保持平齐,从而使得剪叉结构可以在第一标定尺和第二标定尺的上方自由转动,且加强对穴位等分定位的精准性。

因此,本发明具有腹针穴位定位操作简便且高效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图1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腹针穴位标定尺,包括第一标定尺1和与第一标定尺1活动连接的第二标定尺2,第二标定尺2中段的上端设有用于容纳第一标定尺1的缺口21,第一标定尺1与第二标定尺2可相对转动且第一标定尺1可相对第二标定尺2上下移动,第一标定尺1的上方设有可以第一标定尺1的中点为轴心转动且可上下移动的剪叉结构3,剪叉结构3包括多组相互之间枢轴连接的剪叉组31,每两个剪叉组31之间通过连接轴32连接,连接轴32上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321,第一标定尺1和第二标定尺2上分别设有第一开槽11和第二开槽22,上述剪叉结构的设置,可以与第一标定尺和第二标定尺配合实现对腹针穴位的确定,实现快速的等分定位,且上述剪叉结构可以自由伸缩,从而可以根据人体的高矮胖瘦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人体条件,且操作简单,对穴位的定位方便,有效的提高了对穴位的定位效率,而通孔的设置,以便于供标记笔穿过对穴位标记,而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的设置,用于供标记笔穿过,且避免了对标定尺的长度限定,使得穴位的标定更加的自由方便,缺口的设置,用于保持第一标定尺的上端面和第二标定尺的上端面的平齐,使得穴位的等分更加精确;连接轴32的底端向下延伸至第一开槽11或第二开槽22内,上述对于连接轴底端的设置,使得连接轴的底端在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内移动,且受到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的阻挡,只能沿着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的边缘移动,从而可以对剪叉结构的伸缩移动进行导向限位,避免剪叉结构伸缩定位时发生偏移而降低等分定位的精准度。

剪叉结构中设有至少八组剪叉组,在腹针穴位的标定中,第一标定尺和第二标定尺分别需要对穴位等分标定至少为八等分,为穴位标定的标准;在对不同高矮胖瘦的人标定腹针穴位时,可将剪叉结构伸缩调整,连接轴在第一开槽或第二开槽内移动,开槽的设置,使得连接轴的移动不会受到阻碍,连接轴从而可以在开槽内随着剪叉结构的伸缩而移动。

第一标定尺1的中点处设有固定轴12,固定轴12与剪叉结构3两端的其中一组剪叉组31的外端转动连接,剪叉结构3两端的另一组剪叉组31的外端设有紧固螺栓311,上述固定轴的设置,以便于转动剪叉结构,使得剪叉结构移动至任意一个标定尺的上方,对不同的穴位进行等分定位,而紧固螺栓的设置,以便于对等分定位后的剪叉结构进行固定,使得操作人员在标记穴位是,剪叉机构无法再伸缩,从而保证穴位标定的准确性,避免较大误差的产生;固定轴12的底端外缘处设有环形外凸起121,第一标定尺1上设有用于容纳固定轴12的容纳槽13,容纳槽13的顶部内缘处对应于环形外凸起121的上方设有与固定轴12的外壁抵接的环形内凸起131,上述容纳槽的设置,使得剪叉结构可以上下移动,以便于连接轴的底部脱离第一开槽或第二开槽,使得剪叉结构可以转动,调整自身的位置,对不同位置的穴位进行标定,同时保证剪叉结构的稳定旋转。

在将标定尺放置在指定位置后,紧固螺栓放松对剪叉组的紧固,使得剪叉结构可以伸缩,且剪叉结构的连接轴底端位于第一开槽或第二开槽内,环形外凸起位于容纳槽的底部,然后拉动剪叉结构上对应于紧固螺栓的一端至指定位置,连接轴自动等分定位,然后拧动紧固螺栓,锁紧剪叉结构的外端,剪叉结构从而无法伸缩,通过标记笔标记穴位后,再拧松紧固螺栓,剪叉结构可以伸缩,转动剪叉结构至另一标定尺上,继续等分定位,然后标定,如此循环往复。

第一标定尺1的底部设有与固定轴12同轴的活动轴14,活动轴14下半段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凸起141,缺口21上设有用于供活动轴14移动的活动槽23,活动槽23的内壁下半段上设有与限位凸起141对应的限位槽231,上述活动槽的设置,以便于容纳活动轴,而限位凸起和限位槽的配合设置,以便于对第一标定尺和第二标定尺固定,使得第一标定尺和第二标定尺无法相对转动,从而保证对穴位标记时的稳定;活动槽23的内壁上半段上对应于限位槽231的上方设有用于供限位凸起141移动的弧形槽232,弧形槽和限位槽的配合设置,使得第一标定件可以顺着限位槽移动至弧形槽内,以便于第一标定尺脱离缺口,且限位凸起可以在弧形槽转动一定角度,使得第一标定尺和第二标定尺由十字型转化为一字型,从而收拢第一标定尺和第二标定尺,以便于标定尺的收纳,且弧形槽的顶部可以对限位凸起限位,避免第一标定尺脱离第二标定尺,且保证第一标定尺可以在第二标定尺的上方转动;弧形槽232的高度大于缺口21的高度,限位槽231的高度与缺口21的高度一致,上述弧形槽的高度和缺口的高度设置,使得限位凸起移动至弧形槽内时,第一标定尺可以脱离缺口,在第二标定尺的上方转动,而限位槽的高度设置,使得第一标定尺位于缺口内时,第一标定尺的上端面可以与第二标定尺的上端面保持平齐,从而使得剪叉结构可以在第一标定尺和第二标定尺的上方自由转动,且加强对穴位等分定位的精准性。

活动槽23的底部设有第一磁性件233,活动轴14的底部设有与第一磁性件233相互吸引的第二磁性件142,上述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的设置,使得活动轴在活动槽内可以得到固定,避免活动轴在活动槽内上下晃动,同时可以保证第一标定尺和第二标定尺顺畅的相对转动;上述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均采用永磁体设置,为目前市场上已有的产品,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当需要对腹针穴位定位时,先将第一标定尺相对于第二标定尺转动,使得第一标定尺和第二标定尺呈十字型结构,然后将第一标定尺压入缺口,此时限位凸起移动至限位槽内,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相互吸引,将第一标定尺固定在第二标定尺上;当需要穴位标定结束后,拔出第一标定尺,使得第一标定尺脱离缺口,此时限位凸起脱离限位槽,上移至弧形槽内,然后将第一标定尺转动,直至限位凸起顶动弧形槽的一侧侧壁处,无法再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标定尺和第二标定尺呈一字型结构,实现对第一标定尺和第二标定尺的收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