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美白祛痘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23159809发布日期:2020-12-04 13:54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化妆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美白祛痘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外在形象的关注的提升,加之传统思想中对美白的最求,激化了美白护肤等化妆品产品的发展,护肤美白产品也不再是只有富人才用的东西,如今已经走进了平常百姓家。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暗疮,是一种与皮脂代谢有关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病变,多发于头面部、颈部、前胸、后背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痤疮可以持续多年,其产生的疤痕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容貌,还会进一步对其心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肤色是由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和分布位置决定的,研究结果基本上认为黑色素合成的过程如下,以细胞内的酪氨酸作为基质,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生成多巴醌,从多巴醌变成多巴色素之后进一步氧化成5,6-二羟基吲哚和5,6-二羟基-2-羟酸,这些生成物聚合最终生成聚体黑色素。皮肤黑色素细胞组织将黑色素转移到表皮基底层细胞中,随着细胞的新陈代谢而被带到角质层中,最后随角度化细胞脱落。若皮肤黑色素过速增长和分布不均时,就会造成局部皮肤过黑及色素沉着,出现皮肤黑色素。目前,市面上的美白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美白祛痘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配方的整体设计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美白祛痘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的美白祛痘组合物具有良好的美白效果,还具有祛痘效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美白祛痘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1~3份烟酰胺、1~4份肉桂酸、0.5~2份光果甘草提取物、0.5~2份三七提取物、0.5~2份白簕提取物、0.1~0.5份抗坏血酸磷酸酯镁、0.8~2.5份透皮吸收促进剂、4~8份增溶剂、55~70份去离子水。

本发明的发明人在大量的美白产品开发中,可发出了所述的美白祛痘组合物,所述的美白组合物通过使用烟酰胺、肉桂酸、光果甘草提取物、白簕提取物、抗坏血酸磷酸酯镁这五个活性成分来美白,能够有效的抑制酪氨酸酶的形成、降低酪氨酸酶的活性、阻止底物与酪氨酸酶的结合、阻断二羟基吲哚聚合为黑色素、加速皮肤细胞的更新速度促进含黑素的细胞脱落、抑制黑色素颗粒转移至角质细胞从多个维度多个方向来达到美白的效果,从黑色素的形成、黑色素的转移,再到黑色素的分解与排除等多个方向进行作用,从而达到协同美白效果;申请人在美白实验中意外发现所述的组合物还有一定的祛痘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美白祛痘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1~2.5份烟酰胺、1.5~4份肉桂酸、0.5~1.8份光果甘草提取物、0.5~1.5份三七提取物、0.5~1.5份白簕提取物、0.1~0.4份抗坏血酸磷酸酯镁、0.8~2份透皮吸收促进剂、4~7份增溶剂、60~70份去离子水。

作为一种最优选方案,所述美白祛痘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1.5份烟酰胺、3份肉桂酸、1.2份光果甘草提取物、0.8份三七提取物、0.8份白簕提取物、0.2份抗坏血酸磷酸酯镁、1.5份透皮吸收促进剂、6份增溶剂、65份去离子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透皮吸收促进剂由氢化卵磷脂、薄荷脑、丙二醇按照重量比1:4~8:20~30混合而成。

作为一种最优选方案,所述透皮吸收促进剂由氢化卵磷脂、薄荷脑、丙二醇按照重量比1:5:24混合而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增溶剂由聚氧乙烯蓖麻油、癸基葡糖苷按照重量比1:4~8混合而成。

作为一种最优选方案,所述增溶剂由聚氧乙烯蓖麻油、癸基葡糖苷按照重量比1:5混合而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白簕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将白簕茎洗净,干燥,研磨至60~90目,得到白簕粉末,将10~20份白簕粉末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100~150份去离子水,在80℃下回流2~4h,过滤,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白簕提取物;所述的份为重量份。

本发明通过将白簕进行水提取得到了白簕提取物,含通过水提的白簕提取物含有多糖和蛋白等非醇溶性物质,是白簕的美白活性成分,能够有效的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达到美白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美白祛痘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肉桂酸、烟酰胺、增溶剂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加热至85~95℃,搅拌均匀;

(2)降温至40~48℃,再加入光果甘草提取物、三七提取物、白簕提取物、抗坏血酸磷酸酯镁、透皮吸收促进剂,搅拌均匀,即得所述的美白祛痘组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制备得到的美白祛痘组合物在制备美白祛痘化妆品中的应用,所述美白祛痘组合物的添加量为1~5%。

烟酰胺:传统的安全美白剂,烟酰胺能够抑制黑色素颗粒转移至角质细胞,烟酰胺作用机理为:通过抑制黑色素颗粒的形成;有效抑制黑色素向角质细胞传递;加速皮肤细胞的更新速度促进含黑素的细胞脱落。

肉桂酸:是酪氨酸酶抑制剂,能有效的抑制酪氨酸酶的形成。

光果甘草提取物:光果甘草提取物可以通过竞争性抑制来降低酪氨酸酶的活性,将一部分酪氨酸酶从黑色素合成的催化环中带走,阻止底物与酪氨酸酶的结合,从而抑制黑色素的合成。

白簕提取物:本发明所提取出的白簕提取物是白簕水提物,能够有效的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达到美白效果。

抗坏血酸磷酸酯镁:能够还原黑色素形成各中间体,阻断二羟基吲哚聚合为黑色素。

增溶剂能够增加烟酰胺、肉桂酸的溶解性。

透皮吸收促进剂能够促进活性物在皮肤上的渗透和吸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所述的美白祛痘组合物具有良好的美白效果,能够显著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抑制黑色素的形成;本发明从黑色素的形成、黑色素的转移,再到黑色素的分解与排除等多个方向进行作用,从而达到协同美白效果;(2)本发明所述的美白祛痘组合物具有良好的祛痘效果;(3)本发明所述的白簕提取物由水提取得到,能够有效的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达到美白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所述的原料均是市面上可以购买得到的。

实施例1

一种美白祛痘组合物,所述美白祛痘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1.5份烟酰胺、3份肉桂酸、1.2份光果甘草提取物、0.8份三七提取物、0.8份白簕提取物、0.2份抗坏血酸磷酸酯镁、1.5份透皮吸收促进剂、6份增溶剂、65份去离子水。

所述透皮吸收促进剂由氢化卵磷脂、薄荷脑、丙二醇按照重量比1:5:24混合而成。

所述增溶剂由聚氧乙烯蓖麻油、癸基葡糖苷按照重量比1:5混合而成。

所述白簕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将白簕茎洗净,干燥,研磨至80目,得到白簕粉末,将15份白簕粉末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120份去离子水,在80℃下回流2.5h,过滤,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白簕提取物;所述的份为重量份。

所述的美白祛痘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肉桂酸、烟酰胺、增溶剂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加热至92℃,搅拌均匀;

(2)降温至45℃,再加入光果甘草提取物、三七提取物、白簕提取物、抗坏血酸磷酸酯镁、透皮吸收促进剂,搅拌均匀,即得所述的美白祛痘组合物。

实施例2

一种美白祛痘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1份烟酰胺、1份肉桂酸、0.5份光果甘草提取物、0.5份三七提取物、0.5份白簕提取物、0.1份抗坏血酸磷酸酯镁、0.8份透皮吸收促进剂、4份增溶剂、55份去离子水。

所述透皮吸收促进剂由氢化卵磷脂、薄荷脑、丙二醇按照重量比1:5:24混合而成。

所述增溶剂由聚氧乙烯蓖麻油、癸基葡糖苷按照重量比1:5混合而成。

所述白簕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将白簕茎洗净,干燥,研磨至80目,得到白簕粉末,将15份白簕粉末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120份去离子水,在80℃下回流2.5h,过滤,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白簕提取物;所述的份为重量份。

所述的美白祛痘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肉桂酸、烟酰胺、增溶剂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加热至92℃,搅拌均匀;

(2)降温至45℃,再加入光果甘草提取物、三七提取物、白簕提取物、抗坏血酸磷酸酯镁、透皮吸收促进剂,搅拌均匀,即得所述的美白祛痘组合物。

实施例3

一种美白祛痘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3份烟酰胺、4份肉桂酸、2份光果甘草提取物、2份三七提取物、2份白簕提取物、0.5份抗坏血酸磷酸酯镁、2.5份透皮吸收促进剂、8份增溶剂、70份去离子水。

所述透皮吸收促进剂由氢化卵磷脂、薄荷脑、丙二醇按照重量比1:5:24混合而成。

所述增溶剂由聚氧乙烯蓖麻油、癸基葡糖苷按照重量比1:5混合而成。

所述白簕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将白簕茎洗净,干燥,研磨至80目,得到白簕粉末,将15份白簕粉末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120份去离子水,在80℃下回流2.5h,过滤,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白簕提取物;所述的份为重量份。

所述的美白祛痘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肉桂酸、烟酰胺、增溶剂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加热至92℃,搅拌均匀;

(2)降温至45℃,再加入光果甘草提取物、三七提取物、白簕提取物、抗坏血酸磷酸酯镁、透皮吸收促进剂,搅拌均匀,即得所述的美白祛痘组合物。

实施例4

一种美白祛痘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2份烟酰胺、2份肉桂酸、1份光果甘草提取物、1份三七提取物、0.8份白簕提取物、0.3份抗坏血酸磷酸酯镁、1.2份透皮吸收促进剂、5份增溶剂、60份去离子水。

所述透皮吸收促进剂由氢化卵磷脂、薄荷脑、丙二醇按照重量比1:5:24混合而成。

所述增溶剂由聚氧乙烯蓖麻油、癸基葡糖苷按照重量比1:5混合而成。

所述白簕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将白簕茎洗净,干燥,研磨至80目,得到白簕粉末,将15份白簕粉末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120份去离子水,在80℃下回流2.5h,过滤,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白簕提取物;所述的份为重量份。

所述的美白祛痘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肉桂酸、烟酰胺、增溶剂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加热至92℃,搅拌均匀;

(2)降温至45℃,再加入光果甘草提取物、三七提取物、白簕提取物、抗坏血酸磷酸酯镁、透皮吸收促进剂,搅拌均匀,即得所述的美白祛痘组合物。

对比例1

对比例1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1不含有烟酰胺,其他都相同。

对比例2

对比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2不含有肉桂酸,其他都相同。

对比例3

对比例3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3不含有光果甘草提取物,其他都相同。

对比例4

对比例4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4不含有坏血酸磷酸酯镁,其他都相同。

对比例5

对比例5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5不含有白簕提取物,其他都相同。

对比例6

对比例6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6所述的白簕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不同于实施例1,其他都相同。

所述白簕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将白簕茎洗净,干燥,研磨至80目,得到白簕粉末,将15份白簕粉末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120份70%乙醇,在80℃下回流2.5h,过滤,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白簕提取物;所述的份为重量份。

为了进一步证明本发明的效果,提供了以下测试方法:

美白试验所用试剂和仪器:rpmi1640(gibco公司);小牛血清(fcs,杭州四季青公司);乳酸脱氢酶试剂盒,(南京建成公司);b16细胞(中国药科大学新中新药中心);bbhf-16co2培养箱,(上海力申公司);tdl80-2b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96孔培养板(corning公司);dg5031酶联免疫检测仪(华东电子管厂),其他原料均是市面上常见的不作说明。

1.酪氨酸酶抑制率:在0.3mg/ml的酪氨酸溶液中加入500μl的0.1m的磷酸钾溶液,加入450μl的实施例1~4、对比例1~6所述的美白祛痘组合物测试物,在测试管中混合均匀,恒温在37℃;加入50μl酪氨酸酶溶液(浓度为1540unit/ml),在37℃环境下培养10min;用uv-vis分光光度计测试480nm的吸收度。按照如下公式计算酪氨酸酶抑制率:抑制率=[(a-b)/a]×l00%其中,“a”为标准对照的吸光值,“b”为受试液(或阳性对照)的吸光值。所得结果如表1所示,每组测试三次计算平均值。

2.不同材料对抑制黑色素生成的影响:

测试方法:选择对数生长期的同一代细胞,常规胰酶消化处理后吹打成单细胞悬液细胞计数定量接种于96孔板。24小时后,弃去上清液,分别加入实施例1~4、对比例1~6所述的美白祛痘组合物(1%)。在37°,体积分数5%的co2饱和湿性条件下培养,对照孔加rpmi1640培养液,培育三天,中间更换一次培育液。弃去上清液,常规胰酶消化处理后,计数细胞密度,离心得到细胞沉淀,用pbs冲洗两次,离心弃去上清液,定量加含10%的dmso的1n的naoh溶液,80°水浴50分钟,然后在酶标仪450nm处测定吸光值。黑色素生成的抑制率(%)=100(各试验材料的吸光度/对照组的吸光度),具体结果见表1。

表1酪氨酸酶、黑色素抑制率的测定结果

从表1中可看出,本发明所述的美白祛痘组合物具有良好的酪氨酸酶、黑色素抑制率;对比实施例1~4可知,所述的美白祛痘组合物的不同配比会影响酪氨酸酶、黑色素抑制率;对比实施例1与对比例1可知,所述的烟酰胺对于酪氨酸酶的活性不会影响,但是能够抑制黑色素颗粒转移至角质细胞,具有很好的黑色素抑制率;对比实施例1与对比例2可知,肉桂酸能够显著影响酪氨酸酶、黑色素抑制率;对比实施例1与对比例3可知,光果甘草提取物能够显著影响酪氨酸酶、黑色素抑制率;对比实施例1与对比例4可知,抗坏血酸磷酸酯镁能够影响黑色素抑制率;对比实施例1与对比例5、6可知,所述的白簕提取物能够显著影响酪氨酸酶、黑色素抑制率;对于白簕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只有其水提物能够显著影响酪氨酸酶、黑色素抑制率,而其醇提物没有这种效果,上述实验为本发明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3.实施例1祛痘效果测试:受试者涂抹实施例1所述的美白祛痘组合物观察试验。试用对象:20~25岁脸部长痘的人群(20人),每天使用组合物涂抹一次,连续试用14d,期间不使用其他具有祛痘的产品,饮食戒辛辣,14天后,测试结果,结果表明:4人显效,10人有效,6人无效,有效率为70%,表明实施例1所述的美白祛痘组合物具有良好的祛痘效果。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