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内科护理用输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29876发布日期:2020-12-25 12:02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呼吸内科护理用输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用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呼吸内科护理用输氧装置。



背景技术:

呼吸内科的病人大多为呼吸道出现问题,这种患者无法自己正常呼吸,需要通过吸氧来维持人体正常工作。

目前呼吸内科的患者在进行输氧呼吸时,往往直接将氧气罐内的氧气通过呼吸面罩吸入体内来维持呼吸生存,而以往的输氧呼吸不能够很好的控制呼吸速度,造成患者呼吸不规律而影响内脏心率,同时直接从氧气罐中吸取氧气,没有过滤措施,不能够保证吸入氧气的纯净度,容易造成身体的二次伤害,而且氧气瓶中的氧气较为干燥,同时温度相比于正常室温较低,病人在输氧过程中会感到较为不适,长时间如此会影响患者身体的呼吸代谢,大大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而且现有的吸氧装置一般是固定设置,不便移动,使用局限性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呼吸内科护理用输氧装置,解决了现有输氧装置没有过滤措施、无法调节输氧速率、输氧时氧气的温度、湿度较低、以及现有输氧装置局限性太大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呼吸内科护理用输氧装置,包括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氧气瓶放置板,所述氧气瓶放置板的上端面四角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中位支撑板,所述靠后端的两根支撑杆的中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限位板,所述靠前端的两根支撑杆的中端之间设置有活动限位板,所述活动限位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铰链,所述活动限位板通过转动铰链与一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活动限位板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板,所述靠前端的另一支撑杆的前壁中端固定设置有卡板,所述连接板和卡板通过插销固定卡接,所述四根支撑杆之间设置有医用氧气瓶,所述中位支撑板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氧气处理室,所述氧气处理室的内壁中端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下端的氧气处理室内设置有蒸馏水,所述隔板上端的氧气处理室内设置有普通饮用水,所述隔板下端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下端贯穿中位支撑板且固定连接有连接软管,所述进气管位于中位支撑板下端的管身上固定设置有气体流量控制阀,所述连接软管的另一端与医用氧气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隔板的上端设置有s型输气管道,所述s型输气管道的一端向下贯穿隔板,所述s型输气管道的另一端贯穿氧气处理室侧壁且固定连接有出气口,所述氧气处理室的两侧壁靠上端分别固定设置有加热管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管和温度传感器的工作端均贯穿氧气处理室侧壁通至普通饮用水内,所述氧气处理室的前壁靠上端固定设置有智能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智能温度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智能温度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加热管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隔板上端的氧气处理室的一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设置在靠近氧气处理室顶板处,所述第一出水口设置在靠近隔板处。

优选的,所述隔板下端的氧气处理室的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设置在靠近隔板处,所述第二出水口设置在靠近中位支撑板处。

优选的,所述氧气瓶放置板的上端面中心处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医用氧气瓶的底端放置于限位槽内。

优选的,所述s型输气管道与隔板、氧气处理室侧壁连接处以及进气管与中位支撑板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塞。

优选的,所述隔板的上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多个管卡,所述多个管卡将s型输气管道的管身固定在隔板上。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远离中位支撑板的一端设置成u型,且通至蒸馏水内。

优选的,所述活动限位板的前端面中心固定设置有拉把。

优选的,所述支撑底板的底端四角均固定设置有自锁万向轮。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输氧面罩的连接管与出气口接通,打开医用氧气瓶的开关阀门,然后通过调节气体流量控制阀来控制输氧速率,医用氧气瓶中的氧气通过进气管进入到蒸馏水中,蒸馏水对氧气进行过滤同时加湿,加湿和过滤后的氧气进入s型输气管道中,接下来将智能温度控制器设定一个合适的温度范围,然后智能温度控制器控制加热管工作,加热管工作对普通饮用水进行加热,温度传感器会一直检测普通饮用水的温度,然后检测的数据传给智能温度控制器,直到水温达到智能温度控制器设定值,这时智能温度控制器控制加热管停止工作,直到水温降到设定的最低值,智能温度控制器会控制加热管重新工作,加热的普通饮用水会对s型输气管道进行加热,然后间接给氧气进行加热,接下来加湿、加热、过滤后的氧气便可以从出气口排出给病人输氧了。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呼吸内科护理用输氧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相比于现有装置,该装置设置有氧气处理室,可以智能的对氧气进行加热,防止给氧气加热过度而使病人感到不适,同时可以方便的给氧气加湿、过滤,保证病人能够安全舒适的吸氧。

2、相比于现有装置,该装置可以直接将氧气瓶装载在装置上,以方便整个装置在不同的地点使用,且氧气瓶的更换极为简单方便,解决了现有设备的使用局限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氧气处理室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支撑杆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图1-a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的氧气瓶放置板剖视图。

其中,1、支撑底板;2、氧气瓶放置板;3、支撑杆;4、中位支撑板;5、固定限位板;6、医用氧气瓶;7、活动限位板;8、转动铰链;9、连接板;10、卡板;11、插销;12、限位槽;13、氧气处理室;14、隔板;15、蒸馏水;16、进气管;17、气体流量控制阀;18、连接软管;19、s型输气管道;20、出气口;21、管卡;22、普通饮用水;23、加热管;24、温度传感器;25、第一进水口;26、第一出水口;27、第二进水口;28、第二出水口;29、智能温度控制器;30、密封塞;31、拉把;32、自锁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呼吸内科护理用输氧装置,包括支撑底板1,支撑底板1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氧气瓶放置板2,氧气瓶放置板2的上端面四角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杆3,支撑杆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中位支撑板4,靠后端的两根支撑杆3的中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限位板5,靠前端的两根支撑杆3的中端之间设置有活动限位板7,固定限位板5和活动限位板7可以对医用氧气瓶6的瓶身中部进行限位固定,活动限位板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铰链8,活动限位板7通过转动铰链8与一支撑杆3转动连接,活动限位板7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板9,靠前端的另一支撑杆3的前壁中端固定设置有卡板10,连接板9和卡板10通过插销11固定卡接,四根支撑杆3之间设置有医用氧气瓶6,中位支撑板4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氧气处理室13,氧气处理室13的内壁中端固定连接有隔板14,隔板14下端的氧气处理室13内设置有蒸馏水15,蒸馏水15用于对氧气进行加湿、过滤,隔板14上端的氧气处理室13内设置有普通饮用水22,普通饮用水22为加热介质,防止直接加热烧坏s型输气管道19,隔板14下端设置有进气管16,进气管16的下端贯穿中位支撑板4且固定连接有连接软管18,进气管16位于中位支撑板4下端的管身上固定设置有气体流量控制阀17,气体流量控制阀17用于控制输氧时的速率,连接软管18的另一端与医用氧气瓶6的输出端连接,该设计使得医用氧气瓶6在需要更换时拆装比较方便,隔板14的上端设置有s型输气管道19,s型输气管道19浸泡在普通饮用水22内,普通饮用水22为加热介质,防止直接加热烧坏s型输气管道19,s型输气管道19的一端向下贯穿隔板14,s型输气管道19的另一端贯穿氧气处理室13侧壁且固定连接有出气口20,氧气处理室13的两侧壁靠上端分别固定设置有加热管23和温度传感器24,加热管23和温度传感器24的工作端均贯穿氧气处理室13侧壁通至普通饮用水22内,加热管23用于给普通饮用水22加热,温度传感器24用于监控普通饮用水22的温度,防止加热过猛,氧气处理室13的前壁靠上端固定设置有智能温度控制器29,温度传感器24的输出端与智能温度控制器29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智能温度控制器29的输出端与加热管2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隔板14上端的氧气处理室13的一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进水口25和第一出水口26,第一进水口25设置在靠近氧气处理室13顶板处,第一出水口26设置在靠近隔板14处,通过第一进水口25和第一出水口26可以对普通饮用水22进行更换,隔板14下端的氧气处理室13的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二进水口27和第二出水口28,第二进水口27设置在靠近隔板14处,第二出水口28设置在靠近中位支撑板4处,通过第二进水口27和第二出水口28可以对蒸馏水15进行更换,氧气瓶放置板2的上端面中心处开设有限位槽12,医用氧气瓶6的底端放置于限位槽12内,限位槽12用于对医用氧气瓶6的底端进行限位固定,s型输气管道19与隔板14、氧气处理室13侧壁连接处以及进气管16与中位支撑板4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塞30,保证整个氧气处理室13内不会出现泄漏的情况,隔板14的上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多个管卡21,多个管卡21将s型输气管道19的管身固定在隔板14上,进气管16远离中位支撑板4的一端设置成u型,且通至蒸馏水15内,活动限位板7的前端面中心固定设置有拉把31,支撑底板1的底端四角均固定设置有自锁万向轮32,用于方便整个装置的移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