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使用在循环呼吸防护设备的冷却装置中的冷却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20640发布日期:2021-04-27 14:37阅读:71来源:国知局
用于使用在循环呼吸防护设备的冷却装置中的冷却元件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使用在循环呼吸防护设备的冷却装置内的冷却元件。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循环呼吸防护设备的冷却装置和一种循环呼吸防护设备。


背景技术:

2.在循环呼吸防护设备中使用冷却装置以冷却呼吸气流是公知的并且是必要的。因此典型地作为吸收剂用于制备气体的石灰连续不断地产生热量,石灰通过清除co2来制备呼吸气体。在闭合的呼吸气体循环回路中,这在使用循环呼吸防护设备的持续时间内导致了,用于循环呼吸防护设备的用户的吸入气体变热到一个温度范围,该温度范围在用户吸入时至少最大程度是令人不舒服的。因此规定了通过冷却装置连续地冷却呼吸气体循环回路。冷却装置具有冷却剂,冷却剂典型地在使用循环呼吸防护设备之前将该循环呼吸防护设备冷却至其熔点之下。
3.冷却剂优选涉及冰或者涉及构造成相变材料(pcm)的冷却剂,所述冷却剂使用在循环呼吸防护设备中的冷却元件内部、例如在液体蓄电池内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任务是,实现对冷却元件的特别简单的操作、特别是实现冷却元件的特别结实耐久的应用。
5.按照本发明,为了解决该任务,建议一种用于使用在循环呼吸防护设备的冷却装置内的冷却元件,该冷却元件具有板状的第一冷却元件壳体和板状的第二冷却元件壳体。
6.在此,两个冷却元件壳体分别具有液体密封的封闭部并且用冷却剂填充或能用冷却剂灌注。第一冷却元件壳体具有第一板外壁和基本上与之平行的朝第一板外壁的方向拱曲的第一板内壁,第一板外壁和第一板内壁与另外的第一侧壁一起形成了用于冷却剂的第一冷却元件体积。第二冷却元件壳体具有第二板外壁和基本上平行于此地朝第二板外壁的方向拱曲的第二板内壁,第二板外壁和第二板内壁与另外的第二侧壁一起形成了用于冷却剂的第二冷却元件体积。
7.在此,按照本发明,板状的第一冷却元件壳体通过固定结构能固定在或者固定在板状的第二冷却元件壳体上,特别是持久地固定,因而第一板内壁和第二板内壁对置、特别是直接对置,并且背离彼此地拱曲。
8.在本发明的范畴内认识到,在使用循环呼吸防护设备时典型地使用的多种冷却剂、例如水,在其熔点的范围内并且超过该熔点范围时,会改变其体积,因此可能在将冷却元件从冷却装置或者从冷冻装置取出时出现问题。此外还认识到,这种由冷却元件的变形引起的问题由此完全可以避免,即受控制地、特别是在不改变冷却元件的外部结构的情况下受控制地进行这种变形。
9.这种受控制的变形有利地通过按本发明的冷却元件实现。因此冷却剂的体积的改变虽然引起了相应的板状的冷却元件壳体的变形,但通过两个板内壁的拱曲,这种变形基
本上影响冷却元件内的一个区域。通过使第一和第二板内壁背离彼此地拱曲,使得在冷却元件内形成了这个区域。冷却元件壳体在这些板内壁的其中一个板内壁上的变形不会导致板外壁变形。因此,尽管基于冷却剂的体积增加而变形,仍可以实现冷却元件的外面的基本上保持不变的结构。
10.通过两个拱曲的板内壁的按本发明的位置确保了,即使在冷却剂体积在两个冷却剂壳体的其中一个冷却剂壳体内由于温度而引发改变之后,冷却元件也具有未改变的外表面并且由此能简单地从冷却装置取出或者插入到这个冷却装置中。此外,从冷冻装置的取出同样可能由于按本发明的冷却元件而特别简单。因此水例如作为冷却剂在达到熔点下的温度时膨胀,因而按本发明的冷却元件特别有利地实现了在熔点时的这种膨胀,而不需要为此移动板外面。
11.按本发明的冷却元件还通过其板状被有利地设计。这种板状的冷却元件壳体能特别简单地存放和运输。此外,所述板状关于当前的冷却元件体积允许了特别大的表面并且因此允许了特别大的面,在所述面上可以发生与穿流冷却装置的有待冷却的气体的热交换。
12.按本发明的冷却元件特别有利地允许了冷却元件从冷却装置的快速的更换和/或快速的取出,因为避免了冷却元件的变形。这尤其在时间紧急的应用范畴内使用相应装备的循环呼吸防护设备时特别有利,如在消防或采矿中。
13.设置相应的板内壁的按本发明的拱曲,除了在冷却元件体积内存在超压时的所述优点外,也在存在负压时有利地允许了冷却元件壳体在板内壁的区域中的结构的受控制地改变,而不会改变在板外壁的区域中的外面。由此也在负压时避免了冷却元件在冷却装置内的位置的改变,由此能快速和简单地在使用期间移除或更换冷却元件。
14.设置按本发明的冷却元件壳体有利地允许了为多种应用持久地使用相同的冷却剂。因此可以有利地避免冷却剂的更换。
15.固定结构优选是机械的固定结构。特别优选的是板状的第一冷却元件壳体在板状的第二冷却元件壳体上的形状配合的和/或传力配合的固定结构。固定结构例如可以涉及卡锁机构。固定结构优选可以具有在板状的第一冷却元件壳体上的固定元件和在板状的第二冷却元件壳体上的相应的另外的固定元件,因而两个固定元件之间的配合作用导致了两个冷却元件壳体彼此的固定。为了提供特别安全的固定,也可以在相应的冷却元件壳体的多个区域上设置相应的固定元件,以便将两个冷却元件壳体在相应的冷却元件壳体的多个区域中彼此固定。固定结构按照本发明可以导致在两个板状的冷却元件壳体之间的能拆卸的连接或者在两个板状的冷却元件壳体之间的持久的、无法拆卸的连接。持久的、无法拆卸的连接优选通过焊接或粘接实现。通过持久的、无法拆卸的连接可以将冷却元件有利地构造得特别结实耐用。
16.液体密封的封闭部可以是能拆卸的封闭部,例如螺旋封闭部,或者是持久的封闭部,特别是在制造冷却元件时例如通过焊接闭合的持久的、不能拆卸的封闭部。
17.除了冷却剂外,冷却元件体积的其余部分可以用气体填充。所述优点除了冷却剂的体积变化外也针对这种气体的体积变化、特别是温度引起的和/或压力引起的体积变化存在。
18.接下来说明按本发明的冷却元件的优选的实施方式。
19.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两个板状的冷却元件壳体由塑料制成。在这种实施方式中,两个冷却元件壳体能特别简单和有利地制造。在这种实施方式的一种变型方案中,两个板状的冷却元件壳体通过注塑工艺或者通过拉深制造。冷却元件壳体尤其特别有利地通过双板工艺制造,在双板工艺中,对两个构件拉深并且紧接着进行粘接或焊接。由此实现了特别小的壁厚。在这种实施方式的一种备选的或补充性的变型方案中,两个板状的冷却元件壳体分别一体地制造。由此可以减小制造按本发明的冷却元件时加工步骤的数量。在这种实施方式的一种特别优选的变型方案中,两个冷却元件壳体彼此借助焊接持久地并且无法拆卸地固定。这种焊接在塑料件中能简单和特别可靠地实现。
20.在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两个板外壁在相应的冷却元件壳体内构造得比两个板内壁更为坚硬。在相应的冷却元件体积内的超压因此使两个板内壁的背离彼此拱曲的区域朝着彼此运动。在这种实施方式中,能特别可靠地确保,冷却剂的体积的改变可以使板外壁基本上没有变化,而相应的板内壁和/或两个板内壁则在体积膨胀时朝着彼此运动。当板内壁这样朝着彼此运动,使得进一步的运动没有可能时,相应的冷却剂的进一步的膨胀才会导致板外壁的改变。但循环呼吸防护设备典型地使用在较小的温度范围内,例如0℃和50℃之间,因而典型地不会出现冷却剂的这么大的体积变化,从而使这种体积变化除了板内壁的移动外还引起了板外壁的改变。
21.在先前的实施方式的一种有利的变型方案中,至少一个板外壁具有比相应的冷却元件壳体的相应的板内壁更大的材料厚度。由此可以特别简单地提供一种冷却元件,在该冷却元件中,两个板外壁比两个板内壁更为坚硬。板内壁的材料厚度在这种变型方案中优选小于4 mm、特别是小于2 mm、特别优选小于1 mm。
22.在先前的实施方式的一种有利的补充性的或备选的变型方案中,至少一个板状的冷却元件壳体的板外壁和板内壁由两种不同的材料形成。在此,板外壁的材料具有比板内壁的材料更高的弹性模量。两种不同的材料的应用又实现了冷却元件的特别简单的制造,在所述冷却元件中,两个板外壁构造得比两个板内壁更为坚硬。板外壁例如可以由金属板材形成,而板内壁则例如由柔性的塑料制成。板外壁和板内壁之间通过侧壁的连接优选是一种持久的连接,如通过焊接或粘接实现的连接。板内壁特别优选额外具有比相应的板外壁更小的材料厚度。
23.在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冷却元件还具有至少一个弹性的间隔件,该弹性的间隔件这样布置、特别是固定在板内壁中的至少一个板内壁的背离拱曲的区域中,使得该间隔件这样在两个对置的板内壁之间施加弹簧力,从而使弹簧力能抵抗两个板内壁的背离拱曲的区域的朝着彼此的运动。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弹性的间隔件确保了,从相应的冷却元件壳体内的特定的超压起,才移动相应的板内壁。尤其通过弹性的间隔件确保,在冷却剂的很小的体积变化下相应的板内壁稍微移动时,仅须抵抗很小的弹簧力。由弹性的间隔件提供的弹簧力优选与间隔件的膨胀呈非线性关系,因而针对大的体积变化和板内壁的相应大的移动,在冷却元件壳体内必然存在比针对板内壁的很小的移动相对大得多的超压。尤其在这种实施方式中避免了,两个板内壁彼此贴靠并且强迫板外壁的结构发生改变,因为这仅在冷却元件壳体内极高的超压下才发生。设置所述弹性的间隔件有利地确保了,在相应的冷却元件壳体内的超压减弱后,又达到了两个板内面的最初在没有超压的情况下存在的拱曲。
24.在先前的实施方式的一种有利的变型方案中,冷却元件具有多个弹性的间隔件。通过多个弹性的间隔件可以使弹簧力特别均匀地在板内壁的相应的区域上作用。由此避免了板内壁在高的超压下受损。
25.在先前的实施方式的一种有利的补充性的或备选的变型方案中,弹性的间隔件是压缩弹簧。在这种变型方案中,能特别简单和有利地提供弹性的间隔件。此外,压缩弹簧是一种特别结实耐用的弹性的间隔件。在这种变型方案的优选的示例中,冷却元件具有多个弹性的间隔件并且因此具有多个压缩弹簧。
26.在按本发明的冷却元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冷却元件除了板状的第一和第二冷却元件壳体外,还具有至少一个另外的板状的冷却元件壳体,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冷却元件壳体布置在板状的第一冷却元件壳体和板状的第二冷却元件壳体之间并且作为外面具有两个朝着彼此拱曲的另外的板内壁,其中,这样来布置另外的板内壁,使得第一板内壁和另外的板内壁中的至少一个板内壁对置并且背离彼此地拱曲,以及第二板内壁和另外的板内壁中的至少一个板内壁对置并且背离彼此拱曲。通过设置多于两个的冷却元件壳体,可以在冷却元件内提供特别多的冷却剂。此外,可以通过多个紧挨着彼此的冷却元件壳体提供特别大的表面,以便通过在这个表面处的热交换来冷却有待冷却的气体的气流。
27.在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相应的板内壁完全朝着相应的冷却元件壳体的相应的板外壁拱曲。在一种备选的或补充性的实施方式中,相应的板内壁的一部分朝着相应的冷却元件壳体的相应的板外壁拱曲。在另一种备选的或补充性的实施方式中,相应的板内壁具有多个区域,所述区域具有至少一个拱曲,所述拱曲朝着相应的冷却元件壳体的相应的板外壁拱曲。设置多个拱曲可以在存在超压或负压时使相应的板内壁的结构的变化保持在很小,因为可能不是所有的拱曲同时有助于板内壁朝着各对置的板内壁的方向的移动。
28.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为了解决上述任务,建议一种用于循环呼吸防护设备的冷却装置,其具有按照先前的实施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至少一个冷却元件和具有装置壳体。
29.装置壳体具有气体入口,该气体入口构造用于,让有待冷却的气体进入装置壳体。此外,装置壳体具有气体出口,该气体出口构造用于,使通过气体入口进入装置壳体的气体从装置壳体出来。最后,装置壳体还具有装置体积,该装置体积被装置壳体的壳体壁包围并且可以以能更换的方式容纳至少一个冷却元件,其中,这样来构造装置壳体,使得有待冷却的气体的气流可以从壳体入口经由有至少一个冷却元件的装置体积到达壳体出口。
30.由冷却元件和装置壳体构成的组合按照本发明的这个另外的方面有利地允许了,冷却装置对应按本发明的冷却元件的外部的结构构造。由此能特别有效地通过多个冷却元件充分利用在冷却装置内的空间,因而实现了冷却装置的特别小的总尺寸。
31.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有待冷却的气体的气流经过在板状的第一和第二冷却元件壳体之间的区域。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实现了在相应的冷却元件壳体的表面上的特别有效的热交换,因此通过按本发明的冷却装置存在特别有效的冷却。
32.在按本发明的冷却装置的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装置体积以能更换的方式容纳多个冷却元件。通过容纳多个冷却元件可以实现有待冷却的气体的特别有效的冷却,特别是通过提供多个用于热交换的冷却的表面实现有待冷却的气体的特别均匀的冷却。此
外,在这种实施例中,按本发明的冷却元件的使用特别有利,因为按本发明的冷却元件特别结实耐用,并且因此允许了快速移除或更换一个冷却元件以及因此也可以是多个冷却元件。
33.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装置体积内通过相应的容纳格实现了对冷却元件的容纳,其中,冷却元件的第一和第二板外壁基本上贴靠在容纳格的相应的容纳壁上,倘若冷却元件布置在容纳格中的话。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冷却元件能特别精确地布置在冷却装置内的预先确定的位置中。由此实现了特别有效的冷却。在这种实施方式中,按本发明的冷却元件特别有利,因为它的外部的结构基于板内壁的拱曲的结构在温度改变时基本上不变。由此避免了按本发明的冷却元件在容纳格内卡住。
34.此外,为了解决按本发明的任务,建议了一种循环呼吸防护设备,其具有按照先前的实施方式中的至少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冷却装置。
35.按本发明的循环呼吸防护设备可以通过具有至少一个按本发明的冷却元件的冷却装置特别快速地准备好使用。尤其能特别快速和简单地使用或更换至少一个冷却元件。由此也在由于周围事件、如可能典型地在循环呼吸防护设备的使用地点处存在的事件而偏转,实现对按本发明的冷却装置的无误的操作、特别是冷却元件的安全的和可靠的使用或更换。尤其避免了冷却元件基于冷却元件内的超压而卡住。
附图说明
36.现在应当借助附图中示意性示出的有利的实施例更为详细地阐释本发明。这些附图中:图1详细地示出了按本发明的冷却元件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3详细地示出了按本发明的冷却元件的冷却元件壳体的相应的实施方式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冷却元件一体地构造(图2)并且由两种材料构造(图3);图4、5详细地示出了按本发明的冷却元件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相应的立体视图;图6详细地示出了在按本发明的循环呼吸防护设备内的按本发明的冷却装置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图1示出了按本发明的冷却元件100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38.冷却元件100构造用于使用在循环呼吸防护设备的冷却装置内并且具有板状的第一冷却元件壳体110和板状的第二冷却元件壳体120。
39.在所示实施例中,两个冷却元件壳体110、120分别一体地由塑料形成。两个冷却元件壳体110、120尤其通过双板工艺制造,在所述双板工艺中对两个构件进行拉深并且紧接着进行粘接或焊接。
40.在此,两个冷却元件壳体110、120分别具有液体密封的封闭部112、122并且用冷却剂(未示出)填充或能用冷却剂灌注。
41.在所示实施例中,液体密封的封闭部112、122涉及不能拆卸的、持久的封闭部,即经焊接的开口,在当前为水的冷却剂通过该开口在焊接之前灌入。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液体密封的封闭部是包围相应的冷却元件壳体的焊缝。在另一个未示出的实施例中,液体密
封的封闭部通过能重复封闭的螺旋封闭部实现。
42.第一冷却元件壳体110具有第一板外壁114和基本上平行于此的朝第一板外壁114的方向拱曲的第一板内壁116。第一板外壁114和第一板内壁116和另外的第一侧壁115一起形成了用于冷却剂的第一冷却元件体积118。
43.与第一冷却元件壳体110类似,第二冷却元件壳体120具有第二板外壁124和基本上平行于此的朝第二板外壁124的方向拱曲的第二板内壁126。第二板外壁124和第二板内壁126与另外的第二侧壁125一起形成了用于冷却剂的第二冷却元件体积128。
44.相应的拱曲130、130
´
在所示实施例中延伸经过相应的冷却元件壳体110、120的整个宽度,因而沿直线形成了在第一板外壁114和第一板内壁116之间的最小的第一间距a1并且同样沿直线形成了在第二板外壁124和第二板内壁126之间的最小的第二间距a2。在所示实施例中,最小的间距a1基本上等于最小的间距a2并且小于3.0 cm、特别是小于1.5 cm、特别是小于1.0 cm。在备选的实施例中,拱曲呈球形,因而仅在一个点上存在板外壁和板内壁之间的最小的间距。在另一种备选的或补充性的实施例中,在板内壁的多个区域中构造有拱曲。在另一种未示出的实施例中,两个冷却元件壳体具有不同的拱曲、特别是拱曲的不同的曲率半径。
45.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板状的第一冷却元件壳体110持久地通过固定结构、即粘接结构固定在板状的第二冷却元件壳体120上。在另一种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固定结构是机械的固定机构、特别是导致能拆卸的连接的机械的固定结构。在另一种未示出的实施例中,板状的第一冷却元件壳体焊接到板状的第二冷却元件壳体上。
46.板状的第一冷却元件壳体110和板状的第二冷却元件壳体120这样持久地靠近彼此布置,使得第一板内壁116和第二板内壁126对置并且背离彼此地拱曲。
47.两个板外壁114、124和另外的侧壁115、125一起形成了冷却元件100的外表面。在此,两个板外壁114、124构造得比两个板内壁116、126更为坚硬,因而在相应的冷却元件体积118、128内的超压导致了,两个板内壁116、126至少部分朝着彼此运动。两个板内壁116、126在相应的冷却元件体积118、128内的负压下相应地至少部分背离彼此运动。
48.图2和图3示出了按本发明的冷却元件的第一冷却元件壳体210、310的相应的实施方式的示意性横截面,所述冷却元件一体地构造(图2)并且由两种材料构造(图3)。
49.冷却元件的两个冷却元件壳体优选构造成一致或者彼此镜像对称。在两个图2和3中分别在横截面中示出了两个不同的按本发明的冷却元件的各一个第一冷却元件壳体210、310。由此阐明,通过哪种特征在制造冷却元件时可以实现比相应的板内壁更为坚硬的板外壁。
50.在图2中示出的第一冷却元件壳体210如已经在图1中所示的冷却元件壳体110那样一体地由塑料、特别是由热塑性塑料、特别是由聚乙烯构成。在此,板外壁214具有比板内壁216更大的材料厚度。当前,板外壁214具有至少1.5 mm、特别是至少2 mm、特别优选至少3 mm的第一材料厚度d1。当前,板内壁216具有小于1.5 mm、特别是小于1 mm的第二材料厚度d2。
51.在图3中示出的第一冷却元件壳体310与图2的冷却元件壳体210相反地由多部分构成。当前,冷却元件壳体310由两部分构造,其中,板内壁316由不同于板外壁314的材料形成。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另外的侧壁315由和板外壁314相同的材料形成。板内壁316优选粘
接或焊接到侧壁315上或者以另一种公知的方式与侧壁315材料接合地连接。
52.侧壁315和板外壁314在当前由具有比板内壁316的材料更高的弹性模量的材料构造。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侧壁315和板外壁314由金属制成,而板内壁316则由薄壁的塑料形成。
53.两个第一冷却元件壳体210、310在它们的相应的冷却元件体积218、318中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用冷却剂211、311填充。当前,冷却剂涉及水。相应的液体密封的封闭部在此并且在随后的实施例中没有示出。但所述封闭部优选通过焊接工艺和由此产生的焊缝实现。
54.图4和图5示出了按本发明的冷却元件400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相应的立体视图。
55.冷却元件400与图1的冷却元件100的区别在于,侧壁415、425和两个相应的板内壁416、426以及板外壁414、424轻微地不同地成形。但冷却元件100和冷却元件400之间的唯一的重要区别在于,冷却元件400额外具有多个弹性的间隔件440。
56.弹性的间隔件440在第一板内壁416的背离拱曲的区域上这样布置在相应的间隔件容纳部442中,使得一旦两个冷却元件壳体410、420相互连接(这在当前基于在两个冷却元件壳体410、420的角上的粘接而持久地是这种情况,如在图5中所示那样),就在两个对置的板内壁416、426之间施加弹簧力。弹簧力在此对抗两个板内壁416、426的背离拱曲的区域的进行接近的运动。
57.当前,多个弹性的间隔件440涉及两个弹性的间隔件440,即两个压缩弹簧。
58.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无论在冷却元件的第一板内壁上还是在第二板内壁上均布置有至少一个弹性的间隔件。
59.在图4中示出了板状的第一冷却元件壳体410和板状的第二冷却元件壳体420的未连接的状态,因而两个弹性的间隔件440没有处在经压缩的状态中。
60.在图5中示出了板状的第一冷却元件壳体410和板状的第二冷却元件壳体420之间的为使用按本发明的冷却元件400所设的已连接的状态。因此可以看到,两个内壁416、426中的其中一个内壁的移动直接引起了到构造成压缩弹簧的弹性的间隔件440上的压力。
61.基于图4的视图,虽然无法看到相应的冷却元件壳体410、420的板内壁416、426的当前的拱曲430、430
´
,但图5的视图表明,两个板内壁416、426完全与冷却元件100的在图1的范畴内阐释的结构类似地这样构造,使得在两个板内壁416、426之间形成了有两个间隔件440的自由的区域,倘若在相应的板状的冷却元件壳体410、420中存在超压,那么相应的板内壁416、426可以移动进入所述自由的区域。但与图1的冷却元件100相反的是,在冷却元件400中,板内壁416、426和板外壁414、424具有相同的材料厚度,即在0.4 mm和1.2 mm之间、特别是在0.5 mm和1.0 mm之间的材料厚度,即约0.7 mm的材料厚度。在这种实施例中,基于板外壁414、424的结构达到了更为坚硬的板外壁414、424。
62.冷却元件400在使用之前的冷却优选通过冷冻辅助机构(未示出)完成。在冷却时的膨胀,例如低于冰点的水的膨胀,按照本发明导致了两个板内壁416、426的相应的移动并且因此可能的是,冷却元件400不会由于体积膨胀而在冷冻辅助机构中卡住。
63.图6示出了按本发明的冷却装置600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分解图。
64.冷却装置600包括至少一个按本发明的、在当前对应图4所示的冷却元件400的冷却元件400以及装置壳体650。
65.装置壳体650具有气体入口654,该气体入口构造用于让有待冷却的气体660(在图6中示意性地通过其流动方向示出)进入装置壳体650。此外,装置壳体650具有壳体出口656,该壳体出口构造用于,让通过气体入口654进入装置壳体650的有待冷却的气体660从装置壳体650出来。最后,装置壳体650具有被装置壳体650的壳体壁670包围的装置体积658。装置体积658在当前构造用于容纳壳体插件680。壳体插件680在此通过机械的连接、如卡锁连接与壳体壁670能拆卸地连接,或者通过无法拆卸的持久的连接、例如通过粘接或焊接连接。在所示实施例中涉及焊接连接,其中,无论是装置壳体650还是壳体插件680均由塑料制成,特别是借助注塑工艺制造。
66.壳体插件680这样成形,使得该壳体插件具有多个容纳格685,在当前为四个容纳格685,相应的按本发明的冷却元件400可以引入到所述容纳格中。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至少六个按本发明的冷却元件可以引入到冷却装置的装置体积中。当按本发明的冷却元件对应容纳格685成形时,可以将按本发明的冷却元件400引入到四个容纳格685中。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相应的容纳格685这样成形,使得倘若将冷却元件400带入到容纳格685中的话,冷却元件400的两个板外壁414基本上贴靠在相应的容纳格685的相应的容纳壁687上。
67.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取代容纳格地设有在壳体壁上的至少一个轨道,以便将按本发明的冷却元件通过所述轨道布置在按本发明的冷却装置中。在这种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在按本发明的冷却装置中没有设置单独的壳体插件。
68.装置壳体650被这样构造,使得有待冷却的气体660的气流可以从气体入口654通过有至少一个冷却元件400的装置体积658到达气体出口656。在此,有待冷却的气体660在所示实施例中没有与冷却元件400直接接触,而是仅与壳体插件680直接接触。但因为冷却元件400直接贴靠在相应的容纳壁687上,所以有待冷却的气体660通过与壳体插件680的接触被充分冷却。基于当前的多个容纳格685,提供了用于在壳体插件680和有待冷却的气体660之间的热交换的特别大的表面。这允许了有待冷却的气体660的有效的和均匀的冷却。
69.呼吸气体在循环呼吸防护设备690内的基本的导引是已知的。尤其地,冷却装置600直接在循环呼吸防护设备690的出口之前的布置是公知的,因而循环呼吸防护设备690的用户几乎能直接使用经冷却装置600冷却的呼吸空气。壳体出口656因此在空间上接近循环呼吸防护设备690的出口布置。
70.此外,装置壳体650在所示实施例中具有罩675,该罩通过铰链能枢转地支承在壳体壁670上。循环呼吸防护设备690的用户因此特别快速地动用布置在冷却装置600中的冷却元件400,例如用于取出或更换这个冷却元件400。所述罩675此外还允许了相应的冷却元件400在相应的容纳格685中的安全的和固定的位置(倘若罩被闭合的话)。由于使用了单独的冷却元件,所以在罩675上不需要密封圈,如在公知的循环呼吸防护设备中的部分情况那样。
71.在所示的循环呼吸防护设备690中设有单独的、能从外部接近的罩(未示出),所述罩在打开之后保证了到罩675的入口并且由此允许了特别快速地取出或更换冷却元件400。这在循环呼吸防护设备690的时间紧急的应用时特别有利,例如在消防领域中常见的那样。
72.附图标记列表100、400
ꢀꢀꢀꢀꢀꢀꢀꢀꢀꢀꢀ
冷却元件110、210、310、410 第一冷却元件壳体
112、122
ꢀꢀꢀꢀꢀꢀꢀꢀꢀꢀ
液体密封的封闭部114、214、314、414 第一板外面115、315、415
ꢀꢀꢀꢀꢀꢀ
第一侧壁116、216、316、416 第一板内面118、218、318
ꢀꢀꢀꢀꢀꢀ
第一冷却元件体积120、420
ꢀꢀꢀꢀꢀꢀꢀꢀꢀꢀꢀ
第二冷却元件壳体124、424
ꢀꢀꢀꢀꢀꢀꢀꢀꢀꢀꢀ
第二板外面125、425
ꢀꢀꢀꢀꢀꢀꢀꢀꢀꢀꢀ
第二侧壁126、426
ꢀꢀꢀꢀꢀꢀꢀꢀꢀꢀꢀ
第二板内面128
ꢀꢀꢀꢀꢀꢀꢀꢀꢀꢀꢀꢀꢀꢀꢀꢀ
第二冷却元件体积130、130
´
、430、430
´ꢀ
拱曲211、311
ꢀꢀꢀꢀꢀꢀꢀꢀꢀꢀꢀꢀ
冷却剂440
ꢀꢀꢀꢀꢀꢀꢀꢀꢀꢀꢀꢀꢀꢀꢀꢀ
弹性的间隔件442
ꢀꢀꢀꢀꢀꢀꢀꢀꢀꢀꢀꢀꢀꢀꢀꢀ
间隔件容纳部600
ꢀꢀꢀꢀꢀꢀꢀꢀꢀꢀꢀꢀꢀꢀꢀꢀ
冷却装置650
ꢀꢀꢀꢀꢀꢀꢀꢀꢀꢀꢀꢀꢀꢀꢀꢀ
装置壳体654
ꢀꢀꢀꢀꢀꢀꢀꢀꢀꢀꢀꢀꢀꢀꢀꢀ
气体入口656
ꢀꢀꢀꢀꢀꢀꢀꢀꢀꢀꢀꢀꢀꢀꢀꢀ
气体出口658
ꢀꢀꢀꢀꢀꢀꢀꢀꢀꢀꢀꢀꢀꢀꢀꢀ
装置体积660
ꢀꢀꢀꢀꢀꢀꢀꢀꢀꢀꢀꢀꢀꢀꢀꢀ
有待冷却的气体670
ꢀꢀꢀꢀꢀꢀꢀꢀꢀꢀꢀꢀꢀꢀꢀꢀ
壳体壁675
ꢀꢀꢀꢀꢀꢀꢀꢀꢀꢀꢀꢀꢀꢀꢀꢀ
罩680
ꢀꢀꢀꢀꢀꢀꢀꢀꢀꢀꢀꢀꢀꢀꢀꢀ
壳体插件685
ꢀꢀꢀꢀꢀꢀꢀꢀꢀꢀꢀꢀꢀꢀꢀꢀ
容纳格687
ꢀꢀꢀꢀꢀꢀꢀꢀꢀꢀꢀꢀꢀꢀꢀꢀ
容纳壁690
ꢀꢀꢀꢀꢀꢀꢀꢀꢀꢀꢀꢀꢀꢀꢀꢀ
循环呼吸保护设备a1
ꢀꢀꢀꢀꢀꢀꢀꢀꢀꢀꢀꢀꢀꢀꢀꢀꢀ
最小的第一间距a2
ꢀꢀꢀꢀꢀꢀꢀꢀꢀꢀꢀꢀꢀꢀꢀꢀꢀ
最小的第二间距d1
ꢀꢀꢀꢀꢀꢀꢀꢀꢀꢀꢀꢀꢀꢀꢀꢀꢀ
第一材料厚度d2
ꢀꢀꢀꢀꢀꢀꢀꢀꢀꢀꢀꢀꢀꢀꢀꢀꢀ
第二材料厚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