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湿性关节炎康复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18189发布日期:2021-01-24 06:28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湿性关节炎康复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湿性关节炎康复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风湿性关节炎属变态反应性疾病,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多以急性发热及关节疼痛起病,典型表现是轻度或中度发热,游走性多关节炎,受累关节多为膝、踝、肩、肘等大关节,常见由一个关节转移至另一个关节,病变局部呈现红肿、灼热、剧痛,部分病人也有几个关节同时发病,不典型的病人仅有关节疼痛而无其他炎症表现,急性炎症一般于2-4周消退,不留后遗症,但常反复发作。若风湿活动影响心脏,则可发生心肌炎,甚至遗留心脏瓣膜病变。
[0003]
目前,在对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药物治疗是常用手段,但药物治疗并不能根治风湿性关节炎,且具有各种副作用,所以在发病期间患者需要用到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护理装置来进行辅助治疗,减少药物的需求量,降低药物产生的副作用,并且在正常期间需要多进行关节锻炼,注意关节保暖。
[0004]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传统的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护理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只能针对出现症状的特定关节,护理效果差,不能对未出现症状关节进行锻炼预防,满足不了患者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研制一种风湿性关节炎康复护理装置,该发明既能对发病关节进行康复锻炼,又可对正常关节进行预防锻炼,并且可同时针对多种关节进行锻炼,有效提高了风湿性关节炎康复护理装置的使用效率。
[0006]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风湿性关节炎康复护理装置,包括底座、升降架、躺板、升降装置、第一伸缩装置、下肢连杆、上肢连杆,所述底座包括滚轮、底座本体、支撑轴,所述底座本体为矩形框架,底部设置有四个滚轮,中后端两侧内部设置有横向支撑轴,所述底座本体前端外侧通过转轴与升降架的底部内侧铰接,所述升降架包括升降架本体、脚踏板、滑轨、强化杆,所述升降架本体为门形框架,中上部外侧设置有滑轨,中上部内侧横向设置有强化杆,底部设置有脚踏板,所述强化杆通过升降装置连接支撑轴,所述躺板包括躺板本体、滑轮,躺板本体两侧设置有滑轮,滑轮设置在滑轨中,所述躺板本体通过第一伸缩装置连接脚踏板,所述下肢连杆包括第一下肢连杆、第二下肢连杆,所述第一下肢连杆底端通过转轴连接脚踏板,上端通过转轴连接第二下肢连杆的下端,第二下肢连杆的上端通过转轴连接躺板本体,所述上肢连杆包括第一上肢连杆、第二上肢连杆、第二伸缩装置、第三伸缩装置,所述第一上肢连杆的上端通过转轴连接躺板的上部侧边,下端通过转轴连接第二上肢连杆的中上端,所述第二伸缩装置顶部连接第二上肢连杆的上端,底部连接第一上肢连杆的中上端的背面,所述第三伸缩装置底部连接躺板的中部侧边,顶部连接第一上肢连杆中上端的下面。
[0007]
作为优化,所述滚轮为带有刹车的万向静音轮。
[0008]
作为优化,所述升降装置、第一伸缩装置、第二伸缩装置、第三伸缩装置为电动伸缩杆、气缸、液压缸中的一种。
[0009]
作为优化,所述下肢连杆、上肢连杆表面设置有弧形凹槽。通过设置弧形凹槽,可以更好地贴合人体四肢,进行固定。
[0010]
作为优化,所述下肢连杆、上肢连杆上设置有多组魔术贴弹性带。通过设置魔术贴弹性带可以更好地固定地四肢,使下肢连杆、上肢连杆带动四肢关节进行锻炼。
[0011]
作为优化,所述第一上肢连杆的旋转平面与躺板所在平面相同,第二上肢连杆的旋转平面与躺板所在平面垂直。
[0012]
发明内容中提供的效果仅仅是实施例的效果,而不是发明所有的全部效果,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13]
通过设置升降装置,可以调整升降架的角度,角度越大,自身体重在垂直地面方向上对膝、踝关节的压力就会增大,反之就会越小,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膝、踝关节的康复锻炼情况,调整角度给与关节适当压力,刺激关节进行恢复;通过设置第一伸缩装置,使用者在关节疼痛严重、难以发力的时候,可由第一伸缩装置推动躺板进行康复锻炼或预防锻炼;通过设置下肢连杆,可以给下肢支撑;通过设置上肢连杆,可以支撑、带动上肢,对肩、肘关节进行康复锻炼或预防锻炼。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侧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右视图。
[0017]
图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躺板的主视图。
[0018]
图中1.底座,1-1.滚轮,1-2.底座本体,1-3.支撑轴,2.升降架,2-1.升降架本体,2-2.脚踏板,2-3.滑轨,2-4.强化杆,3.躺板,3-1.躺板本体,3-2.滑轮,4.升降装置,5.第一伸缩装置,6.下肢连杆,6-1.第一下肢连杆,6-2.第二下肢连杆,7.上肢连杆,7-1.第一上肢连杆,7-2.第二上肢连杆,7-3.第二伸缩装置,7-4.第三伸缩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为了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下文的公开提供了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发明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处理技术及工艺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发明。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
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20]
图1至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如图所示,一种风湿性关节炎康复护理装置,包括底座1、升降架2、躺板3、升降装置4、第一伸缩装置5、下肢连杆6、上肢连杆7,所述底座1包括滚轮1-1、底座本体1-2、支撑轴1-3,所述底座本体1-2为矩形框架,底部设置有四个滚轮1-1,中后端两侧内部设置有横向支撑轴1-3,所述底座本体1-2前端外侧通过转轴与升降架2的底部内侧铰接,所述升降架2包括升降架本体2-1、脚踏板2-2、滑轨2-3、强化杆2-4,所述升降架本体2-1为门形框架,中上部外侧设置有滑轨2-3,中上部内侧横向设置有强化杆2-4,底部设置有脚踏板2-2,所述强化杆2-4通过升降装置4连接支撑轴1-3,所述躺板3包括躺板本体3-1、滑轮3-2,躺板本体3-1两侧设置有滑轮3-2,滑轮3-2设置在滑轨2-3中,所述躺板本体3-1通过第一伸缩装置5连接脚踏板2-2,所述下肢连杆6包括第一下肢连杆6-1、第二下肢连杆6-2,所述第一下肢连杆6-1底端通过转轴连接脚踏板2-2,上端通过转轴连接第二下肢连杆6-2的下端,第二下肢连杆6-2的上端通过转轴连接躺板本体3-1,所述上肢连杆7包括第一上肢连杆7-1、第二上肢连杆7-2、第二伸缩装置7-3、第三伸缩装置7-4,所述第一上肢连杆7-1的上端通过转轴连接躺板3的上部侧边,下端通过转轴连接第二上肢连杆7-2的中上端,所述第二伸缩装置7-3顶部连接第二上肢连杆7-2的上端,底部连接第一上肢连杆7-1的中上端的背面,所述第三伸缩装置7-4底部连接躺板3的中部侧边,顶部连接第一上肢连杆7-1中上端的下底面。
[0021]
通过设置升降装置4,可以调整升降架2的角度,角度越大,自身体重在垂直地面方向上对膝、踝关节的压力就会增大,反之就会越小,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膝、踝关节的康复锻炼情况,调整角度给与关节适当压力,刺激关节进行恢复;通过设置第一伸缩装置5,使用者在关节疼痛严重、难以发力的时候,可由第一伸缩装置5推动躺板3进行康复锻炼或预防锻炼;通过设置下肢连杆6,可以给下肢支撑;通过设置上肢连杆7,可以支撑、带动上肢,对肩、肘关节进行康复锻炼或预防锻炼。
[0022]
所述滚轮1-1为带有刹车的万向静音轮。可以随时随地移动该装置,并可以固定位置,防止发生危险。
[0023]
所述升降装置4、第一伸缩装置5、第二伸缩装置7-3、第三伸缩装置7-4为电动伸缩杆、气缸、液压缸中的一种。
[0024]
所述下肢连杆6、上肢连杆7表面设置有弧形凹槽。通过设置弧形凹槽,可以更好地贴合人体四肢,进行固定。
[0025]
所述下肢连杆6、上肢连杆7上设置有多组魔术贴弹性带。通过设置魔术贴弹性带可以更好地固定地四肢,使下肢连杆6、上肢连杆7带动四肢关节进行锻炼。
[0026]
所述第一上肢连杆7-1的旋转平面与躺板3所在平面相同,第二上肢连杆7-2的旋转平面与躺板3所在平面垂直。
[0027]
使用时,患者踩稳脚踏板2-2,躺在躺板3上将腿、胳膊分别放在下肢连杆6、上肢连杆7上,并使用魔术贴弹力带固定好,根据自己的膝、踝关节疼痛情况,打开升降装置4,调整升降架2的角度,然后关闭并固定升降装置4;打开第一伸缩装置5,可以推动躺板3对膝、踝关节进行康复锻炼或预防锻炼;打开第二伸缩装置7-3,可以带动第二上肢连杆7-2转动,对
肘关节进行康复锻炼或预防锻炼,打开第三伸缩装置7-4,可以带动第一上肢连杆7-1转动,对肩关节进行康复锻炼或预防锻炼;锻炼完成后,将装置复原,解开魔术贴弹力带即可。
[0028]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