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体除颤的电动救助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21227发布日期:2021-01-24 08:38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体除颤的电动救助设备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电能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人体除颤的电动救助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型商场以及步行街道是人流汇聚的区域,但一般的公共场所缺少电动除颤设备,当有人晕倒时,只能通过人工救助以及等待医护人员的救助,进而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并且一般情况下,只能通过除颤仪才能将晕倒的人员进行心率复苏,一般商场的除颤仪数量不多,不能时常进行维护,不能及时送到求救区域,效果不佳,本发明阐述的一种人体除颤的电动救助设备,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例设计了一种人体除颤的电动救助设备,本例的一种人体除颤的电动救助设备,包括驱动主体,所述驱动主体内前侧设有左右对称且开口向外的转向腔,所述转向腔内设有转向装置,所述转向装置能驱动所述驱动主体前进以及转向,所述驱动主体上侧设有控制装置,所述驱动主体上侧转动设有救助箱,所述控制装置能控制所述救助箱的转向,所述救助箱内设有救助装置,所述救助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救助箱内的救助腔,所述救助腔内下壁固定设有收集盒,所述收集盒内设有与所述救助腔连通的收集腔,所述收集腔左右两侧对称且固定设有电池,所述救助腔上壁左右对称且固定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下端固定设有除颤仪,所述除颤仪靠近所述收集腔一端面固定设有除颤电极,所述除颤电极能对晕倒的患者进行除颤治疗,所述除颤仪下端面与所述电池上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电线,所述救助腔后侧连通设有移动弹簧腔,所述移动弹簧腔内前侧固定设有移动腔电磁铁,所述移动弹簧腔内后侧设有能前后移动的移动腔滑块,所述移动腔滑块前端面与所述移动腔电磁铁后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移动腔弹簧,所述移动腔滑块上端固定设有清洗移动块,所述清洗移动块前端延伸至所述救助腔内转动设有清洗轴,所述清洗轴左右两端固定设有清洗头,所述清洗头能对所述除颤电极进行清洁护养,所述救助腔上壁中间位置固定设有清洗箱,所述清洗箱内设有清洗腔,所述清洗腔下侧连通设有左右对称的喷洒管,所述喷洒管能对所述除颤电极喷洒清洁液,所述救助箱上壁固定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侧固定设有终端,所述终端前侧固定设有屏幕,所述屏幕能用于视频通话以及操作演示,所述终端上侧固定设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能对周围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并寻找需要进行救助的患者。
[0004]
可优选的,所述转向装置包括连通设于左右所述转向腔相互靠近一侧的转向杆腔,所述转向杆腔内转动设有转向杆,所述转向杆左右两端延伸至所述转向腔内转动设有转向轴,所述转向杆腔后侧连通设有转向弹簧腔,所述转向弹簧腔后侧固定设有转向腔电磁铁,所述转向弹簧腔内前侧设有能前后移动的转向腔滑块,所述转向腔滑块前侧与所述转向杆后侧之间铰链连接有承接块,所述转向腔滑块与所述转向腔电磁铁之间固定连接有转向腔弹簧。
[0005]
可优选的,所述转向杆腔后侧设有滑动套筒腔,所述滑动套筒腔内后侧转动设有从动锥齿轮,所述滑动套筒腔后侧设有滚轮腔,所述滚轮腔内转动设有滚轮轴锥齿轮,所述滚轮轴锥齿轮轴心位置固定设有滚轮轴,所述滚轮腔内转动设有正对所述从动锥齿轮轴心的传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与所述传动锥齿轮动力连接,所述传动锥齿轮与所述滚轮轴锥齿轮啮合,所述滚轮轴与所述转向轴左右两端分别延伸至外界固定设有滚轮。
[0006]
可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转动设于所述滑动套筒腔上侧的主动轴,所述主动轴外圆面转动设有滑动套筒,所述滑动套筒腔内设有固定于所述滑动套筒外圆面的滑动套筒锥齿轮,所述滑动套筒锥齿轮能与所述从动锥齿轮啮合,所述滑动套筒腔右侧连通设有滑动弹簧腔,所述滑动弹簧腔内下侧固定设有滑动腔电磁铁,所述滑动弹簧腔内上侧设有能上下移动的滑动腔移动块,所述滑动腔移动块与所述滑动腔电磁铁之间固定连接有滑动腔弹簧,所述滑动腔移动块左端延伸至所述滑动套筒腔内与所述滑动套筒外圆面转动连接,所述滑动套筒腔上壁内固定设有正对所述主动轴轴心的动力电机并与其动力连接。
[0007]
可优选的,所述滑动套筒腔上侧设有控制腔,所述控制腔内右侧连通设有控制弹簧腔,所述控制弹簧腔内下侧固定设有控制腔电磁铁,所述控制弹簧腔内上侧设有能上下移动的控制腔滑块,所述控制腔滑块与所述控制腔电磁铁之间固定连接有控制腔弹簧,所述控制腔内上侧转动设有控制套筒,所述控制腔滑块左端延伸至所述控制腔内与所述控制套筒外圆面转动连接,所述控制套筒轴心转动设有控制套筒轴,所述控制套筒轴上端外圆面延伸至外界与所述救助箱下端面固定连接。
[0008]
可优选的,所述救助腔下侧设有电糊储存腔,所述电糊储存腔前侧连通设有电糊喷洒头,所述电糊储存腔与所述电糊喷洒头之间固定设有电糊喷洒泵,所述电糊喷洒泵前侧与所述电糊喷洒头后侧连通,所述电糊储存腔下侧设有开口向前的电糊处理腔。
[0009]
可优选的,所述救助腔前侧连通设有门板腔,所述门板腔内铰链连接有能向前翻转的门板腔,所述清洗移动块前侧内固定设有正对所述清洗轴轴心的传动电机并动力连接,所述清洗腔与所述喷洒管之间固定设有水泵,所述水泵下侧与所述喷洒管上侧连通。
[00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先对商场内部进行巡查的方式后对需要救援的患者提供救助的方式,先通过摄像以及通讯装置对商场内部进行巡查的方式,进而在接到求救指令后对求救人员提供治疗工具,遇到晕倒的人员,救助人员能在操作教程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除颤苏醒,进而避免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从而导致无法及时将患者抢救过来,同时本装置还能对商场内部进行摄像,进而保护行人的财产安全以及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001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3]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人体除颤的电动救助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b-b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结合图1-3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0015]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人体除颤的电动救助设备,包括驱动主体11,所述驱动主体11内前侧设有左右对称且开口向外的转向腔70,所述转向腔70内设有转向装置101,所述转向装置101能驱动所述驱动主体11前进以及转向,所述驱动主体11上侧设有控制装置102,所述驱动主体11上侧转动设有救助箱48,所述控制装置102能控制所述救助箱48的转向,所述救助箱48内设有救助装置103,所述救助装置103包括设于所述救助箱48内的救助腔44,所述救助腔44内下壁固定设有收集盒55,所述收集盒55内设有与所述救助腔44连通的收集腔29,所述收集腔29左右两侧对称且固定设有电池47,所述救助腔44上壁左右对称且固定设有支撑杆34,所述支撑杆34下端固定设有除颤仪45,所述除颤仪45靠近所述收集腔29一端面固定设有除颤电极30,所述除颤电极30能对晕倒的患者进行除颤治疗,所述除颤仪45下端面与所述电池47上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电线46,所述救助腔44后侧连通设有移动弹簧腔51,所述移动弹簧腔51内前侧固定设有移动腔电磁铁54,所述移动弹簧腔51内后侧设有能前后移动的移动腔滑块52,所述移动腔滑块52前端面与所述移动腔电磁铁54后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移动腔弹簧53,所述移动腔滑块52上端固定设有清洗移动块33,所述清洗移动块33前端延伸至所述救助腔44内转动设有清洗轴32,所述清洗轴32左右两端固定设有清洗头31,所述清洗头31能对所述除颤电极30进行清洁护养,所述救助腔44上壁中间位置固定设有清洗箱42,所述清洗箱42内设有清洗腔37,所述清洗腔37下侧连通设有左右对称的喷洒管43,所述喷洒管43能对所述除颤电极30喷洒清洁液,所述救助箱48上壁固定设有支撑块41,所述支撑块41上侧固定设有终端39,所述终端39前侧固定设有屏幕40,所述屏幕40能用于视频通话以及操作演示,所述终端39上侧固定设有摄像头38,所述摄像头38能对周围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并寻找需要进行救助的患者。
[0016]
有益地,所述转向装置101包括连通设于左右所述转向腔70相互靠近一侧的转向杆腔76,所述转向杆腔76内转动设有转向杆72,所述转向杆72左右两端延伸至所述转向腔70内转动设有转向轴69,所述转向杆腔76后侧连通设有转向弹簧腔68,所述转向弹簧腔68后侧固定设有转向腔电磁铁75,所述转向弹簧腔68内前侧设有能前后移动的转向腔滑块73,所述转向腔滑块73前侧与所述转向杆72后侧之间铰链连接有承接块71,所述转向腔滑块73与所述转向腔电磁铁75之间固定连接有转向腔弹簧74。
[0017]
有益地,所述转向杆腔76后侧设有滑动套筒腔18,所述滑动套筒腔18内后侧转动设有从动锥齿轮67,所述滑动套筒腔18后侧设有滚轮腔65,所述滚轮腔65内转动设有滚轮轴锥齿轮64,所述滚轮轴锥齿轮64轴心位置固定设有滚轮轴63,所述滚轮腔65内转动设有正对所述从动锥齿轮67轴心的传动锥齿轮66,所述从动锥齿轮67与所述传动锥齿轮66动力连接,所述传动锥齿轮66与所述滚轮轴锥齿轮64啮合,所述滚轮轴63与所述转向轴69左右两端分别延伸至外界固定设有滚轮14。
[0018]
有益地,所述控制装置102包括转动设于所述滑动套筒腔18上侧的主动轴13,所述主动轴13外圆面转动设有滑动套筒20,所述滑动套筒腔18内设有固定于所述滑动套筒20外圆面的滑动套筒锥齿轮17,所述滑动套筒锥齿轮17能与所述从动锥齿轮67啮合,所述滑动套筒腔18右侧连通设有滑动弹簧腔22,所述滑动弹簧腔22内下侧固定设有滑动腔电磁铁
21,所述滑动弹簧腔22内上侧设有能上下移动的滑动腔移动块24,所述滑动腔移动块24与所述滑动腔电磁铁21之间固定连接有滑动腔弹簧23,所述滑动腔移动块24左端延伸至所述滑动套筒腔18内与所述滑动套筒20外圆面转动连接,所述滑动套筒腔18上壁内固定设有正对所述主动轴13轴心的动力电机16并与其动力连接。
[0019]
有益地,所述滑动套筒腔18上侧设有控制腔12,所述控制腔12内右侧连通设有控制弹簧腔28,所述控制弹簧腔28内下侧固定设有控制腔电磁铁25,所述控制弹簧腔28内上侧设有能上下移动的控制腔滑块27,所述控制腔滑块27与所述控制腔电磁铁25之间固定连接有控制腔弹簧26,所述控制腔12内上侧转动设有控制套筒50,所述控制腔滑块27左端延伸至所述控制腔12内与所述控制套筒50外圆面转动连接,所述控制套筒50轴心转动设有控制套筒轴49,所述控制套筒轴49上端外圆面延伸至外界与所述救助箱48下端面固定连接。
[0020]
有益地,所述救助腔44下侧设有电糊储存腔56,所述电糊储存腔56前侧连通设有电糊喷洒头58,所述电糊储存腔56与所述电糊喷洒头58之间固定设有电糊喷洒泵59,所述电糊喷洒泵59前侧与所述电糊喷洒头58后侧连通,所述电糊储存腔56下侧设有开口向前的电糊处理腔57。
[0021]
有益地,所述救助腔44前侧连通设有门板腔62,所述门板腔62内铰链连接有能向前翻转的门板腔61,所述清洗移动块33前侧内固定设有正对所述清洗轴32轴心的传动电机60并动力连接,所述清洗腔37与所述喷洒管43之间固定设有水泵36,所述水泵36下侧与所述喷洒管43上侧连通。
[0022]
以下结合图1至图3对本文中的的使用步骤进行详细说明:初始工作状态时,滑动腔移动块24处于上极限位置,控制腔滑块27处于上极限位置,移动腔滑块52处于后极限位置。
[0023]
工作时,当屏幕40商场在商场内收到求助信号时,启动摄像头38,进而搜索求救地点并进行监控摄像,并启动滑动腔电磁铁21,进而带动滑动腔移动块24向下移动,进而带动滑动套筒20向下移动,从而使滑动套筒锥齿轮17与从动锥齿轮67啮合,此时启动动力电机16,进而带动主动轴13转动,从而带动滑动套筒20转动,进而带动滑动套筒锥齿轮17转动,从而带动与之啮合的清洗腔37转动,进而带动传动锥齿轮66转动,从而带动与之啮合的滚轮轴锥齿轮64转动,进而带动滚轮轴63转动,从而带动后侧滚轮14转动,进而驱动驱动主体11前进,当需要进行右转时,启动转向腔电磁铁75,进而带动转向腔滑块73向后移动,进而带动转向杆72向右偏转,从而带动左右两侧转向轴69向右偏转,进而带动前侧滚轮14向右偏转,从而带动驱动主体11向右偏转,当需要进行左转时,反向启动转向腔电磁铁75,从而带动转向腔滑块73向前移动,进而带动转向杆72向左偏转,从而带动左右两侧转向轴69向左偏转,进而带动前侧滚轮14向左偏转,从而带动驱动主体11向左偏转,此时启动控制腔电磁铁25,进而带动控制腔滑块27向下移动,进而带动控制套筒50向下移动并与主动轴13上端外圆面花键连接,此时主动轴13带动控制套筒50转动,进而带动控制套筒轴49转动,从而带动救助箱48转动,进而带动支撑块41转动,并带动终端39转动,从而带动摄像头38转动,进而对周围环境进行路线判断,当到达患者旁边时,使用者打开门板腔61,进而将左右两侧除颤仪45取出并对准电糊喷洒头58,此时启动电糊喷洒泵59,从而使电糊储存腔56内的电糊通过电糊喷洒头58喷洒在除颤电极30外表面,此时使用者根据屏幕40播放的操作视频进行操作,从而用除颤仪45对患者进行救助,救助完毕后,将除颤仪45放回初始位置,并启动
移动腔电磁铁54,进而带动移动腔滑块52向前移动,进而带动清洗移动块33向前移动,与此同时,启动水泵36,进而使清洗腔37内的清洗液通过喷洒管43喷洒在除颤电极30相互靠近一端面,此时启动传动电机60,进而带动清洗轴32转动,从而带动清洗头31转动,进而对除颤电极30相互靠近一端面进行擦洗。
[002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先对商场内部进行巡查的方式后对需要救援的患者提供救助的方式,先通过摄像以及通讯装置对商场内部进行巡查的方式,进而在接到求救指令后对求救人员提供治疗工具,遇到晕倒的人员,救助人员能在操作教程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除颤苏醒,进而避免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从而导致无法及时将患者抢救过来,同时本装置还能对商场内部进行摄像,进而保护行人的财产安全以及生命安全。
[0025]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