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检查用人体转运固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18743发布日期:2021-01-24 06:40阅读:69来源:国知局
医学影像检查用人体转运固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申请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医学影像检查用人体转运固位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新冠疫情下,医疗紧急救援显得尤为重要。医疗紧急救援过程分院外抢救转运和院内急救诊疗两个过程。院外抢救是指患者从发病地急速转运至医院;院内急救是指患者从入院到急诊科、影像等科室做各类检查,或根据需要转运至手术室、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等病房科室,目前通常采用担架车转运,这使得各个医疗阶段需不断搬动患者,延缓了患者的救治时间。
[0003]
在危重医疗、紧急医疗情况下,患者经常需要第一时间接受多频次、多种类的影像学检查,并且需要在多个不同的影像检查室转运。鉴于每种影像学检查时,患者都需搬运至特定的检查床上,该过程涉及多次搬运患者,不仅会造成救治时间的延缓,搬运不当还可能造成二次伤害。此外,患者接受 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ri(磁共振)、dr(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检查时,需要保持一定时间的静止状态,但昏迷、意识不清者、疼痛、老年人和儿童常出现不自主运动,导致检查时间延长或检查失败,同样影响患者的及时救治。
[0004]
现有技术中的担架主要用于救护转运,不能实现影像学检查时患者的精准固位。现有技术中的影像学检查固定装置,例如公告号为cn109805961b 的中国专利,为金属床式结构,不能随病人在不同检查项目之间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申请提出了医学影像检查用人体转运固位装置。
[0006]
所述转运固位装置包括托垫和固位袋组件,所述托垫包括塑料板、有机玻璃板、负压托垫中的至少一种,用于承载人体,所述固位袋组件包括正压固位袋组件,所述固位袋组件连接到或能拆卸地连接到所述托垫上的对应于人体的头颈、肩、髋、肘、膝中的至少一者的位置,
[0007]
其中,所述正压固位袋组件包括:
[0008]
正压固位袋,其限定出能够被充正压的正压固位袋腔体;
[0009]
固位袋阀门,其安装于所述正压固位袋并与所述正压固位袋腔体连通,使得能够通过所述固位袋阀门向所述正压固位袋腔体提供正压以及释放所述正压固位袋腔体内的压力;
[0010]
辅助固定部件,其连接到或能拆卸地连接到所述正压固位袋,使得通过所述辅助固定部件能够使所述正压固位袋以围绕人体的方式固定人体;以及
[0011]
压力检测装置,其设置于所述正压固位袋或者连接到或能拆卸地连接到所述固位袋阀门,用于检测所述正压固位袋腔体内的压力。
[0012]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包括在所述正压固位袋的与人体接触
的部位设置的开关式柔性贴附式压力传感器,
[0013]
所述托垫和所述固位袋组件采用非铁磁性材料制成。
[0014]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正压固位袋的能够与人体接触的部位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能够通过非导联的方式将压力信息无线地发送至接收装置。
[0015]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包括设置于与所述正压固位袋连接的管路上的压力传感器或压力计,所述压力传感器具有发射天线,能够将压力信息无线地发送至接收装置,以经由所述接收装置或者所述压力计自身显示所述正压固位袋腔体内的压力。
[0016]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管路与所述正压固位袋能拆卸地连接。
[0017]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负压托垫包括负压腔体、高分子材料颗粒、负压托垫阀门和提拉部件,
[0018]
所述负压腔体由包括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的上下两层高分子薄层材料压合成型,
[0019]
所述高分子材料颗粒包括聚丙乙烯颗粒,
[0020]
通过所述负压托垫阀门对所述负压腔体抽负压能使所述负压托垫成型为矩形或人体形,以承载人体,通过所述负压托垫阀门联通所述负压腔体和外界空气,能使所述负压托垫失去由负压形成的固定形状,
[0021]
通过所述提拉部件提拉所述负压托垫,得以转运所述负压托垫。
[0022]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提拉部件包括具有椭圆形间隙或矩形间隙的拉手隙或拉手,所述提拉部件位于所述负压托垫的负压腔体边缘以外的边缘区。
[0023]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对所述负压腔体抽负压的压力为40~60千帕,所述负压托垫的承重不低于150千克。
[0024]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正压固位袋组件包括头颈部正压固位袋、肩部正压固位袋、髋部正压固位袋、肘部正压固位袋、膝部正压固位袋,所述正压固位袋组件通过压合成型或魔术贴设置于所述托垫的对应于人体的头颈、肩、髋、肘、膝的连接部。
[0025]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压力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压力达到16千帕时,所述正压固位袋腔体不再继续充气加压。
[0026]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托垫和所述固位袋组件采用非铁磁性材料制成。
[002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在例如不同影像检查室方便地转运患者、同时提供身体固位的装置,具体地通过托垫和固位袋组件的配合,实现患者身体的转运及固定。这种装置可适用于ct、mri、dr等多种影像检查,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前景,尤其适用于急危重症患者、多部位严重外伤患者、行动不便者和治疗时间窗紧迫者。
[0028]
可以理解,本申请的医学影像检查用人体转运固位装置不仅可以用于医院外到医院内,然后到影像检查的各科室、手术室、病房等的患者转运。而且可以用于更大范围或更小范围的患者转运,包括在医院内,在影像检查的各科室、手术室、病房等的患者转运,从患者的住处或受伤或发病地点,到救护车,到医院的转运,以及医院之间,医院到患者的住处或其他地点的转运。
附图说明
[0029]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医学影像检查用人体转运固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2为图1的a-a方向剖面图。
[0031]
图3为图1的b-b方向剖面图。
[0032]
附图标记说明
[0033]
1负压托垫;11负压腔体;12高分子材料颗粒;13负压托垫阀门; 14拉手隙;15负压腔体边缘;
[0034]
2头颈部正压固位袋;3肩部正压固位袋;4髋部正压固位袋;5肘部正压固位袋;6膝部正压固位袋;
[0035]
21、31、41、51、61固位袋阀门;
[0036]
22、32、42压力检测装置;
[0037]
23、33、43、52、62辅助固定部件;
[0038]
24、34、44、53、63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当理解,这些具体的说明仅用于示教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施本申请,而不用于穷举本申请的所有可行的方式,也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0040]
医学影像检查用人体转运固位装置可以包括托垫和固位袋组件。其中,托垫可以是塑料板,有机玻璃板,也可以是负压托垫1。固位袋组件可以是正压固位袋组件,也可以是负压固位袋组件。固位袋组件可以设置在托垫上的对应于人体的头颈、肩、髋、肘、膝和脚踝中的至少一者的位置。患者可以躺在托垫上,通过固位袋组件固定身体部位,得以同时完成患者身体的转运和固位。
[0041]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该托垫为负压托垫1,且负压托垫1包括由上下两层高分子薄层材料压合成型而形成的负压腔体11和位于负压腔体11的负压腔体边缘15以外的边缘区。高分子薄层材料可以是tpu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薄膜,单层可以为0.8mm至2mm。
[0042]
可以在负压腔体11中填充高分子材料颗粒12(例如,可以是聚丙乙烯颗粒),并在负压腔体11的一端设置具有负压抽气和进气功能的负压托垫阀门 13,实现抽负压成型和进气失去特定形状两项操作(可以理解,分别设置抽负压口和进气口也能达到同样目的)。可以通过例如抽气筒等抽气装置等实现抽负压操作。
[0043]
在抽负压时,负压腔体11内的高分子材料颗粒12呈现紧密聚集状态,伴随负压的增加,高分子材料颗粒12聚合态加强,使得负压托垫1可以呈板状形态。可以理解,负压状况下,负压托垫1的形状可以是矩形或是人体形(人体形在图中未示出,人体形的负压托垫1可以与人的体型相称,比如头颈部位置的负压托垫1的左右两侧可以适当缩小至头部的距离。在进气后,负压腔体11内的气压恢复原状(例如可以与大气压相等),高分子颗粒12呈分散状态,负压托垫1由板状恢复至可卷曲和/或折叠的形态,便于负压托垫1的携带。
[0044]
可以在边缘区设置拉手隙14(拉手隙14可以是椭圆形或矩形的间隙,便于人手伸
入抓握)或设置压合成型于负压腔体边缘15以外的边缘区的拉手,便于转移患者。优选地,可以设置成左右两侧(非头尾两侧)各4个、头端2 个、尾端2个负压托垫拉手隙14,便于转移患者。可以理解,还可以将拉手连接于拉手隙14。
[0045]
负压托垫1使用的高分子材料(例如形成负压腔体11的两层高分子薄层材料和高分子材料颗粒12)适用于x射线和磁场,不影响x射线穿透、不诱发磁共振成像伪影。负压托垫阀门13、气筒(图中未示出,可以与负压托垫1断开连接)和拉手隙14(以及可能的拉手)可以采用无磁化设计(采用塑料、橡胶、铜等非铁磁性材料,不发生磁化)。使得本申请的托垫能够适用 ct、mri、dr等多种影像检查。负压腔体11的负压抽吸压力可以为40~60 千帕,优选为50千帕。抽负压操作后,该负压托垫1的厚度约3~5厘米,承重能力可以不低于150千克,从而实现担架床的转运功能。
[0046]
固位袋可以按照人体成型仿真形态压合成型或贴合于或粘接于(例如,使用魔术贴)负压托垫1的相应位置。例如,依据人体工程学理论进行统筹设计,应用人体测量学原理进行人体建模,躯干部分的特征根据头顶末端特定点提取,四肢部分特征根据四肢部分末端特征点提取,应用morse函数等值线描绘人体模型的拓扑结构。由于组成人体关键纬度特征的是morse函数等值线的23个中心点(如图1中的黑点),联接23个关键点便构成了人体模型的骨骼结构,将人体划分为16个刚性区块,并分别将模型从刚性区块进行维度简约,最终模拟恢复完整均称的人体形态。并依据这一人体成型仿真原理设计固位袋与托垫的连接位置。
[0047]
如图1、2、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固位袋组件可以包括头颈部正压固位袋2、肩部正压固位袋3、髋部正压固位袋4、肘部正压固位袋5、膝部正压固位袋6,其按照人体成型仿真形态分别压合成型于负压托垫 1的连接部24、34、44、53、63。正压固位袋也可以由上下两层高分子薄层材料压合成型,从而限定出能够被充正压的正压固位袋腔体。可以在正压固位袋腔体上设置具有充气和放气功能的固位袋阀门(例如固位袋阀门21、31、 41、51、61),使得能够通过固位袋阀门向正压固位袋腔体提供正压以及释放正压固位袋腔体内的压力。可以理解,分别设置进气的阀门和放气的阀门也能达到同样目的。
[0048]
可以将压力检测装置设置于正压固位袋或者连接到或能拆卸地连接到固位袋阀门,用于检测正压固位袋腔体内的压力。
[0049]
在一个示例中,可以在正压固位袋上设置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固位压力,到达阈值停止加压,避免患者承受过高压力造成损伤。该压力传感器可以通过非导联的方式将压力信息无线地发送至接收装置,例如,发送至手机,平板电脑。可以经由接收装置查看和检查正压固位袋内的压力并在压力超过阈值时发出报警信号。该非导联的发送方式可以包括经由电磁波、磁或光等手段发送。在例如采用磁场来发送的情况下,该磁场的频率可以避开影像检查设备的磁场共振频率。
[0050]
可以在上述固位袋的与人体接触的部位设置开关式柔性贴附式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人体表面的压力,反馈控制固位袋的空气填充,避免患者受到高压力而损伤的风险。所述开关式柔性贴附式压力传感器为柔性穿戴式医疗器械,可依据人体各部位的外形而精准测压,最终可实现固位袋充放气的智能自动化控制。
[0051]
在另一示例中,可以在正压固位袋和打气筒等的充气装置之间的管路上设置压力传感器或压力计,以经由接收装置或者压力计自身显示正压固位袋内的压力。该管路优选
地可以与正压固位袋断开连接,从而压力传感器或压力计不影响医学影像检查,压力传感器或压力计的选型更自由。
[0052]
例如正压阈值可以为8~19千帕(相对于大气压),优选为16千帕。由于肘、膝处固位相对便捷,易操作因此可以不设置压力检测装置。压力检测装置可以采取无磁化设计。
[0053]
正压固位袋的左右两侧可以连接或能拆卸地连接例如尼龙挂扣或魔术贴的辅助固定部件23、33、43、52、62,使得通过辅助固定部件23、33、43、 52、62使正压固位袋以围绕人体的方式固定人体,协助正压固位袋对人体的固位。以头部为例,利用尼龙挂扣拉起头颈部正压固位袋2的左右两端,扣合尼龙挂扣,将头围绕在头颈部正压固位袋2中,然后通过头颈部正压固位袋2加压,完成对患者头部的正压固位。可以理解,尼龙挂扣与魔术贴以外的能达到相同辅助身体固位的措施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内。
[0054]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时,可以根据检查部位选择相应的正压固位袋。人体躺在负压托垫1后,先将尼龙挂扣扣合或魔术贴贴合,然后通过固位袋阀门向正压固位袋充气加压,使患者受检部位在环状压力下固定。各正压固位袋与患者皮肤接触处设置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压力,到达阈值后停止,避免患者承受过高压力造成损伤。再由负压托垫1托载顺利进入ct、mri、dr检查区进行影像学检查。在此过程中,患者从急救转运到稳态进行影像学检查,实现全程一体化,缩减了患者等待救治的宝贵时间。
[0055]
本申请可以实现可靠的全身固定。然而,在不需全身固定的情况下,可依据影像检查部位而选择相应区域的正压固位袋,顺利完成影像学检查。
[0056]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还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57]
1.上述装置特别适合应用大规模疫情、急危重病和战地救援。
[0058]
2.装置可以将救援、转运、固定影像检查三个阶段进行整合,将通常的三个过程转运时间进行有效叠加,因此可省略每个紧急救援不同阶段转换过程,从而节省出拯救生命的宝贵时间。
[0059]
3.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急症胸痛如动脉瘤等可进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使用外形呈一体化转运装置,将救援、转运、固位影像检查、血管内治疗、影像治疗评估检查加以整合,由于时间窗的缩紧而大大增加救治效果。
[0060]
4.对于紧急救助外伤型患者,可以应用装置救援、转运、固位影像检查,固位手术治疗、固位影像评估检查。
[0061]
5.当前基于影像引导的精准、微创治疗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治疗手段均需要患者保持较长时间的静止体位,才能获得最佳的影像诊疗结果,如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影像引导下介入等。可借助本申请完成较长时间的静止体位。
[0062]
整合可穿戴设备,监测生命体征(呼吸、心电图、血压、脉搏):确保没有图像伪影,磁场兼容。
[0063]
综上,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当然,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的各种应用场景能够进行任意的组合,凡是各个技术特征的组合应用,且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存有关联,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同时,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典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如本领域出现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技术或变形和改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