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外科术后持续负压监测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28847发布日期:2021-01-26 19:01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外科术后持续负压监测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耗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外科术后持续负压监测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需要使用负压吸引装置,用于将体内或创口的血液、脓液、冲洗液等积液引流出体外。特别是对于医院手术科室,术后伤口持续负压引流至关重要,及时排出积血、渗液、避免死腔形成,即能起到监测作用、判断有无血管损伤以及创口渗出情况,同时还能促进创面愈合,以缩短拔管时间,减少术后感染风险。
[0003]
目前临床实际工作中,对于术后患者伤口的引流多依赖于一次性引流袋、一次性医用负压吸引球或医院中央负压吸引系统。但是,因一次性引流袋不具有负压吸引功能;另外,,一次性引流袋虹吸效应反倒增加引流量。一次性负压吸引球不能持续产生负压且无法观察球内负压的大小,常常不能很好地发挥吸引功效,而致患者伤口内血液、脓液及脑脊液等潴留于伤口内,增加感染风险,以致患者伤口无法愈合或者愈合不良。一次性引流袋常常无法精确计量引流量的多少,容易误导临床判断。另外,一次性引流袋还容易出现袋子破损,清倒袋内液体时易洒出,污染护理人员和周围环境,增加医源性感染的风险。使用医院中央负压吸引系统进行负压吸引时,由于此类吸引必须通过位于墙壁上的负压吸引终端进行负压吸引,以致患者术后只能静卧于病床上,限制了患者下床活动,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由于上述负压吸引装置存在如下缺陷:1、无法进行持续负压吸引 2、无法便携式携带 3、无法提示负压有无及大小。因此上述负压吸引装置,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伤口的引流,以致影响患者术后预后。
[0004]
授权公告号为cn205095092u的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05963810的发明专利,分别介绍了一种便携式负压吸引器和便携式持续负压吸引仪。提供了一种通过真空泵/抽气泵进行负压吸引的持续医用负压吸引的解决方案。但该类负压吸引装置为传统分体式结构,真空泵调节装置复杂,无法达到便携的效果,另外,由于需要额外设置负压产生装置,使其成本大大增加,不利于临床推广使用。
[0005]
现有技术中,暂时还没有一种能够同时提供便捷式携带、持续负压和指示负压有无及大小等功能的引流装置,本发明优点:提供一种同时便于携带、持续负压吸引和指示负压有无及大小等特点的负压引流装置;因而具有安全、高效、方便、经济、容量大、可持续负压吸引且可指示负压大小等功能。
[0006]
此外,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另外,由于发明人完成本发明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由于篇幅所限并未罗列所有的细节和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发明不具备这些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发明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要素:

[0007]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外科术后持续负压监测引流装置,以便于携带,可持续负压引流术口渗液,并可实时监测装置内负压有无及大小情况,将渗液持续引流入集液室内。
[0008]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外科术后持续负压监测引流装置,包括负压室(1)、集液室(2)、连接导管(3)、引流端口(4)、指示气球(5)、手动负压球囊(6)、排液口(7)、背带(8)、挂环(9)、防滑底座(10),通过使用连接导管(3)可将负压室(1)与集液室(2)连通起来,以此使负压室(1)与集液室(2)内负压状态相同。负压室(1)上部设有手动负压球囊(6),以此产生和维持负压室内负压,其内部设有一指示气球(6),指示气球(5)下端设有开口(51),指示气球开口(51)设制,使气球内部与外界大气相通,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可用于指示负压室(1)和集液室(2)内负压的有无及大小;集液室(2)上部设有引流端口(4),可与引流管相连接,将伤口内渗出液引入集液室(2)内,另外,集液室(2)外侧还设有计量刻度标记(21),以便于护理人员记录引流量。当集液室(2)内液体达到上限后,通过其底端设有的排液口(7),可将集液室(2)内的液体排出,在本发明装置左右侧分别设有挂环(9),以方便安装/拆卸背带(8),便于本发明引流装置的固定与携带。另外,引流装置底部还设有防滑底座(10),以方便放置于床旁。
[0009]
进一步地,所述负压室(1)内设制有所述指示气球(5),所述指示气球为可由弹性系数较高的材料制成,所述指示气球(5)下端设有开口(51),所述指示气球开口(51)的设置,使所述指示气球(5)内部与外界大气相通,当所述负压室(1)和所述集液室(2)内为负压状态时,所述指示气球(5)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将发生膨胀以指示负压室是否存在负压;另外,所述指示气球(5)形状大小可依据所述负压室(1)和所述集液室(2)内负压大小发生改变,当本发明装置内部负压减弱时,所述指示气球(5)大小将发生改变,即气球变瘪,以此可提示所述负压室(1)和所述集液室(2)内负压状态的改变,并且可大致判断此时负压室内负压的大小。
[0010]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导管(3)将负压室(1)和集液室(2)连通起来,所述负压室(2)上部设有手动负压球囊,所述手动负压球囊(6)为橡胶制成,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其一端设有球囊气体单向阀(61),所述球囊气体单向阀(61)仅允许将球囊内气体向外排出,而阻止气体进入球囊内,通过反复挤捏所述手动负压球囊(6),可将负压室(1)和集液室(2)内气体抽离,使本发明装置内部形成负压状态并可持续维持负压状态。
[0011]
进一步地,所述指示气球(5)颜色可为红色或黄色等暖色系,以便于使用者识别所述指示气球(5)的大小的变化及变化程度。
[0012]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端口(4)的设置不少于两组,所述引流端口(4)可用乳胶盖塞密闭起来,所述引流端口(4)包括引流管接口端(41)、止回阀(42)及引流管收集端(43),所述止回阀(42)为液体单向阀,仅可使所述引流端口(4)内的液体,从所述引流管接口端(41)流向所述引流管收集端(43),而无法实施反流,所述引流管接口端,可外接引流管,而所述引流管收集端,为引流端口置入集液室内部的部分。
[0013]
进一步地,所述集液室(2)下端设有所述排液口(7),所述排液口(7)中段设制一开关(71),可通过调节所述排液口开关(71),将所述集液室(2)内积液通过所述排液口(7)清倒排出。
[0014]
进一步地,所述集液室(2)外侧设有计量刻度标记(21),所述计量刻度标记(21)的设制可方便护理人员记录所述集液室(2)内每日/每时引流量。
[0015]
进一步地,本发明装置设有可方便拆卸的所述背带(8),所述背带(8)的设制,可便于使用本发明装置人群轻松携带。
[0016]
进一步地,本发明装置左右两侧设有挂环(9),所述挂环(9)的设制便于所述背带(8)的安装与拆卸。
[0017]
进一步地,本发明装置底部设有防滑底座(10),所述防滑底座(10)的设制,可便于将本发明装置稳稳安置于床旁,而不轻易滑移或倾覆。
[0018]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反复挤捏手动负压球囊,通过球囊气体单向阀门的作用,可将负压室及集液室内气体抽离,从而产生和维持负压室和集液室内的负压大小,以此持续地将伤口内渗液通过引流管不断引入集液室内,从而减少伤口感染几率;同时,由于伤口处于密闭状态,通过持续负压吸引作用,可将伤口内面创缘有效贴合在一起,而加快伤口愈合,缩短愈合周期。
[0019]
2.通过设置指示气球可以时刻关注监测引流装置内的负压有无及大小等情况,当发现膨胀的气球变瘪后,患者或其家属通过挤捏手动负压球囊,可将负压室内气体抽离,恢复负压室及集液室内负压,形成持续地负压而将伤口内渗液引流至体外。
[0020]
3.本发明装置为一体设制,其两侧设有挂环,可方便背带的安装与拆卸。当患者需要下地进行康复锻炼时,可将背带安装于挂环上,患者只需将背带背跨于肩上或腰间,即可下地行走和康复训练,而无需增加额外的装置,当患者躺于病床上时,即可将背带拆除;另外,由于本发明底端设置有防滑底座,可以将本发明稳稳置于床旁。
[0021]
4.本发明引流装置为一次性使用产品,可由常用医用塑料制成,例如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材料制成,具有成本低廉,制作方便,经济实惠等特点。
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结构的正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结构的俯视图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结构的左视图图5是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1:负压室、2:集液室、21:计量刻度标记、3:连接导管、31:连接导管负压端、32:连接导管收集端、4:引流端口、41:引流管接口端、42:止回阀、43:引流管收集端、5:指示气球、51:气球开口、6:手动负压球囊、61:球囊气体单向阀、62:负压球囊开口、7:排液口、71:排液口开关、8:背带、9:挂环、10:防滑底座、2':集液室、32

:连接导管收集端、4

:引流端口、41

:引流管接口端、42

:止回阀、43

:引流管收集端、7

:排液口、71

:排液口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及详细地描述,显而易见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
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3]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制”、“设置”、“连接”、“套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下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的具体含义。另外,在本发明中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非指示或暗示所指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发明的限制。
[0024]
实施例1:请参阅图1-4,一种便携式外科术后持续负压监测引流装置,是一种一体式结构装置,其材质为常用医用塑料制成,例如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材料制成,包括负压室(1)、集液室(2)、连接导管(3)、引流端口(4)、指示气球(5)、手动负压球囊(6)、排液口(7)、背带(8)、挂环(9)、防滑底座(10)。通过连接导管3可以将负压室1与集液室2相互连通起来,连接导管3分为两端,连接导管负压端31与连接导管收集端32,分别固定于负压室1和集液室2上部。
[0025]
负压室1的上部设有手动负压球囊6,手动负压球囊6开口端62开口固定于负压室1上部,而手动负压球囊6尾端设有球囊单向阀61,球囊单向阀61仅允许气体单向流通,即仅允许将球囊内气体向外排出,而阻止气体进入球囊内;负压室2内设有一指示气球5,气球可由弹性系数较高的材料制成,指示气球5颜色可为红色或黄色等暖色系,以此便于发现指示气球5的膨胀程度;气球下端开口51与外界大气相通,通过挤捏手动负压球囊6,将负压室1与集液室2内气体抽离出,当负压室1与集液室内呈负压状态时,即本发明装置内气压低于大气压时,由于流体力学原理,指示气球5发生膨胀,其形状大小可根据负压室内负压大小发生改变,当负压减弱时,气球会变瘪,以此提示负压室和集液室内负压状态的改变。
[0026]
集液室2上部设有两组引流端口4,通常可以选择其中任意一组来使用,而另外一组可使用乳胶盖塞封闭起来,以作备用;引流端口4由引流管接口端41、止回阀42及引流管收集端43组成,引流管接口端41可与外接的引流管相接,引流管收集端43置入于集液室2内,止回阀42为单向阀,仅可使引流端口4内液体,从引流管接口端41流向引流管收集端43,而无法反向流动,有效阻止了集液室2内液体回流至外接引流管内,而大幅度减少医源性感染几率。集液室2底部设有排液口7,当集液室2内积液达到一定量或积累到一定周期时,可通过调节排液口7上设制的开关71,将集液室2内积液顺利排出,而不会污染护理人员和周围环境,减少医源性感染的风险;另外,集液室2外侧还设有计量刻度标记21,可以方便护理人员记录每日或每时集液室2内积液总量,以此可以为医务人员下一步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在本发明装置左右两侧还设有挂环9,借此可方便患者或家属将背带8安装到挂环9或拆卸下来,借助背带8,患者即可将本发明装置轻松携带,而尽早行康复功能锻炼。另外,整个装置底部四角设有防滑底座10,当将整个装置放置于水平地面或桌面上时,因防滑底座10与地面有较大的摩擦力,可将整个引流装置稳稳地放置于床旁,而不会发生滑移和倾覆。
[0027]
实施例2;
请参阅图5,一种便携式外科术后持续负压监测引流装置,另一种技术方案结构示意图;与上一技术方案不同之处,在于集液室被分为独立的两部分,集液室2和集液室2

,通过引流端口4和引流端口4

分别可外接引流管,而将伤口渗液,引入集液室2和集液室2

;另外,新增一组连接导管收集端和排液口,即引流管收集端32和引流管收集端32

,排液口7和排液口7

。集液室2和集液室2

内的积液分别可用排液口7和排液口7

清倒排出。此种技术方案,另外未明确说明之处均与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种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一致。
[0028]
实际使用本发明引流装置时;当手术结束时,切口内置入引流管,逐层关闭缝合伤口。引流管一端已置入伤口深面,引流管另一端可接于本发明装置的引流端口4的引流管接口端41,如若置入两根引流管,则分别将引流管接于本发明装置的引流端口4和引流端口4

。此时,通过反复挤捏手动负压球囊6,可将负压室1和集液室2内空气抽出,当指示气球5膨胀起来后,即说明本发明整个装置内部,目前呈现为一定的负压状态;此时即可将伤口内渗液经过引流端口4/引流端口4

源源不断的引流至集液室2/集液室2

内。另外,由于伤口经过细致地逐层缝合,也使其处于密闭状态,在一定负压的吸引作用下,可使创面有效的贴合在一起,以此促进创面更好的愈合。在使用本发明装置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指示气球5大小/膨胀程度,即可知道此时负压室1和集液室2/集液室2

内负压的有无及负压的大致大小;当发现指示气球5变瘪时,则提示负压室1和集液室2/集液室2

内负压较弱,此时患者或其家属可自主挤捏位于负压室1上部的手动负压球囊6,经过多次挤捏负压球囊6,即可观察到指示气球5又重新膨胀起来。此时,则表明本发明装置内,现在又呈现有一定的负压状态,反复挤捏负压球囊6可为本引流装置内部提供持续的负压吸引。护理人员通过位于集液室2外侧的计量刻度标记21,即可详细的记录下集液室2内积液的总量,而不必另外使用量杯计量,以此可以减少污染护理人员自身和周围环境。当集液室2/集液室2

内积液达到一定量或引流达到一段时间后,可通过调节位于排液口7/排液口7

上的开关71/71

,就可将积液轻松清倒排出。避免了以往清倒一次性引流袋或一次性负压吸引球内积液时,发生积液遗漏,而污染护理人员本身及周围环境等情况,以此减少医源性污染发生的几率。另外,由于挂环9的设制,使其可以方便背带8的安装或拆卸,当患者需要下床进行功能锻炼时,将背带8安装于挂环9上,患者可轻松将背带8背跨于肩或者腰间,即可将本发明装置随身携带通过本发明所提供的解决技术方案,可解决目前常用负压吸引装置存在的缺陷:1、无法进行持续负压吸引 2、无法便携式携带 3、无法提示负压有无及大小。另外,本发明的一种便携式外科术后持续负压监测引流装置属于一次性产品。
[0029]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析本技术领域的技术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衍生、改进构思加以同等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