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科用的雾化吸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71660发布日期:2021-02-26 15:36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科用的雾化吸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儿科用的雾化吸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雾化吸入法是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一种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方法利用气体射流原理,将药物溶液通过雾化器等雾化装置变成细微的雾状颗粒悬浮于气体中,并随着患者的自然呼吸被吸入呼吸道和肺内,从而达到呼吸道湿化、消炎、止咳化痰或药物治疗的目的。
[0003]
目前,医疗系统中的使用的雾化器通常是压缩雾化器,即压缩雾化器产生的氧气流依次通过输氧管和雾化杯喷出,雾化杯中盛有用于雾化吸入治疗的药液,雾化杯具有类似文丘里管的结构,使得高速气流在由雾化杯喷出的同时对雾化杯中的药液逐渐雾化。压缩雾化器相较于超声雾化器具有性能稳定、无需清洗输气通道,以及能够同时供应多股氧气流以满足同时为多位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优点。
[0004]
但是,现有的压缩雾化器一般为连续喷雾,在患者呼气时,喷出的雾气不仅容易外泄而导致药液被浪费,且因与患者呼吸冲突而存在造成患者呼吸道痉挛的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科用的雾化吸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连续喷雾的雾化吸入方式与患者呼吸存在冲突而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不适的技术问题。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0007]
一种儿科用的雾化吸入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雾化器、输氧管及雾化杯,所述雾化杯通过用于适应患者呼吸节奏而进行间歇喷雾的呼吸跟随装置与所述输氧管相连接;
[0008]
所述呼吸跟随装置包括转接管,以及安装在所述转接管内的气阀组件和推进组件,所述输氧管与所述雾化杯通过所述转接管进行对接,进入所述转接管的氧气流在所述气阀组件的一次开闭周期内被截断成向所述雾化杯运动的氧气团,所述推进组件用于对所述氧气团进行推进以使所述氧气团穿过所述雾化杯时形成稳定的高速氧气流。
[0009]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气阀组件包括阀圈,所述阀圈上贯穿开设有供氧气通过的气孔,所述阀圈上滑动安装有用于控制所述气孔开合的阀芯部;
[0010]
所述推进组件包括用于驱动所述阀圈向所述转接管的输入端所在方向运动的复位部,所述阀圈滑动安装在所述复位部内,所述阀芯部通过对所述气孔的间歇开闭来在所述转接管的输出端形成所述氧气团,所述阀圈在所述气孔被所述阀芯部封闭后被输入所述转接管的氧气流驱动向所述转接管的输出端方向运动以对所述氧气团进行推进,且所述阀圈在所述气孔被所述阀芯部开启后通过所述复位部驱动向所述转接管的输入端进行复位运动。
[001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复位部包括安装在所述转接管内的气囊,所述
转接管的输出端上安装有与所述气囊内部的环形腔相连通的气动装置,所述气囊的横截面呈环形且所述气囊上沿轴向设置有多个用于所述气囊折叠的环形折叠槽,所述气囊的一端同轴安装在所述阀圈的端部。
[001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接管内壁上沿所述气囊的伸缩方向设置有凸条,所述气囊的外侧设置有连通多个所述环形折叠槽的竖槽,所述凸条插接安装在所述竖槽中。
[0013]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阀芯部包括侧壁固定安装在所述气孔孔壁上的固定转盘,以及轴向固定且转动安装在所述气孔内的活动转盘,所述固定转盘与所述活动转盘同轴且叠加设置,所述固定转盘和所述活动转盘上均开设有相同的偶数个阀孔,相邻所述阀孔之间形成有与其尺寸相同的闭合部,所述活动转盘通过触发部驱动来相对于所述固定转盘进行旋转。
[0014]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转盘和所述活动转盘的轴心处均贯穿开设有轴孔,所述固定转盘和所述活动转盘的轴心处均贯穿开设有轴孔,所述触发部包括安装在所述轴孔内且长度大于所述活动转盘及所述固定转盘的轴向长度之和的传动轴,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传动轴侧壁上的导动凸块;
[0015]
所述活动转盘上的所述轴孔的孔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导动凸块相配合的斜槽,所述转接管内部的两端均安装有凸出于其端部内壁的且与所述轴孔正相对的顶针,所述传动轴被所述顶针的反作用力推动沿所述轴孔运动,且所述传动轴通过所述导动凸块与所述斜槽的配合来驱动所述活动转盘旋转。
[0016]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传动轴的两端端部以及所述顶针的端部均设置有多个凸齿,多个所述凸齿围绕以所述顶针及传动轴的轴心呈周向均匀分布,所述传动轴与所述顶针接触时通过二者端部相互咬合的多个所述凸齿来对所述传动轴进行周向止动。
[0017]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气孔的孔壁上开设有环形安装槽,所述活动转盘上安装有与所述环形安装槽相配合的轴向限位环,所述环形安装槽的轴向长度与所述轴向限位环的厚度相同。
[0018]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轴向限位环上嵌入安装有与所述环形安装槽的槽壁摩擦配合的阻尼垫,所述活动转盘通过所述环形安装槽的槽壁对所述阻尼垫施加的阻力来保持转动后与所述固定转盘相对静止的状态。
[0019]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两端所述顶针相互远离的一端均通过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斜拉杆来支撑安装在所述转接管端部的内壁上,且转接管的两端均可拆卸安装有通过所述斜拉杆对所述顶针进行支撑并设置有相应接口的端盖。
[002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
本发明通过转接管对输氧管和雾化杯进行连接,雾化器依次通过输氧管和转接管向雾化杯供应氧气,并通过转接管中的气阀组件与推挤组件的配合来适应患者的呼吸节奏而向雾化杯间歇且稳定的供应氧气,从而达到提高患者雾化治疗舒适性及避免药液浪费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
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23]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气阀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5]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导向凸条结构示意图;
[0026]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活动转盘结构示意图;
[0027]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导动凸块结构示意图;
[0028]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轴向限位环结构示意图。
[0029]
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如下:
[0030]
1-雾化器;2-输氧管;3-雾化杯;4-呼吸跟随装置;5-导向凸条;6-竖槽;7-顶针;8-环形安装槽;9-轴向限位环;10-阻尼垫;11-斜拉杆;12-端盖;13-凸齿;
[0031]
401-转接管;402-气阀组件;403-推进组件;
[0032]
4021-阀圈;4022-气孔;4023-固定转盘;4024-活动转盘;4025-阀孔;4026-闭合部;4027-斜槽;4028-传动轴;4029-导动凸块;
[0033]
4031-气囊;4032-气动装置;4033-环形折叠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5]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儿科用的雾化吸入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雾化器1、输氧管2及雾化杯3,雾化杯3通过用于适应患者呼吸节奏而进行间歇喷雾的呼吸跟随装置4与输氧管2相连接;
[0036]
呼吸跟随装置4包括转接管401,以及安装在转接管401内的气阀组件402和推进组件403,输氧管2与雾化杯3通过转接管401进行对接,进入转接管401的氧气流在气阀组件402的一次开闭周期内被截断成向雾化杯3运动的氧气团,推进组件403用于对氧气团进行推进以使氧气团穿过雾化杯3时形成稳定的高速氧气流。
[0037]
通过气阀组件402将转接管401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进行间歇隔断,从而使输入转接管401中的氧气流间歇地被截断成向转接管401输出端进行运动氧气团,氧气团在通过雾化杯3的喷嘴喷出时携带雾化杯3中的药液一同扩散和雾化(文丘里管原理),而通过调节气阀组件402相邻开闭周期(气阀组件402对转接管401的输入端与输出端进行一次导通和一次隔断的过程)的间隔时长(转接管401的输入端与输出端被隔断的时长)即可调节雾化杯3喷雾的频率,以避免持续喷出的雾状药液与患者呼气冲突而导致患者呼吸不畅甚至造成患者呼吸道痉挛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患者雾化治疗过程中的舒适性,且避免了持续喷雾造成部分雾状药液随患者呼气排出而导致药液被浪费的弊端。
[0038]
另外,转接管401内部的容积优选的为400ml~600ml,之间,在雾化器1输氧量固定时,气阀组件402每次开闭周期的时长(转接管401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导通的时长)决定了氧
气团在常压状态下的体积大小,以适应儿童及成人每次呼吸所需吸入的空气量。
[0039]
而推进组件403的作用在于,一方面,以活塞推进等方式对氧气团进行推进,避免了由于截断氧气流而导致形成的氧气团动能,从而避免了氧气团在通过雾化杯3的喷嘴时无法形成高速气流而导致雾化杯3中的药液无法被成功雾化或雾化效果不佳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避免了气阀组件402处于将转接管401的两端隔离且氧气团向雾化杯3运动时,由于氧气团后方气体被抽离而而导致转接管401内形成负压得情况发生,从而避免了转接管401中的氧气团无法向雾化杯3输送的问题,从而实现了氧气团在通过雾化杯3时形成稳定的高速气流的目的,在实现间歇喷雾的同时有利于稳定地对雾化杯3中的药液进行雾化。
[0040]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转接管401对输氧管2和雾化杯3进行连接,雾化器1依次通过输氧管2和转接管401向雾化杯3供应氧气,并通过转接管401中的气阀组件402与推挤组件的配合来适应患者的呼吸节奏而向雾化杯3间歇且稳定的供应氧气,从而达到提高患者雾化治疗舒适性及避免药液浪费的目的。
[0041]
其中,气阀组件402包括阀圈4021,阀圈4021上贯穿开设有供氧气通过的气孔4022,阀圈4021上滑动安装有用于控制气孔4022开合的阀芯部;
[0042]
推进组件403包括用于驱动阀圈4021向转接管401的输入端所在方向运动的复位部,阀圈4021滑动安装在复位部内,阀芯部通过对气孔4022的间歇开闭来在转接管401的输出端形成氧气团,阀圈4021在气孔4022被阀芯部封闭后被输入转接管401的氧气流驱动向转接管401的输出端方向运动以对氧气团进行推进,且阀圈4021在气孔4022被阀芯部开启后通过复位部驱动向转接管401的输入端进行复位运动。
[0043]
另外,在阀圈4021被氧气流驱动向转接管401的输出端进行运动时,复位部具有辅助对阀圈4021进行辅助推进的作用,以避免因阀圈4021与转接管401内壁之间的摩擦阻力而导致阀圈4021无法在氧气流的驱动下及时运动至转接管401的输出端的情况。
[0044]
阀圈4021类似于在转接管401中往复运动且中心开设气孔4022的活塞,阀芯部的触发方式有:
[0045]
方式一、通过与转接管401两端的内壁反馈的反作用力进行触发,采用此方式,阀圈4021在复位部及氧气流的配合下在转接管401中完成一次往复运动的过程中,阀芯部被转接管401的输入端的内壁触发而将气孔4022闭合,当气孔4022被闭合的阀圈4021被驱动由转接管401的输入端向输出端运动时实现了对氧气团进行推进的目的。当阀圈4021运动至转接管401的输出端时,阀芯部被转接管401的输出端的内壁触发而将气孔4022导通,从而在阀圈4021被驱动向转接管401的输入端进行复位的过程中,避免了气孔4022闭合导致阀圈4021运动阻力过大的弊端,且在阀圈4021被复位至转接管401的输入端即阀芯部被触发而将气孔4022闭合时,可立即形成氧气团,有利于提高适应患者不同的呼吸节奏的范围;
[0046]
采用此方式,阀芯部在阀圈4021运动至转接管401的输入端时被触发并切换至将气孔4022闭合的状态。此时,阀圈4021完成一次往复运动的时长为,而阀圈4021在转接管401的输入端的停留时长为转接管401的输入端与输出端被隔断的时长。可通过复位部来调节阀圈4021复位至转接管401的输入端的速度来调节转接管401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导通的时长,从而调节形成的氧气团在常压下的体积以满足患者单次呼吸周期内对吸入量的需求,并通过复位部来调节阀圈4021运动至转接管401的输入端的速度来调节转接管401的输入端与输出端被隔断的时长,从调节形成氧气团的频率以适应患者的呼吸节奏。
[0047]
方式二、阀芯部为设置在阀圈4021上的用于气孔4022开闭的如电磁阀等具有同等功能的微型电路元器件,并将阀芯部与转接管401外部的用于检测患者呼吸节奏的呼吸检测设备(具有呼吸检测及辅助呼吸功能的呼吸机或具有同等功能的设备、单元或模块等)连接,通过呼吸检测设备发送的电信号来触发阀芯部进行开闭动作。
[0048]
本发明结合使用成本和实施难度进行综合分析后优选的选择方式一的实施例,关于方式一的具体实施例如下:
[0049]
复位部包括安装在转接管401内的气囊4031,转接管401的输出端上安装有与气囊4031内部的环形腔相连通的气动装置4032,气囊4031的横截面呈环形且气囊4031上沿轴向设置有多个用于气囊4031折叠的环形折叠槽4033,气囊4031的一端同轴安装在阀圈4021的端部。
[0050]
截面呈环形的气囊4031通过外围薄壁和内围薄壁的环形折叠槽4033形成可折叠的气囊4031,通过外部的气动装置4032来驱动气囊4031进行涨缩以使阀圈4021随气囊4031轴向的涨缩而在转接管401中往复运动。
[0051]
气囊4031采用医用级pc材料,完全设置于转接管401中的气囊4031有利于转接管401的与外部的隔离,避免了采用气缸、电动推杆等机械驱动机构而导致转接管401与外部隔离的难度增加的弊端,保证了供氧的清洁,且有利于减小对转接管401内部空间的占用。另外,气囊4031轻薄,且气囊4031与中心开设气孔4022的阀圈4021相适应的截面呈环形,相较于其它驱动方式具有利于阀圈4021各处受力均匀的优点。
[0052]
补充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气动装置4032的工况依据对患者的呼吸状态的观测或检测结果而进行相应调节,依据获取患者呼吸状态方式的不同,气动装置4032相应的为气泵或气泵与呼吸检测装置的结合,即通过医患人员对患者呼吸状态进行观测后对气泵的工况进行调节,或通过呼吸检测装置对患者呼吸状态进行检测和分析后对气泵的工况进行调节,关于气动装置4032的具体实施方式根据实际使用条件和需求来相应选择。
[0053]
优选的是,转接管401内壁上沿气囊4031的伸缩方向设置有凸条5,气囊4031的外侧设置有连通多个环形折叠槽4033的竖槽6,凸条5插接安装在竖槽6中。
[0054]
凸条5表面光滑并一体成型于转接管401的内壁上,气囊4031通过竖槽6和凸条5的配合而避免了在涨缩过程中发生扭转、移位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提高气囊4031重复工作的稳定性。
[0055]
阀芯部包括侧壁固定安装在气孔4022孔壁上的固定转盘4023,以及轴向固定且转动安装在气孔4022内的活动转盘4024,固定转盘4023与活动转盘4024同轴且叠加设置,固定转盘4023和活动转盘4024上均开设有相同的偶数个阀孔4025,活动转盘4024通过触发部驱动来相对于固定转盘4023进行旋转。
[0056]
活动转盘4024通过触发部驱动来相对于固定转盘4023转动而使二者上的阀孔4025相互重合以实现转接管401两端之间的导通,或使二者的阀孔4025与闭合部4026相互重叠以实现转接管401两端之间隔离。
[0057]
固定转盘4023和活动转盘4024的轴心处均贯穿开设有轴孔,触发部包括安装在轴孔内且长度大于活动转盘4024及固定转盘4023的轴向长度之和的传动轴4028,以及固定安装在传动轴4028侧壁上的导动凸块4029,活动转盘4024上的轴孔的孔壁上开设有与导动凸块4029相配合的斜槽4027,转接管401内部的两端均安装有凸出于其端部内壁的且与轴孔
正相对的顶针7,传动轴4028被顶针7的反作用力推动沿轴孔运动,且传动轴4028通过导动凸块4029与斜槽4027的配合来驱动活动转盘4024旋转。
[0058]
优选的活动转盘4024设置在固定转盘4023的下方,以使活动转盘4024在氧气流的吹动下与固定转盘4023进行良好贴合,从而在活动转盘4024上的闭合部4026与固定转盘4023上的阀孔4025相互重叠时保证对转接管401两端的隔离效果。
[0059]
阀圈4021被气囊4031驱动运动向转接管401底部的输入端运动,此时,传动轴4028的下端突出于活动转盘4024的底部,当阀圈4021运动至转接管401的输入端时,传动轴4028正好被下下方的顶针7顶动,使传动轴4028沿轴孔向上方运动,同时,周向固定的传动轴4028上的导动块沿活动转盘4024的上的斜槽4027运动,使得活动转盘4024在导动块的反作用力被驱动正向旋转,使活动转盘4024上的阀孔4025与固定转盘4023上的阀孔4025相互重合,实现转接管401两端的导通。且此时,传动轴4028的上端突出于固定转盘4023的顶部,从而当阀圈4021运动至转接管401顶部的输出端时,在传动轴4028与上方顶针7的配合下驱动活动转盘4024反向旋转并复位。
[0060]
斜槽4027的斜率、长度等参数依据活动转盘4024需旋转的角度而进行设计。
[0061]
优选的是,传动轴4028的两端端部以及顶针7的端部均设置有多个凸齿13,多个凸齿13围绕以顶针7及传动轴4028的轴心呈周向均匀分布,传动轴4028与顶针7接触时通过二者端部相互咬合的多个凸齿13来对传动轴4028进行周向止动。
[0062]
传动轴4028端部的凸齿13与相应顶针7接触时以二者表面密布的凸齿13进行咬合,避免了传动轴4028在轴向移动时发生转动而导致活动转盘4024无法被驱动旋转或无法转动设定角度的情况发生。
[0063]
在上述实施例上进一步优化的是,气孔4022的孔壁上开设有环形安装槽8,活动转盘4024上安装有与环形安装槽8相配合的轴向限位环9,环形安装槽8的轴向长度与轴向限位环9的厚度相同。
[0064]
通过轴向限位环9与环形安装槽8的配合来实现对活动转盘4024的轴向固定,以避免活动转盘4024被轴向移动的传动轴4028带动而导致活动转盘4024无法被驱动旋转或旋转设定角度的弊端。
[0065]
优选的是,两端顶针7相互远离的一端均通过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斜拉杆11来支撑安装在转接管401端部的内壁上,且转接管401的两端均可拆卸安装有通过斜拉杆11对顶针7进行支撑并设置有相应接口的端盖12。
[0066]
设置多个斜拉杆11的目的是利于顶针7、气孔4022及转接管401两端的接口同轴,从而减小氧气流经过转接管401的动能损失。
[0067]
而可拆卸的端盖12方便了顶针7、气囊4031及阀圈4021等关联机构安装至转接管401内,顶端端盖12上的接口与雾化杯3相连接,底端端盖12上的接口与输氧管2相连接,两端端部均通过密封安装在转接管401相应的端部。
[0068]
为了避免了传动轴4028与顶针7分离后活动转盘4024发生转动,在轴向限位环9上嵌入安装有与环形安装槽8的槽壁摩擦配合的阻尼垫10,活动转盘4024通过环形安装槽8的槽壁对阻尼垫10施加的阻力来保持转动后与固定转盘4023相对静止的状态。
[0069]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申请做出各
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