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伤寒疾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234674发布日期:2022-06-01 08:19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伤寒疾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体力与体质消耗过大会产生阴盛阳少的不良状况,出现风寒湿邪侵入,锻炼过大,汗出太多,年少衰弱,年老体弱,房事过多,夜间工作、食凉过多等原因导致各种疾病:肢冷脉微,手足不温,后背冷凉,脾胃虚寒、呕吐腹泻、胸痹心痛,脘腹冷痛、寒凝血瘀、寒痹腰痛、宫冷阳痿,经闭、痛经等困扰这类人群。
3.现在市面上治疗这类疾病的药物目前在市面上主要有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和附子理中丸等,其中:金匮肾气丸的成份为: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牛膝、车前子,其功用为:温补肾阳、化气行水,主治: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右归丸成份为: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炙甘草、杜仲、肉桂、附子,其功用为:温肾填精,主治:肾阳不足、气怯神疲、腹痛腰酸、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附子理中丸成份为: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附子,其功用为:温阳祛寒,益气健脾,主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四肢不温、脉沉。
4.上述中药本发明人在患病时亲身体验和服用过这三种药的患者自述得知,较轻一些的患者有些见效,但时常有反复,较重的患者服用后全愈得需要较长时间。而且上述三种药丸功用和主治单一,作用小,功用少、疗效慢。例如:患都患肾虚水肿、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腰膝酸软,同时又患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如以上述药丸的功用和主治来治疗这两种病症,就需要同时服用金匮肾气丸和附子理中丸,不仅对患者造成经济上的负担,还要考虑两种药丸叠加在一起使附子成份超标,引起副作用。本发明人在服用上述三种药丸后胃部有不舒适感觉,时有吐酸的现象。
5.风寒湿邪等各种原因的虚寒,会出现各种阳虚的病症,所以单方面温肾填精,或温补肾阳,或温阳祛寒是不够的。需要一种能够在治疗各种风寒症状的疾病的同时,对其它脏腹的作用可预防和补益,无副用、主治面广、作用强、疗效好的中药,对心阳、肾阳、脾阳、脾肾、肝胃、脾胃的虚寒进行全面的治病与补益,以达到温一身正气、通行十二经脉、上助心阳以通脉,下补肾以益火,回阳救逆、温中益脾、助阳祛寒、温阳利水,调理脾胃的功效,使药理间补益相辅相承,直达病症,使其快速全愈。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伤寒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具有补火助阳、回阳救逆、预防和治疗风寒湿邪的作用,见效快、疗效好,无副作用,不会引起胃部不适,同时还具有滋补补脏腹及对药理的扶正作用。也兼具补气血、通气血、不焦不燥,补益相辅相承,能够使身体强壮,有延年益寿的功效。具有成本价格低,操作流程简便,便于存储,便于携带、食用便利等特点,本品不需放入防腐剂、添加剂等无副作用的特点。
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中药制剂,提供一种治疗伤寒的中药,其制备成份,
按重量可分为:黑附子13-15g、桂枝8-10g、肉桂 3-5g、干姜10-12g、红参4-6g、淫羊藿15-17g、川芎4-6g、熟地 13-15g、制何首乌15-17g、补骨脂6-8g、威灵仙10-12g;炒白术10-12 g、灵芝8-10g、菟丝子8-10g、小茴香6-8g、枸杞子15-17g、桑椹 15-17g,泽泻12-14g、茯苓10-12g、冰片0.8-1g、朱砂2-4g、甘草 6-8g。
8.其制备方法为:除杂-烘干-磨面(备用)-浸泡-煮沸(等待)-分离-混合-制坯-制丸,其具体步骤为:
9.(1)先将上述材料肉桂、红参、补骨脂筛除杂后,放入烘干机内加热、温度控制90-110度去除水份,再将烘干的材料与冰片一同投到粉碎机内,磨成粉面备用。
10.(2)另将黑附子清筛除杂后,放入烘干机加热,温度控制90-110 度去除水份,再将烘干的材料投入粉碎机内磨成粉状后,放入能煮沸的容器里,注入净水淹没黑附子粉粉末1厘米左右,浸泡15分钟后加热,温度控制在90-110度,净水沸腾30分钟后关火等待。
11.(3)再将上述材料除朱砂、冰片、黑附子、肉桂、红参、补骨脂以外的材料清筛除杂后,放入烘干机内加热,温度控制90-110度去除水份,再将烘干的材料,投到粉碎机内磨成粉状后,再投到等待的黑附子末的容器里,再注入净水200-300ml(或注入净水淹没材料粉面之后2厘米左右)的水浸泡15分钟后开始加热,温度控制在90 至110度,再净水沸腾后80分钟内搅拌三次后关火、静置五分钟后,分离材料残渣与煮沸液,再与备用的材料面和分离好的中药液体混合成药胚子,再用制丸机制成药丸,再将药丸包上朱砂面的外衣即可。
12.本发明采用的中药组分:
13.黑附子:辛、甘,大热,归心肾、脾经,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疼、阳痿宫冷、肢冷脉微、亡阳厥逆、脘腹冷痛、阴寒水肿、风寒湿痹。
14.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温经通阳、风寒表证、风寒湿痹、关节疼痛水肿、胸痹、瘀滞经闭、癓瘕、脘腹疼痛、心悸、痛经、痰饮。
15.肉桂:辛、甘、热,归肾、脾、心肝经,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肾阴不足、胸痹心痛、阳痿宫冷、脘腹冷痛、寒凝血瘀、经闭痛经、寒痹腰痛、寒疝腹痛。
16.干姜:辛、热,归脾、胃、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虚脱、肢冷脉微、痰饮咳喘。
17.淫羊藿:辛、甘、温,归肝、肾经,补肾壮阳、祛风除湿、肾虚阳痿、腰膝无力、风寒湿痛、筋骨酸痛、促进精液分泌雄性激素样作用。
18.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风湿痹痛、头痛、疮疡肿痛、胸痹胁痛、月经不调。
19.红参: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气虚欲脱、脉微欲绝、食少便溏、气短无力、心神不安、津伤口渴、阴虚消渴、失眠多梦、血虚萎黄、肾虚阳痿。
20.制何首乌:苦、甘、涩、微温,归肝、肾经,补益精血、截疟、解毒、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头晕眼花、久疟不止、肠燥便秘。
21.熟地:甘、温,归肝肾经,养血滋阴、补精益髓、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潮热盗汗、消渴、腰膝耳鸣。
22.炒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脾气虚弱、食少便溏、痰饮水肿、表虚自汗。
23.灵芝:微苦、甘、微温,归心、脾、肺、肝、肾经,养心安神、补气益血、止咳平喘、增强机体免疫力。
24.菟丝子:辛、甘、平,归肝、肾、脾经,补阳益阴、固精缩尿、明目、止泻、阳痿遗精、小便频数、目暗不明、脾虚泄泻。
25.补骨脂:苦、辛、大温,归肾、脾经,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肾虚阳痿、肾虚遗精、腰膝冷痛、尿频遗尿、五更泄泻。
26.枸杞子:甘、平,归肝、肾、肺经,滋补肝肾、明目、润肺、眩晕目暗、遗精、消渴、腰膝酸软、阴虚劳嗽。
27.桑葚:甘、寒,归心、肝、肾经,滋阳补血、生津、润肠、阴亏血虚、眩晕耳鸣、阴虚消渴、津亏口渴、肠燥便秘。
28.泽泻:甘、淡、寒,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泄热。
29.威灵仙:辛、咸、温,归膀胱经,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四肢麻木、风湿痹痛。
30.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安神、泄泻、心悸失眠、痰饮。
31.小茴香:辛、温,归肝、肾、脾、胃经,散寒止痛、理气和胃、少腹冷痛、经闭、痛经、呕吐食少。
32.冰片: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经,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窍闭神昏、防腐。
33.朱砂:甘、寒,归心经:镇心安神、心悸失眠、清热解毒、防腐。
34.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和诸药。
35.本发明功能:
36.君药:黑附子、淫羊藿、制何首乌,补肾壮阳、补火助阳、补益精血。
37.臣药:桂枝、肉桂、干姜、熟地、威灵仙、川芎、红参、补骨脂,辅助君药回阳救逆、温经通阳、祛风除湿。
38.佐药:灵芝、炒白术、菟丝子、小茴香、枸杞子、桑椹,辅助上药药理补益,相辅相成。
39.使药:泽泻、茯苓、冰片、朱砂、甘草,渗湿、泄热、不焦不躁、防腐、清热解毒、缓和诸药。
40.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
41.用于肢冷脉微,手足不温,后背冷凉,胸痹心痛,脘腹冷痛、脾胃虚寒,寒痹腰痛、寒凝血瘀、宫冷、阳痿遗精、闭经痛经、止咳、水肿、呕吐腹泻病症。治愈率高、见效快、疗效好,本品不需放入防腐剂、添加剂等,无副作用。同时存放、携带方便,食用方便,成品价格低。制作流程简便,本品除治疗疾病外,还能补脏腹,补气血,通气血,不焦不躁,使身体强壮,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的实施例只是用于详细说明本发明,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发明的保护范围。
43.实施例1
44.一种治疗伤寒的中药,其制备成份,按重量可分为:黑附子15g、桂枝10g、肉桂5g、干姜12g、红参6g、炒白术12g、灵芝10g、淫羊藿17g、川芎6g、熟地15g、制何首乌17g、菟丝子10g、补骨脂8g、小回香8g、茯苓12g、泽泻14g、桑葚17g、枸杞子17g、威灵仙12g、冰片1g、朱砂4g、甘草8g。
制坯-制丸。
60.(1)先将上述材料肉桂、红参、补骨脂清筛除杂后,放入烘干机加热、温度控制90-110度去除水份,再将烘干的材料与冰片一同投到粉碎机内,磨成粉面后备用。
61.(2)另将黑附子清筛除杂后,放入烘干机加热,温度控制90-110 度去除水份,再将烘干的黑附子投入到粉碎机内磨成粉状后,投入到能煮沸的容器里,注入净水淹没黑附子粉末后浸泡15分钟后加热,温度控制在90-110度,烧沸腾30分钟后停火等待。
62.(3)再将上述材料除朱砂、冰片、黑附子、肉桂、红参、补骨脂以外的材料清筛网除杂后,放入烘干机内加热,温度控90-110度去除水份,再将烘干的材料投到粉碎机内磨成粉状后,投到等待容器里,注入净水200-300ml(或淹没材料2厘米左右)的浸泡15分钟后开始加热,温度控制在90至110度,再净水沸腾后80分钟内搅拌三次后关火,静置五分钟后,分离材料残渣与煮沸液,再与备用的材料面和分离好的中药液体混合成药胚子,再用制丸机制成药丸,再将药丸包上朱砂面的外衣即可。
63.日服一日两次,早晚各一次,孕妇忌服。
64.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列举部分患者病例:
65.病例一、某男,69岁,患肢冷脉微,手足不温,后背冷凉、阳痿,脾胃虚寒腹泻,用过其它治疗伤寒的中成药,服用近二年的药,疗效慢,作用小,病情稍有些好转,一时不注意病情反复。服用本发明实施例3一个多月左右,切脉正常有力,肢体常温,不腹泻了,阳痿好转,而后又服用本发明实施例2后,半月左右后,脾胃好了,背冷凉症状消失。
66.病例二、某男,54岁,患手足不温,后背冷凉、阳痿,用过许多治疗伤寒的药,服用一年多,效果不理想,时常四肢凉、后背冷凉,阳痿不见好转。服用本发实施例1近一个月左右,四肢不凉了、后背不冷不凉,阳痿现象消失。
67.病例三、某男,57岁,患脾胃虚寒、腹泻、寒痹腰痛、阳痿,患病一年多,用了好多药,反复不见好转。服用本发实施例1一个月左右后,脾胃好了,不腹泻、腰也不痛了,阳痿现象消失,身体雄壮有力。
68.病例四、某女,37岁,宫冷、脘腹冷痛、痛经,发病半年多,吃了好多药,反反复复,好转不大。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十天左右,腹部不冷不痛了,宫不凉了,痛经好了,服药好转三个月未出现上述病症,状态良好。
69.以上虽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在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更或改变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