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科检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31087发布日期:2021-04-02 10:10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科检查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儿科检查设备。



背景技术:

儿科是全面研究小儿时期身心发育、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的综合医学科学。凡涉及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健康与卫生问题都属于儿科范围。儿科学的任务是不断探索儿科医学理论,在实践的基础降低发病率、死亡率,增强儿童和青少年体质,提高儿童青少年保健和疾病防治水平。

儿科医治的对象处于生长发育期,对于儿童的定期检查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潜在疾病,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为儿童进行检查诊断的过程中,儿童活泼好动不能长时间配合检查,大大增加了医生的工作量,且检查诊断效率低下。

现有的儿科检查设备往往设置有固定装置,用于将儿童的手、脚束缚,通常固定强度大,虽然方便了医生的检查,但是由于在检查过程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固定,没有活动空间,这样不仅会进一步引发儿童的逆反心理和对医院的排斥心理,更严重的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

为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辅助医生安抚儿童并且提高诊断效率的检查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科检查设备,该设备能够解决医生在对儿童进行检查时,儿童好动不能长时间配合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儿科检查设备,包括有承重底座、和设置在承重底座上用于供儿童进行检查的支撑床板、和设置在支撑床板上用于固定儿童手部的手部固定件、和设置在支撑床板上用于固定儿童脚部的脚部固定件,还包括有用于监测儿童心率的心率传感器、和与心率传感器电连接用于接收心率传感器传输的心率值并分析儿童心率变化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内预先设定有心率变化安全阈值,当控制装置接收到的心率值超过了设定心率变化安全阈值,则向医生发出需要安抚儿童提示;

所述支撑床板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手部固定件活动范围的手部调节组件、和用于调节脚部固定件活动范围的脚部调节组件,所述手部调节组件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并根据控制装置指令扩大或缩小手部固定件的活动范围,所述脚部调节组件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并根据控制装置指令扩大或缩小脚部固定件的活动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手部调节组件包括有与手部固定件连接并且能够带动手部固定件向靠近或远离支撑床板方向运动的手部牵引绳、和设置在支撑床板下方供手部牵引绳卷绕的第一滚筒、和用于控制第一滚筒卷绕或者释放牵引绳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当医生需要儿童保持不动配合检查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第一电机带动第一滚筒卷绕手部牵引绳直至手部固定件固定在支撑床板上,当控制装置接收到的心率值超过了设定心率变化安全阈值,所述控制装置能够控制第一电机带动滚第一滚筒释放牵引绳;

所述脚部调节组件包括有与脚部固定件连接并且能够带动脚部固定件向靠近或远离支撑床板方向运动的脚部牵引绳、和设置在支撑床板下方供脚部牵引绳卷绕的第二滚筒、和用于控制第二滚筒卷绕或者释放牵引绳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当医生需要儿童保持不动配合检查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第二电机带动第二滚筒卷绕脚部牵引绳直至脚部固定件固定在支撑床板上,当控制装置接收到的心率值超过了设定心率变化安全阈值,所述控制装置能够控制第二电机带动第二滚筒释放牵引绳。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床板上设置有用于带动手部固定件沿支撑床板长度方向滑移的手部滑移件,所述手部滑移件上设置有供手部牵引绳穿过与手部固定件连接的第一通孔,所述支撑床板上设置有供手部滑移件滑移连接的第一滑槽,所述手部滑移件成“工”字形结构设置,所述手部滑移件上设置有用于夹紧第一滑槽从而固定手部滑移件在第一滑槽上位置的第一紧固螺母;

所述支撑床板上设置有用于带动脚部固定件沿支撑床板宽度方向滑移的脚部滑移件,所述脚部滑移件上设置有供脚部牵引绳穿过与脚部固定件连接的第二通孔,所述支撑床板上设置有供脚部滑移件滑移连接的第二滑槽,所述脚部滑移件成“工”字形结构设置,所述脚部滑移件上设置有用于夹紧第二滑槽实现固定脚部滑移件在第二滑槽上位置的第二紧固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均成弧形结构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床板上嵌设有用于顶升儿童膝盖的屈膝顶升架,所述屈膝顶升架成“u”形结构设置,包括有用于与儿童膝弯处抵接的抵触辊、和用于与支撑床板转动连接的连接杆,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有设置在连接杆端部用于控制连接杆转动的转动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床板下方连接有摇摆框架,所述承重底座上设置有带动摇摆框架摇摆的转动圆盘、和用于带动转动圆盘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转动圆盘的轴向传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摇摆框架的前端,且随转动圆盘的转动,所述转动杆能够带动摇摆框架的前端做绕圈运动,所述摇摆框架的后端上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承重底座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在摇摆框架前端做绕圈运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摇摆框架的后端前后起伏摆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有音频播放器,当驱动电机启动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音频播放器播放音乐。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床板与摇摆框架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支撑床板高度的剪叉式升降架,所述剪叉式升降架的底端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摇摆框架顶面滑移连接,且在第一滑块滑移的过程中能够带动剪叉式升降架折叠或者展开,所述剪叉式升降架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支撑床板的底面滑移连接,且随剪叉式升降架的折叠或展开在支撑床板底面上往复滑移,所述第一滑块连接有带动第一滑块在摇摆框架上滑移的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床板上设置有用于保护儿童腰部的腰部固定件,所述腰部固定件与支撑床板滑移连接,且滑移方向为支撑床板的长度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床板上转动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连接有用于播放视频的显示屏。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能够通过心率传感器监测儿童的心率,获取儿童心率变化趋势从而判断儿童的情绪起伏,然后在儿童情绪变化时及时扩大手部固定件和脚部固定件的活动范围以安抚儿童情绪,确保儿童身心健康以及后续检查的配合。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儿科检查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儿科检查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儿童活动范围扩大);

图3为摇摆框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剪叉式升降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承重底座;11、转动圆盘;12、驱动电机;13、转动杆;2、支撑床板;21、手部固定件;211、手部牵引绳;22、脚部固定件;221、脚部牵引绳;23、手部滑移件;231、第一通孔;232、第一紧固螺母;24、第一滑槽;25、脚部滑移件;251、第二通孔;252、第二紧固螺母;26、第二滑槽;27、屈膝顶升架;271、连接杆;272、抵触辊;28、腰部固定件;3、摇摆框架;31、支撑杆;4、剪叉式升降架;41、第一滑块;42、第二滑块;5、支架;51、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参照图1-4所示,一种儿科检查设备,包括有承重底座1、和设置在承重底座1上用于供儿童进行检查的支撑床板2、和设置在支撑床板2上用于固定儿童手部的手部固定件21、和设置在支撑床板2上用于固定儿童脚部的脚部固定件22,还包括有用于监测儿童心率的心率传感器、和与心率传感器电连接用于接收心率传感器传输的心率值并分析儿童心率变化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内预先设定有心率变化安全阈值,当控制装置接收到的心率值超过了设定心率变化安全阈值,则向医生发出需要安抚儿童提示。

各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率范围是不同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率会逐渐减慢。新生儿的心率平均在120~140次/分;1岁以内的宝宝平均心率是110~130次/分;2~3岁的宝宝平均心率为100~120次/分。bbc纪录片《thewonderfulworldofbabies》公开了儿科专家格迪·辛格博士对婴幼儿的研究影像,在实验过程中儿童越生气,大脑释放的皮质醇就越多,压力也就越大,随之心率上升。由此可知,心率的变化与人体情绪的变化有莫大的关系。

因此可以通过心率传感器预先监测儿童a正常情绪下的心率值,通过不同年龄段对应的平均心率值进行比对得出,儿童a的心率变化安全阈值x~y,同时在儿童a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对其心率进行实时监测,并将心率值传输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通过判断接收的心率值是否超过设定心率变化阈值,来判断儿童a是需要进行安抚还是可以继续进行检查诊断。

另外通过控制装置对儿童的心率进行分析能够更加理性的判断儿童潜在的情绪变化,也同时实现了对儿童检查过程配合度的智能化管理,通过发出提示能使医生注意到儿童情绪变化从而进行相应的安抚措施。医生及时采取安抚措施也能进一步增强儿童与医生之间的信任关系,有利于后续检查操作的顺利进行。

支撑床板2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手部固定件21活动范围的手部调节组件、和用于调节脚部固定件22活动范围的脚部调节组件,手部调节组件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并根据控制装置指令扩大或缩小手部固定件21的活动范围,脚部调节组件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并根据控制装置指令扩大或缩小脚部固定件22的活动范围。

通过手部调节组件和脚部调节组件能够在固定儿童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内扩大儿童的活动空间,使得儿童能有一个缓解的时间和空间,更有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同时在需要儿童配合时,也能够通过缩小儿童的活动空间达到配合检查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发明能够通过心率传感器监测儿童的心率,获取儿童心率变化趋势从而判断儿童的情绪起伏,然后在儿童情绪变化时及时扩大手部固定件21和脚部固定件22的活动范围以安抚儿童情绪,确保儿童身心健康以及后续检查的配合。

手部调节组件包括有与手部固定件21连接并且能够带动手部固定件21向靠近或远离支撑床板2方向运动的手部牵引绳211、和设置在支撑床板2下方供手部牵引绳211卷绕的第一滚筒、和用于控制第一滚筒卷绕或者释放牵引绳的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当医生需要儿童保持不动配合检查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电机带动第一滚筒卷绕手部牵引绳211直至手部固定件21固定在支撑床板2上,当控制装置接收到的心率值超过了设定心率变化安全阈值,控制装置能够控制第一电机带动滚第一滚筒释放牵引绳;通过第一滚筒对手部牵引绳211的卷绕和释放,使得手部牵引绳211的外露部分的长度可以得到控制,而手部固定件21连接在手部牵引绳211外露部分的端部,能够随手部牵引绳211外露部分长度的变化扩大或缩小手部固定件21的活动范围,而儿童的手部固定在手部固定件21内,那么儿童手部的活动范围能够随手部固定件21活动范围的变化而变化,又因为在扩大或缩小儿童手部活动范围的过程中,儿童的手部始终保持在手部固定件21内,这样在安抚儿童时能够及时扩大儿童手部的活动范围,让儿童的手部无需长时间固定在一个位置,能够给以儿童适度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时间,进一步舒缓儿童紧张的情绪;同时在需要儿童进行配合时,只需要通过控制装置开启第一电机控制第一滚筒卷绕手部牵引绳211,缩小手部牵引绳211外露的长度,就可以实现将儿童手部固定在支撑床板2上,无需再对儿童额外进行一次固定,避免儿童产生抵触心理,同时使得儿童的手部固定更加方便快速。

脚部调节组件包括有与脚部固定件22连接并且能够带动脚部固定件22向靠近或远离支撑床板2方向运动的脚部牵引绳221、和设置在支撑床板2下方供脚部牵引绳221卷绕的第二滚筒、和用于控制第二滚筒卷绕或者释放牵引绳的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当医生需要儿童保持不动配合检查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二电机带动第二滚筒卷绕脚部牵引绳221直至脚部固定件22固定在支撑床板2上,当控制装置接收到的心率值超过了设定心率变化安全阈值,控制装置能够控制第二电机带动第二滚筒释放牵引绳。通过第二滚筒对脚部部牵引绳的卷绕和释放,使得脚部牵引绳221的外露部分的长度可以得到控制,而脚部固定件22连接在脚部牵引绳221外露部分的端部,能够随脚部牵引绳221外露部分长度的变化扩大或缩小脚部固定件22的活动范围,而儿童的脚部固定在脚部固定件22内,那么儿童脚部的活动范围能够随脚部固定件22活动范围的变化而变化,又因为在扩大或缩小儿童脚部活动范围的过程中,儿童的脚部始终保持在脚部固定件22内,这样在安抚儿童时能够及时扩大儿童脚部的活动范围,让儿童的脚部无需长时间固定在一个位置,能够给以儿童适度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时间,进一步舒缓儿童紧张的情绪;同时在需要儿童进行配合时,只需要通过控制装置开启第二电机控制第二滚筒卷绕脚部牵引绳221,缩小脚部牵引绳221外露的长度,就可以实现将儿童脚部固定在支撑床板2上,无需再对儿童额外进行一次固定,避免儿童产生抵触心理,同时使得儿童的脚部固定更加方便快速。

支撑床板2上设置有用于带动手部固定件21沿支撑床板2长度方向滑移的手部滑移件23,手部滑移件23上设置有供手部牵引绳211穿过与手部固定件21连接的第一通孔231,支撑床板2上设置有供手部滑移件23滑移连接的第一滑槽24,手部滑移件23成“工”字形结构设置,手部滑移件23上设置有用于夹紧第一滑槽24从而固定手部滑移件23在第一滑槽24上位置的第一紧固螺母232;支撑床板2上设置有用于带动脚部固定件22沿支撑床板2宽度方向滑移的脚部滑移件25,脚部滑移件25上设置有供脚部牵引绳221穿过与脚部固定件22连接的第二通孔251,支撑床板2上设置有供脚部滑移件25滑移连接的第二滑槽26,脚部滑移件25成“工”字形结构设置,脚部滑移件25上设置有用于夹紧第二滑槽26实现固定脚部滑移件25在第二滑槽26上位置的第二紧固螺母252。

手部滑移件23通过第一紧固螺母232能够在第一滑槽24上固定,脚部固定件22通过第二紧固螺母252能够在第二滑槽26上固定,这样就能够通过先螺松第一紧固螺母232调整手部滑移件23在支撑板上的位置,从而带动手部固定件21调整在支撑板上的位置,使得手部固定件21的位置满足不同臂长的儿童的固定需求,在螺紧第一紧固螺母232实现固定;同样的通过螺松第二紧固螺母252调整脚部滑移件25在支撑板上的位置,从而带动脚部固定件22调整在支撑板上的位置,使得脚部固定件22的位置满足不同腿长的儿童的固定需求,在螺紧第二紧固螺母252实现固定。

第一滑槽24与第二滑槽26均成弧形结构设置。成弧形结构设置能够扩大第一滑块41和第二滑块42的滑移范围,能够充分满足对不同身高、不同臂长的儿童的固定需求,而且成弧形结构也能够贴合人体四肢划动的幅度,能够更加适配儿童的实际活动。

支撑床板2上嵌设有用于顶升儿童膝盖的屈膝顶升架27,屈膝顶升架27成“u”形结构设置,包括有用于与儿童膝弯处抵接的抵触辊272、和用于与支撑床板2转动连接的连接杆271,控制装置包括有设置在连接杆271端部用于控制连接杆271转动的转动部件。

设置屈膝顶升架27满足了医生在检查过程中需要儿童配合屈膝检查的要求,由于儿童年龄尚小,长时间屈膝会让儿童感觉疲惫,丧失耐心,而有一些儿童也可能无法自主屈膝进行配合检查,因此将屈膝顶升架27设置在支撑床板2上,通过嵌设的方式能够保持支撑床板2外观的平整,这样能够提高儿童平躺在支撑床板2上的舒适度;通过转动部件带动连接杆271转动能够使得抵触辊272抬升至儿童膝盖下方,给予儿童一个屈膝支撑力,此处转动部件可以采用电动的方式,能够提高检查过程的自动化;另外抵触辊272可以与连接杆271转动连接,这样在抵触辊272提供支撑力的同时,能够降低抵触辊272与儿童接触的摩擦力,能够更加平滑的到达儿童的膝弯处,同时避免了摩擦力过大给儿童造成的不适。

支撑床板2下方连接有摇摆框架3,承重底座1上设置有带动摇摆框架3摇摆的转动圆盘11、和用于带动转动圆盘11转动的驱动电机12,转动圆盘11的轴向传动连接有转动杆13,转动杆1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摇摆框架3的前端,且随转动圆盘11的转动,转动杆13能够带动摇摆框架3的前端做绕圈运动,摇摆框架3的后端上转动连接有支撑杆31,支撑杆31的另一端与承重底座1转动连接,支撑杆31在摇摆框架3前端做绕圈运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摇摆框架3的后端前后起伏摆动。通过摇摆框架3带动了支撑床板2进行前后上下的摇摆运动,能够使支撑床板2像摇篮一样对儿童进行安抚,使得儿童能够更加舒适的躺在支撑床板2上,且能够对支撑床板2产生兴趣而消除儿童长时间固定在支撑床板2上所产生的排斥心理。

另外如图3所示,转动圆盘11可以设置多个,通过皮带实现转动圆盘11之间的传动连接,能够提高减速比,增加扭矩。这样使得摇摆框架3的摇摆速度放慢,摇摆过程趋于平缓,能够更加柔和的安抚儿童,提高安抚效果。

驱动电机12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连接有音频播放器,当驱动电机12启动时,控制装置控制音频播放器播放音乐。播放音乐能够从听觉方面对儿童进行安抚,此处的音频播放器配合驱动电机12启动,能够在支撑床板2随摇摆框架3摇摆的过程中播放音乐,使得儿童的注意力快速被吸引从而能够使儿童快速平复,有利于后续医生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支撑床板2与摇摆框架3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支撑床板2高度的剪叉式升降架4,剪叉式升降架4的底端连接有第一滑块41,第一滑块41与摇摆框架3顶面滑移连接,且在第一滑块41滑移的过程中能够带动剪叉式升降架4折叠或者展开,剪叉式升降架4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滑块42,第二滑块42与支撑床板2的底面滑移连接,且随剪叉式升降架4的折叠或展开在支撑床板2底面上往复滑移,第一滑块41连接有带动第一滑块41在摇摆框架3上滑移的动力组件,动力组件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动力组件可以为设置在摇摆框架3长度方向上的螺杆、和设置在摇摆框架3长度方向上的滑移导杆、和用于带动第一滑块41在螺杆上滑移的电机,第一滑块41套设在滑移导杆上且与螺杆螺接,通过电机带动螺杆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滑块41向摇摆框架3中部滑移;

而控制装置通过控制动力电机带动第一滑块41向摇摆框架3中部滑移运动,进而带动剪叉式升降架4折叠抬升,第二滑块42随之向支撑床板2中部滑移运动,这样即可带动支撑床板2升降,从而调节不同的高度来配合医生检查所需。

支撑床板2上设置有用于保护儿童腰部的腰部固定件28,腰部固定件28与支撑床板2滑移连接,且滑移方向为支撑床板2的长度方向。设置腰部固定件28能够在儿童检查过程中挣扎时保护儿童的脊椎,而且在对儿童进行固定时可以先将儿童的腰部进行固定,这样不仅能首先对儿童进行一个保护,而且腰部最为人体主要躯干的中段,进行固定后能够方便对儿童四肢的后续固定。

腰部固定件28与支撑床板2滑移连接能够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身高不同,对支撑床板2上腰部固定件28的位置进行调节。

支撑床板2上转动连接有支架5,支架5上连接有用于播放视频的显示屏51。显示屏51可以播放儿童喜欢的动画片等视频,用来转移儿童的注意力。通过转移儿童的注意力能够使儿童忽略此前的负面情绪,投入到愉悦的娱乐事项中,是快速安抚儿童情绪的措施之一,这样能够快速的稳定儿童情绪,使得儿童能够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工作。医生也可以在儿童情绪稳定后专心进行检查诊断操作,无需同时兼顾安抚儿童的工作,这样也能够更加省心省力,同时提升工作效率。

另外显示屏51通过支架5安装在支撑床板2上,儿童被显示屏51中的视频吸引,不容易哭闹或烦躁,也就能够有更多的耐心配合医生长时间的检查,有利于医生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