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准定位乳腺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06299发布日期:2021-03-26 17:16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精准定位乳腺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外科临床医学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精准定位乳腺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乳腺癌是女性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比较成熟的医学成像技术有超声成像(us)、x射线成像(x

ray)、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相比较其他成像技术,核磁共振成像可以提供高质量的软组织对比度和清晰的解剖结构细节,并且没有电离辐射,因此核磁成像在乳腺癌的检测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由于乳腺主要是有脂肪和结缔组织组成,所以它的结构较软,重力作用容易使其变形,因此人体的不同姿势下的乳腺形态变化教导,难以对乳腺的病灶处进行准确定位。
3.针对上述问题,经检索,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专用乳腺夹持装置的核磁图像导航计划系统(申请号为201910334687.5,申请日为2019

04

24),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基于专用乳腺夹持装置的核磁图像导航计划系统,包括:乳腺夹持装置,与人体的乳腺软组织尺寸大小相匹配,具有完全的核磁兼容性,用于对人体乳腺软组织的夹紧与固定,以减少在粒子植入手术或者活检手术过程中软组织的移动和变形;该乳腺夹持装置具有一圆环状部,该圆环状部连接有由中空板体按经纬线布置相互连接且贯通所形成的半球状的栅格体,所述中空的板体中装有硫酸铜水溶液。利用该乳腺夹持装置,根据核磁图像中肿瘤与乳腺夹持装置的经纬线的相对位置关系能确定最佳穿刺路径,提供准确进针深度。
4.但该申请案的不足之处在于:该乳腺夹持装置无法针对不同大小的乳腺进行精准定位,且该乳腺夹持装置与患者胸部的支撑面积小,使用时容易造成患者的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5.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在检测乳腺时如何固定乳腺的相对位置以及如何精准定位病灶的问题。
7.2.技术方案
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精准定位乳腺的固定装置包括壳体和朝壳体内部方向凹陷形成的检测仓,所述检测仓的内侧壁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和定位乳腺;所述壳体靠近检测仓外侧壁处设置有定位壁,所述定位壁内部设置有用于显影的定位栅格,所述定位栅格与所述定位壁形成有成像空腔;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与所述检测仓内侧壁贴合的固定片和贯穿所述检测仓侧壁的推拉杆,所述推拉杆与所述固定片连接,用于推拉所述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与乳腺贴合,用于固定和定位乳腺。
9.优选的,所述壳体设置有与所述推拉杆相配合的滑轨,所述推拉杆上设置有限位按钮,所述限位按钮用于将所述推拉杆限位滑动设置于所述滑轨内。
10.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设有若干个不同尺寸的固定片,所述推拉杆与所述固定片可拆卸连接,且所述推拉杆与所述固定片连接的一端可更换连接不同尺寸的固定片。
11.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围绕所述检测仓的开口设置,用于支撑人体胸部;所述支撑板呈弧形设置且所述支撑板朝着所述壳体的方向凸出,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壳体表面设置有弹性垫。
12.优选的,还包括用于定位病灶的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用于辅助测量检测仓内的乳腺位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杆和设置于所述定位杆的测量盒,所述测量盒内可伸缩设置有测量尺,所述测量尺用于测量乳腺内的病灶相对于人体的准确位置。
13.优选的,所述测量盒可滑动设置于所述定位杆,且所述定位杆上标记有刻度。
14.3.有益效果
15.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本发明的一种精准定位乳腺的固定装置包括壳体和朝壳体内部方向凹陷形成的检测仓,检测仓的内侧壁设置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和定位乳腺;壳体靠近检测仓外侧壁处设置有定位壁,定位壁内部设置有用于显影的定位栅格,定位栅格与定位壁形成有成像空腔,具有能对乳腺进行固定支撑,避免乳腺发生形变而影响检测结果的优点,同时具有对乳腺检测更清晰,对乳腺内病灶的位置定位更准确的优点。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壳体的结构俯视图;
19.图3为本发明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21.100、壳体;110、检测仓;120、固定装置;121、固定片;122、推拉杆;123、滑轨;130、定位壁;131、定位栅格;132、成像空腔;140、支撑板;141、弹性垫;200、定位装置;210、定位杆;220、测量盒;221、测量尺。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5.实施例1
26.参照附图1

附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精准定位乳腺的固定装置包括壳体100和朝壳体100内部方向凹陷形成的检测仓110,所述检测仓110的大小尺寸与磁共
振乳腺线圈能相匹配,且所述检测仓110用于容纳患者乳腺并且对乳腺进行扫描检测。
27.所述检测仓110的内侧壁设置有固定装置120,所述固定装置120用于固定和定位乳腺,当患者在不同扫描仪器上进行扫描检测时,所述固定装置120能将乳腺固定,减少乳腺的形变和晃动,使得描仪器能对患者的乳腺进行定位扫描,提高扫描检测结果的清晰度和精准度。同时由于所述固定装置120能将乳腺固定,因此患者乳腺在不同描仪器内扫描时形态不易发生变化,从而能将不同描仪器的扫描图像进行融合,提高扫描图像的清晰度和精准度。
28.所述壳体100靠近检测仓110外侧壁处设置有定位壁130,所述定位壁130上标有坐标轴,且该坐标轴于定位栅格131相对应,便于扫描仪的操作人员对扫描区域进行定位,提高扫描仪扫描结果的清晰度。
29.所述定位壁130内部设置有用于显影的定位栅格131,所述定位栅格131为横竖交错形成的网格状,同时所述定位栅格131采用abs树脂制成,使得所述定位栅格131核磁共振及ct上均可显影,便于对扫描的成像结果进行精准的定位分析,更加精准的确定病灶的位置。所述定位栅格131与所述定位壁130形成有成像空腔132,所述成像空腔132内填充有鱼肝油,使得检测仓110在核磁共振的检测中,核磁共振的敏感度更强,成像更清楚。
30.所述固定装置120包括与所述检测仓110内侧壁贴合的固定片121和贯穿所述检测仓110侧壁的推拉杆122,所述固定片121与乳腺贴合,用于固定和定位乳腺。所述推拉杆122与所述固定片121连接,用于推拉所述固定片121,当乳腺放入所述检测仓110时,推动所述推拉杆122从而带动所述固定片121朝乳腺方向移动,当所述固定片121与乳腺贴合时,停止推动所述推拉杆122,此时所述固定片121将乳腺固定。
31.在优选方案中,所述壳体100设置有与所述推拉杆122相配合的滑轨123,所述推拉杆122上设置有限位按钮1221,所述限位按钮1221用于将所述推拉杆122限位滑动设置于所述滑轨123内。当限位按钮1221弹起时,所述限位按钮1221将所述推拉杆122固定于所述滑轨123,以免所述固定片121在支撑乳腺时,所述推拉杆122能给予所述固定片121足够的推动力;当限位按钮1221按下时,所述推拉杆122在所述滑轨123内滑动,便于操作人员推拉所述推拉杆122。
32.在优选方案中,所述固定装置120设有若干个不同尺寸的固定片121,所述推拉杆122与所述固定片121可拆卸连接,且所述推拉杆122与所述固定片121连接的一端可更换连接不同尺寸的固定片121。使得所述固定装置120能更加患者乳腺的形态更换相应的尺寸和形状的固定片121,从而所述固定片121能与乳腺更好的贴合,提高所述固定片121的固定作用,提升扫描成像的结果清晰度。
33.在优选方案中,所述壳体100包括支撑板140,所述支撑板140围绕所述检测仓110的开口设置,用于支撑人体的前胸;所述支撑板140呈弧形设置且所述支撑板140朝着所述壳体100的方向凸出,所述支撑板140远离所述壳体100表面设置有弹性垫141,使得所述支撑板140与人体的前胸更加贴合,从而提高患者在检测时的舒适度。
34.在优选方案中,还包括用于定位病灶的定位装置200,所述定位装置200用于辅助测量检测仓110内的乳腺位置;所述定位装置200包括定位杆210和设置于所述定位杆210的测量盒220,所述测量盒220内可伸缩设置有测量尺221,所述测量尺221用于测量乳腺内的病灶相对于人体的准确位置。
35.在优选方案中,所述测量盒220可滑动设置于所述定位杆210,且所述定位杆210上标记有刻度。在使用时,先将所述定位杆210放置于患者锁骨最高点,然后将所述测量尺221拉动至乳腺病灶处,最后滑动所述测量盒220使得所述测量尺221与所述定位杆210相互垂直,分别记录所述测量盒220在定位杆210的刻度和所述测量尺221的刻度,实现对乳腺病灶处的精准定位。
3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某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