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状面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425542发布日期:2022-01-12 00:04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泥状面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护肤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泥状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面膜是美容保养品的一种载体,其种类和功效有很多,例如有补水保湿、美白、抗衰老、平衡油脂等等。市面上面膜种类主要有贴敷式面膜及涂抹式面膜两大类,其中涂抹式面膜具有补水、补油、吸附力佳、可精确分区护肤等特点,成为面膜市场中不可或缺的品类之一。涂抹式面膜主要包括撕拉型面膜、免洗型面膜及洗去型面膜。其中,撕拉型面膜清洁力强,但长期或不当使用,会对皮肤造成一定伤害;免洗型面膜使用方便可免洗、保湿效果好,但无法满足清洁类功效需求,且因其涂抹量少导致涂抹于面部活性物含量少;洗去型面膜大多数功效定位为清洁作用。
3.常见的洗去型面膜大多添加了大量的高岭土、温泉泥、膨润土、火山泥/岩等矿物粉。虽然矿物粉具有强清洁能力,极好的吸附效果,能够吸收皮肤多余的油脂,但面膜用后容易导致皮肤干燥、有紧绷感等问题;同时,洗去型面膜多为泥浆质地,涂抹时间过长,产品易干、不易清洗;反复清洗、揉搓肌肤易损伤皮肤表层,容易导致皮肤敏感,对皮肤有很大的刺激性。
4.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以大量矿物粉复配少量植物粉进行新功效产品开发的洗去型面膜,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善产品使用感、刺激性及功效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开发一种易洗去、滋润柔软肌肤的面膜是非常有意义的。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泥状面膜及其制备方法,该面膜用后易于洗去,降低皮肤刺激;同时,该面膜配方降低了增稠剂添加量或可不添加增稠剂,使用后肤感好,皮肤滋润、柔软、无紧绷感。
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泥状面膜。
7.根据本发明,所述面膜包括茯苓粉和化妆品领域常规辅料。
8.根据本发明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以面膜总重量计,所述茯苓粉用量为0.5-20.0wt%,例如可以是0.5wt%、1.0wt%、1.5wt%、2.0wt%、2.5wt%、3.0wt%、3.5wt%、4.0wt%、4.5wt%、5.0wt%、5.5wt%、6.0wt%、6.5wt%、7.0wt%、7.5wt%、8.0wt%、8.5wt%、9.0wt%、9.5wt%、10.0wt%、10.5wt%、11.0wt%、11.5wt%、12.0wt%、12.5wt%、13.0wt%、13.5wt%、14.0wt%、14.5wt%、15.0wt%、15.5wt%、16.0wt%、16.5wt%、17.0wt%、17.5wt%、18.0wt%、18.5wt%、19.0wt%、19.5wt%、20.0wt%,以及上述数值之间的点值。
9.根据本发明又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以面膜总重量计,所述茯苓粉用量为1.0-15.0wt%。
10.根据本发明,所述面膜中常规辅料包括多元醇、螯合剂、增稠剂、乳化剂、脂肪醇、
植物油脂、皮肤调理剂、ph调节剂、抗氧化剂、防腐剂和香精。
11.根据本发明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面膜中多元醇包括甘油、丁二醇、丙二醇、双丙甘醇、戊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12.根据本发明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面膜中螯合剂为化妆品中常用螯合剂,例如可以是edta二钠、edta 三钠、edta 四钠、葡庚糖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13.根据本发明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面膜中增稠剂包括黄原胶、卡拉胶、羟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钠接枝淀粉、聚乙烯醇、卡波姆、丙烯酸(酯)类/c10-30 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vp 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14.根据本发明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面膜中乳化剂包括蔗糖硬脂酸酯、鲸蜡硬脂基葡糖苷、花生醇葡糖苷、椰油基葡糖苷、甘油硬脂酸酯、peg-100 硬脂酸酯、鲸蜡硬脂醇聚醚-20、甲基葡糖倍半硬脂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15.根据本发明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面膜中脂肪醇包括鲸蜡醇、花生醇、山嵛醇、鲸蜡硬脂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16.根据本发明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面膜中植物油脂包括乳木果油、霍霍巴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17.根据本发明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面膜中皮肤调理剂包括异硬脂醇异硬脂酸酯、异硬脂酸异丙酯、生育酚乙酸酯、泛醇、辛酸/癸酸甘油三酯、聚二甲基硅氧烷、氢化聚异丁烯、甜菜碱中的一种或几种。
18.根据本发明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面膜中ph调节剂包括柠檬酸、乳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19.根据本发明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面膜中抗氧化剂为季戊四醇四(双-叔丁基羟基氢化肉桂酸)酯。
20.根据本发明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面膜中防腐剂为化妆品中常用防腐剂,适量添加即可。
21.根据本发明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面膜中香精为化妆品中常用香精,添加适量即可。
22.根据本发明,所述面膜各组分重量百分配比为:a相:多元醇3.0-15.0wt%、edta二钠 0-0.5wt%、增稠剂0-3.0wt%、茯苓粉0.5-20.0wt%;b相:乳化剂0.5-5wt%、脂肪醇0.5-10.0%、植物油脂0.5-5.0wt%、异硬脂醇异硬脂酸酯0.01-10.0wt%、生育酚乙酸酯0-2.0wt%、季戊四醇四(双-叔丁基羟基氢化肉桂酸)酯0.01-0.1wt%; c相:泛醇0.5-2.0wt%、ph调节剂0.01-0.5wt%、防腐剂0-1.0wt%、香精0-1.0wt%。
23.根据本发明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面膜各组分重量百分配比为:a相,水to100、甘油0-3.0%、丁二醇3.0-6.0%、edta二钠0-0.1%、羟乙基纤维素0-3.0%、茯苓粉0.5-20.0%;b相,蔗糖硬脂酸酯/鲸蜡硬脂基葡糖苷/鲸蜡醇2.0-5.0%、鲸蜡硬脂醇0.5-4.0%、花生醇0-3.0%、霍霍巴酯0.5-5.0%、异硬脂酸异丙酯3.0-10.0%、季戊四醇四(双-叔丁基羟基氢化肉桂酸)酯0.02-0.05%、生育酚乙酸酯0-0.05%;
0.02%、生育酚乙酸酯0-2.0%;c相,苯氧乙醇/乙基己基甘油0-0.8%、泛醇1.0-1.5%、柠檬酸0.12-0.38%。
34.根据本发明,所述面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 将a相搅拌至完全溶解,加热到80-85℃,保温;2) 将b相搅拌至完全溶解,加热到80-85℃,保温;3) 将b相加入a相原料中,均质3-5min,保温;4) 搅拌降温至45℃,加入c相,搅拌均匀;5) 搅拌降温,38℃以下,过滤出料。
35.根据本发明,所述茯苓粉优选为茯苓破壁粉。
36.根据本发明,所述茯苓破壁粉的粒度为10~60μm,优选20~50μm。
37.根据本发明,所述茯苓粉粒径过大,颗粒感越强,使用时有磨砂感,长期使用容易损伤肌肤;粒径过小,对加工工艺及设备要求也越高,降低了粉剂生产性价比。
38.本发明有益效果:(1)本发明采用天然植物粉末茯苓粉代替矿物质粉与化妆品辅料配伍制备面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矿物粉面膜使用后干燥、肤感差的问题。
39.(2)本发明面膜增稠剂添加量少或无增稠剂,用后易于洗去,降低皮肤刺激,使用后肤感好,皮肤滋润、柔软、无紧绷感;解决现有面膜产品不易清洗,反复揉搓肌肤易损伤皮肤表层,容易导致皮肤敏感、刺激皮肤等问题。
40.(3)本发明面膜同时具有良好的均衡肤色的功效。
附图说明
41.图1是实施例7、市售竞品面膜厚涂过程中面膜状态对比图;图2是实施例7(左)、市售竞品(右)受试产品厚涂30min用面膜勺刮下面膜后测试部位残存面膜状态对比图;图3是使用测试产品(对比例1、实施例7、市售竞品)前后皮肤水分含量及弹性指数测试结果;图4是使用测试产品(对比例1、实施例7、市售竞品)前后皮肤l*值、ita
°
值测试结果。图5是实施例5、实施例6、对比例6、对比例7(从左向右)的样品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阐述,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43.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本发明并不限于实施例,任何对本发明的变换、变型都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44.下面实施例所述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的实验材料和试剂,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45.本发明主要原料名称及供应商如表1所示:表1 原料名称及供应商
实施例1-8实施例1-8面膜组分及配比如表2所示。
46.表2面膜组分及配比
制备工艺:1) 将a相搅拌至完全溶解,加热到80-85℃,保温;2) 将b相搅拌至完全溶解,加热到80-85℃,保温;3) 将b相加入a相原料中,均质3-5min,保温;
4) 搅拌降温至45℃,加入c相,搅拌均匀;5) 搅拌降温,38℃以下,过滤出料。
47.对比例1-5对比例1-5面膜组分及配比表3面膜组分及配比制备工艺:1) 将a相搅拌至完全溶解,加热到80-85℃,保温;2) 将b相搅拌至完全溶解,加热到80-85℃,保温;3) 将b相加入a相原料中,均质3-5min,保温;4) 搅拌降温至45℃,加入c相,搅拌均匀;5) 搅拌降温,38℃以下,过滤出料。
48.市售竞品:某品牌绿豆原泥浆面膜主要成分包括水、高岭土、甘油、辛酸/癸酸甘油三酯、鲸蜡硬脂醇、泛醇、丁二醇、乙基己基甘油、生育酚乙酸酯等。
49.1.外观、肤感及稳定性测试表4外观及肤感稳定性测试结果 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对比例4对比例5实施例7状态状态可接受状态过硬状态过稠,有块状不溶物状态过稠状态过稀状态可接受
肤感面膜厚敷时有轻微刺痛感面膜过硬、不易涂抹面膜涂抹不均匀面膜不易洗去,有残留感面膜粘度低面膜涂抹性好,用后皮肤不紧绷 2.本发明面膜、竞品涂抹相同时间后脸部面膜状态测试样品:实施例7、市售竞品用面膜勺分别取定量测试产品均匀厚涂于相同面积的测试部位,厚涂30 min。30 min后用面膜勺刮下面膜,对比厚涂0 min、10 min、20 min、30 min时测试部位面膜状态及厚涂30min用面膜勺刮下面膜后测试部位残存面膜状态,结果见图1。
50.由图1可看出,相同厚敷时间下,与市售竞品相比,实施例7面膜不易变干,无干裂现象。且随着厚敷时间增长,实施例7面膜更服帖。厚敷30min后用面膜勺刮下面膜,用面膜勺刮取2次即可完全去除实施例7面膜。而厚敷30min后,市售竞品已干裂,刮取多次后,仍有部分残留、不易去除,如图2所示。实验证明本发明面膜厚敷使用不易变干、容易去除,避免了使用时反复去除对皮肤造成的刺激。
51.3.肤感评价本发明面膜、竞品敷用相同时间后,洗去难易程度,用后皮肤肤感评价选用20名志愿者(18-55岁,男女不限),每位志愿者分别于面部使用对比例1、实施例7及市售竞品进行肤感测试。测试人员洁面后,用面膜勺取适量测试产品均匀厚敷于面部,15min后用面膜勺先刮下面膜,再用清水清洗面部,冲洗干净。测试人员根据试用感受进行主观评分。评分标准采取10分制,评分指标及标准见表5,平均值结果见表6。
52.表5受试产品洗去难易程度评分标准
表6受试产品(对比例1、实施例7、市售竞品)洗去难易程度评价 对比例1实施例7市售竞品涂抹难易程度7.807.958.05厚敷过程中变干程度8.058.755.65洗去难易程度7.458.055.75洗后滋润感7.307.906.85洗后柔软感7.658.256.15洗后紧绷感1.250.504.75均衡肤色7.207.655.30由表6可看出,使用实施例7面膜在保持良好的涂抹性下,产品厚敷使用时不易变干,易于洗去;同时产品使用后肤感更滋润、柔软,无紧绷感,有明显均衡肤色的效果。实验证明本发明面膜使用时不易变干,易于洗去,从而降低了反复清洗、揉搓肌肤对皮肤的刺激性;使用后皮肤滋润、柔软,无紧绷感,同时有均衡肤色的效果。
53.4.皮肤水分含量、弹性指数测试测试样品:对比例1、实施例7、市售竞品;
测试仪器:rbx-916智显皮肤测试仪、chromameter cr400皮肤颜色测试仪;选用20名志愿者(18-55岁,男女不限),每位志愿者分别于面部测试使用对比例1、实施例7、市售竞品后皮肤滋润状态。测试人员洁面后,用面膜勺取适量测试产品均匀厚敷于面部,15 min后用面膜勺先刮下面膜,再用清水清洗面部,冲洗干净。使用rbx-916智显皮肤测试仪分别测试皮肤水分含量及弹性指数。测试数值越大,皮肤含水量越高,弹性越好,测试平均值结果见下表7和图3。由表7和图3可看出,使用对比例1、实施例7与市售竞品后,皮肤水分含量均提高,皮肤弹性指数均增大。相同测试时间下,相较于对比例1、市售竞品,使用实施例7后皮肤水分含量及弹性指数均明显增长。
54.实验证明本发明面膜使用后可提高皮肤水分含量,使皮肤更有弹性,即使用产品后皮肤更滋润、柔软。
55.表7对比例1、实施例7与市售竞品使用前后皮肤水分含量和皮肤弹性测试结果5. 均衡肤色效果评价采用chromameter cr400皮肤颜色测试仪测试测试样品使用前后皮肤l*值、ita
°
值变化情况。ita
°
为皮肤个体类型角,是与l*相关的表征皮肤亮白均衡度的数值。l*值表示皮肤亮度,l*值越大,颜色越偏向亮泽、均衡;ita
°
值代表皮肤亮白度,ita
°
值越大,皮肤肤色越亮白、更均衡,测试平均值结果见表8和图4。
56.由表8和图4可看出,对比例1、实施例7与市售竞品洗去后0~10 min,皮肤l*值、ita
°
值均增大,即产品均有一定程度均衡肤色的效果。相同测试时间下,使用实施例7后皮肤l*值、ita
°
值增长量最大。实验证明本发明面膜使用后可提高皮肤l*值、ita
°
值,使皮肤更有光泽、肤色更均衡。
57.表8对比例1、实施例7与市售竞品使用前后皮肤肤色均衡测试结果5.面膜减少增稠剂添加量或替换配方体系中增稠剂
产品粘度和流动性是影响涂抹式面膜使用性的重要因素。流动性太强,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滴液、分布不均等问题;流动性过弱,产品不易涂抹,使用感差。面膜组成配方如表9所示。
58.表9面膜组分及配比制备工艺:1) 将a相搅拌至完全溶解,加热到80-85℃,保温;2) 将b相搅拌至完全溶解,加热到80-85℃,保温;3) 将b相加入a相原料中,均质3-5min,保温;4) 搅拌降温至45℃,加入c相,搅拌均匀;5) 搅拌降温,38℃以下,过滤出料。
[0059] 采用ndj-5s 数字式粘度计分别测试实施例5、实施例6、对比例6、对比例7样品粘度(结果见表10),同时观察上述样品的流动性(结果见图5)。
[0060]
表10 粘度测试结果 实施例5实施例6对比例6对比例7黄原胶添加量—0.20%0.60%—茯苓破壁粉添加量6.00%3.00%——粘度(mpa
·
s)18600808259602085从图5、表10可知,对比例7面膜粘度较低、流动性强;对比例6面膜粘度稍高,但产品流动性仍较强;实施例6面膜状态稠,流动性弱;而实施例5面膜状态稠,无流动性。实验证明本发明的面膜在保证面膜状态及流动性的同时,可减少增稠剂添加量或替换配方体系中增稠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