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护理床体参数调控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23192发布日期:2021-04-09 20:29阅读:66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护理床体参数调控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护理床体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护理床体参数调控平台。



背景技术:

护理床一般都是动力床,分为电动或手动护理床,是根据病人的卧床生活习性和治疗需要,而设计的带有家属可以陪护,具有多项护理功能和操作按钮,使用绝缘安全的床。如体重监测、起背就餐、定时翻身报警、预防褥疮、负压吸尿尿床报警、移动运输、休息、康复(被动运动、站立)、输液给药、相关提示等功能,能够预防病员坠床。康复护理床可单独使用,也可与治疗或康复设备配套使用。翻身护理床一般不超过90cm宽,单人单层床,方便医护观察巡视和家属人员的操作和使用。可供生病的人、重度残疾人、老年人、健康人在住院或居家治疗康复休养时使用,大小形式多样。

电动护理床有很多零件组成,高配的组件包括床头、床架、床尾各1个、床腿、床板床垫1套、控制器、电动推杆2个、左右安全护挡2个、绝缘静音脚轮4个、一体餐桌1个、可拆卸床头设备托盘1个、体重监测传感仪1套、负压吸尿报警器2个。康复护理床增加了一套直线滑台和驱动控制系统,可对上下上肢做伸展被动运动。护理床主要以实用简约为主。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上又开发了语音操作和眼睛操作的电动护理床,可方便盲人和残疾人的精神和生活。

现有技术中,护理床体的智能化水平无法满足病人的不同需求。例如,病人的身材体型不同,导致护理床体倾斜时倾斜部位无法准确对准病人的上身,给病人造成不适,同时,不同病人的患病类型不同,对护理床体的倾斜度要求也不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相关领域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护理床体参数调控平台,能够基于病人的各个生理参数自适应调节护理床体的各项控制参数,所述各项控制参数与床体倾斜部分的控制相关,从而实现对护理床体的专项控制。

为此,本发明至少需要具备以下几处重要的发明点:

(1)基于病人的上身占据全身的比例,确定拆分式床板顶部执行升起的床板单元的数量,从而保证床体倾斜部分能够适应不同人体比例的病人;

(2)根据病人的主要疾病类型自适应选择对应的拆分式床板的倾斜角度,从而满足患有不同疾病的病人的不同需求。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护理床体参数调控平台,所述平台包括:

拆分式床板,由从护理床体的床头到床尾均匀分布的各个长条状床板单元构成;

其中,所述各个长条状床板单元构造相同且拼接成所述护理床体下方的床板结构。

更具体地,在所述多功能护理床体参数调控平台中,所述平台还包括:

微电机阵列,包括分别驱动各个长条状床板单元的各个微电机。

更具体地,在所述多功能护理床体参数调控平台中,所述平台还包括:

可视成像设备,设置在护理床体的拆分式床板的顶部,用于对所述拆分式床板所在场景执行可视化成像操作以获得当前时刻对应的床板上方图像。

更具体地,在所述多功能护理床体参数调控平台中,所述平台还包括:

编号解析机构,与区域划分设备连接,用于基于各个已存储的病人体型识别与接收到的直卧人体区域最匹配的病人体型对应的病人编号以作为目标编号;

角度采集设备,分别与所述微电机阵列和所述编号解析机构连接,用于在病人数据库中基于目标编号搜索对应的病人的主要患病名称,并基于主要患病名称确定对应的倾斜角度以作为预设倾斜角度;

第一操作机构,设置在所述拆分式床板的下方,与所述可视成像设备连接,用于对接收到的床体上方图像执行伽马校正处理,以获得对应的第一操作图像;

第二操作机构,与所述第一操作机构连接,用于对接收到的第一操作图像执行基于梯度锐化的图像信号的滤波操作,以获得对应的第二操作图像;

区域划分设备,与所述第二操作机构连接,用于基于标准直卧人体姿态的成像图片识别所述第二操作图像中的直卧人体区域;

身形辨别设备,与所述区域划分设备连接,用于基于人体上身体型特征和人体上身体型特征分别识别所述直卧人体区域的上身子区域和下身子区域;

比例识别设备,与所述身形辨别设备连接,用于将所述上身子区域占据的像素行的数量作为第一参考数量,将所述直卧人体区域占据的像素行的数量作为第二参考数量,计算所述第一参考数量相对于所述第二参考数量的比例以作为现场辨识比例输出;

数目提取机构,与所述比例识别设备连接,用于将所述现场辨识比例与所述各个长条状床板单元的总数相乘以获得相应的乘积,并将最接近所述乘积的整数作为参考单元数目输出;

其中,所述微电机阵列与所述数目提取机构连接,用于将从护理床体的床头数起且与参考单元数目一致数量的多个长条状床板单元按照相等的预设倾斜角度升起;

其中,将从护理床体的床头数起且与参考单元数目一致数量的多个长条状床板单元按照相等的预设倾斜角度升起包括:所述多个长条状床板单元的倾斜角度都等于所述预设倾斜角度且升起后的所述多个长条状床板单元构成倾斜角度等于所述预设倾斜角度的倾斜平板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护理床体参数调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一种如上述的多功能护理床体参数调控平台,用于根据病人的上下身比例以及患病类型自适应对护理床体进行多参数解析和调控。

本发明的多功能护理床体参数调控平台逻辑紧凑、方便操作。能够基于病人的生理参数实现对护理床体的自适应控制。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描述,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示出的多功能护理床体参数调控平台的可视成像设备的外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多功能护理床体参数调控平台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普遍地,护理床上人体体位调整模式如下:握紧头位控制把手,使气弹簧解除自锁,其活塞杆伸出,同时驱动头位床面缓缓升起,升到需要的角度时,松开手柄,床面即锁定在该位置;同样握紧手柄并向下施力则下降;大腿位床面的升降由大腿位摇柄控制;足位床面的升降由足位控制手柄控制,当握紧时,使拔销脱离定位孔,靠自重下降,到所需角度时,松开手柄则足位床面12即锁定在该位置;协调运用控制把手和以及摇柄,可使病人获得从平卧到半卧、曲腿、平坐、端坐各种体位姿势。另外,病人在平卧状态下,若想侧卧,首先将一侧小床头拉出,翻下该侧护栏,一只手按下床面外侧的控制按钮,使侧位气弹簧解除自锁,其活塞杆伸出,同时驱动侧位床面缓缓升起,升到需要角度时,松开控制按钮床面即锁定在该位置,从面完成侧卧姿势。反向使用相同操作。

现有技术中,护理床体的智能化水平无法满足病人的不同需求。例如,病人的身材体型不同,导致护理床体倾斜时倾斜部位无法准确对准病人的上身,给病人造成不适,同时,不同病人的患病类型不同,对护理床体的倾斜度要求也不同。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搭建了一种多功能护理床体参数调控平台,能够有效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示出的多功能护理床体参数调控平台包括:

拆分式床板,由从护理床体的床头到床尾均匀分布的各个长条状床板单元构成;

其中,所述各个长条状床板单元构造相同且拼接成所述护理床体下方的床板结构。

接着,继续对本发明的多功能护理床体参数调控平台的具体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所述多功能护理床体参数调控平台中还可以包括:

微电机阵列,包括分别驱动各个长条状床板单元的各个微电机。

所述多功能护理床体参数调控平台中还可以包括:

可视成像设备,如图1所示,设置在护理床体的拆分式床板的顶部,用于对所述拆分式床板所在场景执行可视化成像操作以获得当前时刻对应的床板上方图像。

所述多功能护理床体参数调控平台中还可以包括:

编号解析机构,与区域划分设备连接,用于基于各个已存储的病人体型识别与接收到的直卧人体区域最匹配的病人体型对应的病人编号以作为目标编号;

角度采集设备,分别与所述微电机阵列和所述编号解析机构连接,用于在病人数据库中基于目标编号搜索对应的病人的主要患病名称,并基于主要患病名称确定对应的倾斜角度以作为预设倾斜角度;

第一操作机构,设置在所述拆分式床板的下方,与所述可视成像设备连接,用于对接收到的床体上方图像执行伽马校正处理,以获得对应的第一操作图像;

第二操作机构,与所述第一操作机构连接,用于对接收到的第一操作图像执行基于梯度锐化的图像信号的滤波操作,以获得对应的第二操作图像;

区域划分设备,与所述第二操作机构连接,用于基于标准直卧人体姿态的成像图片识别所述第二操作图像中的直卧人体区域;

身形辨别设备,与所述区域划分设备连接,用于基于人体上身体型特征和人体上身体型特征分别识别所述直卧人体区域的上身子区域和下身子区域;

比例识别设备,与所述身形辨别设备连接,用于将所述上身子区域占据的像素行的数量作为第一参考数量,将所述直卧人体区域占据的像素行的数量作为第二参考数量,计算所述第一参考数量相对于所述第二参考数量的比例以作为现场辨识比例输出;

数目提取机构,与所述比例识别设备连接,用于将所述现场辨识比例与所述各个长条状床板单元的总数相乘以获得相应的乘积,并将最接近所述乘积的整数作为参考单元数目输出;

其中,所述微电机阵列与所述数目提取机构连接,用于将从护理床体的床头数起且与参考单元数目一致数量的多个长条状床板单元按照相等的预设倾斜角度升起;

其中,将从护理床体的床头数起且与参考单元数目一致数量的多个长条状床板单元按照相等的预设倾斜角度升起包括:所述多个长条状床板单元的倾斜角度都等于所述预设倾斜角度且升起后的所述多个长条状床板单元构成倾斜角度等于所述预设倾斜角度的倾斜平板结构。

所述多功能护理床体参数调控平台中:

基于主要患病名称确定对应的倾斜角度以作为预设倾斜角度包括:主要患病名称为颈椎疾病对应的倾斜角度大于主要患病名称为尾椎疾病对应的倾斜角度,主要患病名称为颈椎疾病对应的倾斜角度小于主要患病名称为肺部积水疾病对应的倾斜角度。

所述多功能护理床体参数调控平台中还可以包括:

即时显示机构,分别与所述角度采集设备和所述编号解析机构连接,用于显示接收到的倾斜角度以及目标编号。

所述多功能护理床体参数调控平台中:

所述标准直卧人体姿态为与护理床体的床头到床尾的方向平行的人体直卧姿态,基于标准直卧人体姿态的成像图片为对身体垂直躺卧的标准人体进行采集的只包括标准人体的图片。

所述多功能护理床体参数调控平台中:

所述可视成像设备输出各个时刻分别对应的各个床体上方图像,以及用于基于标准直卧人体姿态的成像图片识别所述第二操作图像中的直卧人体区域包括:当在所述第二操作图像中未识别到与所述成像图片匹配度超限的人体区域时,继续对下一时刻对应的第二操作图像执行直卧人体区域的识别。

同时,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还搭建了一种多功能护理床体参数调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一种如上述的多功能护理床体参数调控平台,用于根据病人的上下身比例以及患病类型自适应对护理床体进行多参数解析和调控。

另外,所述多功能护理床体参数调控平台中,所述第一操作机构和所述第二操作机构分别采用不同型号的asic芯片来实现。在集成电路界asic被认为是一种为专门目的而设计的集成电路。是指应特定用户要求和特定电子系统的需要而设计、制造的集成电路。asic的特点是面向特定用户的需求,asic在批量生产时与通用集成电路相比具有体积更小、功耗更低、可靠性提高、性能提高、保密性增强、成本降低等优点。

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采用一定的工艺,把一个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一起,制作在一块或几小块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成为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其中所有元件在结构上已组成一个整体,使电子元件向着微小型化、低功耗、智能化和高可靠性方面迈进了一大步。集成电路发明于上世纪70年代,发明者为杰克·基尔比(基于锗(ge)的集成电路)和罗伯特·诺伊思(基于硅(si)的集成电路)。集成电路规模越大,组建系统时就越难以针对特殊要求加以改变为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就出现了以用户参加设计为特征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它能实现整机系统的优化设计,性能优越,保密性强。专用集成电路可以把分别承担一些功能的数个,数十个,甚至上百个通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功能集成在一块芯片上,进而可将整个系统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实现系统的需要。它使整机电路优化,元件数减少,布线缩短,体积和重量减小,提高系统可靠性。

尽管本申请的实施例已经被示出并被描述,但是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申请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申请的保护范围被限定在权利要求及权利要求的等同物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