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堵器和封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05282发布日期:2022-07-01 22:24阅读:90来源:国知局
封堵器和封堵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介入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封堵器和封堵系统。


背景技术:

2.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现象,其发病率为1.0%-1.5%,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随之升高。房颤可使患者心脏功能受损,还可能诱发血栓形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房颤是脑卒中和心衰最强烈的危险因素,20%的脑卒中事件与房颤有关,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3.房颤主要由心脏内电信号紊乱引起,肺(腔)静脉肌袖及心房的特殊结构如界嵴、冠状静脉窦、marshall韧带等均可自发地产生电活动,并有可能以此驱动或触发心房电活动,进而导致房颤。1997年haissaguerre发现肺静脉肌袖的电活动可驱动/触发心房电活动而引发房颤,并因此提出,通过导管射频消融隔离肺静脉与左心房间的电连接可终止房颤。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经历了优化术式的艰难探索过程,迄今以环肺静脉消融作为手术基石,并在此基础上可依需增加必要的消融径线、增加碎裂电位及神经丛消融也已形成共识。但常规消融通常有手术时间长、消融面积大、消融不完全的弊端,不能完全阻止电流折返,导致房颤复发的可能。
4.左心耳(left atrial appendage,laa)因其特殊形态及结构,不仅为心房颤动(房颤)导致血栓形成最主要的部位,也是其发生和维持的关键区域之一,部分房颤患者可通过主动式的左心耳电隔离(left atrial appendage isolation,laai)获益。另外,非阵发性房颤常需于左心房内行激进消融以达到消融终点,易致被动laai。消融相关的医源性laai理论上可使血栓栓塞事件风险显著增加,需引起电生理术者高度警惕。
5.在肺静脉周行导管消融术为普遍认同的治疗房颤的手段,但导管消融术操作难度大,手术时间长,且易引发房颤复发,被动左心耳电隔离导致脑血管栓塞等疾病,患者往往需要再次进行消融术或长期口服抗凝药避免此类疾病的发生。左心房电隔离术在长期维持患者窦性心律方面有良好的效果,但左心房电隔离易发生左心耳内血栓,引起脑血管栓塞事件。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提供一种封堵器和封堵系统,以解决实施主动式的左心耳电隔离所存在的操作难度大、风险大的问题。
7.提供一种封堵器,包括固定部、密封部及连于所述固定部与密封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封堵器还包括中空的消融件,所述消融件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上,所述连接部内部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消融件的内部。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消融件包括可扩张的球囊结构,所述消融件的球囊的个数为一个或者多个。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部上设有环形阻流膜,所述环形阻流膜具有一个
通孔,所述阻流膜的通孔的边缘设有多个阻流件,所述阻流件的一端与所述环形阻流膜相连,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阻流件在未受力情况下相互聚拢。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堵器设有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容纳腔与所述消融件的连通和/或断开。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组件包括密封盖和交换通道,所述交换通道连通所述容纳腔和所述消融件的内部,所述密封盖设有弹性结构,所述弹性结构在未受外力情况下带动述密封盖压紧密封所述交换通道。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固定件和可相对固定件运动的活动件,所述活动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内部设有第一腔,所述固定件的内部设有第二腔,所述固定件上设有与所述消融件内部连通的连通孔,所述第二部分沿着所述第二腔内壁运动,所述第二部分运动到预定位置时,所述第一腔与所述连通孔连通。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阀门主体和弹片结构,所述阀门主体上设有开口,所述弹片结构一端连接所述阀门主体,另一端自由扣合在所述开口表面以对所述开口在自然状态下实现密封。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消融件的个数为多个,所述消融件设置于所述固定件上,所述消融件通过通路连通所述连接部,所述通路位于所述固定部内侧。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消融件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所述消融件中的一部分所述消融件设置于所述固定部内侧,另一部分所述消融件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密封部之间。
16.还提供了一种封堵系统,包括上面所述的封堵器,还包括与连接部可拆卸连接的介质输送装置,所述介质输送装置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以向对所述消融件传输介质。
17.本发明提供的封堵器和封堵系统,通过设置消融件,在封堵器对左心耳的口部进行封堵的同时,消融件配合冷冻剂来冷冻左心耳,使得左心耳的内壁上形成隔离带,从而阻断左心耳与左心房之间的电信号传导,实现左心耳与左心房之间的电隔离,使患者能够享受左心耳与左心房电隔离后长期维持窦性心律的好处,减少了在左心耳处形成血栓的概率,降低主动式的左心耳电隔离所存在的操作难度及风险,同时还实现了对左心耳的封堵,在电隔离和封堵的双重作用下,能够更好地预防中风的发生,术后治疗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左心耳封堵器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左心耳封堵器的一个截面示意图;
21.图4为图3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22.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左心耳封堵器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图6中b-b平面的剖面图;
25.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控制组件的工作示意图;
26.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左心耳封堵器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消融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固定部的立体示意图;
30.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左心耳封堵器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另一实施例中悬臂杆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另一实施例中的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6中左心耳封堵器的释放第一阶段示意图;
34.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6中左心耳封堵器的释放第二阶段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3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8.在介入医疗器械领域,一般将植入人体或动物体内的医疗器械的距离操作者较近的一端称为“近端”,将距离操作者较远的一端称为“远端”,并依据此原理定义医疗器械的任一部件的“近端”和“远端”。定义左心房进入左心耳的位置为左心耳的口部,左心耳内邻接左心耳入口的位置为左心耳的颈部。“轴向”一般是指医疗器械在被输送时的长度方向,“径向”一般是指医疗器械的与其“轴向”垂直的方向,并依据此原理定义医疗器械的任一部件的“轴向”和“径向”。
39.实施例1
40.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中左心耳封堵器1的结构示意图,左心耳封堵器1包括密封部11和与密封部11连接的固定部12,密封部11用于封堵左心耳的开口,固定部12接触左心耳的内壁以实现左心耳封堵器1的整体的锚定。密封部11和固定部12通过连接部14相连。密封部11可以为盘状或柱状、塞子状等结构,在此不作限定。密封部11内部中空且近端具有开口,固定部12的形状不限,可以为柱状或伞状等。固定部12可由切割镍钛管或者编织镍钛丝编织形成,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2由切割镍钛管形成。
41.本发明提供的左心耳封堵器1中,左心耳封堵器1上还设有消融件13,消融件13用于对左心耳11冷冻消融,以形成隔离带阻断左心耳与左心房之间的电信号传导,从而实现左心耳与左心房之间的电隔离,达到电隔离的效果,使患者能够享受左心耳电隔离后长期维持正常的窦性心律。
42.消融件13连通冷冻装置(图未示),冷冻装置用于向消融件13提供冷冻剂(如n2o),
在本实施例中,消融件13位于密封部11和固定部12之间,消融件13包括采用顺应性材料制成的球囊,例如聚酰胺和聚醚嵌段共聚物等。聚酰胺是脂肪族的,例如尼龙12、尼龙11、尼龙9、尼龙6、尼龙6/12、尼龙6/11、尼龙6/9和尼龙6/6等。聚醚嵌段可以选自聚氧四甲撑二醇、四亚甲基醚、聚乙二醇或聚丙二醇等。
43.由于消融件13具有很好的顺应性,因而在输送时,消融件13不会对输送装置的尺寸选择造成较大影响,且消融件13能够在被注入冷冻剂后快速膨胀起来,且在充盈到一定程度时能够充分抵接左心耳的内壁,因而消融件13借助冷冻剂,在左心耳的内壁上形成环形隔离带,实现了左心耳与左心房之间的电隔离。由此,消融件13的形状可根据消融件13的充盈程度而相应地改变,以配合固定部12对密封部11的牵引,加强密封部11与左心耳的口部的贴合程度,从而提高左心耳封堵器11的稳定性及封堵性能。此外,由于能够在封堵左心耳的同时实现左心耳与左心房之间的电隔离,从而可以使患者能够长期维持窦性心律,且无左心耳内血栓脱落而带来的脑血管堵塞等风险。
44.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向消融件13内注入冷冻剂时,从冷冻装置内输出的液态冷冻剂从消融件13的通道入口处喷入并迅速气化,气化的冷冻剂快速充盈消融件13。在液态冷冻剂n2o朝向消融件13内喷出并气化时,由于液态冷冻剂n2o气化会吸收周围组织的热量,从而使得与消融件13贴靠的心肌组织的温度迅速下降至较低温度,例如心肌组织下降至-30℃以下。通过这种方式,由于左心耳的口部或颈部的心肌细胞经冷冻剂n2o气化冷冻而温度急速降低(下称为“冷冻阶段”),在冷冻完成后,左心耳的口部或颈部的冷冻部位的温度逐渐回升(下称为“回温阶段”)。在冷冻阶段,心肌组织中形成冰晶,使心肌细胞脱水发生坏死、细胞结构被破坏。而在回温阶段,冰晶融化,导致微循环受阻,产生二次损伤,最终导致心肌组织不可逆性损伤,从而在左心耳的内壁上形成隔离带,阻止了左心耳至左心房之间电信号的传递,实现电隔离效果。
45.本实施例中,在消融件13完成消融后,可以向其内部注入栓塞剂,使得消融件13膨胀后抵持左心耳的内壁,起到进一步加强固定及封堵的作用,也就是说,消融件13可以起到固定作用,进一步提高左心耳封堵器1的锚定效果。
46.本实施例中,消融件13位于密封部11和固定部12之间,最终的冷冻消融位置也位于密封部11和固定部12之间。
47.在另一实施例中,消融件13位于固定部12的远端一侧,即远离密封部11的一侧,最终的冷冻消融位置也位于固定部12的远端一侧。
48.在另一实施例中,左心耳封堵器1内包括多个消融件13,消融件13分布在密封部11和固定部12之间和/或固定部12的远端一侧,进一步加强消融效果,以及将消融件13注入栓塞剂后的固定效果。
49.在本实施例中,密封部11的内部设有至少一层阻流膜,用于阻止左心房到左心耳内的血液流通,保证对左心耳的口部封堵严密。
50.本实施例中,密封部11上的阻流膜的大小和密封部11的盘面大小相当,使阻流膜能够完全覆盖密封部11的盘面,以实现封堵严实。阻流膜为高分子材料,优选ptfe(poly tetra fluoroethylene,聚四氟乙烯)或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51.在另一实施例中,固定部12的内部或外部可设置至少一层阻流膜(图中未示出),
从而配合密封部11实现多重封堵,提高对左心耳的封堵性能。
52.本实施例中,消融件13为球囊结构,消融件13套设在连接密封部11和固定部12的连接部14上,连接部14呈中空管状,连接部14上设有通孔1411以连通消融件13的内部。
53.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4位于密封部11和固定部12之间,密封部11上设有近端连接件111,近端连接件111既作为密封部11近端面的镍钛丝的收束部位,又作为左心耳封堵器1与输送装置的连接部位,近端连接件111的近端设有螺纹,其通过螺纹与用于输送左心耳封堵器1的输送装置可拆卸连接,在输送装置运送左心耳封堵器1完成后,近端连接件111输送装置脱离近端连接件111。
54.连接部14内设有容纳腔141,容纳腔141通过通孔1411连通消融件13的内部,同时容纳腔141的靠近密封部11的一侧设有收束部142,收束部142的外侧收束固定密封部11的远端的镍钛丝,收束部142的内侧连通容纳腔141。
55.近端连接件111的内部设有通道1111,通道1111正对收束部142,左心耳封堵器1的输送装置(一般为钢缆)与近端连接件111螺纹连接,输送装置的内部穿设有导管以从冷冻装置中转移冷冻剂至消融件13内部。因此,导管穿过通道1111并卡入收束部142的内部以连通容纳腔141,从而实现对消融件13的注液。
56.具体的,输送装置固定在近端连接件111上,输送装置的内部穿设有导管,导管穿过近端连接件111的通道1111并穿过收束部142的内部连通容纳腔141和消融件13的内部,输送装置将左心耳封堵器1输送至预定位置后,导管对消融件13注入冷冻剂以使消融件13发挥消融作用,或者在后续步骤中向消融件13注入栓塞剂使消融件13起到支撑作用,在整个注液过程结束后,保持输送装置和近端连接件111的连通,将导管撤出,然后通过旋转输送装置,使输送装置脱离近端连接件111,从而实现左心耳封堵器的完整释放。
57.也就是说,导管实际上穿过了密封部11到达了收束部142的位置,而密封部11中设有阻流膜,因此,导管需要穿过阻流膜,故必须满足如下两点:
58.第一点,在向消融件13注液时,保持密封部11的密封效果;
59.第二点,在输送装置撤出体外后,保持密封部11的密封效果。
60.为了同时满足上述两点,也就是要满足,导管穿过密封部11时,导管穿过密封部11内部的阻流膜,此时通道1111和容纳腔141连通,但不会影响密封部11的密封效果;导管撤出体外时,密封部11仍能发挥封堵作用。
61.已知阻流膜位于近端连接件111和连接部14之间。参照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阻流膜20的工作示意图,此时导管20穿过阻流膜112,阻流膜112中心位置的一部分缝合覆盖有相互合拢的多个镍钛丝113上,镍钛丝113的自由端有着合拢的趋势,当近端连接件111进入密封部11时,镍钛丝113的自由端相互分离,在回弹趋势下紧贴近端连接件111的表面,此时通道1111和连接部141连通;撤出导管20后,镍钛丝113通过自身的弹力自行恢复,即镍钛丝113的自由端相互聚拢,阻流膜112的开口被密封,密封部11整体具有密封效果。
62.在另一实施例中,镍钛丝可以更换为带弹性的多个瓣叶结构,多个瓣叶结构中间留有通孔,瓣叶结构相互挤压,在弹性的作用下封堵通孔,瓣叶结构的材料可以用pet膜、ptfe膜、硅胶等材料制成。
63.参照图3-4,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中左心耳封堵器1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图3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通过在消融件13和连接部14间(也就是在容纳腔141与消融件13连
通的位置)设置控制组件15可以实现对消融件13注液的进一步控制,本实施例中的控制组件15包括密封盖131和交换通道132,其中密封盖131位于靠近消融件13的一侧,而交换通道132连通容纳腔141和消融件13的内部,密封盖131覆盖在交换通道132靠近消融件13的一侧端面,且为了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密封盖131上设有凸起卡入交换通道132内。
64.在未受力情况下,密封盖131靠近交换通道132的一侧设有拉伸状态的弹簧,弹簧将密封盖131拉紧盖在交换通道132的表面,,在未受外力的条件下,密封盖131趋向于密封交换通道132,在容纳腔141的内部液体压力到达设定值时,密封盖131受压沿径向远离连接部141的轴线(即密封盖131脱离交换通道132的表面),此时交换通道132开启,液体进入消融件13。在容纳腔141的内部液压小于设定值时,密封盖131复位,交换通道132被密封,消融件13与容纳腔141不再进行液体交换。
65.可以理解的是,其他实施例中,若固定部由镍钛管切割形成,则固定部的近端也可以收容密封部11的近端,此时,固定部靠近密封部的管状结构也可以相当于固定部与密封部之间的支撑消融件的连接部。
66.实施例2
67.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在此不再赘述,不同部分在于,实施例2选用了和实施例1中不同的控制组件,具体见图5-8,图5为实施例2中左心耳封堵器2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2中控制组件25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b-b平面的剖面图,图8是实施例2中控制组件25的工作示意图,控制组件25位于容纳腔241中,控制组件25上的通孔253用于连通控制组件25的内腔与消融件23。
68.控制组件25包括活动部251和固定部252,活动件251和固定件252通过弹簧相连,未受力时弹簧将活动件251压紧在固定件252的第二腔2521的近端端面,活动件251在受力时可以脱离固定件252表面,具体的,活动部251的第一部分2511与固定部252通过弹簧相连,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即第一部分2511和固定部251在未受外力时倾向于相互靠近。活动部251的第二部分2512位于第一部分的近端,且包括第一腔25111和与第一腔25111连通的侧通道25112,第二部分2512位于固定部252内部的第二腔2521中并能沿第二腔2521的内壁运动,固定部252包括第二腔2521,第一腔25111可以连通固定部252侧壁上的通孔253,在自然状态下,第二部分2512位于固定部的近端,当第二部分2512朝向远端运动时,侧通道25112逐渐连通通孔253,通孔253是消融件23和第一腔25111的内部通道。
69.因此,导管20伸入第一腔25111的内部,在侧通道25112连通通孔251时,可以对消融件23的内部进行注液。为了达到密封效果,固定部252的底部开口2522和导管20密封,导管20的注液口位于导管20端部的侧壁上。具体的,初始状态下,第一部分2511与固定部251保持接触,导管20沿轴向伸入第一腔25111内,直导管20的顶部抵持第一腔25111的远端端面;此时继续推动导管20,则导管20带动第二部分2512沿轴向运动,一方面导管20克服弹簧压力带动第一部分2511脱离固定部252,另一方面第二部分2512沿着第二腔2521运动会导致侧通道25112逐渐连通通孔253,从而实现导管20和消融件23的连通。在撤出导管20时,由于弹簧的存在,弹簧复位,继续将第一部分2511压紧在固定件252上,通孔253被活动件251的侧壁密封。
70.在另一实施例中,活动件251与固定部252的外侧螺纹连接,其余结构保持不变,,导管20伸入第一腔25111的内部,在侧通道25112连通通孔251时,可以对消融件23的内部进
行注液。导管20与第二部分2512的开口(即第一腔25111的开口)也是螺纹连接,且导管20与第二部分2512的螺纹啮合的锁紧方向与第一部分2511与固定部252的锁紧方向相同,但是导管20与第二部分2512间的锁紧力(即导管20与第二部分2512沿螺纹槽相对转动时的摩擦力)大于第一部分251与固定部252间的锁紧力(即第一部分251与固定部252沿螺纹槽相对转动时的摩擦力)。
71.初始状态下,第一部分2511与固定部251相互锁紧,导管20伸入第一腔25111内,沿第一方向旋转并逐渐伸入第一腔25111,直导管20的顶部抵持第一腔25111的远端端面;此时继续旋转导管20,则导管20带动第二部分2512沿第一方向旋转,带动第一部分2511脱离固定部252,从而带动第二部分2512沿着第二腔2521运动,直至侧通道251112逐渐连通通孔253,从而实现导管20和消融件23的连通。在撤出导管20时,导管20沿着第二方向旋转,由于导管20与第二部分2512间的锁紧力大于第一部分251与固定部252间的锁紧力,导管20会先带动第二部分2512共同旋转,使得第一部分251与固定部252逐渐旋紧,直至侧通道25112不再连通通孔253,从而使得导管20与消融件23不再连通。当第二步2512接触第二腔2521的近端内壁后,继续沿第二方向旋转导管20,导管20从第二部分2512上脱离,通孔253被活动件251的侧壁密封。
72.实施例3
73.实施例3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在此不再赘述,不同部分在于,实施例3选用了和实施例1中不同的控制组件,具体见图9,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控制组件包括中空的阀门主体351和设于阀门主体351外部的弹片结构352。阀门主体351大致呈u型结构,其开口朝向连接部的内部,且与连接部内部相连通。阀门主体351的底部设有连通消融件的通孔3511。弹片结构352的一端固定在阀门主体351的外侧壁上,另一端扣合覆盖通孔3511,在未受力情况下,弹片结构352维持扣合状态。弹片结构352的自由端设有凸出部3521,凸出部3521卡入阀门主体351的通孔3511内,实现对通孔3511的密封,在阀门主体351内部的液体压力到达预定值时,弹片结构352的自由端受压,凸出部3521从通孔3511内离开,阀门主体351的内部与消融件实现连通。
74.可以理解的是,其他实施例中,通孔3511也可以设于阀门主体351的其他侧壁上,只要能实现连通连接部内部及消融件内部即可。
75.实施例4
76.实施例4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在此不再赘述,不同部分在于,实施例4选用了和实施例1中不同的消融件结构,具体见图10-11,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4中左心耳封堵器4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4中消融件43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消融件43为分体式结构,即在同一轴向位置,沿周向分布有多个消融子件,本实施例中优选为3个,第一消融子件431、第二消融子件432和第三消融子件433等间隔分布,这样设置的消融件43在膨胀后,柔性更佳,与左心耳的内壁接触更加紧密,从而获得更好的接触效果。本实施例中,消融子件均为球囊结构。
77.可以理解的是,三个中间子件可以由三个控制组件分别单独控制。
78.实施例5
79.实施例5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在此不再赘述,不同部分在于,实施例5选用了和实施例1中不同的消融件结构,参照图12-13所示,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5中固定部32的立体示
意图,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5中左心耳封堵器3的结构示意图,固定部32上设有若干悬臂杆,包括悬臂杆321和悬臂杆322。
80.悬臂杆322上设有倒钩组件3211,倒钩组件3211在固定部32释放后起到锚定作用,将固定部32锚定在左心耳的内壁上。
81.本实施例中,消融件33设置在悬臂杆321上,消融件33为球囊结构,消融件33的通路331沿着悬臂杆321设置,并伸入容纳腔341中,容纳腔341同样通过通路331连通消融件33。
82.本实施例的左心耳封堵器释放时,固定部32膨胀,固定部32的悬臂杆的外侧抵持左心耳的内壁,倒钩组件3211将固定部32进一步卡紧在左心耳的内壁上,此时沿通路331向消融件33注入冷冻剂,消融件33碰撞,紧贴左心耳的内壁,并对左心耳的内壁实现冷冻消融。
83.优选的,通路331沿着悬臂杆331的内侧设置,避免通路331接触左心耳的内壁。
84.优选的,悬臂杆331和悬臂杆332间隔设置,既能保证良好的锚定效果,又能保证冷冻消融的均匀状态。
85.在另一实施例中,冷冻消融结束后,向消融件33内部注入栓塞剂,从而消融件33膨胀,抵紧左心耳内壁,从而使得消融件33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进一步提升了固定部32的锚定能力,有效降低了本实施例中左心耳封堵器的脱落风险。
86.在另一实施例中,悬臂杆可以是单独一根杆,也可以在尾端设置成分叉杆、菱形杆,参照图14所示,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另一实施例中的悬臂杆的结构示意图,悬臂杆可以设置为,分叉杆3221、菱形杆3222、菱形杆3223,圆形杆3224和圆形杆3225等。
87.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另一实施例中的固定部52的结构示意图,固定部52为盘状,消融件53可以同时设置在固定部52的倒钩位置的近端和远端,进一步加强冷冻和封堵效果。
88.实施例6
89.实施例6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在此不再赘述,不同部分在于,实施例6的消融件位置与实施例1中不同,参照图16-17所示,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6中左心耳封堵器6的释放第一阶段示意图,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6中左心耳封堵器6的释放第二阶段示意图,左心耳封堵器6的固定部62为柱状结构,消融件63位于固定部62的内部,连接部64伸入固定部62的内部,在固定部62释放后,向消融件63内注入冷冻剂,即可实现对左心耳的内壁的冷冻消融,继而实现左心耳与左心房之间的电隔离。
90.此外,消融件63的膨胀提升了固定部62的径向支撑力,也辅助固定部62更好地锚定在左心耳的内壁上。
91.可以理解的是,封堵器也可以有至少两个消融件,该多个消融件可别设置在固定部中和设置在固定部、密封部之间,以实现多重消融的效果。
92.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