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治棘胸蛙烂皮病的中草药制剂及应用

文档序号:24881587发布日期:2021-04-30 13:00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防治棘胸蛙烂皮病的中草药制剂及应用。



背景技术:

棘胸蛙(quasipaaspinosa),俗称石蛙,系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类,生长于我国南方海拔150米至1500米的深山密林溪流中,生长环境要求较高,喜低温,适宜生长水温在20℃~26℃,喜欢栖息在隐蔽安静的场所,生长周期长,达到150g左右的上市规格需要三年时间,是目前山区重要的养殖蛙类之一。棘胸蛙肉嫩味美、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用佳品,有“蛙中之王”、“山珍极品”之称。除食用外,棘胸蛙还有药用价值,属性平、味甘,入心、肝、肺三经,具有清心润肺、滋阴降火、健肝胃、补虚损、解热毒等多种功效。棘胸蛙作为一种集食用和药用价值于一体的特色养殖物种,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人工养殖棘胸蛙不仅对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还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近年来,在科技人员和养殖户的努力下,棘胸蛙人工养殖技术日趋成熟,然而,随着集约化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棘胸蛙的疾病也频发,严重危害棘胸蛙养殖产业。烂皮病是棘胸蛙养殖过程中危害最大的一种传染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烂皮病主要包括饵料单一、维生素缺乏引起的营养性烂皮病和放养密度过大、水质较差伴随细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性烂皮病,在春末夏初时蛙池内潮湿阴暗闷热,特别是梅雨季节,细菌繁殖快,是蛙烂皮病的高发期。发病初期,蛙的头背部皮肤出现白斑,然后表皮脱落并开始腐烂,病情严重者溃疡可蔓延至整个背部和四肢,眼睛瞳孔出现颗粒状突起,由黑色逐渐变成白色,最后眼球被一层白色脂膜覆盖。发生烂皮病的棘胸蛙,皮肤失去光泽,不进食,2~3天吻端猩红,直至露出牙床,四肢及胸部红肿溃烂,趴在岸上不吃不动,5~7天死亡。

棘胸蛙烂皮病的传染性强,发病快,死亡率高,是制约棘胸蛙规模化养殖的重要瓶颈。现有研究表明,多种病原菌均会引起烂皮病,如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mirabilis)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其中嗜水气单胞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各种水体,是多种水生动物的原发性条件致病菌,而蛙为该菌的自然宿主。病原菌不同,烂皮病的发病群体不同,如奇异变形杆菌主要使蝌蚪和幼蛙发病,而嗜水气单胞菌主要引起青年蛙的烂皮病。引发烂皮病的病原菌不同,其治疗方式和药物也随之不同。关于棘胸蛙烂皮病的治疗,目前主要采用化学药物治疗为主,如采用抗菌类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等进行治疗,虽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药残和抗药性随之发生,背离生态养殖的发展方向。近年来,以中草药复方添加剂防治棘胸蛙烂皮病,被认为是一种生态治疗方法,对棘胸蛙的集约化养殖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申请号为201610975259.7的一种中草药添加剂可以预防棘胸蛙烂皮病,但仍然存在不足:(1)棘胸蛙喜食黄粉虫等活饵,将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导致饲料适口性的改变。(2)该饲料添加剂涉及18种中草药,组分复杂,成本高。申请号为201610982751.7的一种中草药生态治疗药剂对棘胸蛙烂皮病的治愈率可达95%以上,但也存在一些不足:(1)该生态治疗药剂包含3种制剂,分别为体表消毒剂、外敷愈合剂和饲料添加剂,需“内服外用”,防治操作步骤复杂,增加了养殖成本。(2)体表消毒剂、外敷愈合剂和饲料添加剂分别涉及9种、2种和7种原料,组分复杂,成本高。(3)生态治疗制剂的制备过程需要“水煮”“烘干”等步骤,还需要有机溶剂乙醇对泥炭苔藓植物进行提取,对专业度要求高,操作普适性差,亦增加养殖成本。

为此,开展防治棘胸蛙烂皮病的新型中草药生态治疗制剂的研制及应用,不仅能减少养殖过程中棘胸蛙烂皮病的发生,提高养殖成活率,而且能消除药残和抗药性问题,促进棘胸蛙养殖业的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基于中草药组合物来防治棘胸蛙烂皮病的生态治疗制剂,可减少养殖过程中棘胸蛙烂皮病的发生,提高养殖成活率。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防治棘胸蛙烂皮病的中草药制剂,所述制剂按照以下方法制得:

取新鲜干净鱼腥草和金银花植株按质量比1:1混合,捣碎后加水,水的用量为鱼腥草和金银花总质量的3倍,搅拌均匀,分离除去草药渣,所得药汁再用80目筛网过滤,滤液即为所述用于防治棘胸蛙烂皮病的中草药制剂。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中草药制剂在防治棘胸蛙烂皮病中的应用,所述应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把养蛙池的水放干并冲洗蛙池,关闭进水阀门,不让溪水进入蛙池内;

(2)使棘胸蛙充分暴露,然后将中草药制剂倒入喷雾器,均匀地喷洒在棘胸蛙体表;喷洒完中草药制剂后两小时打开进水阀门,放水进入蛙池;

(3)治疗发病蛙时每天喷药三次,预防棘胸蛙烂皮病时每天喷药二次,连续喷洒3~5天。

本发明中,养蛙池可以按照本领域通用技术进行建造,具体的,建造养蛙池可按以下方法:以生产隔离的水泥池作为养蛙池,并修缮渗漏及防逃、遮阴的设施;养蛙池底部铺设鹅卵石,在鹅卵石上面覆盖地光砖,可为棘胸蛙提供栖息躲藏场所,常年保持流水状态;因棘胸蛙的疫病由水体传播,养蛙池选择独立进排水系统。在喷洒中草药制剂时,要先将地光砖掀开,使棘胸蛙充分暴露后再喷洒制剂,喷洒完成后将地光砖复位。

本发明中,养殖工艺也按照棘胸蛙仿生态养殖技术进行,具体的,养殖密度与投喂方法如下:选择蛙体健壮、弹跳力强、性情活跃的棘胸蛙幼蛙及棘胸蛙青年蛙分别放入不同的养蛙池;幼娃的放养密度每平方米40只,青年蛙的放养密度每平方米30只,以鲜活黄粉虫作为饵料,每天按棘胸蛙体重3~5%(优选4%)投喂饵料,两天冲洗蛙池一次,每天巡池观察2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所采用的中草药是鲜品,有效成分没有被破坏或流失,疗效比干品更好。

2.本发明所制备的中草药制剂配方简单:仅需新鲜的鱼腥草及金银花。这两味中草药分布在山区,采摘方便,便于养殖户因地制宜,取材方便,免去购买种类繁多中药材的环节。

3.制备过程简单:仅需将等重的新鲜中草药植株混合捣烂后在水中充分搅拌混匀,捞出草药渣并用80目筛网过滤即可。无需复杂的萃取、烘干、粉碎等操作,对养殖户而言,操作性强,普适性广。且常规的水提操作需要煮沸处理,耗费能源而且会让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不断挥发减少,反而导致疗效变差。

4.防治操作简单:仅需将中草药药汁均匀地喷洒在蛙身上并处理2h。后续操作和常规饲养无异。

5.治疗效果好:用药后第1天,发病棘胸蛙吻端猩红变浅;用药后第3天,猩红变白,四肢红肿消退,病肢变软;用药后第5-7天痊愈;第10天后棘胸蛙摄食正常。

6.利用本发明的中草药制剂来防治棘胸蛙烂皮病,能提高养殖成活率,可促进棘胸蛙养殖业的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取新鲜干净鱼腥草和金银花植株各1kg,混合捣碎后加入装有6kg水的容器内搅拌均匀,捞出草药渣,所得药汁用80目筛网过滤,滤液即为中草药制剂,可用于棘胸蛙烂皮病的防治。

另外取新鲜干净鱼腥草1kg,混合捣碎后加入装有3kg水的容器内搅拌均匀,捞出草药渣,所得药汁用80目筛网过滤,得到鱼腥草药剂。

取金银花植株1kg,混合捣碎后加入装有3kg水的容器内搅拌均匀,捞出草药渣,所得药汁用80目筛网过滤,得到金银花药剂。

以生产隔离的水泥池作为养殖池,规格为长3m×宽2m×高0.7m,并修缮渗漏及防逃、遮阴的设施。养蛙池底部铺设鹅卵石,在鹅卵石上面覆盖地光砖,可为棘胸蛙提供栖息躲藏场所,常年保持流水状态。因棘胸蛙的疫病由水体传播,选择独立进排水系统。棘胸蛙大幼蛙放养密度每平方米40只,大幼蛙规格20~50g左右。以鲜活黄粉虫作为饵料,按照蛙体重的5%左右进行饵料投喂。每天观察蛙的吃食情况、活动情况等,做好日常投饲量、水温情况、病害发生情况等日常养殖记录。

棘胸蛙烂皮病防治方法:把养蛙池的水放干并冲洗蛙池,关闭进水阀门,不让溪水进入蛙池内;掀开地光砖,使棘胸蛙充分暴露,然后将中草药制剂倒入喷雾器,均匀地喷洒在棘胸蛙体表,喷洒完成后将地光砖复位;喷洒完中草药制剂后两小时打开进水阀门,放水进入蛙池;治疗发病蛙时每天喷药三次,预防此病时每天喷药二次即可,连续喷洒3~5天。

实施例2

以生产隔离的水泥池作为养殖池,规格为长3m×宽2m×高0.7m,并修缮渗漏及防逃、遮阴的设施。养蛙池底部铺设鹅卵石,在鹅卵石上面覆盖地光砖,可为棘胸蛙提供栖息躲藏场所,常年保持流水状态。因棘胸蛙的疫病由水体传播,选择独立进排水系统。棘胸蛙青年蛙放养密度每平方米30只,青年蛙规格50~100g左右。以鲜活黄粉虫作为饵料,按照蛙体重的4%左右进行饵料投喂。每天观察蛙的吃食情况、活动情况等,做好日常投饲量、水温情况、病害发生情况等日常养殖记录。

棘胸蛙烂皮病防治方法:把养蛙池的水放干并冲洗蛙池,关闭进水阀门,不让溪水进入蛙池内;掀开地光砖,使棘胸蛙充分暴露,然后将中草药制剂倒入喷雾器,均匀地喷洒在棘胸蛙体表,喷洒完成后将地光砖复位;喷洒完中草药制剂后两小时打开进水阀门,放水进入蛙池;治疗发病蛙时每天喷药三次,预防此病时每天喷药二次即可,连续喷洒3~5天。

选用大幼蛙、青年蛙两种不同大小规格的棘胸蛙,进行了病害治疗效果对比试验,结果如下:

表1棘胸蛙大幼蛙治疗效果对比试验

表2棘胸蛙青年蛙治疗效果对比试验

根据试验结果分析,无论是大幼蛙还是青年蛙,长期使用鱼腥草和金银花组合物药汁进行预防处理,平均成活率均约96.2%;发病期间使用鱼腥草和金银花组合物药汁进行治疗处理,大幼蛙的平均成活率为81.7%,青年蛙的平均成活率为72.3%;发病期间不用中草药鱼腥草、金银花药汁治疗的,大幼蛙成活率为56.3%,而青年蛙的成活率仅为23.4%。因此,使用鱼腥草和金银花组合物药汁进行防治棘胸蛙烂皮病是有效的,值得在棘胸蛙养殖过程中推广使用。

治疗发病蛙时,治疗效果显著:用药后第1天,发病棘胸蛙吻端猩红变浅;用药后第3天,猩红变白,四肢红肿消退,病肢变软;用药后第5-7天痊愈;第10天后棘胸蛙摄食正常。

表1和表2的试验结果还表明,青年蛙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高于大幼蛙,并且申请人还对小幼蛙(体重5~20g)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结果表明,小幼蛙在养殖过程中几乎不发病,但在大幼蛙和青年蛙上则会发病,青年蛙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高于大幼蛙,可见不同阶段的蛙对烂皮病的敏感性不同,发病率也不同。对小幼蛙而言,几乎不发病,也就不需要防治。但对于大幼蛙和青年蛙,尤其是青年蛙,就必须进行烂皮病的治疗,不然导致养殖效益锐减。因此必须加强对青年蛙烂皮病的防治工作。

表3棘胸蛙小幼蛙治疗效果对比试验

对鱼腥草药剂和金银花药剂单独用于青年蛙的烂皮病防治情况如下表4和表5。

表4鱼腥草药剂单独治疗棘胸蛙青年蛙烂皮病效果对比试验

表5金银花药剂单独治疗棘胸蛙青年蛙烂皮病效果对比试验

从表4、表5的试验数据可以看出,单独使用鱼腥草药剂或者金银花药剂,对青年蛙烂皮病的防治效果都较差,成活率不高于40%,而只有将两者组合使用,才能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