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T影像三维生成输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07099发布日期:2020-10-23 12:45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CT影像三维生成输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出装置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ct影像三维生成输出装置。



背景技术:

ct影像仪,是用于检查身体内各个部位病变情况的仪器设备,其具体操作时通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γ射线、超声波等,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而影像仪上的扫描设备为生成输出的重要设备。

当扫描设备在使用完毕后,由于缺少对扫描设备的保护,使得扫描设备通常在裸露在外部,长时间裸露容易对扫描仪的使用造成影响,同时扫描仪位置较为固定,在需要详细扫描或者更全面的扫面上难以快速调节,为工作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ct影像三维生成输出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ct影像三维生成输出装置,该装置包括ct主机、控制器和收缩机构,所述ct主机后端面顶部安装有控制器,且ct主机内侧左端面和内侧顶端面分别设置有y轴扫描仪和z轴扫描仪,所述控制器后端面上下两端分别嵌入有显示屏和控制按钮,所述ct主机、y轴扫描仪和z轴扫描仪与控制器进行电连接,所述收缩机构设置于ct主机内侧,所述收缩机构由壳体、安装块、滑动机构、电动马达、蜗杆、蜗轮、固定轴、拉板、l型推杆、传动板和连接架组成,所述壳体嵌入于ct主机左端面中部,所述安装块右端面中部滑动安装有y轴扫描仪,且安装块通过滑动机构滑动安装于壳体内侧顶端,所述电动马达锁合于壳体内侧前端中下部,且电动马达右侧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蜗轮前端面中部与壳体内侧前端转动连接,且蜗轮顶端面与蜗杆底端面相互啮合,所述固定轴紧固于蜗轮后端面中部,所述拉板通过前端面顶部开设的轴孔与固定轴外侧后端转动连接,所述l型推杆通过前端面顶部的透孔紧固于固定轴外侧中前端,所述传动板左右两端分别铰接于连接架右端中下部和拉板底部,所述连接架上下两端分别铰接于安装块左端中部和壳体内侧左下端。

优选的,所述滑动机构由t型块、t型槽和密封板组成,所述t型块锁合于安装块顶端面中部,且t型块活动伸入于t型槽内侧,所述t型槽开设于壳体内侧顶端面右端,所述密封板锁合于t型槽内侧右端。

优选的,所述连接架由两个板体围合而成,且两个板体以铰接的方式连接。

优选的,所述l型推杆的后端底部为圆柱状,且圆柱的外表面设置有一层缓冲橡胶层。

优选的,所述拉板的后端面相齐平于l型推杆的后端面,且拉板的后端面与壳体内侧后端的垂直间距为1.5cm。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左端面开设有散热孔,且散热孔等间距开设有两个以上。

优选的,所述安装块为t字外形,且安装块的左端面中部开设有相对应于连接架的方形槽。

优选的,所述密封板为l字外形,且密封板的顶端面前后两端开设有安装螺孔。

优选的,所述电动马达型号为xc38ms64电动马达。

优选的,所述蜗轮材质为碳钢材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ct影像三维生成输出装置,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优点一: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ct影像三维生成输出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收缩机构在ct主机内,通过根据实际需要启动电动马达,使得电动马达输出轴带动蜗杆转动,同时蜗杆带动相啮合的蜗轮转动,而蜗轮则带动固定连接的固定轴和l型推杆进行转动,使得l型推杆在转动接触到拉板后带动拉板进行转动,同时拉板通过传动板带动连接架进行转动,而连接架则通过安装块带动y轴扫描仪或者z轴扫描仪进行移动完成收放或者间距的调节,达到了快速对扫描仪位置的调整,为工作带来方便的有益效果。

优点二: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ct影像三维生成输出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架由两个板体围合而成,且两个板体以铰接的方式连接,使得传动板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连接架底部转动,同时通过连接架底部带动顶部转动,以及带动安装块滑动,使得安装块更加稳定的移动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ct主机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滑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其中:ct主机-1、控制器-2、y轴扫描仪-3、控制按钮-5、显示屏-6、z轴扫描仪-7、收缩机构-4、壳体-41、安装块-42、滑动机构-43、电动马达-44、蜗杆-45、蜗轮-46、固定轴-47、拉板-48、l型推杆-49、传动板-410、连接架-411、t型块-431、t型槽-432、密封板-4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ct影像三维生成输出装置,包括ct主机1、控制器2和收缩机构4,ct主机1后端面顶部安装有控制器2,且ct主机1内侧左端面和内侧顶端面分别设置有y轴扫描仪3和z轴扫描仪7,控制器2后端面上下两端分别嵌入有显示屏6和控制按钮5,ct主机1、y轴扫描仪3和z轴扫描仪7与控制器2进行电连接,收缩机构4设置于ct主机1内侧,收缩机构4由壳体41、安装块42、滑动机构43、电动马达44、蜗杆45、蜗轮46、固定轴47、拉板48、l型推杆49、传动板410和连接架411组成,壳体41嵌入于ct主机1左端面中部,安装块42右端面中部滑动安装有y轴扫描仪3,且安装块42通过滑动机构43滑动安装于壳体41内侧顶端,使得安装块42稳定滑动,电动马达44锁合于壳体41内侧前端中下部,且电动马达44右侧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蜗杆45,蜗轮46前端面中部与壳体41内侧前端转动连接,且蜗轮46顶端面与蜗杆45底端面相互啮合,固定轴47紧固于蜗轮46后端面中部,拉板48通过前端面顶部开设的轴孔与固定轴47外侧后端转动连接,l型推杆49通过前端面顶部的透孔紧固于固定轴47外侧中前端,便于l型推杆49推动拉板48转动,传动板410左右两端分别铰接于连接架411右端中下部和拉板48底部,连接架411上下两端分别铰接于安装块42左端中部和壳体41内侧左下端,便于带动安装块42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机构43由t型块431、t型槽432和密封板433组成,所述t型块431锁合于安装块42顶端面中部,且t型块431活动伸入于t型槽432内侧,所述t型槽432开设于壳体41内侧顶端面右端,所述密封板433锁合于t型槽432内侧右端,使得安装块42滑动过程更加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架411由两个板体围合而成,且两个板体以铰接的方式连接,使得连接架411带动安装块42稳定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l型推杆49的后端底部为圆柱状,且圆柱的外表面设置有一层缓冲橡胶层,便于l型推杆49带动拉板48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拉板48的后端面相齐平于l型推杆49的后端面,且拉板48的后端面与壳体41内侧后端的垂直间距为1.5cm,使得l型推杆49推动拉板48稳定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41的左端面开设有散热孔,且散热孔等间距开设有两个以上,便于电动马达44散热。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块42为t字外形,且安装块42的左端面中部开设有相对应于连接架411的方形槽,使得安装块42与连接架411进行稳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板433为l字外形,且密封板433的顶端面前后两端开设有安装螺孔,便于将密封板433进行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马达44型号为xc38ms64电动马达,体积较小,便于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蜗轮46材质为碳钢材质,硬度大,耐磨损性强。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ct影像三维生成输出装置,其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首先将该装置整体放置在指定位置上,并且将控制器2连接在外部的电源上,以及将y轴扫描仪3和z轴扫描仪7连接在外部的智能计算机上,同时将用于病人平躺的支撑床放置在ct主机1的指定位置;

第二,然后通过外部的支撑床将病人输送至ct主机1内部,然后通过通过控制器2上相对应的控制按钮5启动ct主机1,以及启动ct主机1内部的y轴扫描仪3和z轴扫描仪7对病人进行扫描摄影,并且将扫描摄影的结果输出入外部的智能计算机上进行显示;

第三,当扫描结束后或者扫描过程需要对扫描仪的间距进行调整时,可通过根据实际需要启动电动马达44,使得电动马达44输出轴带动蜗杆45转动,同时蜗杆45带动相啮合的蜗轮46转动,而蜗轮46则带动固定连接的固定轴47和l型推杆49进行转动,使得l型推杆49在转动接触到拉板48后带动拉板48进行转动,同时拉板通过传动48板带动连接架411进行转动,而连接架411则通过安装块42带动y轴扫描仪3或者z轴扫描仪7进行移动完成收放或者间距的调节,而安装块42在移动的过程中带动t型块431在t型槽432内进行滑动。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ct影像三维生成输出装置,通过根据实际需要启动电动马达44,使得电动马达44输出轴带动蜗杆45转动,同时蜗杆45带动相啮合的蜗轮46转动,而蜗轮46则带动固定连接的固定轴47和l型推杆49进行转动,使得l型推杆49在转动接触到拉板48后带动拉板48进行转动,同时拉板通过传动48板带动连接架411进行转动,而连接架411则通过安装块42带动y轴扫描仪3或者z轴扫描仪7进行移动完成收放或者间距的调节,而安装块42在移动的过程中带动t型块431在t型槽432内进行滑动,达到了快速对扫描仪位置的调整,为工作带来方便的有益效果,通过连接架411由两个板体围合而成,且两个板体以铰接的方式连接,使得传动板410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连接架411底部转动,同时通过连接架411底部带动顶部转动,以及带动安装块42滑动,使得安装块42更加稳定的移动的有益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