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桡骨远端骨折矫正固定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47637发布日期:2020-09-25 18:21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桡骨远端骨折矫正固定支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桡骨远端骨折矫正固定支具。



背景技术:

桡骨远端骨折目前的治疗方案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手术治疗可达到满意复位及坚强固定,但存在损伤大、花费高、增加感染风险等缺点。该部位骨折大多可以通过手法复位得到满意的复位效果,从而避免患者手术的痛苦和花费,但复位后的外固定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石膏固定除了存在笨重、不透气、局部皮肤色素沉着等缺点外,还存在需要多次更换的弊端,因为骨折部位肿胀消退后即出现石膏固定松弛,骨折移位的风险较高,从而导致畸形愈合风险增加。而支具固定虽然轻便透气,但仍需多次更换以避免松弛及调整关节屈伸角度等问题,同时支具无法为腕关节提供持续有效的牵引力,故经常导致骨折部位短缩畸形无法纠正,进而影响腕关节功能恢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为腕关节提供牵张拉力,避免关节面的塌陷及骨折处的短缩,避免因高度肿胀同时捆扎过紧导致的肢体末端血运障碍,在恢复过程中根据复查结果可随时调整腕关节角度,在减轻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痛苦与经济负担的同时,充分保证了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的桡骨远端骨折矫正固定支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桡骨远端骨折矫正固定支具,包括手支具和手臂支具,所述手支具和所述手臂支具之间通过两个调节撑杆连接,两个调节撑杆相互垂直,分别位于支具背部和支具一侧,调节撑杆包括伸缩杆,伸缩杆后端通过第一调节装置与手臂支具连接,前端通过第二调节装置与手支具连接;所述伸缩杆包括调节丝杆,所述调节丝杆一端设置调节转轮,所述调节转轮一端与所述调节丝杆螺纹配合连接,另一端定位转动连接调节套管,进而转动所述调节转轮能够使所述调节丝杆在所述调节套管内伸缩;

第一调节装置包括第一顶部连接件、第一中部连接件、第一底部连接件,所述第一顶部连接件与伸缩杆固定并与所述第一中部连接件顶部在竖直面内沿前后方向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中部连接件的上下部分在平面内沿左右方向相对转动连接并设有固定件,所述第一中部连接件底部与所述第一底部连接件在竖直面内沿前后方向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底部连接件的前后部分在竖直面内沿左右方向转动连接并设有固定件,所述第一底部连接件与所述手臂支具固定连接;

第二调节装置包括第二顶部连接件、第二中部连接件、第二底部连接件,所述第二顶部连接件与伸缩杆固定,所述第二顶部连接件的前后部分在竖直面内沿左右方向方形相对转动连接并设有固定件,所述第二顶部连接件与所述第二中部连接件顶部在竖直面内沿前后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中部连接件的上下部分在平面内沿左右方向相对转动连接并设有固定件,所述第二中部连接件底部与所述第二底部连接件在竖直面内沿前后方向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底部连接件的前后部分在竖直面内沿左右方向相对转动连接并设有固定件,所述第二底部连接件与所述手支具固定连接。

优选的,两个调节撑杆中,其中一个调节撑杆设置于支具背部,另一个调节撑杆设置于支具内侧。

优选的,所述调节转轮呈棱柱形。

优选的,第一底部连接件和第二底部连接件分别连接有固定板,通过固定板与支具螺栓固定。

优选的,固定板与支具外套有固定带,固定带为魔术贴。

优选的,固定件为螺栓结构,包括固定螺栓,相对转动的部分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周侧设有螺纹并螺纹配合连接固定螺栓,进而固定螺栓转动至端部与外套管贴紧固定。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利用两个调节撑杆,能够分别对手支具进行掌曲和尺偏方向的调节,为腕关节提供牵张拉力,避免关节面的塌陷及骨折处的短缩,避免因高度肿胀同时捆扎过紧导致的肢体末端血运障碍,在恢复过程中根据复查结果可随时调整腕关节角度,在减轻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痛苦与经济负担的同时,充分保证了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本实用新型中两个调节撑杆中,其中一个调节撑杆设置于支具背部,另一个调节撑杆设置于支具内侧,使用时,方便患者自己动手调节;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调节转轮呈棱柱形,方便转动调节;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底部连接件和第二底部连接件分别连接有固定板,通过固定板与支具螺栓固定,结构简单能够拆卸;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板与支具外套有固定带,固定带为魔术贴,使用方便,能够快速固定;本实用新型中固定件为螺栓结构,包括固定螺栓,相对转动的部分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周侧设有螺纹并螺纹配合连接固定螺栓,进而固定螺栓转动至端部与外套管贴紧固定,操作简单,易于使用,便于患者自行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撑杆与支具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支具2、调节撑杆3、手臂支具41、调节丝杆42、调节转轮43、调节套管51、第一顶部连接件52、第一中部连接件53、第一底部连接件61、第二顶部连接件62、第二中部连接件63、第三底部连接件7、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桡骨远端骨折矫正固定支具,包括手支具1和手臂支具3,所述手支具1和所述手臂支具3之间通过两个调节撑杆2连接,两个调节撑杆2相互垂直,分别位于支具背部和支具一侧,调节撑杆2包括伸缩杆,伸缩杆后端端通过第一调节装置与手臂支具3连接,前端通过第二调节装置与手支具1连接;所述伸缩杆包括调节丝杆41,所述调节丝杆41一端设置调节转轮42,所述调节转轮42一端与所述调节丝杆41螺纹配合连接,另一端定位转动连接调节套管43,进而转动所述调节转轮42能够使所述调节丝杆41在所述调节套管43内伸缩;第一调节装置包括第一顶部连接件51、第一中部连接件52、第一底部连接件53,所述第一顶部连接件51与伸缩杆固定并与所述第一中部连接件52顶部在竖直面内沿前后方向转动连接(转动反向是调节撑杆相对于支具的方向),所述第一中部连接件52的上下部分在平面内沿左右方向相对转动连接并设有固定件,所述第一中部连接件52底部与所述第一底部连接件53在竖直面内沿前后方向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底部连接件53的前后部分在竖直面内沿左右方向转动连接并设有固定件,所述第一底部连接件53与所述手臂支具3固定连接;第二调节装置包括第二顶部连接件61、第二中部连接件62、第二底部连接件63,所述第二顶部连接件61与伸缩杆固定,所述第二顶部连接件61的前后部分在竖直面内沿左右方向方形相对转动连接并设有固定件,所述第二顶部连接件61与所述第二中部连接件62顶部在竖直面内沿前后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中部连接件62的上下部分在平面内沿左右方向相对转动连接并设有固定件,所述第二中部连接件62底部与所述第二底部连接件63在竖直面内沿前后方向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底部连接件63的前后部分在竖直面内沿左右方向相对转动连接并设有固定件,所述第二底部连接件63与所述手支具1固定连接;优选的,两个调节撑杆2中,其中一个调节撑杆2设置于支具背部,另一个调节撑杆2设置于支具内侧(桡骨一侧);优选的,所述调节转轮42呈棱柱形;优选的第一底部连接件53和第二底部连接件63分别连接有固定板,通过固定板与支具螺栓固定;优选的,固定板与支具外套有固定带,固定带为魔术贴;优选的,固定件为螺栓结构,包括固定螺栓7,相对转动的部分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周侧设有螺纹并螺纹配合连接固定螺栓7,进而固定螺栓转动至端部与外套管贴紧固定。

本实施例在实施时:首先分别将手支具1和手臂支具3半包裹住手和手臂并通过固定带固定,通过转动背部支具的调节转轮43,使相应的调剂丝杆41伸缩,进而使手支具1在掌曲方向运动,同时桡骨一侧的支具做相应的转动调整,位置确定后,将相应的部件通过相应的固定螺栓8固定即可;在调整尺偏方向时,通过转动桡骨一侧的调节转轮43,使相应的调剂丝杆41伸缩,进而使手支具1在尺偏方向运动,同时背部一侧的支具做相应的转动调整,位置确定后,将相应的部件通过相应的固定螺栓8固定即可。

本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利用两个调节撑杆2,能够分别对手支具1进行掌曲和尺偏方向的调节,为腕关节提供牵张拉力,避免关节面的塌陷及骨折处的短缩,避免因高度肿胀同时捆扎过紧导致的肢体末端血运障碍,在恢复过程中根据复查结果可随时调整腕关节角度,在减轻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痛苦与经济负担的同时,充分保证了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本实用新型中两个调节撑杆2中,其中一个调节撑杆2设置于支具背部,另一个调节撑杆2设置于支具内侧,使用时,方便患者自己动手调节;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调节转轮43呈棱柱形,方便转动调节;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底部连接件53和第二底部连接件63分别连接有固定板,通过固定板与支具螺栓固定,结构简单能够拆卸;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板与支具外套有固定带,固定带为魔术贴,使用方便,能够快速固定;本实用新型中固定件为螺栓结构,包括固定螺栓8,相对转动的部分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周侧设有螺纹并螺纹配合连接固定螺栓8,进而固定螺栓8转动至端部与外套管贴紧固定,操作简单,易于使用,便于患者自行固定。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