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可视导尿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54048发布日期:2020-10-28 11:57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可视导尿器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便携式可视导尿器械。



背景技术:

在医疗领域中,导尿是一项基本的、简单的操作,临床上经常遇见导尿困难,失败的病例,而改行膀胱穿刺造瘘。导尿困难的原因有多种,常见的原因有:沟通不足使得患者高度紧张导致尿道括约肌痉挛、麻醉和润滑不充分、各种原因的前后尿道狭窄、尿道损伤或尿道结石、前列腺增生导致膀胱颈抬高明显以及尿道外口难以分辨等原因。所以要提导尿高成功率,必须从主客观原因了解导尿困难根源以便针对性地寻求解决方案。现有市场上导尿的产品,导尿管有橡胶导尿管和硅胶导尿管两种,导尿操作均为非可视下操作,导尿遇到阻力时无法判断前方尿道情况及导尿管插入困难原因,在困难导尿时容易失败。如果借助膀胱尿道镜或输尿管镜,则需要在手术室操作,可以直视下置入镜体,但是无法留置气囊导尿管,常规操作是退镜保留导丝,然后在导丝引导下置入尖端戳孔的气囊导尿管。仍有部分患者因为导尿管钢性不够而导致导尿不成功。

现有的方案存在如下缺点:

1.导尿操作在非直视下操作,导尿遇到阻力时无法判断前方尿道情况及导尿管插入困难原因;

2.导尿管钢性不够,在尿道狭窄时只能逐级降低导尿管型号尝试导尿;

3.困难导尿如果借助膀胱尿道镜或输尿管镜,则需要在手术室操作,不能在病房迅速有效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导尿操作在非直视下操作导致在导尿过程中遇到阻力时无法判断前方尿道情况及导尿管插入困难原因的问题;

解决传统的导尿管钢性不够导致在尿道狭窄时只能逐级降低导尿管型号尝试导尿的问题;

并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进行困难导尿时需要在手术室中借助膀胱尿道镜或输尿管镜,以至于不能在病房迅速有效地进行导尿操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便携式可视导尿器械,包括:尿道镜、可拆卸可视系统、固定光导纤维和注水系统,其导尿系统全程可视化,注水通道可以冲水扩张镜体前方尿道,保证了视野清晰,器械通道可以在直视下插入超滑导丝作为引导,使操作更为安全,由于其结构简单,采用便携式器械,操作全程可以在病房或换药室完成,注水时可由可以助手协助,也可以悬挂生理盐水,不需在手术室进行导尿,快捷方便,并且对于尿道狭窄患者可以同期行可视下尿道狭窄扩张,大大提升了其导尿功能性,其可视化操作更有利于教学,实用性高。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可视导尿器械中,包括:零度镜头、尿道镜外壳、出水出口、光纤通道、出水通道、指扣、显示器、注水入口、控水阀门、导丝插入口装置、进水软管、可撕裂鞘和水阀装置;

零度镜头与尿道镜外壳连接,出水出口设置在尿道镜外壳前端,光纤通道设置在尿道镜外壳中,出水通道内置于尿道镜外壳中,指扣与尿道镜外壳连接,显示器设置在尿道镜外壳上;

还包括:水阀装置,水阀装置与尿道镜外壳连接,控水阀门安装在水阀装置上,注水入口设置在水阀装置上,导丝插入口装置与水阀装置连接,进水软管与注水入口连接,可撕裂鞘套接在尿道镜外壳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可视导尿器械中,还包括:导丝,导丝设置在出水通道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可视导尿器械中,导丝插入口装置开设有第一导丝通孔,导丝穿过并设置在第一导丝通孔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可视导尿器械中,水阀装置开设有第二导丝通孔和出水孔,导丝依次穿过第二导丝通孔和出水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可视导尿器械中,水阀装置包括:水阀主体,水阀装置上共设有两个控水阀门,控水阀门设置于水阀主体外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可视导尿器械中,水阀装置共设有两个水阀主体,两个水阀主体的末端均设有注水入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可视导尿器械中,水阀装置包括:阀门安装孔、固定螺栓和胶管接口;

阀门安装孔开设于水阀主体上,控水阀门设置于阀门安装孔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可视导尿器械中,固定螺栓与水阀主体连接,固定螺栓与胶管接口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可视导尿器械中,显示器包括:显示屏、光导接头和连接接口;

显示屏与光导接头连接,连接接口安装在光导接头上,光导接头与尿道镜外壳外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可视导尿器械中,还包括:光导纤维,光导纤维内置于光纤通道中,光导纤维的一端与零度镜头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接口连接。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可视导尿器械,包括:尿道镜、可拆卸可视系统、固定光导纤维和注水系统,其导尿系统全程可视化,注水通道可以冲水扩张镜体前方尿道,保证了视野清晰,器械通道可以在直视下插入超滑导丝作为引导,使操作更为安全,由于其结构简单,采用便携式器械,操作全程可以在病房或换药室完成,注水时可由可以助手协助,也可以悬挂生理盐水,不需在手术室进行导尿,快捷方便,并且对于尿道狭窄患者可以同期行可视下尿道狭窄扩张,大大提升了其导尿功能性,其可视化操作更有利于教学,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可视导尿器械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可视导尿器械的分解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可视导尿器械的水阀装置部分零件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可视导尿器械的显示器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可视导尿器械的导尿镜外壳前端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零度镜头;2、尿道镜外壳;3、出水出口4、光纤通道;5、出水通道;6、指扣;7、显示器;8、注水入口;9、控水阀门;10、导丝插入口装置;11、进水软管;12、可撕裂鞘;13、水阀装置;14、导丝;15、第一导丝通孔;16、第二导丝通孔;17、出水孔;18、固定螺栓;19、胶管接口;20、阀门安装孔;21、水阀主体;22、显示屏;23、光导接头;24、连接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便携式可视导尿器械,包括:零度镜头1、尿道镜外壳2、出水出口3、光纤通道4、出水通道5、指扣6、显示器7、注水入口8、控水阀门9、导丝插入口装置10、进水软管11、可撕裂鞘12和水阀装置13;

零度镜头1与尿道镜外壳2连接,出水出口3设置在尿道镜外壳2前端,光纤通道4设置在尿道镜外壳2中,出水通道5内置于尿道镜外壳2中,指扣6与尿道镜外壳2连接,显示器7设置在尿道镜外壳2上;

还包括:水阀装置13,水阀装置13与尿道镜外壳2连接,控水阀门9安装在水阀装置13上,注水入口8设置在水阀装置13上,导丝插入口装置10与水阀装置13连接,进水软管11与注水入口8连接,可撕裂鞘12套接在尿道镜外壳2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导丝14,导丝14设置在出水通道5中。

进一步地,导丝插入口装置10开设有第一导丝通孔15,导丝14穿过并设置在第一导丝通孔15中。

进一步地,水阀装置13开设有第二导丝通孔16和出水孔17,导丝14依次穿过第二导丝通孔16和出水孔17。

进一步地,水阀装置13包括:水阀主体21,水阀装置13上共设有两个控水阀门9,控水阀门9设置于水阀主体21外壁上。

进一步地,水阀装置13共设有两个水阀主体21,两个水阀主体21的末端均设有注水入口8。

进一步地,水阀装置13包括:阀门安装孔20、固定螺栓18和胶管接口19;

阀门安装孔20开设于水阀主体21上,控水阀门9设置于阀门安装孔20中。

更进一步地,控水阀门9用于控制水流,控水阀门9关闭时,出水通道5内无水流注入,打开控水阀门9时,则水流注入出水通道5中。

进一步地,固定螺栓18与水阀主体21连接,固定螺栓18与胶管接口19连接。

进一步地,显示器7包括:显示屏22、光导接头23和连接接口24;

显示屏22与光导接头23连接,连接接口24安装在光导接头23上,光导接头23与尿道镜外壳2外壁连接。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涉及的一种便携式可视导尿器械在导尿过程中,通过显示屏7可实现其导尿过程全程可视化,并通过向出水通道5中注水,保持零度镜1视野清晰,实现了可直视下行尿道镜检及尿道狭窄扩张的功能。

进一步地,还包括:光导纤维,光导纤维内置于光纤通道4中,光导纤维的一端与零度镜头1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接口24连接。

进一步地,在内部设有光导纤维,可以连接外接可视系统,实现了导尿过程可视化的功能。

更进一步地,通过进水软管11向水阀装置13中注水,并打开控水阀门9,使得水流注入出水通道5中,并由出水出口3流出。

进一步地,零度镜头1可使用f12至f22不同的型号,镜体可无缝套接相应型号的可撕裂鞘12,当尿道镜外壳2与零度镜头1一同进入膀胱后,退出零度镜头1,并保留可撕裂鞘12,从可撕裂鞘12上的可撕裂鞘孔插入相应型号气囊导尿管,随后向气囊注水,并留置导尿管。此时退出,撕开可撕裂鞘12,抛弃撕毁的可撕裂鞘12即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可视导尿器械,包括:尿道镜、可拆卸可视系统、固定光导纤维和注水系统,其导尿系统全程可视化,注水通道可以冲水扩张镜体前方尿道,保证了视野清晰,器械通道可以在直视下插入超滑导丝作为引导,使操作更为安全,由于其结构简单,采用便携式器械,操作全程可以在病房或换药室完成,注水时可由可以助手协助,也可以悬挂生理盐水,不需在手术室进行导尿,快捷方便,并且对于尿道狭窄患者可以同期行可视下尿道狭窄扩张,大大提升了其导尿功能性,其可视化操作更有利于教学,实用性高。

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揭示,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条件下,对以上各构件所做的变形、替换等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